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92)
2023(8080)
2022(5524)
2021(4625)
2020(3179)
2019(6622)
2018(6683)
2017(12155)
2016(6799)
2015(7572)
2014(7710)
2013(6957)
2012(6161)
2011(5375)
2010(5523)
2009(5020)
2008(4939)
2007(4532)
2006(4214)
2005(4139)
作者
(19421)
(16022)
(15919)
(15373)
(10196)
(7498)
(7379)
(6310)
(6218)
(5708)
(5505)
(5332)
(5209)
(5119)
(5057)
(4923)
(4841)
(4771)
(4688)
(4678)
(4193)
(3894)
(3800)
(3730)
(3664)
(3641)
(3588)
(3578)
(3261)
(3233)
学科
(28716)
经济(28684)
管理(17860)
(15960)
业经(12867)
(12188)
企业(12188)
中国(11822)
(10035)
产业(9195)
信息(8826)
总论(8493)
信息产业(8397)
农业(6966)
(6582)
银行(6575)
(6362)
金融(6362)
(6355)
(6320)
(6218)
方法(6121)
理论(5910)
地方(5778)
(5777)
发展(5404)
(5388)
(5021)
教学(4941)
数学(4617)
机构
学院(94322)
大学(94280)
(34941)
经济(34022)
研究(32631)
管理(31666)
中国(26753)
理学(26216)
理学院(25906)
管理学(25375)
管理学院(25183)
(20079)
科学(19203)
(17142)
(16193)
中心(15906)
(15725)
(15493)
(14479)
师范(14323)
研究所(14017)
(13235)
财经(13178)
北京(12585)
业大(12584)
(12457)
(11966)
农业(11543)
师范大学(11512)
技术(11505)
基金
项目(62628)
研究(49760)
科学(48572)
基金(43362)
(37543)
国家(37201)
社会(31861)
科学基金(31621)
社会科(30084)
社会科学(30079)
(24642)
教育(22916)
编号(21767)
基金项目(21401)
(20224)
成果(18775)
自然(17010)
自然科(16587)
自然科学(16583)
自然科学基金(16301)
资助(15596)
课题(15255)
重点(14343)
国家社会(14286)
(13936)
项目编号(13430)
(13240)
(13013)
(12676)
(12666)
期刊
(42129)
经济(42129)
研究(29820)
中国(23437)
教育(17504)
(16152)
学报(15581)
(13320)
科学(13144)
管理(13043)
(12781)
金融(12781)
大学(12354)
学学(11041)
农业(10703)
技术(9979)
图书(8931)
业经(7695)
财经(6889)
书馆(6683)
图书馆(6683)
经济研究(6655)
职业(6006)
(5914)
问题(5789)
(5700)
(5336)
(5041)
论坛(5041)
(4787)
共检索到153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孙冲  
社会责任不仅包含法律性义务,还包含道德性义务、政策性义务等。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之治在动员个体履行社会责任上的效果有限。数字化信用治理可以成为社会责任的主要动员机制。数字化信用治理通过信用评级制度,以数字化的形式给予义务人的行为以整体性、概括性、动态性的评价,在国家与个人之间形成“国家—数字信用—义务人”的责任实现模式,以达到失序规制,体现“信用”内涵多样化和多元关联原则的正当性,以及责任承担家庭化的合理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姚荣  
德国公立高校经历了从国家机构与公法社团的双重法律地位向多种类型法律身份的转变,表现为国家调控介入与大学自主变革的复杂博弈与动态平衡,潜藏着官僚化与市场化的风险。以公法社团为主、复合多元的公法人形态是公立高校破解多元价值冲突、实现公共利益目标的应然逻辑。中国公立高校法人化改革应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总体框架内,实现公权力运行的"契约化"与私法行为的"公法规制",建构各方权力动态制衡的"互动式"法权结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县城城镇化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县城城镇化是中国式城镇化道路内生演进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在新时代情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应用,是缓解“城市病”“乡村病”和“县城病”以及促进农民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转化的重要载体。县城城镇化在实践中衍生为扩张型、稳定型和收缩型三种样态,不同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助推共同富裕的潜力也不尽相同。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城城镇化要以全面富裕为导向,推动县城城镇化“生产—生活—生态”耦合发展;以全民富裕为立场,重点培育和提升农民家庭发展能力;以差别富裕为策略,探索县城城镇化多元化和抱团发展共富路径;以共建富裕为保障,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化的县城城镇化高效能治理体系,从而开创出综合发展、以人为本、多元繁荣和共建共享的县城城镇化道路,使县城城镇化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新久  
在标准化、精益化的基础上,发展数字制造与智能制造,从而使个性化柔性制造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在我国推行以来,过程方法逐步被国人接受、认知、理解与广泛使用。但由于过程方法是舶来品,仍然有非常多的管理者由于没有理解其深刻内涵,在组织内建立的各种管理体系形似而神不似,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波  
“三治融合”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以数字技术为治理方式,搭建线上数字平台与数字空间,赋能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可以增强乡村“三治”的治理能力。数字技术是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重要动力,数字技术通过发挥数字平台的治理优势和治理功能,强化村民参与的数字形式,增强平台设备的数字管理,实现社会关系的数字建构,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将数字技术与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促使乡村“三治”具有数字协商、数字规则、数字联结的数字化特征。具体而言,一是提升主体性,强化村民数字参与;二是培育法治性,增强村民法治思维;三是生产公共性,提高村民公共道德意识,进而优化乡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晖  
在高校法律教学和实践中’逻辑一直没有缺位’且作用重大。传统法理论狭义逻辑观和实践论导向的缺失,使逻辑在法律工作和教学中长期处在边缘。在我国,"逻辑和法律进行交叉研究"被称为"法律逻辑"。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将法律逻辑看成形式逻辑对法律领域的渗透与应用’将"形式逻辑体系+法律例证"视为法律逻辑研究的起点和内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倪克金  刘修岩  
