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0)
- 2023(11909)
- 2022(10599)
- 2021(9946)
- 2020(8185)
- 2019(19006)
- 2018(19138)
- 2017(36456)
- 2016(19968)
- 2015(22538)
- 2014(22512)
- 2013(22296)
- 2012(20447)
- 2011(18530)
- 2010(18741)
- 2009(17295)
- 2008(16713)
- 2007(14857)
- 2006(13200)
- 2005(11262)
- 学科
- 济(78495)
- 经济(78316)
- 业(54036)
- 管理(53818)
- 企(42329)
- 企业(42329)
- 方法(34479)
- 农(32082)
- 数学(28303)
- 数学方法(27962)
- 中国(21761)
- 业经(21380)
- 农业(21280)
- 地方(18996)
- 财(18459)
- 学(18236)
- 制(15910)
- 理论(14691)
- 和(14243)
- 教育(12541)
- 贸(12142)
- 贸易(12133)
- 环境(12033)
- 易(11696)
- 银(11529)
- 银行(11493)
- 技术(11361)
- 发(10973)
- 行(10940)
- 务(10935)
- 机构
- 大学(279522)
- 学院(278306)
- 管理(112377)
- 济(104742)
- 经济(102068)
- 理学(97033)
- 理学院(95913)
- 管理学(94261)
- 管理学院(93743)
- 研究(92239)
- 中国(68659)
- 京(62152)
- 科学(58380)
- 财(48231)
- 农(47709)
- 所(45817)
- 中心(42997)
- 业大(42762)
- 研究所(41709)
- 江(41190)
- 北京(39977)
- 范(39674)
- 师范(39384)
- 财经(38225)
- 农业(36041)
- 经(34546)
- 州(34098)
- 院(33121)
- 师范大学(31782)
- 经济学(29805)
- 基金
- 项目(191936)
- 科学(150539)
- 研究(143619)
- 基金(137684)
- 家(118625)
- 国家(117477)
- 科学基金(101211)
- 社会(90215)
- 社会科(84331)
- 社会科学(84305)
- 省(75270)
- 基金项目(74113)
- 教育(65025)
- 自然(64975)
- 自然科(63407)
- 自然科学(63396)
- 划(63298)
- 自然科学基金(62223)
- 编号(60607)
- 资助(55661)
- 成果(49927)
- 重点(42213)
- 部(41700)
- 课题(41323)
- 发(40925)
- 创(39089)
- 项目编号(36450)
- 创新(36274)
- 科研(36101)
- 教育部(35712)
- 期刊
- 济(122491)
- 经济(122491)
- 研究(83618)
- 中国(56138)
- 农(48234)
- 学报(45127)
- 科学(41790)
- 管理(39062)
- 教育(35703)
- 财(35089)
- 大学(34683)
- 农业(32359)
- 学学(32058)
- 融(24242)
- 金融(24242)
- 技术(23037)
- 业经(22443)
- 图书(18347)
- 财经(17874)
- 经济研究(17101)
- 问题(16158)
- 经(15104)
- 版(14597)
- 理论(14562)
- 业(13818)
- 科技(13799)
- 实践(13640)
- 践(13640)
- 资源(12924)
- 技术经济(12686)
共检索到412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俊丹
本文将"社区研究"置于燕京社会学的学术生态体系中进行考察,辨析1935年前后燕京社会学人杨开道、吴文藻等人对"社区"概念的总体性意涵理解之差异,由此揭示出:燕京社会学对如何理解中国社会有其内在发展理路,体现在由20世纪初美国农村社会学中的基督教社会进化论下的社区分类学,向基于功能派人类学的比较社会学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实体论被扬弃,走向了祛历史化的、基于地方性的社区比较研究。这一方法论基调尚未在费孝通主持的云南三村研究中得到自觉的反思,却在几乎同一时期的赵承信的平郊村调查中被检讨,赵氏通过实验性地引入芝加哥学派的私人生活史研究法,将历史视角重新带回燕京社会学的社区研究视野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俊丹
本文将"社区研究"置于燕京社会学的学术生态体系中进行考察,辨析1935年前后燕京社会学人杨开道、吴文藻等人对"社区"概念的总体性意涵理解之差异,由此揭示出:燕京社会学对如何理解中国社会有其内在发展理路,体现在由20世纪初美国农村社会学中的基督教社会进化论下的社区分类学,向基于功能派人类学的比较社会学的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实体论被扬弃,走向了祛历史化的、基于地方性的社区比较研究。这一方法论基调尚未在费孝通主持的云南三村研究中得到自觉的反思,却在几乎同一时期的赵承信的平郊村调查中被检讨,赵氏通过实验性地引入芝加哥学派的私人生活史研究法,将历史视角重新带回燕京社会学的社区研究视野中。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屈廖健 刘宝存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作为全美最早的社会学系,在学科制度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构建了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促使了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学科的形成。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学科形成流派,成为有影响力学科的路径有三:制度层面的遵循实用主义与城市化运动相结合的制度环境,组织层面的融合独立大学环境与松散学科结构,个体层面的构建通才型管理者与多元学者共同体。但是,其日益凸显的学术资源独占、研究范式滞后、人才断层等问题则阻碍了该校社会学学科发展的脚步,导致其学科影响力下降。基于其形成过程与发展困境可以看出,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汇泉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个体观"路径的困境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应在系统的情境中认知个体需求和提供关爱服务,并尝试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态系统观"。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态系统内部,需在时间系统上注重事先干预,保证留守儿童家庭抚育决策时机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性时间"发生的一致性;重视支持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实现的意义,强调家庭责任与权力的共存。在家庭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中,认为应首先定位好家庭的基础性角色,完善主体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投资家庭,加强家庭能力建设,通过改善家庭生态系统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董辉 李雨桐
