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52)
2023(12228)
2022(10535)
2021(9559)
2020(7903)
2019(18320)
2018(17960)
2017(34042)
2016(18318)
2015(20782)
2014(20931)
2013(20932)
2012(19916)
2011(18188)
2010(18746)
2009(17242)
2008(17206)
2007(15675)
2006(13837)
2005(12689)
作者
(55385)
(46266)
(46263)
(43850)
(29355)
(22365)
(21076)
(18074)
(17413)
(16525)
(15878)
(15553)
(14801)
(14630)
(14480)
(14302)
(14099)
(13682)
(13366)
(13228)
(11562)
(11555)
(11226)
(10572)
(10565)
(10492)
(10356)
(10203)
(9382)
(9320)
学科
(83339)
经济(83251)
管理(49660)
(49396)
(37578)
企业(37578)
方法(31063)
数学(26649)
数学方法(26408)
(25688)
中国(25672)
地方(23671)
业经(18997)
(18508)
(17690)
农业(17382)
环境(15969)
(15694)
贸易(15683)
(15119)
(14905)
(14440)
(14435)
金融(14432)
银行(14405)
(13924)
(13365)
(13167)
地方经济(12941)
技术(11920)
机构
学院(270574)
大学(268920)
(113053)
经济(110655)
管理(99781)
研究(98831)
理学(84609)
理学院(83520)
管理学(82146)
管理学院(81623)
中国(74502)
科学(60995)
(58444)
(51696)
(51366)
(49530)
研究所(46485)
中心(45313)
(42703)
业大(40448)
财经(40385)
农业(38635)
(38449)
师范(38095)
北京(37530)
(36522)
(35213)
经济学(34706)
(34107)
经济学院(31334)
基金
项目(175073)
科学(136943)
研究(130169)
基金(124501)
(109273)
国家(107948)
科学基金(90723)
社会(82194)
社会科(77778)
社会科学(77751)
(69738)
基金项目(65969)
(58799)
教育(58499)
自然(56396)
自然科(54918)
自然科学(54900)
自然科学基金(53886)
编号(53250)
资助(49824)
成果(44041)
(43780)
重点(40173)
(38362)
课题(37585)
(36466)
发展(35274)
(34655)
创新(34021)
国家社会(33801)
期刊
(134343)
经济(134343)
研究(82146)
中国(58188)
(46610)
学报(43079)
科学(39706)
(39609)
管理(35985)
大学(32018)
农业(31635)
教育(31374)
学学(29971)
(27272)
金融(27272)
业经(23745)
技术(22747)
经济研究(20913)
财经(19681)
问题(17813)
(17352)
(17002)
(13824)
技术经济(13569)
图书(13419)
资源(13419)
(13370)
商业(13296)
世界(12830)
科技(12763)
共检索到418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钧霆  程伟  宋雅杰  
本文从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特点、社会历史条件和价值观念出发,比较了两类国家在治理生态环境方面的理念差异,提出"狭义生态"和"广义生态"两种不同的理念,并对后发国家"广义生态"理念的内涵、基本构型等进行了分析。后发国家在现代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应该针对"复合型"生态环境特点,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三者的和谐共生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世忠  
多年来,人们对生产的认识一直在“狭义生产观”的指导之下。“狭义生产观”有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积极作用,但是,它却妨碍了从全社会的角度来合理配置资源的运作。“广义生产观”的提出突破了这一局限,它将生产观念扩大化,把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运作过程都理解为输入要素与产出要素相互转化的过程,因而有利于人们形成全面、协调的社会经济建设指导思想,有利于从全社会的角度来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庭天  
通过生态政治的渊源介绍和阶段划分,归纳了生态政治化的一般规律和生态危机的解决办法。联系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指出了生态问题政治化解决的迫切性,并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政治化。从"科学性、全面性、人文性、和谐性、公正性、民主性、有序性"等方面总结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的特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伍诚珵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涵,指出中国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真汲取中国古代传统生态思想,坚决摒弃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和技术输出、将生态环境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自私自利行为。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两型社会",积极探索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推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不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甜甜  张译心  张博  
各种生态矛盾摆在人们面前,这都源自于"人类征服自然"的观念。面对种种生态危机,人们渴望将社会发展模式由征服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呼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提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个体生态的辩证统一,体现了自然精神、社会精神和个体价值精神的和谐共存。从辩证唯物论维度、历史唯物论维度、认识论维度、价值论维度四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可以对其内涵有更深刻了解,突破了既有研究模式的局限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于怀彬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巨大贡献。必须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国际责任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晓敏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生态的发展,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就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做出新的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样,马克思主义思想所包含的生态思想更是如此。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困境及未来发展规划作出思考,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阐述,最后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发做出思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人类的一切都来源于自然环境,而人类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自然环境。人类无节制的资源开发和不当排污行为,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大量生态观念,对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人类的一切都来源于自然环境,而人类行为又会反过来作用于自然环境。人类无节制的资源开发和不当排污行为,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蕴含的大量生态观念,对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敏元  包玉华  
阐述了生态建设离不开林业产业的发展、生态建设成果的巩固需要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缓解资源压力并支持生态建设、林业产业的发展必将推动生态建设步伐等生态建设与加快产业发展的关系;论述了“三生态”思想,即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发展林业以加快“生态建设”,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林业以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弘扬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森林文化,发展林业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确立资源多功能利用的生态优先林业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等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携手共进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季开胜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和重要建设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综合措施,走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的文明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晓雷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以及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如何体现其社会主义的性质等问题做出回答。从理论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保证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从实践上看,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只有坚持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才能保证中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淑贞  徐玉成  
目标定位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是高职开展创业教育的首要条件。创业教育目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分别定位于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两者在目标定位与目标受众上均有所侧重,认识这点对高职开展创业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妙宽  
劳动价值论面临着严峻挑战 ,只有发展才有出路。在各种发展思路中 ,彻底反思劳动和价值这些基本范畴的内涵和外延 ,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劳动扩展到非物质生产劳动 ,从第一、二产业劳动扩展到第三产业劳动乃至全部人类劳动 ,把狭义的商品劳动价值论发展为广义的产品劳动价值论 ,是一条重要的发展思路。沿着这条思路发展 ,可以使劳动价值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解释力 ,展现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发展前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维祥  余小雅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对世界文明发展态势敏锐洞察和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飞跃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升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客观评价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全民生态意识,构建生态和谐屏障,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共同和谐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