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6)
2023(11837)
2022(10146)
2021(9626)
2020(8189)
2019(19129)
2018(19016)
2017(36790)
2016(20059)
2015(22802)
2014(22996)
2013(22636)
2012(20876)
2011(18546)
2010(18383)
2009(16915)
2008(16736)
2007(15102)
2006(12781)
2005(11291)
作者
(56201)
(47045)
(46993)
(45209)
(29987)
(22814)
(21664)
(18417)
(17788)
(16992)
(16078)
(16020)
(14876)
(14753)
(14717)
(14672)
(14570)
(13899)
(13589)
(13516)
(11548)
(11503)
(11494)
(10969)
(10646)
(10583)
(10469)
(10413)
(9559)
(9424)
学科
(80214)
经济(80130)
管理(58521)
(53591)
(43959)
企业(43959)
方法(39651)
数学(35401)
数学方法(34949)
(27735)
(22526)
(21886)
税收(20434)
(20259)
中国(19436)
地方(17551)
业经(16647)
(15556)
(15277)
财务(15228)
财务管理(15184)
农业(14873)
(14605)
(14524)
贸易(14518)
企业财务(14354)
(14066)
(12729)
理论(12586)
环境(11668)
机构
学院(280195)
大学(278175)
(111949)
经济(109533)
管理(108847)
理学(94055)
理学院(93035)
管理学(91421)
管理学院(90867)
研究(87044)
中国(66557)
(58840)
(56882)
科学(54171)
(45263)
财经(45245)
(43740)
(43389)
中心(42295)
业大(41079)
(40860)
研究所(38957)
(36714)
农业(35496)
北京(35074)
(35047)
经济学(34900)
师范(34686)
财经大学(33353)
经济学院(31877)
基金
项目(187019)
科学(146625)
研究(136789)
基金(135366)
(117366)
国家(116392)
科学基金(100293)
社会(85855)
社会科(81425)
社会科学(81403)
(73863)
基金项目(71956)
自然(65242)
自然科(63715)
自然科学(63696)
教育(63674)
自然科学基金(62521)
(61849)
编号(56894)
资助(55715)
成果(45932)
重点(41878)
(41471)
(39693)
(39091)
课题(38349)
创新(36608)
科研(36474)
大学(35770)
教育部(35663)
期刊
(119374)
经济(119374)
研究(82612)
中国(50990)
(48465)
学报(42697)
(39829)
科学(37429)
管理(37065)
大学(31934)
学学(30100)
教育(27726)
农业(26694)
技术(26196)
(22445)
金融(22445)
财经(21335)
业经(19685)
经济研究(19208)
(18147)
(17223)
问题(16208)
(15818)
(14517)
财会(14503)
税务(14054)
统计(13822)
(13793)
技术经济(13781)
图书(13688)
共检索到408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盛承  
明代王府庄田与清代更名田存有前后相继的关系,并影响到州县的赋税演变,需要前后贯通加以考察。以湖北黄陂县为例,明代潞藩和楚藩在该县拥有庄田,入清以后均相应转化为更名田,但二者对州县赋税演变产生的影响不同。具体言之,潞藩庄田并纳国赋与王租,黄陂县以"改派"、"分摊"的措施加以应对,改变了县际及县内的赋税派征,并为清代的更名田改革完全继承;楚藩庄田仅纳王租,其租谷田地征收本色,入清以后折征谷价,且在更名田改革过程中出现重赋问题,黄陂县则以"均摊"的方式实现均赋,亦调整了县内的赋税派征。以州县层级为视域,探讨王府庄田与更名田的实践过程及其引起的赋税演变,不失为深化明清赋役制度史研究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盛承  
入清以后,藩王田在融入州县田土及赋役体系时,部分田土并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州县相对应的更名田。以鹿邑县为例,在藩王田向更名田转化的过程中,各州县的官民以赋役负担为核心,以坐落县际交界地带的藩王田为操纵对象,通过争夺田土的历史版籍或飞洒租税等方式,重新整合了藩王田及其赋税的归属,从而形成州县更名田分布实态。具体而言,隶属亳州的藩王田转化为鹿邑的更名田;隶属柘城的藩王田租税飞洒至鹿邑,从而虚构出一处承担相应租税的更名田。这一整合过程一旦完成,州县的更名田田赋格局便基本定型。另外,在统计更名田的顷亩时,首先要辨明田土的实与虚,其次要充分理解"亩"的内涵,再次要注意田土数字的时代性,不能混同合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姚函  
唐代官员俸禄包括官禄、俸料、职田、力役及其他类型。州县官员的俸料在唐前后期有显著变化。唐前期俸料大致按比例分配,由于可供分配数和员额时有变化以及地方长官决策的影响,俸料分配具有灵活性。安史之乱后,大历、贞元和会昌改革明确了按定额分配的俸禄制度。在藩镇体制逐渐形成和两税三分的背景下,留州钱中的“州县官正料钱”供俸料分配,但州县并未完全按照中央定额实际支给,而是存在因财政困难无法发放或俸料远超定额的情况,因此朝廷多次下敕诏支援或限制部分州县。从正史、墓志、诗文等材料可证,部分藩镇下的州县并不遵循国家旧制和节度使惯俗,对俸禄的分配和管理具有自主性。从制度规定与实际情况不相合的俸禄分配状况,可窥探唐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弹性和财权问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侯官响  
