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
2023(1384)
2022(1297)
2021(1235)
2020(1103)
2019(2721)
2018(2839)
2017(5466)
2016(2884)
2015(3295)
2014(3211)
2013(3387)
2012(3073)
2011(2793)
2010(2854)
2009(2642)
2008(2473)
2007(2081)
2006(1950)
2005(1679)
作者
(7977)
(6801)
(6799)
(6408)
(4679)
(3350)
(3203)
(2666)
(2665)
(2548)
(2421)
(2353)
(2265)
(2198)
(2126)
(2046)
(2016)
(2006)
(1977)
(1950)
(1818)
(1668)
(1637)
(1570)
(1555)
(1539)
(1506)
(1472)
(1371)
(1343)
学科
(13883)
经济(13871)
管理(8593)
(8298)
(7284)
企业(7284)
方法(6329)
数学(5504)
数学方法(5469)
地方(4381)
(3356)
贸易(3355)
中国(3346)
(3141)
业经(3073)
(2933)
(2885)
(2637)
(2196)
地方经济(2153)
农业(2026)
理论(1956)
(1885)
金融(1885)
关系(1783)
(1724)
(1690)
财务(1689)
财务管理(1684)
技术(1670)
机构
大学(40457)
学院(39711)
管理(15566)
(14729)
经济(14378)
理学(13578)
理学院(13370)
研究(13365)
管理学(13099)
管理学院(13024)
中国(10018)
(9128)
科学(8418)
(8028)
(7034)
(6974)
(6554)
研究所(6327)
中心(6200)
(5840)
(5789)
师范(5724)
财经(5595)
业大(5461)
北京(5027)
(5003)
(4728)
师范大学(4691)
(4588)
商学(4476)
基金
项目(26769)
科学(21063)
基金(19381)
研究(18807)
(16760)
国家(16602)
科学基金(14394)
社会(11989)
社会科(11267)
社会科学(11266)
(10807)
基金项目(10584)
自然(9866)
自然科(9664)
自然科学(9659)
自然科学基金(9500)
教育(8877)
(8845)
资助(7956)
编号(7302)
成果(6148)
(5811)
重点(5810)
(5536)
(5366)
课题(5292)
科研(5154)
大学(5118)
创新(5085)
教育部(5042)
期刊
(17880)
经济(17880)
研究(11559)
中国(8996)
管理(6695)
学报(6365)
科学(6058)
(5278)
(4974)
大学(4610)
教育(4345)
学学(4285)
(3799)
金融(3799)
技术(3682)
农业(3202)
业经(3045)
经济研究(2767)
财经(2702)
商业(2422)
图书(2321)
(2249)
问题(2189)
(2027)
资源(2022)
(1957)
论坛(1957)
(1949)
(1931)
(1883)
共检索到61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发诚  
泉州沿海港湾曲折交错,一方面固然对于海商的出海对外贸易活动,提供了便捷的地理条件。但是在另一方面,港湾与港湾之间,港湾与陆地之间,却因为水陆的交错,影响到陆上货物的运输。因此,自宋代以来,泉州地区的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南  
解州城是清代山西南部的一座商城,亦为晋、陕、豫三省物资汇聚之地。该城始建于隋,兴起于明,清中叶以后发展迅速。彼时,解州城内商号众多,金融、药材、粮油、纺织业等为较重要之行业。解州城外关帝庙号称关庙之祖,历朝政府对其不断加封、拨款重修,前来拜谒之人络绎不绝。每年举行的数次规模盛大之关帝庙会,吸引山西本省及河南、陕西客商来此交易。繁荣的商业与盛大的庙会经济有机结合,形成了解州独有的商业特色。本文拟利用现存于解州关帝庙的碑铭资料,并结合其他传统文献,对清代解州城商业的发展脉络及特点进行梳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祁州药市兴起于清初,清代中叶迅速发展,同光年间达到鼎盛,成为华北最大的药材市场。据捐款统计,同光之际汇聚祁州的商人商号已近2 000家,其中以关东、怀庆、山西等药材帮实力最强。祁州药市的货源和辐射范围主要包括直隶、河南、山西、山东四省以及广袤的东北地区,也有少量江西、宁波、陕西药商来此贸易。这些药材商帮将家乡所产药材汇集到祁州,又从祁州购买其他地区所产带回各自的销区。祁州本地经济也以药材贸易为中心,形成加工存贮、中介贸易以及餐饮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产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乔南  
解州城是清代山西南部的一座商城,亦为晋、陕、豫三省物资汇聚之地。该城始建于隋,兴起于明,清中叶以后发展迅速。彼时,解州城内商号众多,金融、药材、粮油、纺织业等为较重要之行业。解州城外关帝庙号称关庙之祖,历朝政府对其不断加封、拨款重修,前来拜谒之人络绎不绝。每年举行的数次规模盛大之关帝庙会,吸引山西本省及河南、陕西客商来此交易。繁荣的商业与盛大的庙会经济有机结合,形成了解州独有的商业特色。本文拟利用现存于解州关帝庙的碑铭资料,并结合其他传统文献,对清代解州城商业的发展脉络及特点进行梳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荣昆  
清代中后期黔西南地区出现大量涉林碑刻,这既是区域性人地关系紧张的映照,又彰显出区域性生民强烈的生态意识。涉林碑刻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文化内涵,具体包括内化于心的生态思想、外化于行的生态实践两个方面,其间透露出古人对森林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又表现出规约的可操作性,从而促使规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进而内化为保护生态的优良传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大穆  
