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15)
- 2023(2718)
- 2022(2459)
- 2021(2455)
- 2020(2009)
- 2019(4480)
- 2018(4481)
- 2017(7989)
- 2016(4574)
- 2015(5054)
- 2014(5005)
- 2013(5048)
- 2012(4790)
- 2011(4607)
- 2010(4901)
- 2009(4650)
- 2008(4524)
- 2007(4173)
- 2006(4039)
- 2005(3904)
- 学科
- 济(19470)
- 经济(19444)
- 管理(10045)
- 业(9043)
- 学(8286)
- 地方(7411)
- 企(6403)
- 企业(6403)
- 农(6273)
- 中国(6124)
- 制(4471)
- 农业(4448)
- 方法(4441)
- 业经(4395)
- 教育(4330)
- 地方经济(3947)
- 财(3888)
- 理论(3712)
- 贸(3452)
- 数学(3446)
- 贸易(3446)
- 银(3387)
- 银行(3378)
- 数学方法(3353)
- 行(3266)
- 易(3233)
- 经济学(3187)
- 融(3121)
- 金融(3120)
- 教学(2654)
- 机构
- 大学(65414)
- 学院(62989)
- 研究(24963)
- 济(23745)
- 经济(23112)
- 管理(20164)
- 中国(19048)
- 理学(15957)
- 理学院(15672)
- 管理学(15379)
- 科学(15267)
- 管理学院(15225)
- 京(14606)
- 所(13214)
- 中心(12335)
- 财(12267)
- 江(12241)
- 研究所(11739)
- 范(11430)
- 师范(11291)
- 农(11057)
- 州(9983)
- 北京(9487)
- 省(9398)
- 师范大学(9120)
- 财经(8988)
- 院(8484)
- 农业(8460)
- 业大(8073)
- 经(7912)
- 基金
- 项目(37441)
- 研究(29006)
- 科学(28187)
- 基金(25426)
- 家(22330)
- 国家(22114)
- 科学基金(17785)
- 社会(17468)
- 社会科(16284)
- 社会科学(16283)
- 省(14367)
- 教育(13763)
- 基金项目(12776)
- 编号(12429)
- 划(12349)
- 成果(12329)
- 自然(10485)
- 资助(10430)
- 自然科(10211)
- 自然科学(10207)
- 自然科学基金(10015)
- 课题(9077)
- 重点(8751)
- 发(8456)
- 部(8057)
- 年(7913)
- 性(7635)
- 项目编号(7482)
- 创(7181)
- 大学(7171)
共检索到113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永钦 陈支平
关于历史上的买卖妻子问题,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学界,均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不少学者都关注于极致"夫权"社会里妇女地位的低下,以及把妇女作为商品的压迫性经济行为。但是在事实上,民间的卖妻、典妻、赎妻等行为,其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复杂。其中掺杂着家族延续与家族结构的重新组合、夫妻双方家庭及家族的社会地位角力、民间习惯法上的婚姻聘金的交易等等诸多层面。因此,如果我们从民俗学以及民间习惯法的视野来考察这一现象,可能可以从中领悟出一些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安德明
在"当代中国的神话主义"研讨会上,好几位同人都提到民俗学学科的大前提问题。我也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每一门学科,毋庸置疑,都必须有一个大的前提。这个前提,也许是一个哲学命题,也许是一个行动或实践的目标。不论其内容如何,它所涉及的范围和要解决的问题,都比该学科中任何一项
关键词:
神话主义 民俗学 神话母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贵生
"凉州贤孝"是一种起源很早的民间说唱艺术,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与敦煌变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宋元以后,民间艺人在题材和主题上对古凉州民间说唱艺术进行改编,逐渐形成了以表现"贤"与"孝"为主题的新曲目,同时也保留了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等佛教思想。"凉州贤孝"大多是由盲人用凉州方言演唱,主要用三弦和二胡伴奏,内容包括"家书"、"国书"和一些杂调。"凉州贤孝"具有文化传承、教化、娱乐、宣泄、沟通等多种社会功能。
关键词:
凉州贤孝 源流 仪式 功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韩卢敏 李爽
本文以闽台地区为例,从民间信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实际和资源保护的需要出发,采用定性、定量与社会调查的方法,构建民间信仰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与评价体系。
关键词:
旅游资源 评价体系 闽台地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荔香
闽台地区民间信仰源远流长,类型丰富,其中妈祖信仰影响尤其深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妈祖信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寻求其有序开发方案。
关键词:
闽台 妈祖信仰 妈祖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多
杨利慧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神话学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她20多年来致力于推进中国神话学的创新。从1990年代的女娲神话研究,到2000年以后译介域外学术理论并向外介绍中国神话;从开设相关课程并撰写神话学教材,到编纂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从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到当代语境下的神话主义探讨……杨利慧的学术实践不仅极大推动了中国神话学的发展,也直接促进了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将其神话学思想置于中国民俗学转型的学术史语境中,就会看到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神话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与魅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侯怀银 郭建斌
教育研究方法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民国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研究的范围和领域主要有:何谓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如何分类;不同教育研究方法的使用范围和限度;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民国时期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引进和移植了研究方法;既重视哲学的研究方法,又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并逐步发展成学科;注重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研究。
