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9)
2023(7909)
2022(6795)
2021(6580)
2020(5258)
2019(11936)
2018(12517)
2017(20850)
2016(12997)
2015(14932)
2014(15631)
2013(14253)
2012(13211)
2011(12107)
2010(12792)
2009(11475)
2008(11485)
2007(10797)
2006(9940)
2005(9262)
作者
(36556)
(29863)
(29860)
(28763)
(18855)
(14492)
(13821)
(11645)
(11637)
(11284)
(10246)
(10142)
(9813)
(9541)
(9445)
(9327)
(9215)
(8936)
(8875)
(8502)
(7988)
(7646)
(7236)
(7222)
(7079)
(6850)
(6588)
(6572)
(6343)
(6155)
学科
管理(35646)
(33988)
经济(33932)
(25268)
教育(21494)
(20786)
企业(20786)
中国(17551)
环境(14784)
(14653)
(13273)
理论(13191)
(11872)
(10830)
教学(10373)
方法(9594)
(9234)
地方(9108)
业经(8811)
(8712)
(8329)
农业(8199)
(8070)
(7628)
银行(7608)
(7260)
生态(7015)
(6848)
发展(6821)
数学(6810)
机构
大学(172592)
学院(171995)
研究(64416)
管理(53671)
(52786)
经济(50857)
中国(45053)
理学(43570)
理学院(42876)
管理学(41659)
管理学院(41317)
科学(40711)
(40641)
(35202)
师范(34917)
(33947)
教育(33198)
(31795)
研究所(30276)
(29235)
中心(29047)
(28637)
师范大学(28008)
北京(27262)
技术(26077)
(25342)
业大(23855)
(23733)
职业(22864)
农业(21865)
基金
项目(102625)
研究(84509)
科学(79312)
基金(66061)
(57151)
国家(56459)
社会(46885)
教育(46351)
科学基金(46100)
(44075)
社会科(43717)
社会科学(43707)
编号(39137)
(38278)
成果(35949)
基金项目(33570)
课题(31633)
自然(27806)
自然科(26913)
自然科学(26904)
资助(26890)
(26704)
自然科学基金(26333)
重点(25198)
(23869)
项目编号(22901)
(22578)
规划(22564)
(22106)
(20794)
期刊
(72434)
经济(72434)
研究(62133)
教育(58944)
中国(51252)
学报(27683)
(26730)
(24845)
科学(22901)
大学(21212)
管理(19927)
技术(19396)
学学(17812)
农业(17756)
职业(15941)
(15139)
金融(15139)
业经(13077)
图书(12915)
(10631)
论坛(10631)
技术教育(10337)
职业技术(10337)
职业技术教育(10337)
财经(10189)
书馆(9578)
图书馆(9578)
经济研究(9241)
(9044)
问题(8959)
共检索到292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建军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原始的混沌一体到分离进而走向对立、对抗。人与自然的分离源于人的主体性,由于人与自然的对立、对抗所出现的生态问题,是占有性个人主体性极端发挥的恶果。所以,解决生态问题,不仅需要开展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给予解决生态问题的知识、技能与观念,而且必须在人性上反思和重构人的主体性,培养类主体,走出占有性个人主体性的危机,进而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统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从人性的视角反思生态危机,占有性个人主体性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走出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超越占有性个人主体性,走向类主体。从占有性个人主体到类主体,需要从个人哲学到类哲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转换。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本在于培养类主体,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类主体教育超越了以往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生态人教育,全面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统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项目、分比例承担外部效益显著类农村公共品供给职责,在初步增加农村公共品投入,缓解供需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央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实施国家公共服务标准,实行转移支付,实现地区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荆钰婷  
自党的十七大倡导生态文明,十八大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到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解决生态危机,需要从文化、教育、科技、法律等多方面共同努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教育先行。但是目前高校生态教育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文旨在探讨生态教育的思想前提,进而提升高校生态教育质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闫琳  董蓓菲  
