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4)
2023(5100)
2022(4328)
2021(4232)
2020(3393)
2019(7760)
2018(7913)
2017(13199)
2016(8422)
2015(9493)
2014(9619)
2013(8695)
2012(7958)
2011(7334)
2010(7618)
2009(6473)
2008(6346)
2007(6053)
2006(5443)
2005(4604)
作者
(20867)
(17354)
(17074)
(16354)
(10797)
(8347)
(8160)
(6782)
(6647)
(6282)
(5903)
(5672)
(5650)
(5365)
(5358)
(5236)
(5223)
(5130)
(5039)
(4890)
(4485)
(4261)
(4105)
(4094)
(3995)
(3885)
(3794)
(3746)
(3536)
(3506)
学科
(22588)
经济(22452)
教育(19830)
管理(15309)
中国(13537)
(13352)
方法(11506)
(11391)
企业(11391)
理论(10655)
数学(8152)
数学方法(8027)
(8016)
(7730)
教学(7017)
业经(6634)
(5884)
(5272)
(5132)
农业(4821)
发展(4428)
技术(4393)
(4304)
研究(4153)
地方(4109)
社会(4046)
(3896)
政治(3882)
(3831)
思想(3782)
机构
大学(108691)
学院(104462)
研究(38857)
管理(33704)
(32546)
经济(31574)
理学(29255)
教育(29101)
理学院(28760)
管理学(28056)
管理学院(27820)
(25778)
师范(25650)
(24350)
科学(23249)
中国(21271)
师范大学(21132)
(18956)
(17430)
研究所(17366)
(16752)
中心(16602)
技术(16077)
北京(15908)
(15431)
业大(15246)
职业(14926)
(13508)
(13273)
农业(13017)
基金
项目(68614)
研究(57997)
科学(55637)
基金(45723)
(38827)
国家(38285)
教育(36011)
社会(35889)
社会科(32565)
社会科学(32549)
科学基金(32264)
(29254)
编号(26902)
(26541)
成果(24993)
基金项目(23798)
课题(21913)
(18631)
自然(18338)
自然科(17901)
自然科学(17897)
自然科学基金(17616)
资助(17387)
重点(17032)
(16954)
规划(16883)
项目编号(16222)
(15629)
教育部(15362)
(15049)
期刊
教育(50282)
研究(39885)
(35307)
经济(35307)
中国(32843)
学报(16126)
(14901)
科学(14027)
大学(13515)
技术(12822)
职业(12517)
(12022)
学学(10993)
管理(10538)
农业(10215)
技术教育(8142)
职业技术(8142)
职业技术教育(8142)
(6762)
论坛(6762)
高等(6105)
财经(6019)
(5916)
图书(5861)
业经(5530)
成人(5507)
成人教育(5507)
(5383)
高等教育(5321)
(5289)
共检索到164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纪大海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包括主体、文化、物利、关系、制度和环境六个层面, 它们各具作用,又相互关联。教育之于它们的良性互动有着特殊的功用。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教育。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为表现在:促进人、社会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教育自身的和谐发展,开展理性教育和敬人教育,推进社会均衡协调发展,致力于建设民主社会和民主政治等方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文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市场经济的本质奠定了二者和谐共生的客观前提,德育与社会和谐共生不仅具有历史必然性、可能性、静态性和动态性,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一般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价值取向,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制度保障与经济伦理根源。为了实现德育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必须进行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的全面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教育部机关党校第21期党员干部理论进修班课题组  
教育公平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投入不足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与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弱势人口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教育公平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对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袁定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审计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审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础上,依法审计,促进经济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促进制度完善和加强管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廷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当以人文精神培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具备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精神品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他人关系之和谐的认识与实践。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江正银  赵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财政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了交流市场经济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听取国内外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框架,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平稳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财政部与世界银行联合主办、英国国际发展部和北京大学协办的"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近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付丽娜  龚志民  
本文从循环消费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入手,讨论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我国循环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沈立人  
构建和谐社会,以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为综合基础,是一个终极目标,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整体和长远要求。其基本点,以公平即公正与平等为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精神。要铺垫全民就业(在当前即零家庭失业)和全民社保、全民教育三条底线。要处理好官与民、贫与富、城与乡、劳与资四方面的人际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玲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话题。从法律视角分析要以分配正义为基础构建其秩序体系,要畅通立法等民意表达机制,要构建起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整合机制,最根本的是要经济发展,正确协调各类利益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江志荣  
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在、力量的源泉,是新时期对每个党员提出的时代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以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来引领社会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光焱  
构建和谐社会对财政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财政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机遇。财政应在明确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认识自身同客观实际要求的差距,更新财政理论,改革完善财政制度和管理体制。一、构建和谐社会对财政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届人大三次会议进一步论述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内涵。这是本届政府提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祥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最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近几年来,经济学界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雯  王臣  林雪峰  陈爱祖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三个重要理念:一是发展,二是以人为本,三是统筹兼顾,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与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所表达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 才能确保社会运行的健康、稳定与协调,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