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7)
2023(1993)
2022(1510)
2021(1715)
2020(1229)
2019(3020)
2018(3139)
2017(3996)
2016(3493)
2015(4050)
2014(4298)
2013(3355)
2012(3119)
2011(2967)
2010(3241)
2009(2561)
2008(2419)
2007(2358)
2006(2221)
2005(2146)
作者
(6711)
(5375)
(5374)
(5363)
(3497)
(2691)
(2640)
(2356)
(2121)
(2039)
(1888)
(1887)
(1869)
(1757)
(1714)
(1707)
(1682)
(1667)
(1664)
(1648)
(1571)
(1472)
(1458)
(1328)
(1301)
(1290)
(1229)
(1195)
(1194)
(1154)
学科
教育(18294)
中国(8524)
教学(5471)
理论(5469)
(3511)
(3224)
改革(3155)
高等(3125)
(3111)
发展(3077)
思想(3059)
(2955)
研究(2938)
政治(2917)
思想政治(2798)
政治教育(2798)
治教(2798)
教育改革(2779)
德育(2778)
学校(2746)
管理(2510)
学法(2491)
教学法(2491)
(2276)
(2275)
经济(2273)
教育学(2197)
计算(2189)
学理(2185)
学理论(2185)
机构
大学(40138)
学院(34749)
教育(25150)
研究(16901)
(16767)
师范(16743)
师范大学(14115)
(10728)
职业(10146)
教育学(9739)
科学(9125)
技术(8791)
(8237)
北京(7951)
研究所(7472)
(7176)
教育学院(7128)
职业技术(6924)
中心(6112)
(6034)
技术学院(5771)
管理(5562)
中国(5511)
(5413)
教育科(5172)
教育科学(5135)
(5087)
研究院(4934)
经济(4643)
理学(4477)
基金
研究(21894)
教育(19681)
项目(18634)
科学(16111)
成果(12896)
课题(12277)
编号(12004)
(10930)
社会(10483)
(9900)
社会科(9562)
社会科学(9561)
基金(9254)
(8902)
规划(8438)
(7814)
研究成果(7215)
年度(7208)
(7033)
项目编号(6971)
国家(6794)
(6633)
(6337)
(6310)
阶段(6295)
(6119)
(6026)
重点(6017)
教育部(5993)
阶段性(5801)
期刊
教育(43872)
研究(23107)
中国(18820)
职业(10477)
技术(7553)
技术教育(6876)
职业技术(6876)
职业技术教育(6876)
(5853)
经济(5853)
高等(5095)
成人(4645)
成人教育(4645)
高等教育(4480)
大学(4138)
(4096)
论坛(4096)
学报(3634)
(3590)
职教(3555)
发展(3425)
(3425)
比较(3270)
科学(2957)
教研(2918)
高教(2918)
(2430)
(2411)
远程(2170)
远程教育(2170)
共检索到67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培根  
从根基上认识高等教育,实际上就是从人的存在的意义上去认识,这既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又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的创新教育是让学生具有改善生存环境的主动意识,具有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的自觉意识,敬畏自然、懂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尊重。学校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并把上述认识落实到高等教育的具体工作中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胡艳婷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既应具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共性特征,更应基于国情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通过梳理“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两对概念的关系,提出从本土化的视角重新认识现代化的命题,并分析了本土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总结了“早发内生型”国家和“后发外生型”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特征的差异。前者的本土化举措是对自身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后者是基于本国国情对“舶来”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的改造和创新。我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既需要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经验,更需要扎根中国大地,通过“本土化”改造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殷企平  
两种文化和英国高等教育(上)殷企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高等教育思想界曾经发生过一场著名的争论,即“两种文化”之争。这场争论不仅牵涉到英国高等教育的根本思想,而且对当今英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仍然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这场争论的来龙去脉以及由此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纪宝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文科)高等教育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认真回顾总结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梳理其中独特的"中国经验",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科人才培养、繁荣学术事业具有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学飞  
作者对美国高等教育管理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探究。文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二,高等教育组织的基本特征;第三,高等教育组织的管理模式与调节机制;第四,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本刊拟分两期发表,以飨读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高等教育是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国际化与民族化、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等各种关系的集合体,多种矛盾关系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正确认识这些关系,应摈弃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在两极的对立统一中探寻联系;运用网状思维,确立"纵、横、变"的分析框架;进行哲学思考,运用"正、反、合"的哲学思维方式,分析高等教育中的矛盾和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国栋  
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 ,现代信息和通讯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使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产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因科技应用而发生的变化 ,有的被认为是具有实际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教育改革措施 ,有些却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对此 ,美国教育研究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本文主要阐述在科技迅速发展以及机遇和压力交替作用的社会背景下 ,科技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诸多作用与影响 ,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科技应用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展画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认识论问题●方展画当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高等教育这一历史不甚悠久但也决非短暂的人类实践形式所蕴涵的理性轨迹时,似乎首先需要对这一实践形式的复杂性作一简短的叙述。抑或,英国兰开斯特大学教授哈罗德·珀金(HaroldJ·PerKin...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炜  
目前国内一些文章在介绍美国高等教育时,在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的授予比例、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数量、高校规模、生师比、非专业教师比重、资金来源、私立高校的作用、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校办企业等问题上的认识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和相关文献,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澄清。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克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晶  
本文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中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教学的经验,从教学内容选择、课堂安排、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深化高等教育研究本刊编辑部今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是在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步伐的新形势下,动员全党和全社会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认真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玉波  
2012年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按照延东同志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今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丁红玲  
教育的发展无非就是教育供求的均衡问题。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供求失衡。常规研究路径是从供给的角度来分析供求失衡的原因,笔者则从需求的角度展开分析,提出制约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供求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本文分上下两篇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