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53)
2023(3119)
2022(2542)
2021(2689)
2020(1956)
2019(4761)
2018(4642)
2017(6611)
2016(5298)
2015(6313)
2014(6498)
2013(5376)
2012(5032)
2011(4830)
2010(5221)
2009(4192)
2008(3985)
2007(3663)
2006(3301)
2005(3206)
作者
(11332)
(9141)
(9076)
(8911)
(5811)
(4417)
(4407)
(3871)
(3660)
(3463)
(3263)
(3135)
(3061)
(3025)
(2941)
(2869)
(2866)
(2860)
(2852)
(2682)
(2619)
(2480)
(2330)
(2257)
(2257)
(2180)
(2144)
(2019)
(1963)
(1939)
学科
教育(19724)
中国(9733)
理论(8392)
教学(8166)
管理(7584)
(6796)
经济(6780)
(5369)
(5230)
(4881)
企业(4881)
学法(4322)
教学法(4322)
学理(3819)
学理论(3819)
思想(3732)
政治(3597)
(3577)
研究(3521)
发展(3455)
高等(3445)
思想政治(3410)
政治教育(3410)
治教(3410)
德育(3383)
学校(3373)
(3337)
(3333)
改革(3261)
技术(3091)
机构
大学(63487)
学院(60604)
教育(29353)
研究(23698)
(21648)
师范(21562)
师范大学(17968)
职业(15916)
(15448)
管理(14825)
技术(14131)
科学(13346)
理学(12661)
理学院(12366)
(12041)
管理学(11915)
管理学院(11753)
(11672)
经济(11412)
教育学(11369)
(11351)
职业技术(11020)
北京(10748)
研究所(10598)
中国(9846)
技术学院(9646)
中心(9126)
(8643)
教育学院(8425)
(8378)
基金
研究(35982)
项目(35272)
科学(29284)
教育(28254)
基金(20264)
编号(18917)
成果(18530)
社会(18299)
课题(17635)
社会科(16846)
社会科学(16842)
(16245)
(16069)
(15912)
国家(15887)
(15685)
科学基金(12999)
规划(12553)
(11117)
项目编号(10722)
研究成果(10309)
(10211)
(10087)
年度(9911)
重点(9904)
教育部(9644)
基金项目(9640)
(9237)
(9193)
阶段(9169)
期刊
教育(53305)
研究(28626)
中国(26102)
职业(15200)
(14069)
经济(14069)
技术(12426)
技术教育(10433)
职业技术(10433)
职业技术教育(10433)
学报(6599)
大学(6445)
(6372)
论坛(6372)
科学(6059)
管理(5773)
高等(5744)
成人(5516)
成人教育(5516)
(5449)
(5174)
职教(5109)
高等教育(4946)
(4780)
发展(4158)
(4158)
学学(3964)
农业(3836)
比较(3800)
图书(3597)
共检索到103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红  
目前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仍然普遍存在"基础+应用"式演绎思维的过度运用,要形成符合职教特点的课程体系,需要实现对演绎思维的超越,构建"演进"式课程,即对应的课程结构从"倒碗形"向"正碗形"转向,这实质是以"实践话语"与"学生立场"化解了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与等级观念。从碗形底部向上递进的课程序列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演进过程,符合了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也契合了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但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情结与新职业主义下的"趋专业化"现象,形成了演进式课程推进的现实阻力,综合认为,"核心+方向"演进式结构是职业教育课程组织的新形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国庆  
职业教育已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这次课程改革尤其突出组织理念,要求把课程组织的突破作为改革的核心目标,依据工作组织进行课程组织设计。它不仅有实践的必要性,而且有现实的可行性。其设计过程包含三大环节,即依据任务组织进行课程体系的组织设计,依据活动组织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依据情境组织进行课程情境的组织设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必新  张荷婷  李仲阳  
课程研究的转向是职业教育课程论关注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职业教育课程范式的变革。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共生性转向主要缘起于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以及人工智能的时代诉求。基于哲学视域,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维度,分析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共生性转向的内涵和旨趣,进而审视其实践意蕴,主要表现为:在价值层面,要观照生命,追求本真教育;在内容层面,要反思实践,回归真实世界;在方法层面,要超越还原论,走向共生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成涛  
传统的职业教育师生关系囿于认识论的哲学基础,始终无法真正体现师生的主体性。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具有平等性、交互性、发展性、主动性的特点,能够彻底摆脱职业教育师生关系的主体性危机,从而能够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师生关系的和谐。为实现向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转型,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加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入人文和情感成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光银  尹弘飚  
顺应制度化教育的学科发展逻辑,道德教育在学校课程实践中演变成科学化的道德知识的心智学习。心智成了道德学习的主体,学校德育呈现出有心无身、有身无心、身心分离等身心二元的离身问题。基于具身哲学的一元认知观,离身德育中德育内容概念化、德育活动形式化、德育过程去情境化的症结在“身体主体”的转向中找到了出路。本文以德育具身化原理为依据剖析了德育离身的问题及其根源,从道德学习是全身心的、主体间的、活动性的互动建构的角度,提出了具身德育的主体、机制和课程形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博  
