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13)
- 2023(8097)
- 2022(6790)
- 2021(6180)
- 2020(4726)
- 2019(10584)
- 2018(10309)
- 2017(18411)
- 2016(9846)
- 2015(10834)
- 2014(10665)
- 2013(10489)
- 2012(10266)
- 2011(9399)
- 2010(9852)
- 2009(8792)
- 2008(8580)
- 2007(7787)
- 2006(7186)
- 2005(6852)
- 学科
- 济(45491)
- 经济(45439)
- 业(24019)
- 管理(21664)
- 中国(17530)
- 地方(17330)
- 企(16713)
- 企业(16713)
- 农(15447)
- 业经(11986)
- 农业(10738)
- 发(9855)
- 学(9809)
- 地方经济(9775)
- 方法(9596)
- 融(9457)
- 金融(9457)
- 贸(9100)
- 贸易(9088)
- 银(9015)
- 银行(8996)
- 行(8864)
- 易(8734)
- 制(7900)
- 环境(7896)
- 数学(7533)
- 发展(7454)
- 数学方法(7442)
- 展(7432)
- 财(7065)
- 机构
- 学院(140365)
- 大学(137383)
- 研究(58522)
- 济(57068)
- 经济(55785)
- 管理(46813)
- 中国(44169)
- 理学(38447)
- 理学院(37840)
- 管理学(37172)
- 管理学院(36899)
- 科学(36131)
- 京(31573)
- 所(30922)
- 农(27977)
- 研究所(27862)
- 财(25851)
- 中心(25835)
- 江(23286)
- 范(22086)
- 师范(21853)
- 农业(21651)
- 院(21385)
- 北京(20889)
- 业大(20698)
- 财经(19265)
- 州(18990)
- 省(18758)
- 科学院(17953)
- 师范大学(17513)
- 基金
- 项目(89067)
- 科学(69580)
- 研究(67236)
- 基金(61733)
- 家(55639)
- 国家(54660)
- 科学基金(44909)
- 社会(41392)
- 社会科(39092)
- 社会科学(39082)
- 省(36561)
- 基金项目(31921)
- 划(30815)
- 教育(29526)
- 编号(27553)
- 自然(27497)
- 自然科(26784)
- 自然科学(26778)
- 发(26490)
- 自然科学基金(26273)
- 资助(24012)
- 成果(22934)
- 发展(21426)
- 展(21042)
- 重点(20974)
- 课题(20689)
- 创(18826)
- 部(18203)
- 创新(17563)
- 年(16969)
共检索到238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任国玉 徐影
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和政策存在显著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对未来气候变化可能情景及其影响的预期不同。本文从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情景预估角度出发,对加拿大、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气候变化政策形成背景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环境外交 发达国家 美国 欧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怀志 李靖 赵昕奕
利用1971—2010年中国气温数据和区域协同降尺度试验东亚地区项目组RCP 4.5和RCP 8.5情景下未来气候预估数据,分析了5℃为界限温度表征的气候生长期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 1971—201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生长期略有增加,生长期开始日期提前为主要特征;(2)在RCP 4.5情景下,气候生长期开始日期的提前主要表现在华东和华中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地区,结束日期的推迟表现在青藏高原地区中部、南部和东部以及新疆的"三山地区",推迟日数均在30 d以上;(3)在RCP 8.5情景下,气候生长期开始日期受影响范围在RCP 4.5情景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变化日数大幅增加,结束日期则是长江流域以北及青藏高原地区变化日数均较大,长江流域以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生长期均延长20 d以上;(4)青藏高原地区气象站点较少,地形地貌较为复杂,结果精度虽受影响,但无论是过去40年还是未来情景,其北部地区对生长期开始日期的变化最为敏感。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气候生长期 变化趋势 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兰海 白磊 姚亚楠 杨青
新疆地区地形复杂且地面观测站点分布稀疏,降低了以往基于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预估效果。在降尺度方法中,偏差校正方法相对于区域气候模式和统计降尺度方法,对于区域气候变化预估更加实用和经济。本文采用Delta方法对24个GCMs模型月数据降尺度至0.5°水平分辨率,分析A1B、A2和B1三个情景下新疆未来气候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到2099年三个情景下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0.0℃、11.1℃和8.5℃,年降水量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在中天山地区、伊犁河流域、天山南坡和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带状区域增温幅度小于北疆准噶尔盆地、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北坡。对于年降水量,在南疆西部相对于参考时期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在昌吉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海来 千怀遂 杜尧东
选取中国亚热带地区273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IPCC SRES A2情景下未来亚热带地区温度、降水模拟数据,综合考虑柑桔气候适宜性水平及其变率变化,构建柑桔的风险度模型,对未来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气候风险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风险度出现了不同速度和形式的趋势性变化,近46 a来,柑桔气候风险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以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增加最快;同时中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产的气候风险性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着区域分异性,中国亚热带柑桔气候风险在其北部边缘地带和西部高山地区风险度是降低的,在中部和南部风险度是升高的,尤其以中部地带升高最快。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梅波 张宇宁
