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0)
2023(7762)
2022(6321)
2021(5893)
2020(4908)
2019(10798)
2018(10231)
2017(20077)
2016(9989)
2015(10972)
2014(10215)
2013(10141)
2012(9295)
2011(8203)
2010(8836)
2009(8829)
2008(7513)
2007(7029)
2006(6286)
2005(5955)
作者
(26360)
(21683)
(21458)
(20289)
(13923)
(10273)
(9596)
(8410)
(7976)
(7799)
(7382)
(7354)
(6927)
(6891)
(6891)
(6635)
(6343)
(6274)
(6184)
(5638)
(5414)
(5186)
(5005)
(4951)
(4911)
(4855)
(4843)
(4741)
(4313)
(4303)
学科
(38038)
经济(38005)
(37819)
管理(34377)
(34075)
企业(34075)
(27059)
金融(27059)
(24013)
银行(24006)
(23324)
中国(18960)
方法(15057)
技术(14873)
数学(12926)
数学方法(12847)
(12517)
(12383)
技术管理(11636)
中国金融(11224)
业经(10478)
(9502)
(9109)
财务(9094)
财务管理(9083)
地方(8964)
企业财务(8795)
(7764)
贸易(7749)
理论(7630)
机构
学院(134337)
大学(133379)
(62905)
经济(61689)
管理(55448)
理学(46605)
理学院(46240)
管理学(45787)
管理学院(45518)
中国(45156)
研究(42556)
(31678)
(26718)
财经(24744)
(23799)
中心(23436)
银行(22956)
(22499)
(21911)
金融(21505)
(21418)
(21252)
经济学(20601)
科学(20153)
(19512)
财经大学(18771)
经济学院(18506)
人民(18244)
(17774)
(17236)
基金
项目(84061)
科学(68427)
研究(65299)
基金(62297)
(52286)
国家(51814)
科学基金(46715)
社会(43983)
社会科(42080)
社会科学(42068)
(33853)
基金项目(32657)
教育(29443)
自然(28138)
自然科(27649)
自然科学(27645)
自然科学基金(27216)
(27098)
编号(25283)
(25192)
资助(24634)
创新(22414)
成果(20258)
(18653)
重点(18646)
国家社会(18569)
(18557)
(17894)
课题(17653)
(17167)
期刊
(69112)
经济(69112)
研究(47241)
(40137)
金融(40137)
中国(31157)
(25143)
管理(24667)
(15623)
科学(15440)
学报(14349)
教育(13570)
财经(13423)
大学(12343)
技术(12115)
学学(11596)
(11485)
经济研究(11405)
业经(10721)
理论(8768)
农业(8643)
科技(8097)
技术经济(8065)
问题(7919)
实践(7836)
(7836)
国际(7200)
(7147)
商业(6724)
(6451)
共检索到224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程景东  陈思  
次级按揭贷款及衍生产品的发展次级按揭贷款驶上快车道是在本世纪初,尤其是在"9·11"恐怖袭击之后。为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采取了短期迅速减息的政策,短期利率水平在短短一年间由6.5%减至1.75%,降至40年来最低水平。低利率政策使即便定价较高的次级按揭贷款成本也相当低,大批信用级别不高的购房者利用次级按揭贷款购买住房。为满足低收入借款人群的需要,次级按揭市场出现了一些非传统按揭产品。以利率可调整按揭贷款(ARM)为例,借款人可以选择前期免息或低息、中后期高息的还款方式,也可以选择前期只偿还利息、不偿还本金的方式,这些创新产品的特点在于借款人前期只负担很低的偿还额,随后月供额迅速提高,适合...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彭雪峰  
该文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不到位,文章分析了金融创新的特征以及市场参与者对金融创新的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在于金融机构应充分重视金融创新中的风险管理,而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则是业务发展和市场稳定的有力保障;最后文章对如何加强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群  
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已授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和斯坦福大学教授麦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以表彰他们和已去世的菲谢尔·布莱克(Fisher Black)教授在期权定价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他们的理论是促成如今金融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他们在金融学从描述型向分析型的转变起了中心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峰  
本文阐述了台湾地区消费金融的兴起过程,从供给、需求和制度等三个角度分析推动消费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重点讨论消费金融中的重要产品——信用卡和现金卡业务的发展、市场格局和卡债危机,并从银行、消费者和监管者三个层面探讨卡债危机爆发的原因;最后总结消费金融发展的经验,并提出针对中国内地消费金融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树生  祁敬宇  
本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中的深层次问题的分析,对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作者提出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雷鸣  
美国因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呈燎原之势,我国这个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同样在其影响之列。本文在分析金融创新的利弊、比较中美两国金融创新异同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金融创新的可控性、适度性和规范性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志强  吕彬  
金融创新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灾难,特别是2007年中期彻底爆发蔓延至今的美国次贷危机。本文分析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并提出了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应加强的防范性措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汤震宇  刘博  林树  李翔  
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创新参与了信用创造过程。本研究通过对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基于金融创新下的信用创造的分析,并通过"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对比分析,揭示当代金融监管的缺陷,从而提出针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余洁  
"非理性繁荣",来源于格林斯潘1996年的一次原本很沉闷的讲话,这个用来形容股票市场中投资者行为的词汇,当时就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全球股市应声而落,第二天日经指数下跌3.2%,香港恒生指数下跌2.9%,德国DAX指数下跌4%,伦敦FT-SE100指数一天内下跌4%,美国道琼斯指数一开盘就下跌了2.3%,从此这个词广为流传。但是,真正使得这个词汇成为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陆亭  叶桂仓  
高等教育是科学,也是实践和经验,还是艺术,复杂多样。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历程来看,目前只处于一个"承上启下"阶段,全面构建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时机尚未到来。30多年来,高等教育研究在我国迅速成长,它们是制度建构、学科建设、问题导向、多学科参与和思想者引领的结果。但高等教育研究在学科发展、领域论、政策导向等方面遇到了诸多问题与挑战,辉煌背后存在着危机。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研究道路,针对我们自己的问题,要在开展实证研究、加强智库建设、提升思想层次、协调两支队伍等方面务实地开展研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2010年9月16-17日,"中国与世界:危机调整共创繁荣"国际会议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及中国留欧经济学会共同主办,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牛津大学、中国留欧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会议将于2010年9月16-17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与世界:危机·调整·共创繁荣"。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薛熠  何茵  
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带来的资产市场泡沫破灭和市场流动性的缺乏重创了美国经济。本文利用美国的实际资产回报率和广义货币供给量这两个指标,按照Lumsdaine andPrasad(2003)的方法创建了一个衡量金融危机"共同因素"的单变量指标;并在测度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主要指标的真实值和假设没有危机时的预测值差距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似不相关模型(SUR)考察了美国此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的实证研究基于1992年1月至2009年6月的月度数据,结果显示:(1)我国的进口和出口因美国危机受到显著、持续并重大的负面影响,危机的深化加剧了我国进口和出口的下降;(2)美国的危机使我国的财政和货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松  
文章介绍了美国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创新的技术演进流程以及杠杆放大效应,深刻揭示出以衍生品为主的金融创新其实质就是泡沫创新及风险转嫁;同时从金融衍生品自身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其危险性根源,总结出对我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创新的若干重要启示。文章认为,不能盲目追求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房地产等大宗消费品信贷市场应受到严格管控以及金融衍生品创新应建立在完善的金融现货产品基础上且链条绝不能太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