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7)
2023(10310)
2022(8311)
2021(7492)
2020(6294)
2019(13952)
2018(13712)
2017(26043)
2016(13910)
2015(15563)
2014(15442)
2013(15429)
2012(14195)
2011(12584)
2010(13104)
2009(12418)
2008(12571)
2007(11735)
2006(10625)
2005(9639)
作者
(40118)
(34080)
(33742)
(31865)
(21600)
(16300)
(15062)
(13011)
(12937)
(12320)
(11576)
(11317)
(10884)
(10850)
(10588)
(10119)
(9930)
(9768)
(9666)
(9664)
(8650)
(8269)
(8244)
(7975)
(7807)
(7754)
(7601)
(7546)
(6851)
(6778)
学科
(79074)
(64612)
经济(64534)
(62341)
企业(62341)
管理(53698)
(45481)
农业(30403)
业经(27687)
方法(23117)
(20920)
中国(16331)
(15820)
财务(15800)
财务管理(15792)
数学(15750)
数学方法(15667)
技术(15327)
企业财务(14899)
地方(14513)
(14235)
(13999)
(13628)
(12874)
环境(12479)
(11713)
理论(10991)
(10723)
贸易(10714)
(10573)
机构
学院(208009)
大学(195948)
(89963)
经济(88327)
管理(85603)
理学(72879)
理学院(72227)
管理学(71362)
管理学院(71006)
研究(65681)
中国(54465)
(50320)
(40722)
(39778)
科学(38763)
农业(37911)
业大(35339)
(34331)
(32400)
中心(31634)
财经(30879)
研究所(28968)
(27912)
(26562)
经济管理(26139)
经济学(25472)
北京(25004)
(24165)
(24092)
师范(23925)
基金
项目(134797)
科学(107693)
研究(102850)
基金(97435)
(83603)
国家(82560)
科学基金(72600)
社会(67689)
社会科(63724)
社会科学(63704)
(56372)
基金项目(52663)
自然(45038)
教育(44162)
自然科(43841)
自然科学(43830)
(43781)
自然科学基金(43077)
编号(42891)
资助(37460)
(33625)
成果(32039)
(31250)
(30949)
重点(29863)
(29248)
(28997)
课题(28526)
(28206)
创新(28024)
期刊
(115167)
经济(115167)
研究(57167)
(54088)
中国(44373)
农业(36569)
(32662)
管理(32550)
科学(28955)
学报(27757)
业经(26853)
大学(22656)
学学(21836)
(21320)
金融(21320)
技术(19726)
(19176)
教育(16333)
问题(15470)
财经(14952)
经济研究(14751)
农村(13989)
(13989)
农业经济(13814)
(12963)
技术经济(12628)
资源(12355)
世界(12016)
(11366)
现代(11174)
共检索到321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小立  王凯荣  
水平衡是生态系统生态建设的基本依据。通过对环洞庭湖丘岗地区坡地(垫面)、集雨区(微流域)两个层次上的定位观测,初步探明水平衡状况为:水资源呈季节性配置,有季节性富余(8~19旬311.3mm)与季节性亏缺(23~27旬134.7mm)。但雨水总量丰沛,可维持生态系统各个尺度上的水量平衡;可利用的集雨水量为最大灌溉水需求量的2.41倍。天降雨水大约只有76%产生派生资源参与系统水分循环,其余部分主要以径流形式溢泄入下游水域。这一过程使该地区每年流失或向洞庭湖水域输送水131×10~8m~3、泥沙16.4×10~4m~3、养分(N、P、K)0.89×10~4t。影响水平衡的主要因子是:集雨的有限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秀娟  苏永春  杨晨利  倪向利  
从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选取洞庭湖环湖丘岗区的4种生态系统———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和竹林为样地,对其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多样性、垂直剖面分布及季节性变化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的4个土壤动物群落中动物类群数依次为竹林>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个体数依次为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竹林;多样性指数(H′)依次是竹林>阔叶林>茶林>针阔混交林,与群落均匀度的变化显著相关,而与群落的优势度关系不密切;4个群落的DG指数是:竹林>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通过对Jaccard指数分析结果表明,4种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具有较高的异质性,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相似性最高,茶林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小立  王凯荣  
环洞庭湖丘岗地区是我国南方丘陵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典型板块。雨水资源对生态系统水环境、水平衡具有不可替代性。生态系统水环境要素的定位观测和小流域水平衡监测研究表明:该地区雨水资源呈季节性配置,系统水平衡过程有明显盈(季节性水富余311.3mm)、亏(季节性水亏缺134.7mm)现象。本地区自然降雨大约有76%产生派生资源参与系统水分循环,其余部分主要以径流形式溢泄入下游水域;雨水侵蚀使该地区每年流失或向洞庭湖水域输送水1.31×1010m3、泥沙1.64×106m3、养分(N、P、K)0.89×104t。集雨利用是本地区农业雨水管理的基本形式,据研究估测,可利用的集雨水量为现今农业可用地灌溉水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新荣  付红卫  
目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湿地保护、水文水质、生物多样性、血吸虫病感染、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系统工程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对加快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系统工程的视角,我们应从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三个角度来发展该地区湿地生态农业,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秀娟  苏永春  杨晨利  倪向利  
对东洞庭湖平原和丘岗地带茶林、针阔混交林、棉田、稻田等4种植被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垂直剖面、多样性及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共调查到土壤动物5门13纲25目31个类群23526个体,其中以弹尾类、螨类和线虫类为优势类群.在4种植被土壤动物群落中,个体数的大小依次是茶林、棉田、针阔混交林、稻田;类群数的大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棉田、茶林、稻田;多样性指数H′大小依次为针阔混交林、稻田、棉田、茶林,与群落均匀度的变化显著相关,与群落的优势度关系不密切.Jaccard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极其相似,其中,茶林和棉田的相似性最高,针阔混交林和稻田相似性最低;4种植被土壤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建民  
洞庭湖区农业发展论略张建民一洞庭湖区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光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本区有悠久的农业开发历史,长期以“鱼米之乡”享誉全国。明清时期流传成颂的“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熟天下足”之谚,对湖南的粮食生产地位给予充分的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景保  段正梁  周跃云  朱翔  欧朝敏  贺清云  