气候融资是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缓解气候危机的关键手段。目前发达国家在气候融资的责任承担方面存在严重缺位,对发展中国家气候资金供给不足、气候减缓与气候适应的资金供给失衡、资金支持未充分考虑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资金需求、夸大气候资金数额等问题凸显,发达国家难以足额、按期落实融资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挑战。为维护气候正义,发达国家亟须重塑气候融资责任履行机制,这包括变革2025年后新的集体量化目标、扩充气候资金来源、完善统计规则以及动员多边开发银行和私人资金以补充气候资金。发展中国家则应建立气候联盟,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监督发达国家气候融资责任的履行。
关键词:
气候融资 多边合作 巴黎协定 气候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俊雄 徐宗学 刘兆飞 赵芳芳
大气环流模型(GCMs)预测的气候变化情景,需通过降尺度处理得出区域尺度上未来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信息,才能满足气候变化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影响进行评估的需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降尺度模式的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统计降尺度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应用太湖流域7个气象站点基准期(1961年~1990年)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资料,对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进行率定和验证,确定模型应用的预报因子变量,建立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和2080s)的气温变化情景。结果表明,SDSM模型对于太湖流域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可以很好地模拟太湖流域未来的气温变化。与基准期相比,A2、B...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雪萍 刘一江 李耀先 梁骏 梁驹 覃峥嵘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模拟生成A2情景下广西冬季气温和降水气候情景数据,经模型订正后,应用迈阿密模型(Miami Model)和桑斯韦特纪念模型(Thornthwait Montreal Model)估算基于广西冬季平均温度、降水量的作物生产量和平均蒸散量的作物气候生产力,预估未来广西冬季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于未来广西冬季平均温度估算的作物生产潜力随时间呈增长趋势,具有南高北低的纬向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冬季平均降水量估算的作物生产力和蒸散量估算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随时间推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晓慧 宁小莉 郭彦龙 卫海燕
通过获取文冠果的种群分布点,基于影响文冠果生长的气候地理环境因子构建MaxEnt模型,探讨影响文冠果生长的主导气候地理环境因子条件,利用ArcGIS10.1平台对当前气候环境下文冠果的适宜种植区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文冠果的适宜种植区进行预测,为文冠果的资源保护和未来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影响文冠果种植分布的主要因子有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温度年较差、高程和最干季降水量;2)在当前气候情景下,文冠果的高适宜种植区面积、适宜种植区面积、低适宜种植区面积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分别占全国总面积的1.17%、2.85%、3.78%和92.20%,高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和甘肃;3)在未来不同的气候情景下,文冠果的高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的面积均呈扩大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冠果的高适宜种植区和适宜种植区的面积也呈扩大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磊
文章利用纳什谈判模型分析了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因素,并使用1960~2012年22个发达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予以验证。研究发现,生产技术水平和人均资本存量的提高会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而工会组织市场地位和谈判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技术水平和人均资本存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工会覆盖面缩小、实际最低工资增长缓慢。因此,改善发达国家当前劳资分配格局的可行方法是鼓励工人参加工会组织,增强工会的谈判能力和在不增加失业的情况下提高实际最低工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汉林 郭浑仪