关键词:
教育研究方法 科学方法 民国时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晋媛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和现代人类乡愁记忆的共同载体,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顺应新形势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成了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实行保护前提条件下的旅游开发不失为一条破题之路。以往的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多集中于产业路径、开发模式、空间保护、社区参与、产品设计等角度,文化角度涉及的不多,而古村落的魅力恰在于其蕴含乡风民俗的特色乡土文化,因此文章从民俗学视角将传统古村落文化中民俗事象、俗民群体、民俗传承纳入研究范围,在地化开展山西省古村落民俗旅游开发主体、发展环境、产品文化创意和市场联动的共生模式动力机制研究,并针对当前山西省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度低、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户参与性不充分及旅游市场链条延展不够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山西传统村落 民俗旅游 动力模型及机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穆昭阳
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参与其中,形成了世界范围内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事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新的社会语境下的一种传统文化知识再生产,是以政府、学者、社会三方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学术、政治实践与文化运动。非遗话语的介入,不仅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视角,也带领我们进入社会实践和文化服务领域。非遗很快进入中国民俗学者的研究视野,成为学术研究对象,而非遗保护的工作实践也将中国民俗学科的发展与国家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当下,非遗保护与研究在民俗学学科发展与学术研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专业实践 知识生产 文化自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开军
学术论著被引用情况,关乎一位学者的思想有没有参与到知识的再生产和学术的再出发中。民国时期,张舜徽征引了刘咸炘的《太史公书知意》和《〈史通〉驳议》,称赞刘咸炘为"知幾诤友",呈现出一条清晰的史学知识与思想延伸的链条。叶瑛《文史通义校注》引述刘咸炘的论述多达五十余处,彰显了"推十学"的魅力。柳诒徵《国史要义》援引刘咸炘的《治史绪论》,营造出一种同声相应的学术氛围。民国时期史家对《推十书》的引用体现出他们之间存在一种学术上的认同,这种认同的纽带是基于对传统史学的温情、敬意与传承。
关键词:
刘咸炘 柳诒徵 叶瑛 张舜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明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书院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教育机构改革特别是现代学校改革的重要制度和思想资源,书院史研究也随之兴起。这股"书院热"的社会背景是西式学校制度弊病的凸显及其引起的批判和反思,思想背景在于道尔顿制、导师制等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这两方面共同形塑了新的书院概念;同时展开的书院史研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暂时弥合了新书院概念与书院历史实践之间的割裂,并为新书院概念贡献了历史依据。这一重塑的书院概念成为中国教育史及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典范,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嗣禹 陈润好
民国时期广州红色图书是广州出版的重要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文章系统收集整理了广州红色图书目录及其相关出版史料,指出民国时期广州红色图书出版经历了1921-1927、1937-1938两大高潮,主要出版了马列主义相关著作、工农运动相关图书、抗日救亡相关图书等红色图书。研究认为,广州红色图书具有注重马列主义思想的大众化传播、着重反映实地调查研究结果、紧密结合社会时局发展变化等鲜明内容特色。这批红色图书为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对于当今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广州革命史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有着突出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红色图书 红色出版 民国时期 广州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耿达
书籍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书籍贸易反映了文化知识的流向。民国时期中国书籍进出口贸易呈现出逐年增长态势,但出口额远远少于进口额,一直处于入超地位。在中国对外国际书籍贸易中,书籍出口地域主要是古代"汉字文化圈"影响的范畴,多为华人聚集的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书籍进口的主要来源是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作为国际贸易的中转站,在中国内地书籍进出口贸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国时期中国书籍国际贸易状况,反映出当时中国处于文化的"低洼地带",引进新知、向西方学习成为国家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
书籍贸易 进出口 引进新知 现代转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斯辉 江俊伟
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虽历经种种困境与干扰,但从整体上来讲较好地处理了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与联动的关系。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一般以政府为宏观管理主体,以高等学校为自主办学主体,以政府、学校、社会为多元评价主体;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以宏观管理为主,高等学校的"办"主要体现为学校拥有相对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多元参与之"评"涉及政府督导、校内评议、第三方评价等多种形式;高等教育的"管"、"办"、"评"呈现为主体相对分离与效能积极联动的状态。这可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提供历史镜鉴。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高等教育 管办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