16世纪中晚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迁。作为国家财赋中心的苏州府,也是赋税改革肇始之地。赋役征银的实施,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苏州府赋税结构的深刻变化。赋税结构的变化,是中国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白银逐渐成为国家主要货币,赋税项目以白银为核算货币的记载,至万历时期成为常态。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对彼时苏州府各赋税项目进行考察计算,由此得到苏州府万历时期的赋税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苏州民户的赋税负担与生活状况,并对苏州重赋提出了新的解释。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侯官响  
16世纪中晚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迁。作为国家财赋中心的苏州府,也是赋税改革肇始之地。赋役征银的实施,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苏州府赋税结构的深刻变化。赋税结构的变化,是中国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白银逐渐成为国家主要货币,赋税项目以白银为核算货币的记载,至万历时期成为常态。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对彼时苏州府各赋税项目进行考察计算,由此得到苏州府万历时期的赋税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苏州民户的赋税负担与生活状况,并对苏州重赋提出了新的解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晓娜  翁贞林  张月水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区)1196个样本农户的村域特征、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及生产经营特征、用水协会模型与管理方式、政策认知特征以及参与管理意愿进行调研和分析,旨在了解农户参与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激励农户参与小农水管护的政策建议,即:加强对小农水建设的同时,重视水源及支渠等水利设施的建设;明确管护主体的权责,完善管护体制;加强宣传,提高农户对小农水的认知水平;促进农田流转,切实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构建合理的水费计收制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惠辽辽  邵景安  慈恩  谢德体  
论文选择贵州省遵义县为典型样区,使用19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1年实测数据,以耕地土壤图为基础,运用土壤类型法和通用有机碳密度度量法,测算样区近30 a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和密度变化特征,借助逐步回归分析法,识别影响这一变化的潜在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样区近30 a农田总丢碳量2.94×104t,整体呈基本持平略带下降趋势;②样区近30 a农田单位面积碳变化量为-132.03 kg C·hm-2,年均变化速率-4.40 kg C·hm-2·a-1,固碳、丢碳和相对平衡面积比为49.45:32.96:17.59;③不同土壤类型间不管是SOC储量还是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棣  
宋代乡司处于宋代财税征收的第一线,实际上控制着县乡赋税征收的全过程,成为大权独揽的县下各乡征税总管,其职权与运作,直接关系着宋代县乡赋税征收体制的运转,影响到农村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乡村基层社会的政治安定。宋代乡司的出现及其在县乡赋税征收体制的职权地位,是以商品经济的日趋繁荣及土地占有关系的剧烈变动为其深刻的经济背景,随着两税法之后乡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化及“惟以赀产为宗”的新税制的复杂化而逐步形成的,是两税法之后新的赋税征收模式的产物。乡司取得县乡征税总管的地位,正是由于他们能够适应宋代赋税征收体制的需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邵义  
清代田赋均由知县负责征收。太平天国前,江南州县田赋征收的实际操作与官方制度的规定存在显著差距,有必要对州县田赋征收运作进行实证研究。江南州县的《赋役全书》是研究田赋的核心文献。《金沙纪略》记录了咸丰二年(1852)知县吴煦在金坛县办理田赋征收的全部过程,是一份罕见的第一手材料。本文利用金坛县《赋役全书》与《金沙纪略》进行对照研究,对咸丰二年金坛县各种土地的额征、捏灾缓征、应征、浮收、实征以及征收到的银米之各种用途作了详细的计算和估算。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张蓉珍  雷瑜  申建荣  
温泉旅游度假区是我国一个新兴旅游项目,近年来发展很快。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对影响蓝田汤峪温泉度假区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是温泉资源自身因素,周边自然和人文景观,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温泉旅游文化特色,空间集聚和竞争以及人才状况。它们共同作用于汤峪温泉旅游的发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对蓝田汤峪温泉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磊  李锐  朱会利  
