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4)
2023(7424)
2022(5497)
2021(4682)
2020(3323)
2019(7295)
2018(7343)
2017(11981)
2016(6544)
2015(7202)
2014(7312)
2013(6755)
2012(6328)
2011(5664)
2010(6045)
2009(5295)
2008(5464)
2007(5173)
2006(4580)
2005(4402)
作者
(19021)
(15473)
(15416)
(14978)
(9899)
(7535)
(7204)
(5977)
(5935)
(5933)
(5357)
(5218)
(5064)
(4996)
(4853)
(4771)
(4648)
(4640)
(4538)
(4454)
(3924)
(3743)
(3709)
(3611)
(3574)
(3548)
(3538)
(3501)
(3110)
(3031)
学科
(28238)
经济(28214)
管理(22014)
(18031)
(15802)
企业(15802)
业经(12444)
中国(8913)
产业(8769)
信息(8519)
总论(8186)
信息产业(8098)
(7847)
(7571)
(6523)
银行(6520)
(6510)
方法(6493)
理论(6266)
(6170)
(5745)
金融(5743)
(5602)
财务(5591)
财务管理(5568)
教育(5498)
(5475)
企业财务(5274)
农业(5195)
教学(5005)
机构
学院(95922)
大学(92950)
(34610)
经济(33632)
管理(32243)
研究(30300)
理学(26102)
理学院(25788)
管理学(25243)
管理学院(25042)
中国(25018)
(20060)
(19361)
科学(17440)
(16550)
(14686)
中心(14684)
财经(14544)
(14348)
师范(14225)
(13773)
(13008)
北京(12901)
研究所(12742)
(12230)
技术(11854)
(11500)
业大(11295)
师范大学(11114)
职业(11024)
基金
项目(56984)
研究(47154)
科学(43933)
基金(38168)
(32445)
国家(32061)
社会(28579)
科学基金(27305)
社会科(26935)
社会科学(26928)
(23201)
教育(21885)
编号(21761)
基金项目(18866)
(18620)
成果(18452)
课题(15235)
自然(14997)
资助(14556)
自然科(14538)
自然科学(14536)
自然科学基金(14256)
(13570)
项目编号(13496)
重点(13053)
(12646)
(12396)
(12171)
国家社会(11914)
(11361)
期刊
(45610)
经济(45610)
研究(31207)
中国(22757)
教育(18032)
(17161)
管理(13095)
学报(13094)
(11792)
(11422)
金融(11422)
科学(11209)
大学(10328)
技术(9447)
学学(9150)
图书(8840)
业经(8626)
农业(7679)
经济研究(7521)
财经(7093)
书馆(6796)
图书馆(6796)
(6180)
职业(5896)
财会(5892)
(5412)
论坛(5412)
问题(5237)
(4889)
会计(4839)
共检索到156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左冰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地方文化以及景观所承载的吸引价值已经商业化为具有文化和经济双重属性的吸引资产。由于景观的广域性以及文化的集体创造特征,限制了使用知识产权工具保护其产权人财产权利的作用。数字技术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文旅吸引物向数字化转换,关于它们的所有权和用益权问题日益严峻,亟须突破现有知识产权框架,以前瞻性的法律方式建立起保护吸引资产权益的治理体系。文章意图贯通从现实吸引资产权益产生到吸引资产形成,及至其数据资产生成的全过程。文章在回顾国际上关于文化财产权利保护的研究进展和相关争议的基础上,剖析了知识产权难以保护集合性吸引资产权益的原因;继而将旅游吸引物权扩展为范畴更广的吸引资产权概念,阐释了吸引资产权与知识产权之间的互补关系。文章进一步从吸引资产权与观景权形成互换性利害关系的角度论证了吸引资产权设立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剖析了吸引资产权的适用条件、应用原则与制度基础,最后结合数字化背景对吸引物数字复刻后的数据产权归属进行了讨论。文章推进和深化了对旅游吸引物权的理解和研究,为应对未来数字社会中的相关财产争议提供了法律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和数字文旅产业有序发展。率先认可吸引资产权的法定权益,可以成为中国对世界文化和传统知识保护的有益制度贡献之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强  黄义雄  
城市景观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生演变。受城市功能转变和发展理念影响,城市道路发展迅速,决定了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并逐渐取代街区成为城市景观中的背景。街区面积减小,破碎化程度加大,逐渐转变为斑块。同时休憩绿地和生态绿地等的大量出现导致斑块多样化,提高了城市景观异质性。地下市政设施的发展分担了廊道的部分功能,地表廊道以承担生态功能为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雷一东  唐先华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城市景观特色丧失、千城一面等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症结。随着经济发展,城市风貌与景观特色已广受关注。针对城市景观乱象,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景观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城市景观调查、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保护、重视乡土植物景观保护与利用以及加强环境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等思路,探讨了构建符合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时代精神、结合城市自然环境特征、切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文化生活状况的城市景观评价与控制体系,指出通过坚持城市景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有效地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惠锋  
凡具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物资源,两者不但数量相当,而且交互参差、交相辉映,共融于交通便利的游览地域,称“风景名胜区”。该处的风景指自然风景,名胜则指历史古迹和文物。它既不同于以“自然资源”保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区别于以“历史文物”或“遗址”为绝大优势的历史文物保护区。三者之间既有共同性,却又截然不同。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风景名胜区景观指风景名胜区内的全部空间区域和视觉实体,包括此区内的地球表面、水域、生物及人工制造物等所有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该景观既不能象大多数造园家那样,把其作为美学风景,也不能象传统自然地理学家那样将其单独当作自然环境的部分,而是包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姜辽   陈益   李甜甜  
