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9)
- 2023(15366)
- 2022(13215)
- 2021(12309)
- 2020(10023)
- 2019(22769)
- 2018(22737)
- 2017(42522)
- 2016(23159)
- 2015(25975)
- 2014(26020)
- 2013(25887)
- 2012(24079)
- 2011(21963)
- 2010(22003)
- 2009(19953)
- 2008(19461)
- 2007(16969)
- 2006(15192)
- 2005(13724)
- 学科
- 济(98607)
- 经济(98512)
- 管理(63287)
- 业(60400)
- 企(48549)
- 企业(48549)
- 方法(38560)
- 数学(32567)
- 数学方法(32205)
- 中国(29395)
- 地方(27474)
- 农(26883)
- 业经(22651)
- 学(21998)
- 财(20625)
- 农业(18294)
- 贸(17263)
- 贸易(17248)
- 制(16749)
- 易(16617)
- 环境(16458)
- 和(16045)
- 理论(15797)
- 银(15735)
- 银行(15692)
- 融(15528)
- 金融(15526)
- 地方经济(15255)
- 行(15157)
- 技术(15097)
- 机构
- 大学(327504)
- 学院(326623)
- 济(128706)
- 管理(127805)
- 经济(125726)
- 研究(117280)
- 理学(109527)
- 理学院(108190)
- 管理学(106380)
- 管理学院(105780)
- 中国(87621)
- 科学(73269)
- 京(72011)
- 所(59935)
- 财(57815)
- 农(54412)
- 研究所(54305)
- 中心(52416)
- 江(49178)
- 业大(48804)
- 范(46807)
- 师范(46390)
- 北京(46241)
- 财经(45505)
- 院(43177)
- 农业(42275)
- 经(41312)
- 州(40360)
- 师范大学(37662)
- 经济学(37123)
- 基金
- 项目(222781)
- 科学(174780)
- 研究(164792)
- 基金(159306)
- 家(139216)
- 国家(138009)
- 科学基金(117633)
- 社会(102187)
- 社会科(96644)
- 社会科学(96620)
- 省(87660)
- 基金项目(84851)
- 自然(76019)
- 教育(74868)
- 划(74200)
- 自然科(74178)
- 自然科学(74164)
- 自然科学基金(72797)
- 编号(68139)
- 资助(64895)
- 成果(55745)
- 发(51744)
- 重点(50402)
- 部(48260)
- 课题(47551)
- 创(46161)
- 创新(43065)
- 科研(42010)
- 项目编号(41341)
- 国家社会(41253)
- 期刊
- 济(148488)
- 经济(148488)
- 研究(99945)
- 中国(70344)
- 学报(51574)
- 农(50090)
- 科学(48978)
- 管理(48332)
- 教育(42429)
- 财(41125)
- 大学(38630)
- 学学(35999)
- 农业(35090)
- 融(30070)
- 金融(30070)
- 技术(28917)
- 业经(25309)
- 经济研究(22981)
- 财经(21180)
- 图书(19412)
- 问题(19059)
- 业(18355)
- 经(18084)
- 科技(16598)
- 资源(16393)
- 理论(16147)
- 技术经济(15675)
- 现代(14938)
- 实践(14854)
- 践(14854)
共检索到499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祥 李方
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已从以往注重“地的繁荣”收敛向追求“人的幸福”趋同转变,这种转变集中体现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与“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新目标上。基于新目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区域发展差距总体上呈现出逐年缩小的趋势,但仍存在东北等部分地区发展水平偏低、东部板块内部发展分化严重以及各地区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和人民生活保障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未来要重点支持东北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着力消除各大区域板块内部发展差距,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跨区扶贫协作制度,加快建设区域统一大市场,探索构建科学的区域协调发展考核与预警机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培安
人口大流动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亿万农民从农村走进城市,投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目前我国流动人口总规模达到2. 4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左右。改革开放以来,约有6亿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比欧盟28个成员国的人口总规模还要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善同 许召元
中国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不仅存在于省际之间,许多省份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中国省际间地区差距开始有所缩小,但许多省份内部的差距反而有所扩大。本文发现,各省内部差距并没有显现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自动缩小的现象,因此,各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转移支付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多种形式促进地区内部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地区差距 省内差距 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詹武
工农城乡必须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詹武近年来,农业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制约越来越突出。问题的症结,正象不久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在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驱使下,资金、土地、物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往往从农业向效益高的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詹武
工农城乡必须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詹武近年来,农业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制约越来越突出,问题的症结,正像不久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在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驱使下,资金、土地、物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往往从农业向效益高的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俊博 吕拉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均衡,如何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研究如何促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提升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的区域协调发展演化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特点做出归总,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家相关发展战略,对新时期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作出展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耀彬 郑维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贯穿了"注重公平—注重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注重公平为重心、兼顾效率—公平与效率兼顾、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辩证逻辑主线。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必须遵循区域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形成"稳健、开放、活力、公平"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为此,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行环、带状区域发展新模式,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聚焦生态文明,积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新动能,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红艳 梁威 孔维升
长期以来,受资源禀赋、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流通区域间、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差距较大,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突出。近年来,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流通区域发展呈现出农村市场及中西部地区市场快速发展、区域市场一体化等新趋势。"十三五"时期,应顺应流通创新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积极探索推动流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着力补齐短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红艳 梁威 孔维升
长期以来,受资源禀赋、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流通区域间、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差距较大,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突出。近年来,在互联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流通区域发展呈现出农村市场及中西部地区市场快速发展、区域市场一体化等新趋势。"十三五"时期,应顺应流通创新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积极探索推动流通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新路径、新模式,着力补齐短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覃成林 郑云峰 张华
运用所提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方法,分别计算了2001—2010年全国、四大区域以及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据此分析其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目前达到了较高的协调水平。总体上,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趋于上升,中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略有降低,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广西、湖北、黑龙江、安徽、天津、江苏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出现了下降,其余25个省市区趋于上升。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武英涛 刘艳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的新老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深入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当前对该思想进行的全面研究仍然较少,因此,本文从实践需求和理论基础两方面系统梳理了该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时代意义。研究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跨区域协同发展、坚持补齐发展短板、坚持绿色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分别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使命、主要手段、内在要求、基本原则和潜在动力。该思想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学良 林永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我国区域政策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然而当前的区域协调发展仍然面临着行政壁垒束缚、协调机制不完善、规划尺度过大等现实挑战。小尺度、跨区域、精准化的都市圈建设是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新时代为更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应当及时推进跨区域层面的都市圈建设。促进都市圈建设应当以促进要素流动、明确区域分工、加强城市治理和协调机制建设,形成都市圈"功能—产业—人口—空间—公共服务"相协调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
都市圈建设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引领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区域布局奠定区域协调发展基础。八大城市群、11个自贸试验区和18个国家级新区构成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点,服务于"三大战略"和"四个板块"区域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难题,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书玮 张思乔 陈俊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科学决策,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新时代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仍存在着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