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68)
- 2023(3688)
- 2022(3181)
- 2021(3073)
- 2020(2491)
- 2019(5308)
- 2018(5082)
- 2017(9606)
- 2016(5388)
- 2015(5925)
- 2014(5664)
- 2013(5730)
- 2012(5494)
- 2011(4645)
- 2010(4854)
- 2009(4441)
- 2008(4479)
- 2007(4196)
- 2006(3875)
- 2005(3292)
- 学科
- 济(18890)
- 经济(18754)
- 管理(16241)
- 财(14170)
- 业(13483)
- 企(12603)
- 企业(12603)
- 财政(10039)
- 农(8397)
- 政(8390)
- 方法(7895)
- 中国(7439)
- 制(7163)
- 业经(6702)
- 地方(5897)
- 理论(5563)
- 体(5288)
- 和(5170)
- 数学(4754)
- 数学方法(4705)
- 策(4601)
- 农业(4490)
- 体制(4447)
- 学(3952)
- 社会(3912)
- 度(3858)
- 制度(3857)
- 及其(3797)
- 教育(3750)
- 务(3670)
- 机构
- 大学(70244)
- 学院(70220)
- 济(26840)
- 经济(26150)
- 管理(25994)
- 研究(25616)
- 理学(22040)
- 理学院(21766)
- 管理学(21432)
- 管理学院(21283)
- 财(19866)
- 中国(19166)
- 科学(15013)
- 京(14083)
- 所(12880)
- 财经(12637)
- 中心(12100)
- 农(12095)
- 经(11373)
- 研究所(11288)
- 江(10997)
- 省(10473)
- 南(10427)
- 范(9652)
- 业大(9650)
- 师范(9602)
- 农业(9280)
- 财经大学(9175)
- 北京(9014)
- 州(8996)
- 基金
- 项目(46289)
- 科学(36320)
- 研究(35496)
- 基金(33193)
- 家(28899)
- 国家(28616)
- 社会(24757)
- 科学基金(24144)
- 社会科(22064)
- 社会科学(22044)
- 省(18659)
- 基金项目(17489)
- 教育(16535)
- 划(15098)
- 编号(14305)
- 自然(14163)
- 自然科(13812)
- 自然科学(13804)
- 自然科学基金(13553)
- 成果(12916)
- 资助(12553)
- 重点(10862)
- 部(10687)
- 课题(10468)
- 国家社会(9781)
- 性(9632)
- 制(9627)
- 教育部(9307)
- 发(9266)
- 创(9181)
共检索到116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海斌
王阳明与海瑞都曾在南赣主政一方,以其所面临之实际问题展开社会治理。王阳明抚赣,首重思想道德教化,立社学、建书院、联讲会、举乡约,剿抚并用、刚柔并济,建立起以保甲和乡约为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海瑞在兴国的施政,重视改善民生,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革地方机构,重整里老人制度,完善基层社会组织。从王阳明与海瑞的赣南施政,可以窥见明代国家治理基层社会的路径,展现出王朝国家治理地方的基本面貌。其治理经验,可为当今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王阳明 海瑞 赣南施政 明代 社会治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水
孟州市会昌街道办事处创建并实践的旨在妥善处理信访问题、改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基层公论"制度,实现了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有机结合,是探索有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有益尝试,其对加强我国基层社会管理,提高公共事务治理水平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基层公论 基层社会治理 制度创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鹿博
阳明心学博大精深,明清以后阳明学向不同文化区域与文化圈的传播辐射,形成了众多不同的诠释体系。后人对阳明学的诠释研究虽有不同的视角与立场,但都应该立足在王阳明本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王阳明本人的研究大致分作三个领域:其一,文献研究;其二,生平研究;其三,思想研究。当代能兼融三者而展开博大系统研究的学者,就有束景南先生。2017年11月,经其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王阳明年谱长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晓俊
明代江南地区文化教育繁荣,学校体系相对于其他各地更为完备,教育效果也可以从江南地区的人文荟萃窥见一斑。而学校体系的完备、学校教育的繁盛与江南各县的知县在教育方面的成功的施政实践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其中既包括知县们正确的关于教育职责的自我认知,也包括知县们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理念、维持办学的措施、教育经费的筹措与保障等方面积极的施政实践。
关键词:
江南 知县 施政实践 学校 教育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信通
汉代国家政权对乡里基层社会的经济控制并非主导一切,里的经济自治对行政控制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里中经济自治有两类社会组织,一是完全意义上的经济自治组织"父老单",这类组织由里父老倡导富户自愿捐款购置田产,以解决祭祀等公共经济开支。二是半经济自治组织"正单",该类组织有国家官吏支持组建,有固定可靠的经济来源,有共同遵守的规章管理制度。这类组织的目的在于均轻赋税、均平徭役,解决基层农业生产事务上的困难。这两类经济自治组织缓和了基层社会矛盾,对稳定里小共同体起到了行政控制不能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
汉代 乡里社会 经济自治 父老单 正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雯嘉
<正>“传统”与“现代”是人类社会转型发展中密切关联又极富张力的一对概念。在任何关涉发展命题的领域,清晰梳理与合理调适“传统—现代”关系均是重要的理论议题和实践任务。若以大历史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加以提炼,便可发现其中饱含着对“现代化”的向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的主动回应(俞可平,2014)。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杨
传统士绅属于非正式权力。一方面,"皇权不下县"为其生长供给了制度性空间;另一方面,地方性知识解释的占优则是其权威获取的重要文化资源禀赋。士绅的浮沉深受国家结构、制度变迁影响,存续之命运并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外部国家权力嵌入所致。新中国建立后,具有全面强制意义的人民公社制度体系完全消解了士绅的依附土壤,士绅由此走向消亡。在长期的"王权主义"框架下,士绅建构起的互嵌型官民共治形态为基层秩序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治理机制。总结传统士绅在国家治理中的行动逻辑,"次生治理"或许是一个理论解释框架。
关键词:
传统士绅 乡村治理 官民共治 次生治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方圆
