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95)
- 2023(5572)
- 2022(4608)
- 2021(4482)
- 2020(3749)
- 2019(8992)
- 2018(8629)
- 2017(16332)
- 2016(8468)
- 2015(9931)
- 2014(9288)
- 2013(9629)
- 2012(9223)
- 2011(8572)
- 2010(8294)
- 2009(7554)
- 2008(7454)
- 2007(6317)
- 2006(5568)
- 2005(5306)
- 学科
- 济(41476)
- 经济(41439)
- 方法(18784)
- 业(18695)
- 管理(18273)
- 数学(17741)
- 数学方法(17655)
- 中国(15215)
- 贸(15089)
- 贸易(15084)
- 易(14920)
- 财(12850)
- 出(12257)
- 企(11689)
- 企业(11689)
- 农(11378)
- 收入(9066)
- 口(8743)
- 出口(8740)
- 出口贸易(8740)
- 农业(7746)
- 关系(7664)
- 制(7305)
- 银(6400)
- 银行(6393)
- 行(6281)
- 业经(6199)
- 融(6099)
- 金融(6098)
- 学(5961)
- 机构
- 大学(125940)
- 学院(122091)
- 济(66889)
- 经济(66083)
- 研究(50540)
- 管理(44048)
- 中国(39369)
- 理学(37765)
- 理学院(37331)
- 管理学(36957)
- 管理学院(36719)
- 财(28691)
- 京(27550)
- 科学(26498)
- 所(25307)
- 经济学(23909)
- 研究所(23111)
- 财经(22973)
- 经济学院(21729)
- 经(21370)
- 中心(21269)
- 农(19061)
- 北京(18348)
- 院(18015)
- 财经大学(17358)
- 江(15798)
- 科学院(15676)
- 范(15265)
- 师范(15154)
- 业大(15001)
- 基金
- 项目(81659)
- 科学(65328)
- 基金(63254)
- 研究(60651)
- 家(55997)
- 国家(55606)
- 科学基金(46489)
- 社会(42683)
- 社会科(40695)
- 社会科学(40689)
- 基金项目(31681)
- 资助(27265)
- 自然(27079)
- 教育(27077)
- 省(26554)
- 自然科(26532)
- 自然科学(26524)
- 自然科学基金(26123)
- 划(24067)
- 编号(21564)
- 部(20827)
- 中国(20666)
- 国家社会(20167)
- 重点(18726)
- 成果(18358)
- 教育部(18216)
- 发(18185)
- 人文(16639)
- 创(16581)
- 社科(16209)
共检索到190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斌开 曹文举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机会不均等是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也是滋生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主要源泉。文章首先基于最新数据全面刻画了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类机会不均等的起因,探讨机会不均等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越位"和"缺位"并存是中国机会不均等的根本原因,政府政策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机会均等化的核心力量。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是促进机会均等化,改善收入分配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机会均等 结果平等 收入分配 政府政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东平
本文分析了新中国不同时期教育公平的制度特征和当前影响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认为在1977年之后,教育公平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教育权利平等转为教育机会均等。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两种不同的教育发展模式、转型期新的利益格局和“教育产业化”的发展路径等,造成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权利 教育机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献国
关于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定位,理论界的共识是"均等化"不是"平均化",且应着眼于"底线均等",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低标准、广覆盖"。然而,均等化本身包含"机会均等"与"结果均等"两层含义。如何把握二者的关系,人们的认识并不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坚 杨奇明
当代分配正义理论中的机会均等思想被引入收入分配研究。经济学家将机会均等思想公式化,并从如下三个方面扩展收入分配研究:(1)经验测度现实社会收入分配机会不均等状况;(2)设计与评价收入分配机会均等化政策;(3)将分配不公定义为机会不均等,并考察其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对上述研究进展的评述,得到如下结论与启示:(1)当前各国收入差距中相当比例源于机会不均,在中国最重要的机会不均因素是社会关系,这为通过机会均等化缓解收入差距提供了经验依据;(2)机会均等思想可操作,罗默的EOp分析框架能帮助我们基于经验数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修娜 史新杰 李实
本文利用CHIP数据分析了2002—2018年间处于劳动年龄人群的收入机会不平等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导致机会不平等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因为子人群的结构变化。其中,地区、出生时的户籍类型的影响有所下降;个体特征(性别、年龄)的影响逐渐加剧;父母特征(教育和职业)的影响一直保持高位甚至有上升势头,教育代际传递对不平等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分户籍看,出生时拥有农村户籍的人群内部存在的机会不平等相对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出生组人群内部存在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逐渐上升。本文认为,出生于不利环境的弱势群体越来越难突破不利环境的约束实现更高努力进而改变命运,因此需要对他们给予适当支持,为他们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提供畅通渠道,促进机会均等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陆根书
文章首先探讨了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及高教扩展对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意义,然后讨论了高教扩展对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教扩展可使社会收入分配更趋公平,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关键词: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 收入分配 高等教育扩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董泽芳 张国强
