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70)
2023(4073)
2022(3499)
2021(3397)
2020(2956)
2019(6444)
2018(6265)
2017(12432)
2016(6876)
2015(7392)
2014(7616)
2013(7545)
2012(7099)
2011(6281)
2010(6601)
2009(6079)
2008(6255)
2007(5740)
2006(5113)
2005(5032)
作者
(20689)
(17404)
(17020)
(16714)
(11059)
(8392)
(7849)
(6574)
(6435)
(6378)
(5989)
(5853)
(5612)
(5541)
(5481)
(5292)
(5134)
(5120)
(5058)
(4838)
(4332)
(4299)
(4124)
(4056)
(3958)
(3821)
(3762)
(3740)
(3640)
(3515)
学科
(25004)
经济(24956)
(20803)
管理(19946)
(16481)
企业(16481)
方法(10346)
(9093)
数学(8658)
数学方法(8462)
(8311)
中国(8169)
(7330)
(6714)
(5979)
银行(5969)
业经(5808)
(5741)
财务(5722)
财务管理(5703)
(5663)
农业(5650)
(5476)
金融(5476)
企业财务(5464)
理论(4914)
(4711)
贸易(4708)
(4619)
(4585)
机构
大学(99002)
学院(98065)
(38913)
经济(37929)
研究(35549)
管理(34915)
理学(29125)
理学院(28720)
中国(28209)
管理学(28124)
管理学院(27914)
科学(22010)
(21344)
(21218)
(19205)
(18036)
研究所(17050)
中心(16632)
财经(16156)
(15769)
(14630)
业大(14391)
农业(13958)
北京(13819)
(13443)
师范(13286)
(13005)
(12424)
经济学(12189)
(12115)
基金
项目(61483)
科学(48073)
基金(44986)
研究(43681)
(40064)
国家(39721)
科学基金(33341)
社会(27487)
社会科(26031)
社会科学(26021)
(23495)
基金项目(23232)
自然(22042)
自然科(21572)
自然科学(21566)
自然科学基金(21186)
教育(20465)
(20305)
资助(19021)
编号(16948)
成果(15183)
重点(14172)
(13820)
(13378)
(12631)
(12479)
课题(12345)
科研(11896)
教育部(11792)
创新(11675)
期刊
(45546)
经济(45546)
研究(31607)
中国(21241)
学报(17643)
(17428)
(17201)
科学(15353)
管理(14088)
大学(13129)
(12837)
金融(12837)
学学(12294)
教育(11904)
农业(11123)
财经(8635)
技术(8019)
(7438)
业经(7192)
经济研究(7127)
问题(6327)
(5442)
(5267)
(5148)
理论(4927)
图书(4667)
国际(4460)
统计(4310)
实践(4285)
(4285)
共检索到157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金轲  张文庭  
流动性问题是宏观经济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然而学界对于流动性的定义并不统一,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综合相关文献中对流动性的不同观点,为研究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引用了相应的流动性定义,并以此定义为基础进行分析。根据对数据和图表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经济确实存在着脱实向虚的问题,在实体经济领域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同时,房地产市场和金融领域的流动性却是过剩的,流动性的不足或过剩更多地体现在结构上而非总量上。在这一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峻一  杨碧云  
2012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一些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由发展数字经济而导致的经济发展“脱实向虚”问题值得深度思考。因而以马克思主义商品二因素理论为出发点,对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脱实向虚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伍戈  高莉  
由"脱实向虚"转向为"脱虚向实",最终取决于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标本兼治才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正道近年来,我国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不断高企,与此同时,实体制造业(主要是民间投资)却持续低迷。特别是2016年的新增贷款中高达45%的是房地产相关贷款。对此,各界开始对资金的"脱实向虚"展开热烈的讨论,同时对其"脱虚向实"有了更多的期待。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和"振兴实体经济"。那么,抑制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领域)果真能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吗?对上述问题,我们或难以直接预判。但借鉴国际经验并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伍戈  高莉  
由"脱实向虚"转向为"脱虚向实",最终取决于深层次的市场化改革,标本兼治才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正道近年来,我国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不断高企,与此同时,实体制造业(主要是民间投资)却持续低迷。特别是2016年的新增贷款中高达45%的是房地产相关贷款。对此,各界开始对资金的"脱实向虚"展开热烈的讨论,同时对其"脱虚向实"有了更多的期待。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和"振兴实体经济"。那么,抑制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领域)果真能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吗?对上述问题,我们或难以直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任羽菲  
文章从货币增速剪刀差与资产价格相互作用机制的角度,对我国经济整体出现资金"脱实务虚"、"虚绑架实"现象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流动性风险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经济"脱虚入实"的途径和有效措施。结果表明,货币增速剪刀差与资产价格的相互作用存在区制性特征,在货币政策宽松而经济下行的区制内两者之间的作用增强。虽然当前中国未达到出现流动性陷阱的零利率条件,但是资产价格与货币增速剪刀差之间的作用明显加剧,而货币增速剪刀差又与GDP增速呈逆向变动关系,表明存在低利率下货币政策空间收窄、有效性降低的风险,流动性陷阱风险仍然值得注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任羽菲  
文章从货币增速剪刀差与资产价格相互作用机制的角度,对我国经济整体出现资金"脱实务虚"、"虚绑架实"现象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流动性风险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经济"脱虚入实"的途径和有效措施。结果表明,货币增速剪刀差与资产价格的相互作用存在区制性特征,在货币政策宽松而经济下行的区制内两者之间的作用增强。虽然当前中国未达到出现流动性陷阱的零利率条件,但是资产价格与货币增速剪刀差之间的作用明显加剧,而货币增速剪刀差又与GDP增速呈逆向变动关系,表明存在低利率下货币政策空间收窄、有效性降低的风险,流动性陷阱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佩珈  梁婧  
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既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资金"脱实向虚"的宏观表现一是货币与经济增长相背离,货币增速较快,而经济增长不断减速且下行压力不减。近年来我国M2增速较快,尤其是2009年上升更加迅速,达到27.7%,M2增速与GDP增速、CPI涨幅之差高达19%,2012年以来这一差值呈上升趋势。这也带动了M2/GDP的快速上升,由2008年之前低于149%快速上升至2009年的175%,2015年末达到203%,高于2005~2014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佩珈  梁婧  