文化认同是全球化背景下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教育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深度探索”“广度探索”与“承诺”的三因素互动模型解释了个体文化认同的形成机制,发挥着文化认同教育“发动机”的作用,自上而下地为文化认同教育树起了“风向标”。“文化体验”对文化认同有着生动诠释与内在追求,是“文化探索”教育学本土化过程中的“加油站”,自下而上地为文化认同教育规划了“线路图”。以满足心理发生机制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重点,以“认同”与“认异”的协同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育为抓手,由亲历与描述、思考与阐释、比较与分析、反思与重构组成的文化体验学习活动是对文化认同教育路径的一次尝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飞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中存在较多争议。结合哲学领域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以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透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并从教育思维的转变、交往关系的改善、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教育平台的丰富四个方面进行适应性的实践模式构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苏小菱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也是实现就业的主体。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要基于市场的选人需求和学生个人成长要求,通过强化学生学习主体、主体参与、主体规划、行为主体意识,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新珍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办学等新兴职业教育模式,参与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这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协调作用,发挥企业实训就业保障作用,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监督协调作用,以此来探寻基于多主体协同治理的职业教育集团新出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兵  
旅游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既包含一般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包含区别一般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要求,这要求旅游类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紧密结合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文章分析了旅游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存在问题,探讨了旅游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载体,提出了旅游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建刚  孙维胜  
实施整体素质教育提高初中教育质量——山东省综合解决初中薄弱问题的10年探索●李建刚孙维胜李岚清副总理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10周年而发表的重要专题文章《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中强调指出:“21世纪综合国力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化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的最大学术难题是如何确立自身的"合法性"。广义的"艺术设计学"是一门科学,它通过融合多种学科促成了"科学技术"及"文化艺术"在精神、物质产品供应领域的统一,并广泛地渗透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次,几乎每一个行业系统都离不开对应艺术设计专业的支持。然而,艺术设计视阈下的"科学生产力"既定事实并不足以隔绝工艺美术教育的同质性。在40余年的改革开放历程里,高校"工艺美术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丽  董小平  田藤飞  
当前,我国教育评估实践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原有评估实践秩序逐渐被打破,新的教育评估问题逐渐显现。有必要建立一整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落实机制。近30年来,教育评估在落实督政促学工作,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近10年来,各地教育评估专业机构纷纷建立,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教育评估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5月4日,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罗建河  
由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主办的“东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新进展——首届国际教育管理理论高级论坛”于2004年6月25-27日在沈阳师范大学举行。我国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参加了这次论坛,大家围绕着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现将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娜  刘文平  宋昀  
高职教育定位问题在宏观和微观各有丰富的内涵,要明确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职教育的不同。本文结合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危机,从定位的角度分析原因,研究科学定位以应对当前的危机,取得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彬彬  
英国中小学对学生冲突的干预深受美国影响,但在从行为主义和威权主义取径向学生中心取径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冲突解决教育的英国特色。英国中小学倾向于将学生冲突视为一种教育资源和机会,促进学生参与冲突解决,借此发展学生和平解决冲突的人际与社会技能。英式冲突解决教育致力于发展学生冲突解决的同伴辅导、同伴咨询、同伴调解等同伴支持策略,尤其重视同伴调解,发展出精细的调解程序和技术,配以基础性调解脚本,使受过训练的少儿调解员能够自信而有效地驾驭冲突调解的复杂局面。英国中小学普遍采用围谈会培训少儿调解员,但围谈会的教育功能并不限于调解员的培训。成功实施同伴调解项目的英国学校往往将围谈会扩展到全校范围,遍及学校生活,并且广泛应用于各类课程的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围谈会使每个学生都接受沟通训练,都能够充当同伴冲突调解员,也为那些可能陷入冲突的学生进行同伴交涉或接受同伴调解做好准备。人人参与的围谈会还营造出一种支持同伴调解、平等对话、协商谈判、和平解决冲突的学校文化和群体氛围。围谈会因而成了一种简便而高效的同伴调解全员培训组织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