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1)
- 2023(2005)
- 2022(1770)
- 2021(1773)
- 2020(1563)
- 2019(3306)
- 2018(3387)
- 2017(5525)
- 2016(3701)
- 2015(4180)
- 2014(4185)
- 2013(4084)
- 2012(4157)
- 2011(3771)
- 2010(3934)
- 2009(3864)
- 2008(4141)
- 2007(3924)
- 2006(3459)
- 2005(3182)
- 学科
- 济(9746)
- 经济(9726)
- 管理(8152)
- 学(7047)
- 业(6860)
- 企(6025)
- 企业(6025)
- 方法(4204)
- 壤(3769)
- 土壤(3756)
- 数学(3142)
- 数学方法(3002)
- 中国(2865)
- 农(2776)
- 及其(2716)
- 制(2713)
- 财(2605)
- 害(2598)
- 理论(2551)
- 虫(2334)
- 生物(2151)
- 防(2144)
- 虫害(2105)
- 病虫(1972)
- 病虫害(1972)
- 业经(1969)
- 防治(1952)
- 治(1949)
- 教育(1932)
- 贸(1930)
- 机构
- 大学(57842)
- 学院(56919)
- 研究(24981)
- 农(22762)
- 科学(21347)
- 农业(18561)
- 中国(17007)
- 所(16332)
- 业大(15735)
- 研究所(15175)
- 京(13717)
- 管理(13618)
- 济(13525)
- 经济(12947)
- 农业大学(11983)
- 省(11715)
- 理学(11283)
- 室(11207)
- 理学院(10995)
- 业(10594)
- 中心(10576)
- 实验(10437)
- 管理学(10386)
- 管理学院(10321)
- 实验室(10053)
- 江(9905)
- 科学院(9504)
- 重点(9464)
- 技术(9443)
- 北京(8397)
共检索到89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贺璐 马杰 傅淋 肖才升 刘芳 赵瑞元 李庠
【目的】揭示卷丹百合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为进一步探明根腐病的微生态发病机理和生防菌的筛选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连作多年地块上患根腐病和健康卷丹百合根际土壤中真菌的ITS1基因进行扩增,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健康与患病百合根际土壤真菌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α多样性结果显示,卷丹百合健康与患根腐病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CA分析结果显示,患根腐病百合与健康百合根际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存在差异。患根腐病与健康百合根际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散囊菌纲、银耳纲、刺盾炱目、银耳目、小疱毛壳科、丛赤壳科、外瓶霉属等在患病百合根际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百合。LEfSe分析结果显示,子囊菌门与Ilyonectria分别在患病与健康百合根际土壤中差异最大;Arcopilus、角菌根菌属、Ascobolus、Paraphaeosphaeria等14类菌群为健康百合根际的标志物种。【结论】连作多年地块健康百合与患根腐病百合根际真菌群落结构有明显差异。卷丹百合根腐病的发生可能与根际土壤中真菌物种结构的改变,尤其是散囊菌纲、外瓶霉属等有害真菌的增殖密切相关。卷丹百合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潜在益生真菌,是进一步筛选根腐病生防菌的潜在资源。
关键词:
卷丹百合 根腐病 根际真菌 群落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敖金成 周桂夙 李永梅
[目的]了解连作及其与根腐病感染对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连作土壤微生态环境定向调控和根腐病精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分别选取连作2,4和8年烟田健株(依次记为HT2、HT4、HT8)和根腐病感病烟株(依次记为ST2、ST4、ST8)根际土壤,以同区域撂荒2年以上耕层土壤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烟田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并基于冗余分析探讨了土壤化学性质与真菌群落分布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CK)相比,连作和感病降低了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健株根际土壤真菌优势菌群累积相对丰度总和小于病株。属水平上,连作2年和4年烟田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增幅为81.3%~665.1%,随连作年限的延长,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淡紫紫孢菌属(Purpureocillium)相对丰度降幅为295.2%~1387.1%;种水平上,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相对丰度增幅为88.5%~844.3%。土壤指示物种相对丰度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土壤化学性质与真菌群落丰度密切关联,其中pH值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连作和感病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核心环境因子。[结论]连作和感病降低了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及有益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提高了病原菌的相对丰度,茄腐镰刀菌可能是引起试验烟株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之奇 林占熺
【目的】进一步研究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情况,以期筛选出其根际土壤中的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方法】通过对种植了菌草“绿舟一号”和未种植菌草“绿洲一号”的盐碱地分别进行土壤取样,运用16sDNA高通量测序对其进行微生物种群测序,明确两者之间的微生物种群差异,从而筛选出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株,对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群进行分离培养及菌落PCR鉴定。【结果】实验地段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群丰度要远远高于空白地段,同时实验地段中的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相较于空白地段也具有明显变化,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为酸杆菌和鞘氨醇单胞菌。对其进行分离培养之后,菌落PCR鉴定表明优势菌株被成功分离培养。【结论】本文通过对菌草“绿洲一号”根际土壤中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优势菌株进行筛选培养,为利用菌草“绿舟一号”改良盐碱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鑫媛 赵红玲 白茹玥 李哲 魏金月 赵蓝青青 赵春颖
