- 年份
- 2024(8736)
- 2023(12664)
- 2022(10654)
- 2021(9884)
- 2020(7840)
- 2019(17568)
- 2018(17401)
- 2017(31927)
- 2016(17369)
- 2015(19358)
- 2014(19487)
- 2013(19040)
- 2012(18053)
- 2011(16654)
- 2010(17066)
- 2009(15781)
- 2008(15593)
- 2007(14265)
- 2006(13093)
- 2005(12240)
- 学科
- 济(78212)
- 经济(78132)
- 业(52266)
- 农(50381)
- 管理(44724)
- 农业(33667)
- 企(29517)
- 企业(29517)
- 中国(24985)
- 地方(23758)
- 业经(22596)
- 方法(20471)
- 学(17859)
- 数学(16643)
- 数学方法(16472)
- 发(16210)
- 财(15893)
- 制(15748)
- 环境(15717)
- 银(13641)
- 银行(13625)
- 行(13287)
- 贸(13105)
- 贸易(13091)
- 融(13068)
- 金融(13067)
- 发展(12917)
- 农业经济(12896)
- 展(12879)
- 易(12622)
- 机构
- 学院(251646)
- 大学(243562)
- 济(103403)
- 经济(101074)
- 管理(91779)
- 研究(89725)
- 理学(77352)
- 理学院(76473)
- 管理学(75224)
- 管理学院(74763)
- 中国(70787)
- 农(59213)
- 科学(53753)
- 京(52495)
- 财(46092)
- 所(45745)
- 农业(44643)
- 中心(42298)
- 江(42114)
- 业大(40807)
- 研究所(40700)
- 范(37065)
- 师范(36731)
- 财经(34863)
- 州(33623)
- 北京(33138)
- 院(31468)
- 经(31407)
- 省(31353)
- 经济学(30051)
- 基金
- 项目(157954)
- 科学(123741)
- 研究(123029)
- 基金(110562)
- 家(95219)
- 国家(94189)
- 科学基金(80144)
- 社会(78042)
- 社会科(73216)
- 社会科学(73200)
- 省(65295)
- 基金项目(58531)
- 教育(55050)
- 编号(53635)
- 划(52517)
- 自然(47842)
- 自然科(46610)
- 自然科学(46603)
- 自然科学基金(45747)
- 成果(43788)
- 资助(43108)
- 发(40636)
- 课题(37126)
- 重点(35390)
- 部(34132)
- 发展(33319)
- 农(33182)
- 展(32761)
- 创(32740)
- 国家社会(31605)
- 期刊
- 济(134985)
- 经济(134985)
- 研究(77713)
- 农(64525)
- 中国(63338)
- 农业(43529)
- 学报(38079)
- 科学(36561)
- 教育(34857)
- 财(34261)
- 管理(31585)
- 大学(30014)
- 业经(28838)
- 融(28633)
- 金融(28633)
- 学学(28039)
- 技术(22424)
- 业(20178)
- 经济研究(18649)
- 问题(18371)
- 财经(16706)
- 农村(15762)
- 村(15762)
- 农业经济(15675)
- 版(14889)
- 经(14419)
- 图书(14064)
- 世界(13912)
- 经济问题(13125)
- 资源(13047)
共检索到407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莫妮娜
通过分析人们对居住方式和居住环境的认知过程,以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村民行为心理上的变化和影响,探讨新的环境、新的行为方式如何与传统的乡土景观相互融合并形成良性循环,对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出可实施性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 人居环境 乡土景观 环境行为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弘 任鑫
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构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问题。论文基于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与障碍度等模型,分析2013—2021年我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同步上升的相对发展关系,但省域间差异明显;(2)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在时序上呈现从“勉强协调”迈向“初级协调”的两阶段上升规律,且空间均衡格局逐渐显现,空间关联具有东部H-H集聚和西部L-L集聚特征;(3)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度由高至低为: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产业结构,且不同农村地区的障碍因素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劣势。应从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素长效投入、时空均衡联动与障碍度优劣比较方面精准施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弘 任鑫
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构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问题。论文基于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与障碍度等模型,分析2013—2021年我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同步上升的相对发展关系,但省域间差异明显;(2)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在时序上呈现从“勉强协调”迈向“初级协调”的两阶段上升规律,且空间均衡格局逐渐显现,空间关联具有东部H-H集聚和西部L-L集聚特征;(3)农村人居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障碍度由高至低为: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经济规模、生态环境、生活水平、生产条件、产业结构,且不同农村地区的障碍因素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劣势。应从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素长效投入、时空均衡联动与障碍度优劣比较方面精准施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其林 刘光德 王显军
文章在分析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和农村经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剖析,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将环境保护纳入农村经济系统。树立水土资源综合治理和农村污染治理的循环经济理念,推动生态农业和精确(细)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小城镇规划和乡镇企业的宏观调控,统筹协调工农业关系和农村经济结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思考 发展 环境 经济 新农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倩
以绿色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内容。推动乡村绿色经济发展,构建生态宜居环境,需要在明晰农村社会科学治理的基础上,厘清乡村经济建设与自然生态宜居的内在逻辑,秉持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安全观,打造"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的三农新发展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静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唯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当前我国很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是目前"三农问题"中非常迫切并且是极其重要的问题。深入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构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益路径势在必行。
关键词:
农村 生态环境 协调 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程慧栋
