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1)
2023(1936)
2022(1651)
2021(1533)
2020(1327)
2019(2865)
2018(2713)
2017(5151)
2016(2593)
2015(3032)
2014(2994)
2013(2672)
2012(2628)
2011(2109)
2010(2210)
2009(1966)
2008(1992)
2007(1815)
2006(1531)
2005(1395)
作者
(6880)
(5729)
(5576)
(5165)
(3783)
(2748)
(2643)
(2155)
(2086)
(2017)
(1993)
(1897)
(1833)
(1800)
(1732)
(1663)
(1636)
(1574)
(1550)
(1512)
(1358)
(1354)
(1346)
(1330)
(1296)
(1256)
(1235)
(1189)
(1157)
(1114)
学科
(8812)
经济(8790)
(6423)
(6073)
企业(6073)
管理(4834)
文化(3718)
中国(3686)
方法(3486)
(3159)
业经(2897)
理论(2680)
教育(2573)
(2530)
产业(2369)
市场(2135)
(2026)
农业(1990)
地方(1894)
(1836)
数学(1836)
(1827)
贸易(1826)
关系(1811)
数学方法(1798)
(1781)
文化产业(1772)
文化市场(1772)
(1716)
金融(1715)
机构
大学(35825)
学院(34793)
(13321)
经济(13019)
研究(12745)
管理(12558)
理学(10595)
理学院(10414)
管理学(10232)
管理学院(10150)
中国(8797)
(7851)
科学(7253)
(6364)
师范(6335)
(6302)
(6004)
中心(5834)
研究所(5445)
(5235)
师范大学(5205)
北京(5096)
财经(5027)
(4652)
(4612)
(4440)
业大(4137)
(4117)
经济学(4099)
教育(3931)
基金
项目(23724)
研究(18958)
科学(18813)
基金(17060)
(15738)
国家(15072)
社会(12543)
科学基金(12234)
社会科(11785)
社会科学(11780)
(8823)
基金项目(8757)
教育(8480)
编号(7858)
(7624)
成果(7235)
自然(6855)
自然科(6691)
自然科学(6688)
自然科学基金(6580)
资助(6438)
重点(5394)
课题(5348)
(5299)
(5272)
国家社会(5252)
(5050)
项目编号(5019)
(4992)
大学(4680)
期刊
(16513)
经济(16513)
研究(11500)
中国(8212)
教育(6494)
学报(5931)
科学(5534)
管理(5391)
大学(4902)
(4802)
(4753)
学学(4432)
农业(3350)
图书(3330)
书馆(2723)
图书馆(2723)
财经(2652)
世界(2540)
业经(2412)
(2369)
(2362)
金融(2362)
(2354)
(2353)
技术(2297)
(2291)
论坛(2291)
经济研究(2269)
问题(2157)
社会(2140)
共检索到55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建国  
从治家、治国说开去──中西文化、对比随想录王建国在国外呆了十多年,养成一种对比思考的习惯,把国外的一切都与国内相比。这一比不知生出多少想法来,而其中一条基本的发现就是:中西文化大致是互补的关系。因此,我的看法既不是中体西用,也不是西体中用,而是双向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新国  於涵  
隐喻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从隐喻与语言、文化、思维密不可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英汉两种文化中隐喻表达和理解的共性,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在隐喻中的体现,通过大量的实例指出相似的文化背景会形成相似的隐喻,而不同的文化因素也会映射在隐喻中,进而影响到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谈乃成  
谋略文化在我国文化中已经根深蒂固,官场文化和国企文化中尤其突出,即使在民营体制里也处处可见。将我国企业文化与西方企业文化比较一下,有许多相同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西方企业文化的四大要素为: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仪式和文化网络。中国企业文化则突出: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信仰和行为习惯。共同点是有价值观。差异则源自于对人的本性的不同看法,形成了文化上的差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彭健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也是方方面面的,主要体现在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价值观、道德观等,这一切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学习和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各种体现,有助于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取长补短,使我国的家庭教育日臻完善,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静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重要。该文在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创造跨文化交际的语境,采用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清菊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图书馆学的发端、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引进西方文化或西方科学的历程,而且也是中国人思考如何创建中国自身的图书馆学的历程。在这方面,梁启超所提出的“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路,至今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本文以梁启超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辞为切入点,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探讨了这一思路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  张芳梅  
文章以《饮食男女》为例从中西方爱情观、家庭伦理观以及中西方饮食文化方面进行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凡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并且人们的一切语言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进行的。语言学界称这种语言交际环境为语境。语境是人们进行交际活动的场所和舞台背景,不同的语境规定了交际的不同类型和方式。现代语言学的研究要求更多地从社会文化的多角度、多层面地考察研究语言及其运用。在分析语言现象时,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差异。语境有高低之分,语境的高低不同也反应了所处文化环境的不同,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问题,可以尝试从语境研究入手,从语境的高低不同来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洋  王丰  贾宝龙  张娟  
在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中,中国企业正经受着市场经济环境和国际化竞争两方面的考验。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知己知彼,取长补短,是中国企业当务之急所要做的事情之一。本文从个性与求同、制度与人情、创新与生存等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企业管理上的文化差异,并相应地给出适合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凌霄  
关系营销产生于西方,对于中国而言是舶来品,但是,中国一直是一个重视人际关系的国家,这一点与西方有着很大区别。因此,关系营销理论在进入中国后,通过与中国人际关系文化的结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本文拟在阐释关系营销理论起源与中国人际关系文化含义的基础之上,通过与西方文化体系中关系营销特点的比较,对中国关系营销的本土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萍  陆卫明  
陈独秀作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激进主义者 ,他的中西文化观对新文化运动发展有着内在指导意义。文章从陈独秀的文化社会整体观出发 ,考察了其中西文化观的内容 ,并对此作了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伟伟  周仲秋  
毛泽东早期在深入比较中西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辩证看待中国封建文化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提倡包含利他和爱人之心的自我发展理念;既反对"中体西用"思想,也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倡导建立立足中国的先进文化。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科学阐述了中西文化产生的源泉,并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标志着其中西文化观日臻成熟。在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探索中,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由"内化"转向"外化",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展了立足中国融汇中西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探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文化教学。掌握了必备的文化知识,才能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跨文化交际为浅层交谈,但即使最平常的礼貌寒暄,非语言交际都时刻体现着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和生活背景等诸多差异,最根本的又是价值观的差异。因此,本文拟就此分析近年来中西文化中一些出现频率高的差异,进而唤起广大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正确得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进行交际。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卢絮  吴群涛  
中国文化诗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强调历史的总体性和进步性发展原则;文学真实要求作者反映世界和生活的真谛与本质,准确把握事物发展逻辑和规律。西方文化诗学研究从考察历史事实和历史过程到关注历史认识和对历史的理解和阐释,按照语言学模式重新审视历史,弱化历史的客观规律性特点,强调历史的共时性、互文性和建构性;真理的产生不再为人们所发现,而是在不断建构和创造中。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志成  
中西方语言在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形成了明显的不同,从深层次看,这种差异是最后导致文化差别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在分析语言、思维、文化之关系中,"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存在明显的片面性,而洪堡特"语言、人、大地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不仅有助于揭示中西文化差异的本质,而且明了这一点也有益于增进中西方之间实现跨文化和谐交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