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66)
- 2023(2820)
- 2022(2355)
- 2021(2192)
- 2020(1892)
- 2019(4114)
- 2018(4360)
- 2017(7560)
- 2016(4540)
- 2015(5146)
- 2014(5472)
- 2013(5010)
- 2012(4780)
- 2011(4312)
- 2010(4336)
- 2009(4059)
- 2008(3875)
- 2007(3625)
- 2006(3202)
- 2005(2951)
- 学科
- 济(13963)
- 经济(13935)
- 管理(10881)
- 业(7965)
- 企(6397)
- 企业(6397)
- 中国(5579)
- 学(5442)
- 制(5227)
- 方法(5060)
- 体(4973)
- 农(4411)
- 数学(3902)
- 理论(3902)
- 财(3830)
- 数学方法(3803)
- 银(3629)
- 银行(3609)
- 融(3528)
- 金融(3521)
- 行(3515)
- 教育(3270)
- 地方(3122)
- 业经(2864)
- 体制(2798)
- 和(2633)
- 农业(2487)
- 度(2387)
- 制度(2383)
- 教学(2340)
- 机构
- 学院(60560)
- 大学(60472)
- 研究(24179)
- 济(20177)
- 管理(19561)
- 经济(19521)
- 中国(18450)
- 科学(16192)
- 理学(15987)
- 理学院(15749)
- 管理学(15221)
- 管理学院(15108)
- 农(14216)
- 京(14107)
- 所(13312)
- 研究所(12126)
- 中心(11245)
- 农业(11244)
- 财(11124)
- 江(10814)
- 业大(10774)
- 省(9334)
- 技术(9165)
- 院(9102)
- 北京(8953)
- 范(8691)
- 师范(8531)
- 州(8374)
- 财经(8256)
- 经(7358)
共检索到102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慧钧
一、指数与随机变量关系的问题当研究某种商品的价格或物量的变动程度时,是通过计算价格指数p_1/p_0或物量指数q_1/q_0来反映的。但在研究多种商品构成的复杂总体的变动时,通常是计算加权比率平均指数或加权综合指数(简称综合指数)。这里需要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是,以基期指标还是以报告期指标作权数。这个问题,一直是统计界争论而未能解决的问题。这里试引入离散型随机变量,将个体指数和随机变量、权数和概率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慧钧
一综合指数所要说明的问题,一方面是不能直接相加总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另一方面是复杂经济现象各因素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方面和影响程度.一般地说,总体的变动是受质量和数量两因素的作用影响,所以从指标的性质上看总指数是由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构成,但是对于某些事物,这样的分解还显粗造,不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变化及规律,还需将其中的数量指标或者质量指标进一步分解.例如产品总成本指标,它首先可分解为产量和单位产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任栋 王琦 郭建军
统计指数分析法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但是,指数体系分析中可能出现的绝对数分析和相对数分析之间的矛盾问题,一直未能从理论上真正得到解决。本文从指数体系分析中矛盾现象的剖析入手,在回顾西方指数的偏误和检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对数和绝对数关系的数学分析,得出了指数权偏误是指数体系矛盾现象的根源以及马埃指数近似地满足因子互换测验等重要结论。由此构建了基于马埃指数的"均值加权指数体系",并通过理论证明和实证分析,论证了"均值加权指数体系"的科学性。
关键词:
指数体系 指数偏误 马埃指数 均值加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仁恩,翁礼馨
研究统计指数理论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东西方统计指数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联系关系,突出指数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如何认识编制指数与指数体系之间的关系,是指数方法论上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利用经济现象动态之间的联系关系,可以更有效地发挥编制指数的作用,但是,从方法角度考虑,要否严格保持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之间的衔接,建立指数体系关系,却是值得探讨的。有关编制指数和指数体系的关系,能否以指数体系为基点来考虑指数式的应用,或是以指数体系表现的优劣来评价指数式的是非得失,以及指数体系本身的作用,它担负着怎样的分析任务,应该怎样加以合理应用,本文想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旭芝 雷福民 史进 万元元 王秋茸
文章建立了体育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同时,针对目前统计年鉴中绝对量指标多,相对量指标少等问题,尝试设计了16个宏观管理指数。
关键词:
体育事业 指标体系 指数开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曾武