本文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社会公平与教育机会均等二者的应然关系,从现实中考察了社会公平的目标追求与教育机会在区域、阶层和性别上严重不均的矛盾,提出了公平与效率兼顾、层次推进的发展思路,以及采取差异策略,促进地区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扶持弱势群体,促进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制定鼓励性政策,促进不同性别之间的教育机会均等的操作策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滕星 苏红
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多民族国家。1995年全国人口抽查公布的资料表明,5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是1亿零8百万,占全国人口的8.98%。尽管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不大,但分布十分广阔,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就约达61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几乎全部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名贵药材、热带作物及畜牧业基地均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而且边境90%的地区为少数民族所居,还有20多个民族跨境居住。这些因素使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教育担负着培养大批民族地区“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与民族地...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唐滢
本文探讨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之现状、成因及改革措施 ,并提出建议 :改革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选拔制度 ;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专门的财政资助体系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 ,推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全国高等教育同步发展 ,使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公平进入应然状态
关键词: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入学机会均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小浩 梁彦
19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化程度发生了变化。对全国城镇和农村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国内现有相关实证研究进行的元分析表明,如果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则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有更倾向于经济背景好和社会地位高的群体的趋势。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均等 元分析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檀传宝
教育机会的均等,乃是人类整个公平之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因为教育与个体、群体、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相联系,不仅因为“它是被当作削弱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手段来对待的”,而且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类神圣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当务之急是求得发展.但发展本身必须包含教育机会均等这一目标,而不是象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先发展后公平”.本文试图从中国目前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上的现实情况的分析入手,探讨中国人自己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伏琴 刘献君
教育机会均等具有相对性 ,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又具有阶段性 ,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又呈现不同的特点 ,一般从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个阶段考虑。本文从两阶段分析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状 ,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原因。最后 ,从社会和学校两方面提出增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措施
关键词:
机会均等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窦心浩
由于升学选择与教育机会均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对生活在现代学历社会中的人来说,升学选择无疑对他们的人生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升学选择已吸引着众多学者的注意,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出现大量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分属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彼此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本文首先利用三个模型——地位获得模型、成本收益模型、消费模型总结归纳有关升学选择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导入阿玛蒂亚·森的"潜在能力视角",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重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
升学选择 教育机会均等 社会公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阳
在有关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的讨论中,最常见的一个观点是认为信息技术将使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成为可能,教育将成为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事情。从而大大增加人们受教育的机会,远程教育使最边远、最贫穷的地区也能有好的教育条件,从而有利于教育机会均等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金子元久 刘文君
本论文首先概述了关于大学入学的个体选择的概率模型,并基于这一模型,根据收入阶层其实效成本的不同,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重新定义。通过这一模型进行的运算表明,当整体升学率上升到一定水准时,阶层间的升学率差异将扩大,而非缩小。因此“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未必意味着更大的均等。就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而言,从学生生活调查这一标准数据源中得出的学生分布的假设的信赖性亦存有疑问。
关键词:
教育机会 均等 理念 现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