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2)
- 2023(6387)
- 2022(5499)
- 2021(4974)
- 2020(4245)
- 2019(9815)
- 2018(9872)
- 2017(19640)
- 2016(10258)
- 2015(11809)
- 2014(11943)
- 2013(11825)
- 2012(11045)
- 2011(10299)
- 2010(10933)
- 2009(10264)
- 2008(9796)
- 2007(8868)
- 2006(8138)
- 2005(7576)
- 学科
- 济(72237)
- 经济(72190)
- 管理(26888)
- 方法(26573)
- 数学(23983)
- 数学方法(23480)
- 业(23341)
- 企(19223)
- 企业(19223)
- 地方(17587)
- 中国(13551)
- 地方经济(12841)
- 学(12084)
- 业经(11923)
- 农(11194)
- 理论(8785)
- 贸(8752)
- 贸易(8744)
- 财(8580)
- 制(8516)
- 融(8372)
- 金融(8370)
- 易(8358)
- 和(8033)
- 环境(7674)
- 经济学(7649)
- 农业(7521)
- 银(7383)
- 银行(7376)
- 行(7135)
- 机构
- 大学(158628)
- 学院(158624)
- 济(78356)
- 经济(76981)
- 管理(59940)
- 研究(57813)
- 理学(51206)
- 理学院(50630)
- 管理学(49536)
- 管理学院(49228)
- 中国(43124)
- 京(33308)
- 科学(32393)
- 财(32115)
- 所(29440)
- 研究所(26467)
- 财经(25584)
- 经济学(25281)
- 中心(25141)
- 江(23590)
- 经(22977)
- 经济学院(22318)
- 北京(21793)
- 农(20999)
- 院(20324)
- 范(20258)
- 师范(20096)
- 业大(19896)
- 财经大学(18770)
- 州(18692)
- 基金
- 项目(98517)
- 科学(77905)
- 研究(72070)
- 基金(71666)
- 家(61791)
- 国家(61365)
- 科学基金(52756)
- 社会(47400)
- 社会科(45107)
- 社会科学(45096)
- 省(37988)
- 基金项目(36476)
- 教育(33407)
- 自然(32882)
- 自然科(32163)
- 自然科学(32159)
- 自然科学基金(31561)
- 划(31531)
- 资助(31480)
- 编号(28373)
- 成果(23234)
- 重点(22458)
- 发(22393)
- 部(21907)
- 课题(20215)
- 创(19882)
- 国家社会(19850)
- 教育部(19136)
- 创新(18702)
- 人文(18639)
共检索到247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昉
与国家间的赶超不同,国内地区之间赶超的理论和经验依据不是比较优势,而是后发优势和趋同。自21世纪初中国实施各种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来,就解决最紧迫问题而言,相关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分别达到了应有的效果。然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表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这对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也提出新的挑战。在过去几轮东北振兴战略之后,东北地区应抓住制造业升级优化、提升价值链位置的新机遇,利用自身规模经济优势,从改善营商环境和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入手,实现自身的赶超目标,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姗
文章依据内生增长模型,对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对地区技术进步的贡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规模经济对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解释要大于对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解释相差无几。从全国范围来看,规模经济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要远大于比较优势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从而表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已转变到依靠规模经济拉动的方向上来,规模经济而不是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规模经济 比较优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晴 吴柳燕
近年来,安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探索了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原因,发现在控制了需求和生产技术的前提下,要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是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原因,而规模经济的贡献却不明显。
关键词:
比较优势 规模经济 安徽汽车工业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邱璜
国际贸易又称为"通商",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商品或服务交易。国际贸易关系各国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国际贸易"万能公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概念进行阐述,进而对二者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及其万能公式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
比较优势 规模经济 国际贸易 万能公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卢大鹏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武汉市,其经济日益失去竞争优势,面临着经济转型的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武汉市经济发展滞后的根源,认为武汉市发展滞后的根源是过分依赖于传统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发挥,没有实现竞争优势持续创造。文中提出新时期构建武汉经济的竞争优势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武汉市 经济转型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泽生 陶晶晶 单文齐