【目的】分析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具有典型丘陵沟壑特征的陕西省安塞县农田土壤pH值和养分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安塞县12个乡镇有代表性并能充分反映土壤特性的农田耕层(0~20 cm)土样4 231个,对其pH值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值与各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安塞县农田土壤pH值为8.16,偏碱性,变异程度为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为8.73和0.54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1.11,8.79和100.68 mg/kg,其中只有速效钾的含量达到了中等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苑鹏  
邯郸县抗旱服务协会向我们展示了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邯郸县抗旱服务协会通过实行“组织会员制、产权股份制、服务合同制”的制度安排和运行  机制 ,解决了长期困扰地方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 ,加速了水利化设施的建设步   伐 ,并且以“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和“合同制”的经营形式 ,保护了广大农户的基本利益 ,  突出了服务协会以服务会员为目标的宗旨 ,同时也保证了抗旱服务协会经营业务的稳定  和有效运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焦伟  刘新平  杜甫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要素驱动转换,供给侧改革等众多压力背景下,资源与环境、人口与粮食安全问题加剧凸显出来。耕地资源减少、耕地产能下降、粮食进口规模增大、农业生产积极性降低等从多个方面向粮食安全施压,并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附属问题。[目的]文章对被誉为"南疆粮仓"的塔里木河流域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新疆提供"粮食-经济-社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该文选取塔里木河流域最大地级行政区巴州8县1市为研究对象,依据15年(19992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慧芳  毕如田  
以泽州县为例,采用价值转化法、实地调查法测算其流转的外部性与社会净收益。研究结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用地类型中,工业用地的净外部性为负值,其流转产生的社会净效益低于经济效益,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及空置用地的净外部性为正值,社会净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研究结论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与流转后用地类型和开发行为有较强的相关性,可通过做好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加强监督执法、完善流转机制提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社会净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焦伟  刘新平  杜甫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以来,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要素驱动转换,供给侧改革等众多压力背景下,资源与环境、人口与粮食安全问题加剧凸显出来。耕地资源减少、耕地产能下降、粮食进口规模增大、农业生产积极性降低等从多个方面向粮食安全施压,并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附属问题。[目的]文章对被誉为"南疆粮仓"的塔里木河流域粮食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新疆提供"粮食-经济-社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方法]该文选取塔里木河流域最大地级行政区巴州8县1市为研究对象,依据15年(1999~2014年)人均粮食变化数据构建模型,联合系统聚类,构造人均粮食时空格局分区,并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耕地地力OLS模型进行空间。[结果]15年间巴州各县人均粮食产量整体上升中存在两次明显波动,其中2007年各县平均降幅38.29%;尉犁县、库尔勒市其人口与粮食缺口矛盾较大,粮食安全风险较大,2007以后巴州边缘县域释放人均粮食产量升高的信号。[结论]自然状况因素、生产管理要素投入是巴州1999~2007年期间人均粮食增加的主要积极因素,而人口状况是人均粮食产量增幅的限制因素;2007~2014年,自然状况因素、生产管理要素投入不再是人均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积极因素;巴州地区高等级耕地地力变化对人均粮食变化影响较大,8等地每增加1%,人均粮食增加176.10kg;中等、一般等级每增加1%,人均粮食减少67~488k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