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17)
- 2023(4310)
- 2022(3446)
- 2021(3521)
- 2020(2765)
- 2019(6357)
- 2018(6268)
- 2017(10790)
- 2016(6750)
- 2015(8156)
- 2014(8370)
- 2013(7584)
- 2012(7327)
- 2011(6789)
- 2010(7611)
- 2009(7240)
- 2008(6285)
- 2007(5302)
- 2006(4734)
- 2005(4498)
- 学科
- 济(20533)
- 经济(20504)
- 管理(15047)
- 业(11581)
- 企(9710)
- 企业(9710)
- 教育(9427)
- 理论(8743)
- 中国(7643)
- 方法(7060)
- 教学(6862)
- 学(6512)
- 地方(6339)
- 农(6147)
- 数学(4971)
- 业经(4935)
- 数学方法(4813)
- 融(4748)
- 金融(4747)
- 财(4697)
- 农业(4373)
- 思想(4262)
- 学法(4147)
- 教学法(4147)
- 制(4093)
- 政治(4069)
- 和(3955)
- 思想政治(3761)
- 政治教育(3761)
- 治教(3761)
- 机构
- 大学(94389)
- 学院(89391)
- 研究(33181)
- 济(29585)
- 经济(28632)
- 管理(27913)
- 理学(23430)
- 中国(22993)
- 理学院(22927)
- 管理学(22119)
- 管理学院(21938)
- 京(21208)
- 科学(20354)
- 范(17760)
- 师范(17646)
- 所(16609)
- 江(15051)
- 研究所(14976)
- 财(14824)
- 教育(14725)
- 中心(14445)
- 师范大学(14332)
- 北京(14169)
- 农(13789)
- 州(12492)
- 院(12333)
- 业大(12320)
- 技术(11652)
- 财经(11349)
- 农业(10491)
- 基金
- 项目(55465)
- 研究(45025)
- 科学(42369)
- 基金(36081)
- 家(30988)
- 国家(30628)
- 社会(25291)
- 科学基金(25182)
- 教育(24929)
- 社会科(23602)
- 社会科学(23594)
- 省(22796)
- 编号(20231)
- 划(20032)
- 成果(19044)
- 基金项目(18419)
- 课题(16468)
- 自然(15385)
- 资助(14981)
- 自然科(14863)
- 自然科学(14857)
- 自然科学基金(14539)
- 年(13973)
- 大学(13584)
- 重点(13561)
- 部(12491)
- 规划(12016)
- 性(12006)
- 发(11709)
- 项目编号(11679)
共检索到150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峰 邹农基
心理危机是灾难事件发生后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在对部分灾区籍大学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灾难后相关人群心理状态产生的原因,通过参考国内外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并结合实践经验,初步建构了适合我国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模型,最终提供了一系列适合校园内解决心理危机的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
心理危机干预模型 心理危机评估 大学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姝玥 王芳 许燕 潘益中
对都江堰安龙镇某九年制学校学生进行复原力、创伤后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探讨复原力对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心理援助活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震后一个半月时,该校学生有17.3%的人出现较严重的创伤后应激反应,12.9%的人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复原力中的积极认知和信任两个维度对降低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恢复具有比较大的作用;(3)创伤后应激反应在复原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广钦 陈琳
四川"5·12"地震发生后,中国图书馆界联合国际图书馆组织共同为受灾的图书馆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活动,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职业精神以及各类图书馆组织的行业内在价值。图书馆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提供决策咨询、充当政府中介和业内外联系的纽带、志愿者行动、图书馆人自助与互助等多种形式援助受灾图书馆。通过这次地震救灾,也反映出我国图书馆行业组织在灾难应急与行业援助活动中,专业性援助、行业组织间协调合作、图书馆防灾应急机制建立等方面有待加强。参考文献5。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宁波 刘传星
为探究汶川特大地震5年后,四川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选取重灾区的2316名中小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在"很难集中注意力""感到焦躁不安或容易发火"方面得分最高,表现出较高的"持续性警觉";(2)灾区中小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整体水平偏高,在学段、性别、留守儿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学生认为灾后的心理状况对自身学习的影响最大。建议整体把握灾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注不同群体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着力解决制约灾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几个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梁灏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汶川地震涉及范围广,灾情严重,情况复杂,在具体的灾后重建尤其是农村灾后重建工作中尚存在诸问题和困难,如规划严重滞后;重建资金缺乏统筹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项目活动不能按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缺乏灵活性;原宅基地复耕矛盾凸显。对策建议为:各灾区市县应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项目活动;财政报账制度应具有灵活性;重点区域的项目完成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区 农村恢复重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钟贤 刘邵权 苏春江
选取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30个区县,用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水平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对其在地震之前的交通通达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重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从计算结果看,通达性最高的是绵阳市的涪城区,最低的为阿坝州的松潘县,只有涪城区的1/5,通达性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分析结果表明重灾区的通达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由中心城市向周围、由平原向高原呈递减趋势,在交通主干线经过的地方其通达性一般都比较高,表现出一定的带状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对通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存一定的相关性,即交通通达性高的...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重灾区 交通 通达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文超