【目的】分析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为探索北苍术根腐病的发病机理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北苍术根腐病植株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并对植株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患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真菌较健康植株总量和多样性显著降低。患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中真菌菌群在门水平的丰度相对健康土壤增高的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减少的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在目水平增多的是肉座菌目(Hypocreales)、假球壳目(Pleosporales)、小丛壳目(Glomerellales)等,减少的是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等;在属水平上增多的是镰刀菌属(Fusarium),赤霉属(Gibberella)等,减少的是被孢霉属(Mortierella)、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毛壳属(Cheatomium)及木霉属(Trichoderma)等。统计学分析表明,患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的pH值显著低于健康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显著增高。且不同处理的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的酶活性检测显示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的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及土壤碱性磷酸酶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结论】常见生防菌毛壳属(Cheatomium)在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中占比较少,Schizotheciumj菌在健康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中占比丰度更高。致病菌镰刀菌(Fusarium)在根腐病北苍术植株根际土壤中占比多。北苍术根腐病的成因可能与其根际真菌丰度降低、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酶活显著变化有关,但差异菌群的功能多样性及与北苍术植株根腐病病原菌的互作关系尚待验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杰 段玉玺 王媛媛 孙华 李进荣
细菌是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成员,利用有益细菌菌株作为生防因子是解决土传微生物病害的重要途径。本试验对部分细菌菌株对大豆根腐病菌及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对大豆根腐病原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抑制效果明显,但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抑制效果不明显;获得了7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在田间筛选过程中,从1069株细菌中筛选获得14株菌株,这些菌株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表现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关键词:
细菌 大豆胞囊线虫 大豆根腐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爽 张宁 刘东阳 沈其荣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杀菌剂氯苯嘧啶醇施用对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夏季草坪斑枯病病菌及根际土壤真菌的影响。[方法]根据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的种内相对保守和种间差异比较明显的特点,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氯苯嘧啶醇喷施后草地早熟禾根际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对照和氯苯嘧啶醇喷施处理的根际土壤分别产生4 851 438和3 037 924条Illumina双末端测序序列,经质量控制与序列比对后分别产生28 219和21 288个代表操作分类单位(OTU)。与对照相比,氯苯嘧啶醇施用后草地早熟禾根际土壤中子囊菌门真菌(Ascomy...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光柱 黄文静 郑丽萍 何英云 张宴 孔宝华 李云国 赵升文 王顺富 李坤明 赵丛艳 李帆 马钧
【目的】揭示苹果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方法】分别对感染根腐病和健康苹果植株根际土壤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扩增,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苹果根腐病病株和健株根际土壤细菌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结果】健康、患病苹果根际土壤共获得2526个OTU,主要分为31个门、70个纲、284个科、533个属,其中患病土壤特有260个OTU,健康土样特有103个OTU。α多样性分析显示,患病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健康土壤。健康土样中,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患病土样,Acidobacteria显著低于患病土样。苹果根际土壤中,存在Pseudomonas、Bacillus、Arthrobacter、Erwinia、Flavobacterium、Rhizobium、Serratia和Microbacterium等促生微生物,健康土样中,有益菌Arthr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患病土样。【结论】苹果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细菌的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显著升高。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平衡,可能对苹果根际土壤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苹果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的潜在植物促生细菌,是将来筛选土著生防菌的潜在资源。
关键词:
根腐病 苹果 根际土壤 多样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霞 王道本 周启
从棉花根际中分离到的大量细菌,经多次盆栽和田间试验,筛选到6株对棉花具有防病促长作用的菌株,编号为CS85、ZR、PF2、ZS1、18和S14。根据它们的形态和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等的鉴定结果,将6株菌分别归属为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CS85)、恶臭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putidaZR)、假单胞杆菌PF2(Pseudomonassp.PF2)、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ZS1)、枯草芽孢杆菌(Bacilussubtilis18)和腊状芽孢杆菌(BaciluscereusS14)。
关键词:
棉花 根际促生菌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申光辉 薛泉宏 张晶 段佳丽 王东胜 杨兴华
【目的】探索利用植物病、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法快速筛选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生防真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菌落培养与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无菌发酵滤液的拮抗活性,盖玻片对峙培养法观察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室内发芽试验法测定真菌无菌发酵滤液促种子萌发活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的防病促生作用;土壤稀释平皿分离法测定拮抗真菌的定殖能力及对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经鉴定,2株拮抗真菌HF3和HF7分别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和土曲霉(Aspergillu...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方宇 白涛 刘冬梅 韩小女 刘舜 王瑞宝 郭永升 陈小龙 王柄权 程凌寒 黄飞燕 余磊 蔡永占 刘佳妮
