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6)
2023(5616)
2022(4816)
2021(4627)
2020(3781)
2019(8718)
2018(8307)
2017(14005)
2016(7482)
2015(8134)
2014(7942)
2013(7736)
2012(7317)
2011(6773)
2010(6877)
2009(6580)
2008(6673)
2007(5809)
2006(5005)
2005(4618)
作者
(20926)
(17670)
(17273)
(16472)
(11217)
(8386)
(7763)
(6734)
(6598)
(6229)
(5863)
(5857)
(5755)
(5692)
(5274)
(5269)
(5130)
(5123)
(4975)
(4954)
(4487)
(4240)
(4196)
(4166)
(3995)
(3974)
(3971)
(3897)
(3598)
(3437)
学科
(28554)
管理(27509)
(27382)
经济(27355)
(26184)
企业(26184)
技术(14395)
技术管理(11427)
中国(10313)
方法(9858)
(8361)
业经(7757)
数学(7421)
数学方法(7337)
(6820)
(6679)
理论(6549)
(6325)
(5791)
金融(5786)
教育(5762)
(5577)
银行(5564)
(5405)
(5096)
贸易(5088)
地方(5072)
(5016)
(5001)
(4952)
机构
大学(108189)
学院(105930)
(43566)
经济(42770)
管理(39981)
研究(38287)
理学(34178)
理学院(33678)
管理学(33202)
管理学院(32953)
中国(28851)
(22695)
科学(22317)
(21649)
(19074)
中心(17275)
研究所(17063)
(16562)
财经(16551)
(16465)
师范(16353)
(15155)
(15109)
北京(14452)
师范大学(13394)
(13375)
(13359)
经济学(13147)
业大(13001)
财经大学(12356)
基金
项目(68565)
科学(55780)
研究(52754)
基金(50080)
(43485)
国家(43034)
科学基金(37454)
社会(34706)
社会科(32859)
社会科学(32854)
(27586)
基金项目(26178)
教育(25057)
(23514)
自然(22787)
自然科(22336)
自然科学(22330)
自然科学基金(22008)
(21305)
编号(19777)
创新(18735)
资助(18447)
成果(17813)
重点(15966)
(15551)
课题(15211)
(14943)
国家社会(14605)
(14514)
(13866)
期刊
(50864)
经济(50864)
研究(37977)
中国(27787)
教育(19410)
管理(18663)
(18024)
学报(17423)
科学(15992)
(14434)
大学(13480)
学学(12198)
(10237)
金融(10237)
技术(9958)
财经(9819)
农业(9704)
(8630)
科技(8263)
经济研究(8148)
业经(7145)
图书(6583)
(6432)
(6374)
技术经济(6336)
(6274)
论坛(6274)
问题(6061)
世界(5959)
国际(5819)
共检索到174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左凡  
鲁迅在其创作中经常书写童年时期的创伤性经验,揭露封建礼教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借此表达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深恶痛绝之感。《风筝》与众多反观童年的作品不同,在冷峻的批判之中带有对自我灵魂的审判意味,鲁迅对自我心灵的解剖发人深省,通过"我"从"被害者"到"迫害者"的自省,揭示了人们都未曾意识到的民族文化心理遗传,在希望破灭后堕入虚无,却又在虚无中以反抗绝望的决绝姿态走向了"严冬",深刻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麻书滔  陈少华  麻彦坤  
为考察童年期创伤经历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以及核心自我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在其中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79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童年期创伤经历、社交回避与苦恼、手机依赖之间均呈正相关,三者与核心自我评价均呈负相关;童年期创伤经历不仅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直接效应显著,还可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间接影响初中生手机依赖;核心自我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在童年期创伤经历和初中生手机依赖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童年期创伤经历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直接影响以及内部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手机依赖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宫梅玲  徐海军  雷菊霞  张洪涛  刘文国  楚存坤  
泰山医学院阅读疗法课题组选择了30名因童年创伤引发抑郁障碍的大学生为阅读疗法实验对象。采用交互式阅读疗法、心理咨询法、音乐疗法、群体支持法相结合的立体化治疗方案,并将中医的论治流程、中医方剂学的配伍原则、中医郁证的情志疗法与阅读疗法原理相结合,提出了阅疗治法、选书类别、靶向投书、检测效果及书方配伍的阅读疗法施治流程。通过了解抑郁知识,接受抑郁现实;阅读别人的抑郁症,宣泄抑郁情绪;讲出童年创伤,疗愈内在小孩;学习抗抑郁方法,驱除消极思维的递进式分段阅疗,最终取得了实验对象治愈率达70%以上,有效率80.3%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袁洋  