《统计与决策》1992年1期发表了么培昌同志写的《指数体系的更新》一文(以下简称“论文”),我读后深受启发,作者的钻研精神令人钦佩,但对文中的一些观点,我不敢苟同。编者按语说:“作者大胆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是否科学,是否可行,尚待读者评判”。我响应编者的号召,不敢言“评判”,但愿把个人一些想法写出来,参加讨论。统计指数法是我国近年来争论较多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各种各样的观点很多,莫衷一是。论文在指出现行三套综合指数相对数乘法体系与绝对数加法体系之间可能出现矛盾后,对包括共变影响在内的第Ⅲ套体系加以剖析,并对其中的共变影响额加以分割。分割的方法是以该体系中取自第Ⅰ、Ⅱ两体系内分别用p_0 和q_0加权的两综合指数,以其各自绝对变动额在总变动额中所占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么培昌
本文试图从合理性、实用性来探讨指数体系的构造,而不囿于指数体系先有相对关系后有绝对关系的发展轨迹。现逆本溯源,从绝对数的合理关系入手,改造相对数关系。证明两因素同时变化时,不论其变化方向为何,均含有共变影响额△发生。△可正可负。n(=2,3,4)个因素的共变影响额△中包含有n 因素同变影响额(C_n~n项),(n—1)因素同变影响额(C_n~(n-1)项),…及两因素同变影响额(C_n~2项)。共含有同变影响额sum from i=2 to n C_n~i项(=C_n~n+C_n~(n-1)+…+C_n~2)。探讨共变影响额的分摊机制,找出具有科学根据(然而计算较繁)的统计分摊系数作为各种分摊方法精确度的客观判断依据。实际应用中,采用有一定根据,且实用、简便的比例分摊系数。以绝对数平衡关系为依据建立起新的指数体系: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间相互联系的指数差额群,它满足各因素变动对现象总体影响的差额的代数和等于现象总体实际变动差额(包括绝对差额和指数〈即相对〉差额)。新体系克服了旧体系中的各种弊端,应用简便、合理。尤其适用于总量指标的多因素分析。不再区分数量和质量指标并进行排序了。并可推广到加权平均指标的指数体系,使指数体系在统一化、科学化、实用化方面前进了一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小明
关于统计指数体系计算方法的研究,在许多统计学教科书及多种杂志上均有较多、较详的论述,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得统计指数体系计算方法在理论教学上和社会统计实践中,出现了较混乱的局面,在此笔者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同行们商榷。错误之处,敬希指正。我国目前应用的统计指数体系,即所谓“东方指数”。基本上是沿袭苏联自己建立的一套统计指数理论和方法,它是由西方三种指数中的拉氏物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杨秀丽
指数体系新探韩淑丽,杨秀丽一指数作为现行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经历了一个从个体指数到总体指数、再到指数体系的逐步发展过程。从统计学给统计指数体系的抽象定义来看,"任何在经济上有联系,在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构成的整体都称之为指数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惠村
我国统计学界在70年代以前,一般采用下列综合指数体系——本文称之为传统指数体系: 1982年,邵祥能等同志认为这一指数体系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对造成总体指标变化的因素进行相对数分析时,漏算了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同时变化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涧生
转换中的中国统计体系吴涧生编者按;本文是在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和统计专家们于1991年对我国统计体系进行全面考察后所提出的报告基础上编译而成的,其特色主要在于它以市场经济下的统计体系为基点,以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为主线,系统而概括地评价了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润春
一、数据的主要来源方式比较我国的统计制度,自建国以来一直采用物质生产平衡体系(MPS),其数据的获得主要是依靠统计报表制度来实现.其以表格形式提出的反映生产、经济和业务活动等情况的各种书面报告,即是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制度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统计报表的指标内容和报送时间由国家统一规定并强制实行,于是保证了资料的统一性和时效性;(2)统计报表的指标涵义、口径和计算方法全国也是统一的,便于资料的汇总综合;(3)统计报表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只要原始记录制度健全,报表资料就具有相对的可靠性.这一制度只有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才可行,它尽管有其无可替代的好处,但在现今全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平 刘孟军 周俊义 毕平
以收集于我国主要产枣区的 1 2 4个枣品种 1 9个重要数量性状的多年调查结果为基础资料 ,利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理论 ,借助计算机对各数量性状取值的分布类型进行了 χ2 检验。结果表明 :鲜枣可滴定酸、生长期、干枣可溶性糖、二次枝长、枣头平均节间长、枣吊长、枣吊花数、果核重等 1 0个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 ;而单果重、鲜枣Vc、鲜枣可溶性糖含量、可食率、干枣可滴定酸、果吊率、二次枝节数等 9个性状符合 χ2 分布。正态分布性状可统一用 (X -1 2 81 8S)、(X -0 5 2 46S)、(X +0 5 2 46S)和 (X +1 2 81 8S)分为 5级 ,使 1~ 5级的出...
关键词:
枣树 数量性状 分布 概率分级 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