汶川地震给我国陕、甘、川三省部分图书馆造成了灾难,同时对国内图书馆灾难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产生了较大影响。早些年由于受意识、机制、经费、技术、经验、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我国许多图书馆的灾难管理工作存在着不足,业界对图书馆灾难管理的理论研究也不够细致、深入。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图书馆灾难管理研究及实践工作在质和量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研究和实践中普遍关注制度方面的问题,比较重视操作层面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更加注重新技术运用和新业务领域中的灾难管理,这些使图书馆灾难管理研究和实践工作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图书馆 灾难管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升 罗桂连
选择何种重建方式(原址重建或异地搬迁等)是灾后重建的首要问题。所谓重建意愿即在原居住地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受灾居民对不同重建方式(原址重建还是异地搬迁或者两者之间的状态)的选择倾向。了解灾区群众的重建意愿及其因素影响是受灾县(市)制订灾后重建规划、并推动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五大极重灾区1243户城乡受灾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受灾居民所在县(市)、目前安置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适应新环境能力及未来经济预期等因素对其重建意愿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选择重建方式应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目前的临时安置地对城乡布局合理规划;应将灾后重建和城...
关键词:
汶川地震受灾群众 重建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杨凌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升 孟庆国
文章利用2008年8月、2009年2月两个时点在四川省5个地震重灾区收集的近2000个受灾家庭样本的问卷数据,研究受灾群众的地震影响差异及不同时期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地震对受灾群众的各种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存在不同变化,不同受灾县市及不同"安置点或居住地"的受灾群众地震影响随时间推移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受教育程度"及不同"债务"受灾群众之间的地震影响差异由显著变为不显著;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及"民族"的受灾家庭之间地震影响差异从不显著转变为显著。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受灾居民 地震影响 纵向实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汶川地震受灾最重的是四川农村地区,灾后农村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需要以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为载体。恢复和改善汶川地震灾区农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既是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又是有效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关键环节和必然途径。作者从区域视角和相关利益主体视角出发研究农业生态环境重建,拟对现有政策、研究进行延伸和补充;并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统计、实地调研与经验分析结合的方法,通盘考虑宏观要求和微观问题的衔接,有针对性地提出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灾区农村 重建 研究框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延东 邓大胜 李睿婕
社会资本在灾害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灾害社会学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2008年和2009年的两次大规模抽样社会调查数据,从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三个方面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资本水平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援助和支持;与此同时,灾区群众体现出强烈的社会参与精神,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救灾和重建中的各项社会公益行动;灾区群众的整体信任程度较高,与灾前相比,社会信任水平呈明显上升之势。灾区人民的互助、参与、团结与信任,构成了他们重建家园时最可依赖的"社会资本"。在制订灾后重建政策时,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与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瑞 汪锐 宋绍锋
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乃至周边地区的小城镇造成了重创。因此,重建与改造地震灾区小城镇无疑是灾区重建的重头戏。对此,我们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灾区小城镇重建与改造规划之中,合理重构灾区城镇体系与产业布局,正确处理灾区小城镇重建与改造中的若干关系,努力重建与改造特色鲜明的新型小城镇。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地震灾区 小城镇重建与改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玖平 李姣
以"四川省地震灾后重建社会满意度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因子分析,找到影响社会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确立低碳模式为灾后和谐社会建设的最佳模式。通过对低碳社会的特征分析,结合社会学理论,认为:低碳社会的发展是低碳价值理念、低碳准则、低碳行为互相作用的过程。低碳社会模式的发展路径是基于综合集成与统筹优选的方法,从价值理念、低碳行为、规范体系三个方面对低碳社会的各项要素进行集成;低碳社会的推行模式分为低碳农村模式和低碳城市模式。低碳农村可以与灾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发展生态经济,探索生态发展模式和生态补偿政策;低碳城市相对于一般社会发展模式和农村发展模式,更集中体现在建筑、交通、文化、消费行为等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覃志敏 陆汉文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本任务结束后,灾区贫困村发展步入后重建时期。本文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理论视角,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灾区贫困村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等作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灾后恢复重建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他们的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水平;而住房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加重了农户债务负担,使其金融资本恶化,脆弱性增加;迫于还债等压力,农户生计策略倾向于打工等投入少、回报周期短的生计方式,但贫困程度深的农户因缺乏知识、技能、市场信息等,工资性收入比例低,生计方式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增收困难。
关键词:
地震灾区 贫困村农户 生计资本 脆弱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