为了协调好防灾减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运用灾害学、循环经济学以及农业、林业、牧业、水产、生态、系统工程等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将灾害防控技术体系、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生产技术体系与高效生态农业结构的优化机理融为一体,设计了垸內居民区庭院循环经济型灭虫防病技术集成模式,垸内生产区水陆循环经济型血防治鼠避洪耐涝技术集成模式,并分别在典型区域进行了示范,试验表明: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认为,在建设好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商品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促进粮、猪、油、麻、渔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模式的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正梁  李景保  朱翔  周跃云  贺清云  陈娟  
为了协调好防灾减灾与湖洲农业综合开发的关系,运用灾害学和循环经济学以及农业、林业、牧业、水产、生态、系统工程等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将灾害防控技术体系、农业生产方式与高效生态农业结构的优化机理融为一体,设计了湖草洲畜、禽、鱼一体化开发的灭螺治鼠防洪技术集成模式,荻芦洲荻、芦、林、牧、农一体化开发的灭螺治鼠抗洪技术集成模式。并分别在典型区域进行了示范,试验表明: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十分显著。同时致力于湖洲农业产业化,认为在建设好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产品加工等商品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促进荻、芦、林、牧等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朝明  彭廷柏  林泽建  黄道友  
本文根据湘北丘岗区发展农业的研究与实践,指出建立重视投入的生态农业即集约型持续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湘北丘岗区的农业类型及其分布,提出了培育主导生产项目或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与庭院农业等建立集约型持续农业的措施,阐述了农业模式多元化、农业集约化的进程与生态经济之间发展关系等论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建强  张建波  
本文从洞庭湖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战略地位出发,分析了洞庭湖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实施《洞庭湖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是综合治理洞庭湖,恢复洞庭湖的生态功能,确保长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并提出了实施《规划》的预期效果以及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平锋  陈江  刘健挺  李毅  
信用服务业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信用服务业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信用贷款与绿色农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关系,信用贷款对绿色农业企业的总收益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绿色农业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会影响其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健全绿色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和创新信用服务产品供给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红梅  蒋岚  
基于湖南省洞庭湖区1996—2016年21个县(市、区)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农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综合采用SE-SBM等多种模型和方法对湖区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县(市、区)际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洞庭湖农业生态效率近年来有所下降;农药、农膜和化肥投入过量是影响洞庭湖区生态效率的主要原因,同时碳排放、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过量排放也是造成生态效率损失的原因,且各县(市、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泰尔指数三个指标显示,总体上湖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县际差异及差异变化程度相对不大;σ敛散性检验结果显示,湖区各县(市、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差距随时间推移呈逐步扩大趋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玉林  李明杰  王茂溪  龙雨孜  
运用能值理论通过对湖南环洞庭湖区2009年农业生态系统投入、产出的定量分析,计算了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所消耗的不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的能值-货币价值,进而核算了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绿色GDP。结果表明:经过调整后2009年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绿色GDP应为177.61亿元(传统GDP为491.60亿元),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重仅为36.13%,说明该生态系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是一个建立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两型"建设任重而道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林奇  杨新荣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可以从5个方面分析:气候、水文、水质、血吸虫病感染和生物多样性。尽管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但由于气温上升、水位落差较大、水质状况下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严密监控和有效防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持湖区水位相对平稳,改善湖区水质,继续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以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适应生态环境的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灿  朱玉林  李明杰  
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对湖南洞庭湖平原区2007—2011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产出状况、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描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作出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相对较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强,但工业辅助能值的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因此,应调整其能值投入、产出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促进其农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