截至1998年11月6日,世贸组织已经有135个成员,其中发达国家仅26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达109个占81%,最不发达国家28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40个。同其他国际经济、政治组织相比,世贸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维护像最不发达国家这些弱小国家的正当权益,使其拥有比较充分的发言权。不论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实力和人口多少,每个成员有且仅有一票投票权。按照重大决策3/4成员通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莉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进入关键时期,各国纷纷通过国内立法来履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欧美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利益攸关,对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具有重大影响。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气候变化法,应探析他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经验,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气候变化应对法律制度体系。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发达国家 立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雯 王谋 连蕙珊
哥本哈根协议提出在2010到2012年期间,发达国家要投入300亿美元的新的、额外的快速启动资金,2020年要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变化资金投入。如何落实供资承诺,成为发达国家体现政治诚意、促进国际多边谈判信任、推动环境公约谈判进展的关键。文章从公约谈判快速启动资金的落实情况入手,分析了环境履约资金承诺兑现的新特点与走向,并为发展中国家在资金谈判中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辛秉清 李昕 陈雄 王成彪 刘云
发达国家由政府主导气候变化科技援外,普遍设立了专门机构指导和管理科技援外工作,将气候变化作为科技援外的优先领域,制定了援外规划或方案,设立了专项行动,投入了大量资金,并鼓励私营部门参与气候变化科技援外。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双边合作开展气候变化科技援外,针对不同国家采取差别化的合作策略。发达国家还积极利用多边力量开展气候变化科技援助,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科技援外 发达国家 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亚 王军辉 王福德 刘逸夫 谭灿灿 袁艳超 聂稳 刘建锋 常二梅 贾子瑞
【目的】探究红皮云杉地理分布格局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模拟红皮云杉在不同时期气候变化下的潜在适生分布区,为红皮云杉的资源管理和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我国红皮云杉59个现有分布点数据和Worldclim网站下载的19个气候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红皮云杉在现代、末次间冰期(LIG)、末次盛冰期(LGM)、全新世中期(MH)以及未来2个时期(2050s和2070s)2种排放气候场景(RCP4.5和RCP8.5)下的适生分布区,分析限制红皮云杉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推测其生物避难所,预测其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变化趋势。【结果】MaxEnt预测结果可靠,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的平均AUC均大于0.99,具有极高可信度。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Bio4)和降水量季节性变化(Bio15)是限制红皮云杉地理分布的主要变量,贡献率分别为40.6%、28.9%和24.6%。红皮云杉当前适生区包括中国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红皮云杉在LIG、LGM和MH时期的适生区面积分别为当前的102.59%,105.20%和100.53%;从末次盛冰期到现代,其分布中心具有向东南、再向东北、再向西南的迁移趋势。未来气候情景下红皮云杉的适生区面积呈减少趋势,RCP4.5-2050s、RCP4.5-2070s、RCP8.5-2050s和RCP8.5-2070s情景下的适生区面积分别为当前时期的99.06%、96.88%、98.05%和95.08%,高适生区边缘呈片段化分布,小兴安岭腹地和长白山腹地的种群较为稳定。【结论】相对于温度,降水对红皮云杉地理分布的影响更重要。红皮云杉在末次盛冰期发生种群扩张,从全新世中期到现代其种群持续收缩。通过种群遗传多样性、适生区预测和孢粉化石等推测长白山腹地和小兴安岭腹地是红皮云杉的间冰期避难所。未来气候情景下,红皮云杉适生区面积缩小,其分布中心有向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应考虑优先保护大兴安岭北部到中部、长白山西部和张广才岭北部等高适生区的边缘种群。
关键词:
红皮云杉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适生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宗学政 田晓瑞 尹云鹤
[目的]评估气候变化对中亚地区未来森林草原火灾的风险影响。[方法]基于森林草原火发生的可能性、脆弱性和暴露性构建森林草原火灾风险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基于日降水、露点温度和中午(12:00)温度,利用修正Nesterov指数(MNI)计算火险天气指数,并预测区域在未来气候情景下(HadGEM2-ES模式,RCP2.6、RCP4.5、RCP6.0和RCP8.5四种气候情景)的火险指数。脆弱性基于2001—2015年区域历史燃烧概率和植被类型计算。暴露性基于未来不同情景下(SSP1、SSP2和SSP3)的人口和GDP密度计算。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综合火险指数,评估中亚地区中长期面临的森林草原火灾风险。[结果]与基准时段(1971—2000)相比,2021—2050年研究区的森林草原火灾风险增加,47.2%的区域森林草原火灾风险为高和很高,比基准时段增加16.9%,其中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分别增加12.4%、18.6%、13.6%和20.4%。2071—2099年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高和很高的区域占53.1%,比基准时段增加22.9%。其中,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高和很高的区域分别增加11.1%、22.4%、24.6%和32.9%。[结论]2071—2099年,RCP2.6情景下高和很高等级火险的区域少于2021—2050时段,而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高和很高等级火险的区域大于2021—2050时段。未来该地区高和很高等级火险区比例将比基准时段明显增加。未来火管理的重点区域应该包括西部草地、东部山地森林和南部灌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