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15)
2023(5050)
2022(4363)
2021(4087)
2020(3387)
2019(7750)
2018(7578)
2017(14991)
2016(8340)
2015(9233)
2014(9190)
2013(9095)
2012(8511)
2011(7779)
2010(8213)
2009(7848)
2008(7859)
2007(7104)
2006(6605)
2005(6179)
作者
(23580)
(19594)
(19363)
(18746)
(12786)
(9329)
(9086)
(7583)
(7569)
(7334)
(6574)
(6442)
(6410)
(6374)
(6250)
(6138)
(5790)
(5774)
(5762)
(5736)
(4922)
(4858)
(4809)
(4490)
(4444)
(4443)
(4429)
(4371)
(3915)
(3877)
学科
(31029)
经济(30989)
管理(24280)
(23102)
(18229)
企业(18229)
方法(12071)
(10900)
数学(10348)
数学方法(10064)
(9076)
中国(8922)
(8401)
(7382)
(6933)
贸易(6930)
业经(6856)
农业(6805)
(6793)
(6483)
银行(6480)
(6259)
(6200)
地方(6174)
(5989)
金融(5989)
及其(5951)
政策(5529)
(5365)
税收(5140)
机构
大学(119808)
学院(119152)
(51472)
经济(50246)
管理(45616)
研究(43618)
理学(38353)
理学院(37899)
管理学(37183)
管理学院(36929)
中国(34124)
(26077)
(25972)
科学(24580)
(22119)
中心(20058)
财经(19646)
研究所(19642)
(19149)
(17802)
(17731)
(17140)
北京(17103)
师范(17054)
(15852)
经济学(15330)
业大(15137)
(15050)
财经大学(14343)
农业(13836)
基金
项目(72890)
科学(58203)
研究(55910)
基金(53016)
(45636)
国家(45086)
科学基金(38723)
社会(35044)
社会科(33285)
社会科学(33277)
(27007)
基金项目(26159)
教育(26038)
自然(24414)
自然科(23874)
自然科学(23866)
(23683)
编号(23503)
自然科学基金(23425)
资助(23273)
成果(21133)
(16822)
课题(16767)
重点(16301)
(15703)
(15000)
教育部(14518)
(14436)
项目编号(14271)
国家社会(14227)
期刊
(59712)
经济(59712)
研究(41086)
中国(24313)
(18789)
管理(17496)
(16671)
教育(16241)
(15474)
金融(15474)
科学(14758)
学报(14616)
大学(11877)
农业(11385)
学学(10801)
技术(10317)
经济研究(9490)
财经(9292)
业经(9203)
(8008)
(7691)
国际(7551)
问题(7404)
统计(7105)
世界(6484)
(6158)
理论(6031)
技术经济(5928)
图书(5845)
决策(5772)
共检索到191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肖文  
从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法》开始,美国的反垄断政策已有了百余年的历史,留下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法庭判例。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政府经济哲学以及经济理论界观点的影响,美国的反垄断政策及执法经历了严厉和宽松相间的发展过程,这突出反映为条文分析法和理性分析法交替成为法庭在反垄断诉讼中的主导裁定方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芝加哥学派及其后续学说的推动下,美国的反垄断政策及法庭裁定方法又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夏大慰  
本文在探讨美国司法部和 19个州联合起诉微软公司的垄断案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反垄断政策的理论根据和美国反垄断政策的历史演变 ,以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启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玉岭  陈潭  
美国反垄断政策是美国政府调控自由市场经济最为基本的手段。它通过保护竞争,进而刺激企业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推动物质生产的最大进步,最终确保消费者福利并使之最大化,即:使消费者能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到质量最好的商品,享受到最优质的服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余东华  
在110多年的反垄断实践中,美国反垄断政策的价值目标、判定原则和理论基础保持了动态演进。美国反垄断政策演进的基本动力是社会经济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学思潮也扮演了积极的促进角色。回顾和反思美国反垄断政策的演进历程和阶段性特征,对于我国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盛浩  
反垄断政策是美国政府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在贸易全球化时代,有观点认为,反垄断政策不利于美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甚至认为应当将反垄断政策置于贸易政策之下。但美国政府接受了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理论,坚持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有助于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观点,反对将反垄断政策作为贸易政策的工具,并在政策取向上一方面对反垄断政策进行调整,使反垄断政策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反垄断领域中的国际合作,为美国企业创造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国红  