经济发展决定了人口发展,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促进或者延缓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表现在人口增长惯性大、人口投资不足、结构失衡、劳动力隐性失业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投资 剩余劳动力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旭 赵国超
通过构建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30个省份的城乡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测度,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时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省际差距悬殊,地域差异显著;协调度高值地区和低值地区分别在空间上集聚,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城乡人居环境均衡指数的时间波动明显,各地区都经历了上升—下降—小幅波动的过程;城乡经济发展均衡指数的区域差距明显,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以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 人居环境 经济发展 协调 时空演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旭 赵国超
通过构建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7年30个省份的城乡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测度,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时序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城乡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省际差距悬殊,地域差异显著;协调度高值地区和低值地区分别在空间上集聚,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城乡人居环境均衡指数的时间波动明显,各地区都经历了上升—下降—小幅波动的过程;城乡经济发展均衡指数的区域差距明显,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支持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以绿色发展推动城乡融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 人居环境 经济发展 协调 时空演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咏梅 朱志玲 吴启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人居环境的大幅度改善,城市化进程中区域城市化水平与人居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对银川市2002~2008年城市化与人居环境方面的实证资料分析,建立银川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协调度模型对银川市城市化水平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2~2008年银川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两大系统基本上处于和谐协调发展状态,但二者之间依然存在矛盾,对此提出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协调发展 人居环境 城市化 银川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晨
[目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关于“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基于“三生”功能界定农村人居环境内涵,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农村人居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内在协调机制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对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为政府部门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格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算我国30省(市、区)2011—2019年间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协调发展程度。[结论] 2011—2019年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逐步改善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优化空间很大;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地区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农村人居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普遍较低。根据量化分析结果将30省(市、区)划分为经济超前型、趋于同步型、经济制约型和低质协调型4大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涛 朱博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鹏
城乡经济协调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新的视角,从城乡关系结构分析出发,通过构造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型来探讨城乡发展过程的内在机理,强调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和扩大城乡之间的共同经济利益,从而为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寻找出路。
关键词:
城乡经济 协调发展 共同利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群 徐保根 吴次芳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发达地区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取得一定经验 ,但仍面临一些矛盾问题。搞好发达地区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经验、问题、对策等内容的研究 ,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发达地区 城镇化 经济协调 问题 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汤礼莎 龙花楼 杨嘉艺 潘欣瑶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乡村人地关系矛盾凸显,直接影响了乡村人居环境的质量。文章以洞庭湖区24个县域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组合客观赋权、加权求和等方法综合评价其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质量发展水平,构建障碍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障碍因子,并对2013—2021年洞庭湖区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的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性呈上升态势,但县域之间差距较大。(2)通过障碍因子识别发现,环境、经济、社会保障等受障碍因子影响较大,识别障碍因子有利于各县域结合自身发展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3)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发展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呈现出“中心高、外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与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呈正相关。(4)根据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及发展阶段特点,可将洞庭湖区24个县域分成3种发展类型:协调平衡型、磨合良好型、失调滞后型。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促进各县域间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将有利于乡村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助推洞庭湖区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