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既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更关系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资金"脱实向虚"的宏观表现一是货币与经济增长相背离,货币增速较快,而经济增长不断减速且下行压力不减。近年来我国M2增速较快,尤其是2009年上升更加迅速,达到27.7%,M2增速与GDP增速、CPI涨幅之差高达19%,2012年以来这一差值呈上升趋势。这也带动了M2/GDP的快速上升,由2008年之前低于149%快速上升至2009年的175%,2015年末达到203%,高于20052014年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丹枫  梁丹  
我们借鉴行为方面的模型,即投资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股票的未来收益。在卖空限制条件下市场高流动性预示市场充斥着非理性投资者。本文通过中国股市具备卖空限制和2001年2月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前后B股投资主体(投资情绪)发生变化这一自然事件,实证分析了B股市场向境内居民开放后,投资者情绪变化引起市场流动性增加,对股票预期收益的流动性溢价影响也由开放前的不显著变化为显著。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魏文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体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经济总量不断提升,金融体系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然而,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增速趋缓,实体经济投资收益率下降,我国经济中出现了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经济发展的"外热内冷"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而且容易催生经济泡沫,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首先界定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内涵,阐述了资金"脱实向虚"的主要表现,进而分析了脱实向虚的原因、形成路径以及危害,并提出了治理这一现象的对策建议。此外,本文在研究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其对于金融发展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锦灿  朱利霞  袁平  
长期以来,货币政策是央行熨平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举措,在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平衡国际收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越需要系统、完善、有效的货币政策予以支撑。货币政策的传导通常可分三步完成: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企业、居民等非金融机构。就我国而言,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融资结构决定了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投资效率下降、居民财富转移、汇率波动加剧等诸多新变化,货币政策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洁  陈宝峰  吴莉昀  
随着虚拟资产的膨胀化发展以及实体制造业的持续低迷,资金"脱实向虚"现象愈发严重,各界对其"脱虚向实"充满期待。通过构建时变参数计量经济模型,本文分析中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经济周期的不同经济时期对宏观经济中的产出、通货膨胀以及就业水平的时变性冲击效应,研究表明:中国虚拟经济在经济繁荣时期和经济萧条时期对产出具有促进作用,在经济平稳时期对产出具有"挤出效应",其冲击效果的改变主要是由于虚拟经济膨胀化发展使虚、实经济逐渐"背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经济繁荣时期对通货膨胀均具有促进作用,而在经济萧条时期,虚拟经济对通货膨胀仍具有促进作用,实体经济对通货膨胀具有抑制作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经济平稳时期对通货膨胀均具有抑制作用,冲击效果的改变主要是由于市场总需求以及货币流动性发生改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在不同的经济时期对就业具有抑制作用,根源在于市场经济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失衡等均会对就业产生不利冲击,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更加抑制了就业水平。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周期的平稳期,经济"脱实向虚"对宏观经济各指标均产生不利影响,协调好虚、实经济的关系尤为重要,而引导经济"脱虚向实"更要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深层次因素的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惠颖   赵海文  
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引致部分领域出现一定程度“脱实向虚”的背景下,由于存在规模或关联性特征,一些金融化的企业已成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企业金融化的内在特质出发,将金融化企业视为类金融机构乃至系统重要性机构,结合金融资产的期限结构特征,对经济“脱实向虚”引发金融风险进行诠释。利用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首先,企业金融化与其边际风险贡献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该特征仅存在于短期金融资产配置之中。其次,就规模与关联性两个系统重要性指标而言,短期金融资产的最优配置存在异质性。规模越大、同省同行业金融化水平越低的企业增持短期金融资产,越会加剧金融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一方面通过提高自身股价的内在脆弱性,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从而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模仿同群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增大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而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文章研究表明,将过度金融化企业纳入风险监管、避免盲目模仿同群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有助于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彭宜钟   孟泽  
资本“脱实向虚”严重制约着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资本配置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从“脱实向虚”现象的成因机制展开分析,探讨治理资本“脱实向虚”的新思路。运用动态优化方法推导出满足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的最优垄断加价率计算公式,并对比分析1998—2020年中国、美国、德国多部门最优垄断加价率与实际加价率间的量化关系。研究发现:(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资本“脱实向虚”的起点;(2)中国、美国、德国实体经济产品的实际利润率普遍低于最优利润率,并且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实际利润率低于其他国家;(3)美国和德国虚拟经济实际利润率的增长并未导致其实体经济实际利润率的相对(相对于最优利润率)下降,虚拟经济的发展并未以牺牲实体经济为代价,而中国存在生产性资本逃逸至虚拟经济现象。因此,应深化改革当前金融体系,调整市场结构非对称性,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国刚  
金融脱实向虚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近年来,中国经济运行中发生的是资金的脱实向虚。其直接成因在于,PPI持续负增长引致的实体经济面企业资产利润率降低和波动;深层成因在于,受体制机制制约,经济结构中的短板产业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和补足。进入21世纪以后,在实现温饱型小康的基础上,以"住行学"为主要内容的消费结构升级应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但制约消费结构升级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资金的脱实向虚是实体经济面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必然产物,它的解决也有赖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程度。这包括深化"住行学"领域的投资体制机制改革、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