基于2011—2017年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和产业链视角,以显性比较优势指标和生存能力法估计中国钢铁产业的省域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区间,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钢铁产业链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化。结果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钢铁产业链由东向西市场份额递减的特征得到削弱,该倡议促进了与沿线国邻接省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分布。(2)钢铁产业链上游环节生产、贸易和比较优势分布较为平衡,但长江以南省域比较优势趋弱,产业比较优势向北转移。(3)下游环节出口份额空间分布从沿海省域向长江经济带沿线扩散,其比较优势的空间分布呈集中趋向的演化特征。(4)具多样化规模经济特征的钢铁产业链上游企业向华北和环渤海区域演化,下游环节呈现强竞争性的规模经济特征并向山东和长三角集聚,且面向"一带一路"区域的适配企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岚 盛斌
在国际生产分工背景下,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成为影响企业生产区位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构建开放条件下理论模型,探讨不同贸易成本下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对垂直关联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刻画出在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共同作用下,伴随贸易成本变化出现的4种垂直关联产业空间分布模式。表明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是在现有贸易成本条件下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果,而吸引上游产业在中国聚集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合理路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巫江明
重新认识市场经济中的“投机”巫江明“投机”这一名词,过去名声很臭,人们都把它看作一种奸诈行为,诸如“投机倒把”、“投机取巧”等。所以长期以来,投机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贬义词。在我们出版的各种词典中,也都把投机两字解释为非法的活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旭章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中,某些地区企业规模并不大,但集聚于该地区所形成的行业规模很大,并带来了显著的规模效益。这种优势一旦出现,往往又成为该地区经济迅速扩张的强烈支撑点,这一现象很可以显示我国特有条件下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市场发育中带有特质性的因素。我们不妨通过对苏南经济发展的某些行业规模优势分析,来透视行业规模经济的优势的内在经济因素,以及探讨如何发挥这种优势,促进行业经济水准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弘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上海创造了绝好的发展机遇,要抓住机遇,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看清自己的优势,明确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上海在国际分工现阶段的定位选择。为此,本文引入新古典贸易理论中的要素禀赋税以及新贸易理论中的竞争优势说,通过对要素禀赋、国内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产业支持等因素的考察,得出结论:上海应该发展它具备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要使得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还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教育来创造要素,更进一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本和知识要素的积累等来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在技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进而切入国际高端市场。
关键词:
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 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陶然 周巨泰
在一个日益开放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永久地自我封闭起来,而总是要以一定的强度和方式参与区域分工和竞争。但是,关于区域分工和区域优势形成机制的理论,随着现实的区域分工竞争模式的演化,以及经济学家认识的深化,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直至20世纪90年代的竞争优势论,每一次理论的突破都构成了对现实世界的更深刻的诠释。本文拟对有关国际区际分工的理论发展作一些介绍和评述,并指出新理论所具有的政策价值。应当指出,这些理论不仅针对国际贸易和国家间竞争,其结论在相当程度上也可以适用于区域这个层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刚 刘燕鹏 杨兴宪 姚予龙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西部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入世为西部的产品和产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国际贸易理论以比较优势为基础 ,因此 ,分析西部的比较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利用BelaBalassa提出的比较优势计量方法 ,对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进行分析 ,为西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研究表明 ,西部地区拥有显示比较优势的产品多为资源密集型的 ,种类相对单一 ,主要以原材料或原材料的初加工为主 ,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持和创新机制。在这种条件下 ,期望入世为西部带来短期巨大收益是不现实和不客观的 ,利用现有资源 ,延长产业链 ,走规模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关键词:
资源 比较优势 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彭桂芳 陈洪
一、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谈起经济危机,人们自然想到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出现那种奇怪的社会经济现象: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似乎与社会主义经济没有多大的联系。然而,商品经济逐渐走上成熟的社会主义实践却向传统的经济危机理论提出了挑战。客观的现实促使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炳才
净储蓄等于贸易差额的传统理论认识不符合当今事实。当代经济金融条件下,净储蓄=国际收支差额+国内(本币)净储蓄。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实际是美元货币境外发行的国际通道,而美国资本项目顺差是美元境外流通货币的回笼渠道。国际经济失衡是当前国际货币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净储蓄 国际收支 国际经济失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