泉州──闽东南的一颗明珠泉州市市长林大穆福建省泉州市,位于闽东南沿海。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泉州实行市带县的行政建制。全市人口605万,土地面积1.087万平方公里。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对中国的考察,其重点就在泉州。...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宾长初  
百色是清代桂西重镇,滨临右江,交通便利,商业繁盛。百色粤东会馆保存的碑刻以及地方志资料显示,百色的兴起约在康熙末年,清代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咸丰年间出现衰落,同光年间有所恢复。百色地处滇桂黔交通要道,是桂西乃至滇黔门户,不但是桂西地区的货物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也是滇黔两省商品流通的重要枢纽。道光年间汇聚百色的粤商有430余家,年经营额估计可达约500万两。光绪年间,在百色经商的粤商商号有300多家,年经营额估计约为117万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诗源  郑伟民  
泉台两地源远流长",五缘"关系凸显,是泉州对台旅游产品开发的现实基础和前提。文章评价泉台"五缘"关系,以"五缘"关系为基础分析泉州对台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客源市场、交通和政策等条件。结合海西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将泉台"五缘"优势融合到泉州对台旅游产品开发中,提出了从打造寻根祭祖游、宗教朝圣游、郑成功史迹游、闽南文化体验游、商贸旅游、泉州特色美食游和生态休闲度假游七个方面入手,开发对台旅游产品,设计对台特色旅游线路,打造对台精品景区景点,构建海峡旅游支撑产品,促进海西旅游区的发展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德成  李智勇  白冬艳  
通过对比闽台林业发展的异同,认为台湾林业在技术、管理和资金上存在优势;福建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存在优势。两省林业合作符合区域合作的比较优势理论、产品周期理论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应优先发展林业高新技术产业、林业科研与教育、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林业资源管理、林业共同市场和城市林业等领域。政府在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须加强管理,以规避合作的经济风险和生态风险,促进闽台林业合作顺利有序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忠鑫  
作为地域性的小型商帮,古田商帮主要经营粮食、红粬、茶叶等乡土产品,在福州甚至国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之上,古田商帮兴修福州古田会馆,历时十余年,至今保存完整。古田会馆留存的三通碑刻,是研究近代闽江流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史料。根据历年经费支出细目,我们可以归纳出会馆建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又由于会馆的募资主要采取抽厘的方式,则可以从年度捐输金额大致推测出古田商帮各行业在清末民初的经营态势,从中可以窥见古田商帮与福州城市商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但是,捐输额度的多寡,也会受到会馆建设进程的影响,不可简单地将其作为商业经营态势的反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本文利用商人会馆碑刻等资料,对清代中叶甘肃山陕商人的来源及其经营活动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考察显示:甘肃的晋商多来自晋中和晋南,主要分布于平阳、汾州等府和解州直隶州;陕商则主要来自西安、同州二府。山陕商人在甘肃经营的商货主要有绸缎、布匹、茶叶、皮毛、杂货等,甘肃输入商品以绸缎、棉布、茶叶等为大宗,输出则为水烟、药材、皮毛制品等。乾隆年间汇聚兰州的山陕商号已有四五百家,武威更达六七百家,秦州和张掖则少得多。凉州府城武威是连通中原与甘肃西部乃至新疆的重要转运枢纽,其商业规模和腹地范围可能均超过省城兰州。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许檀  张林峰  
本文通过对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微观分析,发现清代晋商在济南经营的主要行业除历来擅长的金融和盐业之外,首饰业和药业占比之高是在其他城镇罕见的,特别是21家药业字号中竟有19家主营人参。晋商的这一行业选择,显然是为适应济南作为省会城市,高端消费群体相对庞大所采取的策略,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济南商业中奢侈性消费占比较高的特点。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振刚  
清代山西农村庙宇营建时,工匠和非技术性劳力或是义务工,或是雇工,或是二者的混合。材料运输有雇人搬运、雇人赶车拉、车马义务出工及多种方式混合。建材、地基或购买,或接受布施,材料也能生产制造或用旧材料,或多种方式混合。方式的多样性,能最大程度保证工程所需。广大村民是农村庙宇营建的一大股义务劳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支平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对于明清时期的商业纠纷与商业诉讼,已多有研究。笔者在从事闽台区域民间文献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部分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深藏在民间私家,极少为人们所引用,本文将之整理并略加分析,或许对于加深明清时期商事纠纷与商业诉讼的研究,有所帮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容  
唐人碑刻观念的深化,促进了树碑之风的盛行,唐代碑刻因此也兴旺发展,走向制度化、完备化。唐代碑体高大庄严,造型精美,碑志书法多样,碑文内容也以颂美铭功为要,其碑刻文化呈现华美大气的审美风尚和时代精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