作为智治时代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治理工具,智慧治理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平台,实现数据生产方式与社会治理模式的深度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场域存在着科层逻辑与技术逻辑的治理张力,信息极化与信息贫困形成“数据烟囱”以及基层社会治理需求异质性与制度供给稀缺性匹配不足的实践困境,应建构基层社会治理合作共治的集体行动逻辑,强化基层社会智慧治理制度保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与技术创新,促进“智治”与“善治”互嵌互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红梅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基础组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关系城市高速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之命脉。传统的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已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城市要发展必须要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政府已意识到多重治理主体介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城市公民参与程度对城市基层社治理改革的影响毋庸置疑。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从公民参与视角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子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治理时代,重视引导公民参与,才能形成有效治理体制与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共同承担的"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
城市 基层社会治理 贵阳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爱民
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加深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利益相关者组合是实现深层民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利益相关者中的街道面临体制不顺、机制不健全的困境,社区面临能力不强、行政色彩过浓的困境,社会组织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制度不足的困境,社区居民面临惯性依赖、看客心理的困境。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架构以提升治理能力为重点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方式,多措并举为社区赋权增能,大力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努力用新思维新理念激发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基层社会治理 优化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晓燕 李赐平
基于既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成都市温江区在政府的引导、规制和市场的主导下,推动了以农地流转为核心的温江"土改"。农地流转使农户家庭收入、劳动力流动、农村社会结构、社区公共需求等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引发人们对这一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的思考。
关键词:
温江“土改” 农地流转 基层治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心怡
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三社联动",是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服务的有力抓手,是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稳定和谐的重要载体。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矛盾凸现期,通过加快推进"三社联动",激发多元参与、合作共治,构建民生保障服务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和现实任务。
关键词:
多元参与 合作共治 构建民生保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雄智 肖中华
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介入,提升了治理的科学性、精细性、智能性,大大改进了治理方式,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科技支撑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亮点。但是,将大数据技术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仍存在大数据技术人才不足、大数据运用水平不高、缺乏大数据战略思维、大数据安全管理的法律制度有待完善、面临潜在伦理新挑战以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舆情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大数据技术基础的基层社会治理应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大力培养基层大数据专业人才,切实树立大数据战略思维,建立健全大数据开放保密审查和安全管理法律制度,正确应对大数据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努力构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机制,深化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基层社会治理 路径选择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晓峰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客观需要。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基础权力,增强现代国家的制度能力。正式制度建设的“精度”要求与人民生活实践中的“温度”诉求之间存在张力,考验着治理主体的权衡和实操能力。当前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要加强人民需求反馈机制建设,使基层治理主体常规性回应民众诉求的方式方法成为正式制度的一部分,增强国家制度能力建设与城乡基层社区和谐发展的协同性。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形成国家制度能力建设的“双层架构”,既要在顶层架构方面加强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本等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又要在底层架构方面重视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等基层社会的制度建设,以推进“三治融合”实践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国磊 詹国辉
"第一书记"是国家促进乡村发展的代理人之一,是地方政府落实各项政策的承担人,是回应基层群众诉求的执行人。基于"情境-过程-结果"的分析框架对桂南P县白镇驻村考察发现:第一书记的嵌入对推动基层组织再造,吸纳体制内外资源与缓和基层社会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压力型体制、目标责任制与晋升激励机制的情境下,第一书记的行动逻辑倾向于重过程干预,轻弥补指导;重争资跑项,轻运营管理;重走读下沉,轻服务下移;重晋升条件,轻村庄发展。由此形成了以加强组织建设之名,干预基层自治之实;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之名,下基层"镀金"之实;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之名,获取晋升条件之实的异化现象,严重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因此,地方政府应在选派前建立甄别机制,防止其"混基层工作经历"的投机行为;在下派中进行不定期巡查,防止其"悬浮化"而导致基层问题"上不来";在任期结束后实行村民参与评价和离任审计,防止其"不作为"与权力寻租的"乱作为",进而确保其驻村工作的名实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