本文在总结不同学科对能力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能力的系统功能能力观;从能力系统要素发展与结构形成的思路,分析了个体职业能力系统的生成和发展规律;进而探讨了能够有效支持职业能力系统各阶段生成和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组织方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倚  李尚群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将全面实现智能化,人类社会也将进入智能化时代。课程问题总是教育的核心问题。面向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的课程需要寻求新的转向,第一,课程理念从重技术转向重技术与生态;第二,课程目标从技能训练转向智能开发;第三,课程开发将从工作过程系统化转向后工作过程系统化;第四,课程评价将从多元化评价转向智能多元化评价;第五,课程建设者将从作业者转向专业人。这一系列转向意味着职业教育课程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栋科  闫广芬  杨如安  
基于传统学科衡量标准,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在学科创建初期的"学科化"探索中借鉴和运用普通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取得了职业教育学科的外部建制和内部建制。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研究呈现出从学科理论构建到问题领域研究的"泛学科化"倾向,并由此呈现出"学术繁荣"与"研究失范"并存的发展现状。伴随学科形态由传统学科向现代学科演化,作为现代学科的职业教育学应坚定学科研究取向,通过学科立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整合",进而追求学科价值独立性、厘定学科研究问题域、确立跨学科研究方法,从而通过职业教育研究的"再学科化"实现其现代学科建构,以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学的研究水平,增强对职业教育实践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国庆  
入选理由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三大关键领域——课程、教学与教师综合起来研究,在其相互作用的视野中寻求对这三大领域的系统理解,切中问题,明辨思路。主要观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对职业能力本质的理解是构建这一理论框出处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06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宾恩林  徐国庆  
基于职业教育课程组织观念的历史演进逻辑和智能化时代生产体系特征分析,发现职业教育课程组织在手工业时代具有突出以技能辅助谋生、在大工业时代具有突出工作体系和在信息化时期具有突出趋于多元的面向过程特征,然而智能化时代却面临面向过程观念的解构。所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课程组织观念逐步面临时间差、实践差、思想差和内涵差的面向过程观观念困境,并且开始创新组织观念,转向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的面向对象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应当遵循学科逻辑还是工作逻辑,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要把职业教育课程建立成形式学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当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中心。本文以工作知识的心理表征研究结论为依据,认为工作逻辑应当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组织的合理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社字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既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教育适应人的发展需要的结晶,具有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附着于自身的“应然”地位。但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分析,存在着明显的“认识”与“行动”的反差、“元价值”与“隐价值”的冲突以及“成本”与“收益”的错位等现象,需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创设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泽民  
中等职业教育要不要办的问题,职普比的问题,最近成为社会热点。一些学者就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各自角度进行了论述。从人才类型到教育体系,从教育体系再到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了研究,论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在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应然地位,一是层次上的基础性地位,二是结构上的高占比地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思维方式是人们思考问题时,所选择的一种思想的加工方式和内隐的思维程式。整合思维方式是以思维目标为引领,以整合为运作的内在机制,进行的思维整合和加工过程。作为职业教育应然的思维方式,它是由职业教育整合的本质和实践的特性决定的。但当下职业教育领域依然是二元论思维的天下,需要我们走出二元论的"思维陷阱",确立整合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实现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和创新建构。其转换路径为:实现二元论思维向整合性思维转换,实现离散性思维向系统性思维转换,实现预成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转换,实现常规性思维向创新性思维转换,实现单向性思维向关系性思维转换。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吉标  
<正>目前,数字化已经成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推动力。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一方面体现在职业教育要与产业经济、社会区域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要与学生个体发展相适应。而职业教育要适应数字化时代学生个体发展的新特点,就要提供适性化的教育,尤其要设计适性化的课程。适性课程是为了更好地响应职业学院学生在数字化时代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而设计的,旨在通过精准分析和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极大提升教学成效和教育质量。这种课程通过整合和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能够准确捕捉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偏好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基于这些数据,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