与封闭经济相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反垄断更复杂,更特殊,更难以处理。文章在分析外国政府反垄断政策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由于反垄断法的缺失导致了国内市场利益和国外市场利益的双重流失,并根据开放经济条件下反垄断的特殊性和难点相应设计了中国反垄断制度的构建,即:中国应建立独立的反垄断机构;采用温和型的反垄断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适用除外制度和域外适用制度来保护国民利益;注重反垄断制度与其它制度的协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磊  
反垄断政策是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反垄断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估,有助于推动反垄断机构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本研究着重梳理了当前量化评估反垄断政策效应的主要经济计量方法,并总结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最后遴选了经典案例,旨在提供应用指导。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唐要家  唐春晖  
“数据垄断”是平台经济反垄断的重要争议问题之一。在数字经济中,数据既是资源也是资产,数据的经济属性说明原始数据通常并不会产生“数据垄断”问题,但在数据采集与挖掘利用中,数据持有人可能会实施各种基于大数据的反竞争行为,扭曲市场竞争和阻碍创新,因而“数据垄断”行为应成为反垄断的重点。反“数据垄断”政策应构建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多法协同体制,合理权衡竞争、隐私和创新目标,将数据、算法、平台作为政策重点,实施分类治理并注重市场化数据共享机制的作用。反“数据垄断”政策的核心是确保原始数据的开放接入,为此可实施个人数据可携带权、鼓励消费者授权的批量数据接入、特定情况下的强制性数据接入、互操作性政策等反垄断监管政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任太增  
美国反垄断法的规制方式经历了行为主义———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的演变过程。行为主义规制的重点是垄断行为 ,结构主义的规制重点是垄断状态。行为主义较为温和 ,结构主义则比较严厉。美国反垄断法规制方式的变化是与理论上和实践上反垄断的要求联系在一起的。行为主义与结构主义本身没有优劣之分 ,美国反垄断法规制方式的变化是垄断本身和反垄断要求变化的结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永添  
在过去的五次公司并购浪潮中,美国政府奉行的反垄断政策经历了由宽渐严、再由严渐宽的变迁过程。第三次浪潮之前的渐严变化是出于反对大企业垄断、保护国内市场自由竞争的考虑,第四次浪潮后的渐宽变化则更多地考虑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维护本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地位。政策的变迁反映出美国政府"国家利益至上"的一贯立场。发达国家貌似公平的竞争规则往往给经济地位不同的国家造成不公平的后果。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基于企业兼并的反垄断立法及司法原则,应致力于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民族产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肖兴志  吴绪亮  
本文对2012年"反垄断与规制政策:新问题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包括反垄断立法与执法进展、语音网间互联结算政策、行业垄断与收入差距、合作研发的经济效应与反垄断政策、垄断行业服务质量规制、买方市场结构、多归属情形下产业间平台合作、电信重组中的单边效应、责任医疗组织反垄断、相关市场界定中的临界损失分析等反垄断与规制政策研究领域前沿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再扬  冯江燕  
本文从信息产业最基本的特征入手,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信息产业垄断的形成机理,并结合微软、苹果和谷歌的案例,分析垄断力量的形成以及反垄断新格局的出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反垄断政策。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产业,垄断具有了新的特征,即对于建立在专利技术之上的技术标准的垄断。信息时代反垄断面临着如何解决标准的公共产品性和专利技术的私有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在促进公共利益的同时又不妨害企业创新的激励,反垄断政策需要作相应的改变。我们主张,反垄断政策在真实网络领域和虚拟网络领域应该有所不同。在真实网络领域,反垄断政策应以引入竞争为主;而在虚拟网络领域,政府应尽可能促进垄断性技术(标准)的开放,有效限制垄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绪亮  
本文将DW模型拓展到单侧垄断情形下加以分析,发现与DW模型明显不同,在单侧垄断情形下,零售企业集中度越高,则终端零售价格也越高。如果零售企业的横向合并仅仅增强其买方势力,而不会显著影响其卖方竞争格局,那么这种合并会增进消费者福利。现实中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往往采取全国统一采购,具有很强的买方势力,然而,在各个区域(城市)市场面临很多当地零售企业非常激烈的(卖方)竞争。在这种情形下,反垄断机构通过鼓励零售产业的横向合并行为来打造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公共政策可能会增进消费者福利,但是前提是必须时时确保本土区域零售企业竞争的充分存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江山  
二十多年来,美国反垄断法的消极实施,放任了由垄断行为造成的市场集中度升高、竞争减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重新激活了反垄断的民粹主义,也推动了美国国会的数字市场反垄断立法议程。反思美国数字市场监管方法与观念,长期以来反垄断法解释的学派化形成并固化的错误成本假定是症结,影响了数字市场监管的决策依据选择。当前,美国立法议案推动的从行为规制向主体规制的模式转变具有积极意义,但结果和成效均有待观察。对中国而言,更为关键的是明确数字市场反垄断中维护市场竞争的核心目标,在现行《反垄断法》结构下充分纳入数字市场相关考量因素,并确立数字市场反垄断法解释与适用中漏判成本大于误判成本的决策前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