传统文学在凝聚民族精神方面起着价值观培育和引导作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学景观作为核心吸引物获得游客青睐。文章立足于旅游吸引物和文学旅游体验中关于文学景观的核心观点,在精神分析与符号学的启示下,借鉴Lacan三界理论,建立文学景观的审美三界论,以此作为文章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及水泊梁山文学景观为案例,通过长期实地调研并结合网络游记,对文学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物进行再认识。研究表明:(1)旅游资源是旅游核心吸引物的质料,文学景观作为旅游吸引物进行旅游开发时,需要将文学中的无形思想转化为可见的表征,由此带来文学景观能指的3次变迁;(2)文学景观是文学资源集聚的产物,不同质料呈现出不同的文学景观,“真实”与“虚构”之结合是文学景观的核心吸引力所在,文学景观能指链的运作在文学想象界与社会现实界中自由穿梭;(3)传统文学是深藏于游客内心的信念结构,是文学景观审美实践中的“传统技能”,支撑着文学景观背后的人类情感和意义,作为旅游吸引物能够极大地激发游客审美愉悦,传统文学中所蕴涵的神秘力量以无意识审美方式实现文学景观意义的流通与锚定。研究结论对文学资源的旅游开发、核心吸引物打造、文学景观设计以及中国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聪荣  张朝枝  
原真性是关于世界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所需依据的关键。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形成拥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在理解世界文化景观原真性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庐山地域文化特征,其原真性主要体现在遗产单体、遗产单体所包涵的信息和遗产单体环境3个方面。充分理解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原真性的内涵和产生背景,对保护庐山世界文化景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昕  
根据室内景观设计的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和观赏点的分布等因素将室内植物景观划分为室内盆栽陈设、建筑内附种植器具绿化、室内景园、室内花园和屋顶花园等5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特征和设计要求进行了探讨。参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蔡良良  余国信  余启国  黄超钢  
从提高千岛湖森林景观价值,美化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和旅游事业发展出发,对湖区林相改造的指导思想、改造原则、改造范围和改造方法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林相改造所涉及的问题,提出了探讨性建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双跃  胡妍妍  黄俊轩  王军伟  
文章对城市水域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自然河岸保护与整治、水质保护与净化、乡土植物应用与修复、加强亲水设计等方法,着眼于水域生态系统维护与恢复而进行城市水域景观规划的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晓华  向小奇  冯国禄  卜晓英  
对张家界市滨水区人工景观建设进行讨论,认为张家界市滨水区人工景观建设应实现休闲场所亲水化、绿地生态化、房屋民族化、灯光适景化、餐饮购物专业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戚继忠  
在对景观与功能的概念进行讨论、界定的基础上,对植物景观的功能进行了详细总结与分类;提出了植物功能景观的概念、内涵及主要类型,并指出其具体应用价值。认为:功能景观理论使景观设计更有目的性、更能发挥植物景观的综合效益;同时,使定量评价一个景观设计方案成为可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小德  任海芳  张万荣  滕水明  
调查表明,青山湖湿地生态系统包括了河流、水库、沼泽和以池杉林为主的水上森林,具有功能综合性、物种多样性、景观特异性和生态脆弱性等特征。当前青山湖湿地景观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合理的资源保护和旅游规划。规划和建设青山湖湿地生态旅游项目,如招引水鸟区、水上森林区和湿地植物专类园等,可以较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景观多样性和特殊性,确保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图1参6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晓菲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由雨水引发的径流污染和城市洪涝等问题,目前国内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生态功能、景观效果及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等认识还不足。文章立足于风景园林空间的尺度特点,把海绵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从宏观到中微观划分为成城市—区域、城市公园、城市微小绿地等三个层面,其侧重点不同,上下结合推进,发挥出各层次系统特定的作用,建立一个跨尺度的网络化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进而逐步取代部分灰色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生境斑块的多样性和生境空间结构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构建优良的生态系统,让自然做工,形成可持续的景观,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进  
本文旨在分析景观建筑学和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内涵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并结合分类实践提出增设景观规划类的解决方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巍  王红英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城市景观设计是有关城市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具体内容,指出景观生态设计是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并深入探讨了景观生态设计的具体思路,提倡在设计中保护不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有效利用废弃的土地和淘汰的城市空间;顺应环境条件、打造优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而实现生态的城市环境。生态设计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景观生态设计是城市化进程中关系到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设计活动,大力提倡景观生态设计,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