数字化转型关乎企业成长,也关乎中国产业数字化的成败。本文以2007—2018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利用文本分析技术提取年报中数字化关键词,研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成长,并且数字化转型对头部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更大。具体来说,数字化转型对80%分位点企业的影响是20%分位点企业的3.67倍,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证实了上述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1)现阶段数字化转型在国有企业中的效果优于非国有企业,这可能是得益于国有企业为地方政府承担"政策性负担"而获得了额外的资源倾斜;(2)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同群效应",当同城市同行业内有多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时,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成长的效果会更好;(3)在制造业中,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长影响显著,而在服务业中则没有捕捉到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营业成本是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成长的主要中介机制,在总效应中分别占24%和18%。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探索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晓君   宋嫣琦   于渊博   徐晓晴  
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更新迭代,数字服务逐步推进生产管理模式向平台化、系统化变革,促使产业数字化向“技术+服务”融合赋能的模式演变。本文将产业数字化解构为数字要素的产业间价值溢出过程,运用投入产出技术定量测算数字要素溢出程度及驱动因素,从而基于技术、服务双维度探究数字要素赋能产业升级的内在机制,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替代并协同传统技术推进产业升级,而数字服务通过优化中间环节进入再生产过程,实现跨部门的协同共享与资源整合,延长并创新产业链条,提升全产业链经济效率。目前国民经济各主要部门基本转向服务主导的数字化转型阶段,产业间价值联动能力显著增强,全产业数字化增量转型的链式特征逐步显现。同时,数字技术溢出受数字创新效应驱动并通过产业自主数字创新延续,数字服务溢出受需求拉动效应影响,产业间流转缓慢,产业数字化内生动力仍待开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方卓  
促进经济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技术方案的供给质量。为使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更好地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采用文本分析和理论分析方法,通过探究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过程和理论机理,分析政策驱动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实践逻辑层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经历了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推动局部端数字化、技术升级和融合发展推动平台数字化、要素市场配置畅通化推动生态系统数字化3个阶段。理论逻辑层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解决技术投入市场失灵和要素配置市场失灵问题,激发企业数字化创新动能、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后,基于政策投入与企业需求的演进逻辑,以及政策驱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快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强化多层次平台支撑、推进政策均衡投入3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关勇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质量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战略决策。基于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关键窗口期的现实考虑,急需厘清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决策逻辑。立足“如何转”的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构建问题,识别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四个层面的关键驱动因素:政府层面的政策驱动、市场层面的效率驱动、技术层面的数据驱动以及专业层面的模式驱动。进一步基于教育生态系统动态演变考虑,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优化调整政府逻辑、市场逻辑、技术逻辑以及专业逻辑的差异化作用机制,尤其需要强调如何实现不同逻辑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协同嵌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扎根智能社会新生态,构建多元化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不同学校数字化社区联动机制建设,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地域化联盟;建立并完善数据驱动的评价创新体系,优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运转模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蓉蓉  
金融机构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加强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对深挖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发展数字金融、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数据治理有助于完善金融业务、加强风险控制、维护数据安全。数字金融呈现技术化、垂直化和生态化特点,亟待提升数据标准和质量、完善数据共享、发展监管科技、深化金融数据供给侧改革,发挥数据治理对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效能,构建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志明  刘子扬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超大城市具有复杂性、差异性、模糊性、脆弱性等特征,面临着治理规模负荷、管理体制碎片化、城市功能定位模糊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治理难题。持续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统筹规划,从善治的高度审视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索超大城市的发展特点和规律,着力完善城市治理的体系及其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民主化水平,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冷建兵  
国家制定法律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民众的行为并对违法犯罪进行惩处,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效力的发挥要建立在充分的法律论证基础上,目的是保证法律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在这一过程中,法律论证的过程及效果对法律效力的发挥影响显著。基于此,研究法律论证的逻辑特性对于深入认识法律论证具有重要作用,而要获得科学的研究结果,可参考《法律与逻辑:法律论证的批判性说明》一书,从而为法律论证的实践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君  
新乡贤发挥作用,是农村发展新形势下的客观需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实现新乡贤对于乡村治理的合理"嵌入",必须充分利用新乡贤的优势,清除新乡贤治村的障碍,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晖  
作为乡村治理方式,自治、法治、德治方式是历史地形成的,有其各自之论理依据。在乡村治理现代化治理目标导向下,“三治融合”正逐步生成,并将形成科学、有效的基层“三治融合”治理格局,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乡村治理善治目标未来可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