【目的】为改善云南烟区植烟土壤微生态环境及从土壤生防菌筛选等角度防治烟草黑胫病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健康与患病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果】健康烟株根际土壤(ZCTY)和患病烟株根际土壤(HJTY)真菌OTU数分别为1809个和1479个,同时ZCTY的OTU数、特有OTU数分别是HJTY的1.22、1.62倍,且HJTY中的真菌物种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ACE、Chao1和Shannon指数较ZCTY分别降低了31.87%、30.47%和0.68%;同时,优势种属中的Soilcoccozyma、镰刀菌属(Fusarium)、Spiromastix和青霉属(Penicillium)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较ZCTY相比,HJTY中的Soilcoccozyma、镰刀菌属和青霉属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177.06%、54.32%和144.27%,而毛壳菌属(Chaetomium)等有益菌属显著减少,且Spiromastix是HJTY的特有菌属;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油壶菌属与有机质、碱解氮均呈显著负相关,镰刀菌属与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Soilcoccozyma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Plectosphaerella与碱解氮、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而青霉菌属与碱解氮、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外瓶柄霉属(Exophiala)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烟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丰富度的降低及群落结构的改变是烟株患黑胫病后的重要指征之一,其中镰刀菌属、被孢霉属(Mortierella)、青霉属等相关病原菌及腐生菌显著增加,毛壳菌属等有益菌属显著减少,且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受到土壤微生态环境中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 根际土壤 真菌群落 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飞燕 肜磊 薛至勤 叶贤文 王志江 谢永辉 柯艳果 赵娅红 吴治兴 吕怡颖 余磊 潘义宏
【目的】通过研究根结线虫病患病烟株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明确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结线虫病患病烟株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根际土壤真菌OUTs数健康烟株与病株分别为2120个和1170个,健康烟株土壤真菌OUTs数是病株的1.81倍,特有OTUs数是病株的3.31倍;病株根际土壤的Shannon、ACE和Chao1等指数分别较健康烟株降低了12.16%、52.96%、50.40%。病株根际土壤中桑尼被孢霉(Mortierellasarnyensis)、未分类被孢霉菌属(unclassified_g__Mortierella)、未分类真菌界(unclassified_k__Fungi)和未分类青霉菌属(unclassified_g__Penicillium)的相对丰度较健康烟株分别增加了139.01%、134.83%、203.27%和361.94%,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PCoA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烟株与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烤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土壤pH与土壤常见病原菌镰刀菌属(Fusarium)呈显著负相关,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与土壤有益微生物被孢霉属(Mortierella)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生明显降低了真菌OUT丰度,影响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分布和相对丰度。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土壤养分互作,共同影响根结线虫病的发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玉芝 韩桂云 齐玉臣 刘忱 何兴元
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在造林中的应用周玉芝,韩桂云,齐玉臣,刘忱,何兴元关键词菌根真菌,落叶松,造林菌根真菌与树木共生营养,对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林木速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为了研究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落叶松的菌根真菌及选育优良菌株...
关键词:
菌根真菌,落叶松,造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梦玮 陈晓霞 廖礼彬 李婧怡 张楠楠 石福孙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联合2种拮抗菌对花椒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效果,为解决花椒根腐病这一植物病害难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草酸青霉HB21-1(Penicilium oxalicum)、枯草芽孢杆菌HX11(Bacillus subtilis)以单独或联合接种的方式,开展花椒根腐病的盆栽防效试验,以评价不同组合处理下的防治效果,并以染色镜检法测定AM真菌侵染率,再分别测定花椒根部防御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初步探究生防机制。【结果】病原菌单独处理下的花椒根腐病发病率为86.67%,AM真菌+HB21-1+HX11联合处理下的花椒根腐病发病率最低,为13.33%,防治效果达78.89%,其次为HB21-1+HX11、AM真菌+HB21-1处理,防治效果分别为62.78%和57.12%。AM真菌+HB21-1+HX11处理下的AM真菌侵染率最高,为52.22%,而AM真菌单独处理下的侵染率最低,为24.89%。60 d时AM真菌+HX11处理下的花椒根部SOD、PAL酶活性最高,AM真菌+HB21-1处理下的花椒根部POD酶活性最高,且植株防御酶活性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AM真菌、枯草芽孢杆菌HX11能促进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随时间显著升高,草酸青霉HB21-1能促进土壤蔗糖酶活性的显著升高。【结论】AM真菌+草酸青霉HB21-1+枯草芽孢杆菌HX11 3种生防菌联合处理对花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该菌株组合处理下的AM真菌侵染率最高。随时间推移,AM真菌和拮抗菌处理下的花椒根部POD、SOD和PAL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也呈上升趋势,土壤蔗糖酶活性稍有下降,但均高于病原菌处理组,表明AM真菌、HB21-1和HX11能不同程度地诱导花椒植株防御酶活性、土壤酶活性的升高,具备一定的生防应用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松松 白莉敏 周可金 孙乐妮 曹媛媛 唐欣昀
【目的】从油菜根际土壤中筛选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以期获得油菜专用优良特异性根际促生菌。【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从油菜根际筛选油菜根际细菌,提取油菜凝集素进行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测定复筛菌株的产铁载体、吲哚乙酸(IAA)能力,以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溶磷活性,采用盆栽试验评价菌株对油菜的促生效果。【结果】经过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32株,其中30株菌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16株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达到5+水平;29株菌株具有溶磷活性,7株菌株产量达到100.00 μg/mL;16株菌株能产IAA,菌株P17的产量最高,达到30.48 mg/L;7株菌株具有ACC脱氨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