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6)
2023(7796)
2022(6572)
2021(5770)
2020(4546)
2019(10214)
2018(10103)
2017(19031)
2016(9994)
2015(11164)
2014(11302)
2013(11443)
2012(11269)
2011(10662)
2010(11182)
2009(10410)
2008(10115)
2007(9248)
2006(8792)
2005(8446)
作者
(31264)
(26149)
(26095)
(24832)
(16931)
(12362)
(11736)
(10041)
(9965)
(9445)
(9195)
(8709)
(8548)
(8528)
(8339)
(8006)
(7766)
(7589)
(7514)
(7190)
(6916)
(6547)
(6312)
(6166)
(6026)
(5938)
(5737)
(5730)
(5414)
(5182)
学科
(70569)
经济(70517)
管理(26826)
(24766)
地方(23447)
中国(19563)
(18192)
企业(18192)
方法(16759)
地方经济(15193)
(14699)
业经(14340)
数学(14315)
数学方法(14253)
(11813)
(10946)
(10642)
金融(10642)
农业(10527)
(9938)
(9933)
银行(9918)
(9790)
环境(9433)
(8945)
(8775)
贸易(8765)
(8303)
发展(8000)
(7978)
机构
学院(156520)
大学(154437)
(77462)
经济(75986)
研究(63702)
管理(54125)
中国(48850)
理学(44392)
理学院(43796)
管理学(43242)
管理学院(42934)
科学(35816)
(34164)
(33405)
(33174)
研究所(29463)
中心(27331)
(25530)
财经(25353)
(24990)
经济学(24885)
(22804)
北京(22697)
(22410)
(22118)
经济学院(21921)
师范(21919)
(20590)
科学院(19742)
(19504)
基金
项目(91443)
科学(71977)
研究(69323)
基金(64571)
(55462)
国家(54953)
科学基金(46406)
社会(45913)
社会科(43626)
社会科学(43618)
(36657)
基金项目(33030)
教育(30434)
(30012)
(27350)
编号(27295)
自然(26667)
资助(26547)
自然科(25989)
自然科学(25984)
自然科学基金(25496)
成果(23074)
发展(22773)
(22388)
重点(21132)
课题(20679)
(19718)
国家社会(19183)
(18650)
创新(17557)
期刊
(103552)
经济(103552)
研究(57014)
中国(38437)
(24849)
(24364)
管理(23894)
科学(20996)
学报(20952)
(19324)
金融(19324)
经济研究(17482)
教育(17379)
农业(16958)
大学(16250)
业经(15839)
学学(15285)
技术(14973)
财经(13796)
问题(12922)
(12135)
世界(9960)
(9863)
技术经济(9826)
国际(9235)
(8759)
经济问题(8486)
商业(8447)
经济管理(8247)
改革(8053)
共检索到269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勇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和潜伏着一些问题,如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剧,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经济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吉玉  
当前流行的国际产业分工的"微笑曲线"理论,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基于"微笑曲线"理论,探索安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可以为加速安徽的崛起、实现安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培刚  
张建华博士的学术专著《创新、激励与经济发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是一部较系统地探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变革机制的理论力作。这部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继瑞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全新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理念的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但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国强  
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是从高能耗、粗加工、科技含量低的生产发展模式向高科技、精加工、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而投资的增量及其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改变。因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该从投资结构的优化入手。目前,我国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房地产投资比重过大,严重制约了资金向其他领域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在美国经济萎缩带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出口增长放缓的新形势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本文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从大力开发自然资源、基础工业优化升级、善用已有财力、重提西部大开发等角度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洪银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要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实现这个转变需要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支持。一是通过知识创新支持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二是通过知识传播,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意味着,大学无论是在科学发展还是在社会和谐中都起着重大作用、承担着重要责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欢进  
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从非结构优化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构优化型经济发展方式;从非协调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协调型经济发展方式;从不可持续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可持续型经济发展方式;从片面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全面型经济发展方式;从投入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形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效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潘雷驰  彭骥鸣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中央级和地方级税收收入所起作用发现,地方级税收收入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作用独特,且中央政府的税收返还和各项转移支付无法替代稳定的地方级税收收入所起的作用。因此,应在地方税制改革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地方税主体税种体系,维护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税收收入分配机制,保障地方级税收收入的稳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曲福田  张锋  
在我国当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是否能改变行为主动适应这种发展模式,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激励与规制企业的行为。本文利用博弈论这一经济学分析工具,分析得出决定企业行为的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转化成本和政府的规制成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伯钧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对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编发几篇学习《建议》的体会论文,以飨读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龙  
把对经济工作考察的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大到经济发展,这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创新,是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丰富,在思路上应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为载体,以体制改革与创新为保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昌智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来看,我国当前的发展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进入经济调整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企业转型发展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和根本保证,没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从企业方面看,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制造向创造转型;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全球竞争;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用管理创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政府方面看,要创造有利于企业形成稳定预期和长期行为的政策环境;打破行业垄断,鼓励竞争,营造更加公开透明和富有激励性的市场环境;调整产业政策,既进一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常修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要真正使这一变革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明确"基本导向"问题。从理论、现实的角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看,"以人的发展为导向"是我国经济方式转变的根本指导理念。它是摆脱"GDP中心主义"惯性运作的理性选择;从未来趋势分析,则是适应中国现阶段人的需求发生新变化的必然要求。以人的发展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当在需求结构方面,重在提高"居民消费率";在产业结构方面,重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要素投入结构方面,重在实现市场主体的自主创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重在寻求"天人合一"的绿色发展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