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1)
- 2023(6322)
- 2022(5422)
- 2021(5054)
- 2020(4375)
- 2019(9845)
- 2018(10249)
- 2017(19242)
- 2016(10638)
- 2015(11363)
- 2014(11558)
- 2013(10856)
- 2012(10007)
- 2011(8880)
- 2010(9300)
- 2009(9094)
- 2008(9415)
- 2007(8326)
- 2006(7613)
- 2005(7320)
- 学科
- 济(41629)
- 经济(41551)
- 管理(40005)
- 业(32376)
- 企(31342)
- 企业(31342)
- 财(19726)
- 制(16288)
- 方法(15809)
- 数学(12079)
- 数学方法(11978)
- 体(11694)
- 业经(11471)
- 务(11175)
- 财务(11158)
- 财务管理(11127)
- 企业财务(10682)
- 中国(10646)
- 体制(10360)
- 农(8886)
- 银(8769)
- 银行(8764)
- 融(8737)
- 金融(8735)
- 行(8347)
- 财政(7899)
- 理论(7865)
- 家(7566)
- 国家(7315)
- 税(7191)
- 机构
- 大学(146031)
- 学院(143389)
- 济(63969)
- 经济(62704)
- 管理(55237)
- 研究(48650)
- 理学(46538)
- 理学院(46105)
- 管理学(45621)
- 管理学院(45318)
- 中国(39059)
- 财(38724)
- 京(30201)
- 财经(28267)
- 经(25582)
- 科学(24379)
- 所(23670)
- 江(22868)
- 中心(21770)
- 财经大学(20951)
- 经济学(20415)
- 研究所(20369)
- 北京(19373)
- 经济学院(18205)
- 院(17694)
- 农(17586)
- 州(17450)
- 范(16947)
- 师范(16798)
- 业大(15970)
- 基金
- 项目(87601)
- 科学(70360)
- 研究(68172)
- 基金(65306)
- 家(55264)
- 国家(54805)
- 科学基金(47983)
- 社会(45702)
- 社会科(43238)
- 社会科学(43228)
- 基金项目(33946)
- 省(32618)
- 教育(32103)
- 自然(28739)
- 自然科(28075)
- 自然科学(28069)
- 自然科学基金(27609)
- 划(27555)
- 编号(26950)
- 资助(26157)
- 制(24255)
- 成果(24107)
- 部(21272)
- 重点(19710)
- 国家社会(19393)
- 课题(19366)
- 教育部(19241)
- 性(19153)
- 创(18636)
- 人文(18202)
共检索到235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善波 吴坚生 姚玉蓉
投资主体缺乏对于投资的自我约束机制,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根本症结。项目法人责任制仍然是投资管理的主攻方向。深入反思投资主体自我约束失效的制度根源,构建约束机制的四个原则是:责任必须落实到构成法人的每一个个人,制度的实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客观可行性,既要有自我约束又要有外部约束,以及有效原则。
关键词:
投资体制 约束机制 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维平 周国栋
在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尽快完善政府投资领域的法治环境,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投资责任约束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当前,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已成为舆论关注和理论研究的热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振华
政府投资的法人负责制江振华在我国,政府投资活动中各环节的具体经营事务由企业承担。但企业虽然承担具体经营事务,它却常常不拥有相应的经营决策权。经营决策权归政府,企业只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挥"下被动地从事项目建设与经营。另外,承担各环节经营事务的企业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戚艳霞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提高政府财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两次致信G20会议,倡议各国政府进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建立先进的政府会计准则,提高政府财务信息质量和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亚勇 于丽丽
以我国2009~2011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政府控制、社会责任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和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由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存在着因政府干预而导致的非效率投资问题,而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则可以抑制地方政府干预的非效率投资现象;为进一步证明政府干预对于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根据不同地区干预强度的不同对样本进行区分,发现社会责任的这种抑制作用在地方政府干预强的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说明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作为法律保护的替代机制,使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免受政府干预的影响。从投资的视角为我国转型时期的政府干预理论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同时丰富了有关公司社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庆龙 聂兴凯
政府部门内部控制建设是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建设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国内外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述评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立法、与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协调、正确界定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目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等几点建议。
关键词:
政府部门 内部控制 述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邓毅
政府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经历了外部控制、传统内部控制和产出结果控制三个发展阶段。新的产出结果控制系统将预算控制的重点从"过程"、"规则"转向"产出"和"结果",体现出明显的绩效管理特征。其成功实施要求对传统的会计控制、实物控制、采购控制及审计控制手段进行绩效改革。
关键词:
政府预算 预算管理控制 绩效管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郝书辰 王进杰
绩效预算执行是利用现有资源贯彻执行绩效预算编制政策的阶段,绩效预算执行要关注预算执行本身的三项基本职能:稳定宏观经济运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果。同时,作为绩效预算编制职能的延续,预算执行还必须落实预算编制的控制公共资源、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海燕 冉茂盛 文守逊
本文在从国有控股类别和金字塔层级两个方面度量政府干预和内部人代理冲突相对大小的基础上,以2005~2008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国有控股类别和金字塔层级对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的影响,以全面考察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的控制权安排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从控股股东是政府机构还是国有企业角度考察政府干预国有公司的强弱,还是从金字塔层级角度考察政府行政干预的强弱,受政府行政干预强的国有公司投资行为反而优于受内部人控制的公司。行政干预虽然有追求非经济效率的弊端,但是它也有控制内部人机会主义的作用。本文的启示为:在市场机制尚未有效约束代理行为之前,行政干预可以作为缺失的市场机制的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吉甫
在考虑了各级政府的动机和行为影响的前提下,以沪深两市3183个上市公司的观测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法治与规制企业非效率投资方面的微观机理及其影响后果。研究结果显示,与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和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相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投资扭曲程度更大。法治的改善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且这种作用在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强烈。但从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影响来看,不管是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还是地方政府或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法治对公司投资效率的改进并没有最终反映到公司价值的提升上,显示出其只能够降低而不能消除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因而法治在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作用是...
关键词:
法治 政府控制 非效率投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邢俊英
政府会计与政府负债风险控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府负债风险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取决于政府会计所提供的政府负债信息的质量。本文从政府负债风险控制的角度,以政府会计提供政府负债风险控制所需信息为出发点,分析了政府负债风险控制对提供政府负债信息栽体的政府财务报告和决定政府负债信息质量的政府会计基础的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罗云毅
在我国传统的投资管理体制中,责任约束薄弱一直是一个痼疾。这倒不是由所谓“不重视”造成的,应当说,我国领导阶层对此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是有所认识的。从1958年起,国家就开始推行旨在加强建设单位责任约束和利益刺激的投资包干制,以后在1959年、1972年、1975年、1977年又几次强调要推行这一制度,并把它作为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在这几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文崎
迁西建筑总公司1985年实行承包经营以来,在企业内部推行承包经济责任制中,先后经历了人工工资系数承包,全额承包和运用控制理论完善承包责任制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在其特定历史时期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人工工资系数承包开拓承包经济责任制的新时期,全额承包,将承包经济责任制推向了高潮,也恰恰是这个阶段,当承包制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的同时,诸多弊端也日见明显,最后导致弊大于利,企业由盛变衰,不得不转换方式,引出运用控制论完善承包责任制的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