美国华裔新生代女作家伍慧明的处女作《骨》中,大女儿莱拉叙述了她们一家三代人在唐人街的生活经历和精神创伤。小说中的创伤书写具有明显的空间维度,运用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从地志空间、时空体空间和文本空间3个层面解析《骨》中的创伤书写。地志空间的置换呈现人物的创伤表征;时空体空间的转移彰显家庭成员的创伤疗治过程;文本空间的布局把莱拉一家的个体创伤扩展至整个华裔群体,展现了华裔族群的集体创伤。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体秀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中,无论从事教育工作,还是从事文学工作,都是为了“立人”而后“事举”,以实现“兴国”的目地。为了造就大批新战士,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儿童教育观,不仅把儿童的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发展规律并创造了特点鲜明的儿童教育艺术,它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儿童教育和儿童教育研究,有着重大的启迪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亮亮  
《记忆残留》是英国当代实验派作家汤姆·麦卡锡于2005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奠定了其小说家的地位。麦卡锡在该小说中以冷峻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遭遇意外创伤后不甘心栖居于自己内心的隐秘世界,而是耗费重金重建记忆中的特定时刻,不断"重现"那些记忆残片以追踪真实。文章通过小说主人公"他"受创后出现的记忆无法整合、交际障碍以及疯癫等生理表征来分析其心理变化。通过这些创伤书写的研究来揭示小说家的天然职责,以文学这个载体呼吁整个社会对遭遇创伤的人群予以身心关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徐海军  郭洪霞  
文章以宫梅玲在阅读疗法领域首创的疗愈童年创伤引发的抑郁障碍阅读疗法配伍书方为例,介绍阅读疗法师为提升业务素质、增强科研能力、针对疗愈效果而精心选读阅读疗法理论和中医理论、心理学家和抑郁症患者书籍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武德运  
鲁迅著作的版本武德运(摘自《中华读书报》1997年2月19日)著作等身的鲁迅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他的著作,是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鲁迅写作的小说共33篇,分别收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集子里。从1923年《呐喊》出版开始,三个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伟  
创伤书写是《天使,望故乡》的重要写作特征。沃尔夫以甘德家庭为社会基本单位,刻画了甘德家庭成员行为的反常、举止的怪异、家庭创伤与身体创伤记忆以及身份焦虑,创造了颇具典型意义的创伤家庭人物。以创伤理论为视角,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分析小说主人公尤金·甘德的创伤经历,有助于挖掘《天使,望故乡》在创伤历史记忆、创伤身份塑造、创伤文学写作方面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与现实价值。来自家庭的创伤造成了甘德家孩子们的身体创伤记忆。创伤记忆塑造了南方人的自我,沃尔夫和其他南方作家一起,开始了漫漫时间长河中对过去的反思和自我探寻之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林兰  
通过对近年来兴起的"童年研究"热进行梳理,对比两种"童年研究"范式,呈现了"童年研究"的视角转向。传统"童年研究"受到发展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中"社会化"理论的主控,使得儿童的主体地位被遮蔽;而新"童年研究"以"新童年社会学"的研究为代表,将童年视为社会结构的形式和社会分析的基本单位。"童年研究"视角转向的背后反映出研究者对儿童认识的不断加深、社会发展对儿童人权的尊重以及对儿童研究伦理问题的反思。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西艳  
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山海经》是其"最为心爱的宝书"。《山海经》使鲁迅开始了解中国神话传说,并为其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成年之后的鲁迅,不仅熟知《山海经》内容,对《山海经》深有研究,且在其文学创作中,能灵活地运用《山海经》的相关素材。鲁迅有关《山海经》作者、成书、性质、神话等的论述,也对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欢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阅读作为一种研究对象,正如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在读与被读.看与被看之间,就汇入了过去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学军  
本文主要分析了鲁迅藏书在其背后不平凡的经历及鲁迅藏书的特殊之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磊  
考察并论述了鲁迅引进毛边本的缘由及其作用和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