校园足球既是我国足球事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当下体教融合改革的关键枢纽。作为依托学校空间和教育制度运行的教育活动,校园足球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近十年蓬勃发展,但相关的知识生产和理论建构工作却相对滞后。理论上的短板也制约着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校园足球的教育社会特征,本文从社会学理论视域切入,以功能主义、诠释主义和批判主义三大经典理论范式为引导,具体梳理了国外有关青少年足球的研究文献,展现了社会学理论对于足球运动的功能定位、文化创生以及秩序塑造等议题的学术贡献。据此,本文进一步着眼我国校园足球的本土实践,探讨了如何在范式整合基础上深化有关校园足球政策运行、文化分析和课程教学议题上的研究可能,以期打开围绕校园足球的教育跨学科研究新局面。
关键词:
校园足球 教育治理 教育社会学视角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林霞 郭建如
中国社会学社区学派在1949年前以费孝通等为代表在教育制度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学术传统,如强调以社区为研究单位,重视田野调查,采整体论和功能论的立场,把教育制度放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中进行探讨等;1980年以来,社区学派的传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这种研究传统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着一些局限,费孝通等学者试图克服这些局限,发展社区研究方法;同时,西方制度理论与组织理论在场域研究层次上的结合也为社区学派研究传统的革新提供了借鉴,这可能会使社区学派的研究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
关键词:
社区学派 教育制度 社区 场域层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晓鹏
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变迁进行社会学考察发现,农药知识通过"抗"的学问成为了病态农作物的"治病良方",并成功地构建起了稳固的话语空间和确立了话语地位。农药知识话语在通过设置"求知"的陷阱把农户纳入话语空间的同时,也导致他们在此空间中彻底失语。农药知识还通过"绿色"新身份的转变把农户塑造成了农药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的制造者。总之,农药推广和应用的最终目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农户的身体和精神则都成为了它的控制对象,这就是农药知识话语的构建逻辑。农业生产利润也被农药知识话语所构建起的制度化结构进行了分割和攫取,因此,农户的致富路径则远在技术之外。
关键词:
农药施用行为 变迁 农药知识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翠艳
在政治、教育、文化等多重历史酵素的复合作用下,燕京大学成为1928—1937年间北平女性写作的一个中心,涌现出以林培志、李素英、李满桂、谭超英、郭心晖等为代表的一批女性作家。燕京大学女作家群的聚结,首先是该校发达的女子教育和活跃的校园文化的产物,同时亦与学校借助课堂教学及师生人际网络传递的文学资源和写作经验密切相关。作为一个学院风格鲜明的作家群体,燕京大学女作家群揭示了五四女性文学尚来不及提出、20世纪30年代又被革命文学的时代潮流所遮蔽的女性常规性命题,同时也标志着女性学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确立与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原兵
大学社会服务越来越受重视,同时社会创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大学社会服务与社会创业在目标、主体、收益等维度上存在一定契合。本文探讨了日本大学社会服务的政策与实现途径,指出日本教育界借鉴社会创业理论,引入目的、中介、时间、立场四个维度,反思了日本大学社会服务的现实问题,以及对我国大学社会服务的启示。
关键词:
大学 社会服务 社会创业 日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骏 邓国彬
一、“消费社会”的探源 “消费”(consume),根据1998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耗”。但这一现代词义在语言学上的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据威廉斯(Williams)的考证,“消费”一词于14世纪在英语的最初使用中,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意指“毁坏”、“用光”、“浪费”、“耗尽”,其隐含的意义是超过了恰到好处或恰如其分地占有和使用的范围。从18世纪中期以后,它的贬义开始消退,在西方政治经济学中成为一个与“生产”(produce)相对的概念,但其消极内涵在19世纪后期依然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剑
许茨的知识社会学具有现象学社会学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剖析许茨关于"理解"、"知识库"、"多重实在"等核心思想,可以看出成人教育与许茨知识社会学之间的关联,而对成人教育中如何发挥"类型化"的作用、推广"关联性记忆"、关注"多重实在间的转换"以及重视"日常生活的价值"等问题进行讨论,使得许茨知识社会学的价值在成人教育领域得到了彰显。
关键词:
许茨 知识社会学 成人教育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云昊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特点是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占据主导地位。从现实来看,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当前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应不断提高专业化农机服务和倡导农户开展农机合作,同时,政府要逐步改善农村的道路体系,以使机械化耕作小农具发挥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
机械化耕作小农具 转型社会 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伟 卜风贤
乡村集市自诞生以来,数千年中一直扮演着乡村社会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的双重角色,不同的历史时期,差异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国家政策安排之下,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乡村集市除了其具有的基层市场功能外,作为乡村社会独特的公共空间,依靠自身复杂的功能对乡村社会起着国家所无法替代的整合作用。在现代乡村社会,乡村集市已经发展成为乡村政治的焦点、基层市场的节点和乡民闲暇的热点,形成为一个集政治整合、经济贸易、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场域。
关键词:
乡村集市 公共空间 乡村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