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27)
- 2023(4398)
- 2022(3501)
- 2021(3464)
- 2020(2741)
- 2019(6136)
- 2018(5994)
- 2017(10223)
- 2016(6190)
- 2015(7058)
- 2014(7159)
- 2013(6658)
- 2012(6370)
- 2011(6191)
- 2010(6593)
- 2009(6208)
- 2008(6406)
- 2007(6019)
- 2006(5582)
- 2005(5086)
- 学科
- 济(21254)
- 经济(21226)
- 管理(16534)
- 业(13975)
- 企(12369)
- 企业(12369)
- 中国(9322)
- 学(8985)
- 教育(8725)
- 理论(7941)
- 方法(7577)
- 业经(6335)
- 农(6239)
- 和(5032)
- 数学(4895)
- 数学方法(4752)
- 融(4608)
- 金融(4606)
- 技术(4527)
- 财(4449)
- 制(4433)
- 银(4363)
- 银行(4350)
- 教学(4341)
- 农业(4305)
- 行(4243)
- 策(4020)
- 工作(3853)
- 划(3509)
- 研究(3492)
- 机构
- 大学(105960)
- 学院(95493)
- 研究(35861)
- 济(31550)
- 管理(31415)
- 经济(30678)
- 理学(26379)
- 理学院(25895)
- 管理学(25158)
- 管理学院(24961)
- 中国(23795)
- 京(23210)
- 科学(22875)
- 范(19860)
- 师范(19734)
- 所(18600)
- 研究所(17009)
- 财(16547)
- 师范大学(16297)
- 江(16180)
- 教育(15868)
- 农(15093)
- 北京(14798)
- 中心(14633)
- 财经(13146)
- 业大(13068)
- 州(12812)
- 院(12318)
- 经(11804)
- 农业(11717)
- 基金
- 项目(58949)
- 科学(46723)
- 研究(46427)
- 基金(41760)
- 家(36359)
- 国家(35982)
- 科学基金(29860)
- 社会(28608)
- 社会科(26866)
- 社会科学(26855)
- 教育(23830)
- 省(22214)
- 基金项目(21335)
- 成果(20394)
- 划(20170)
- 编号(19914)
- 自然(17672)
- 自然科(17264)
- 自然科学(17256)
- 自然科学基金(16955)
- 资助(15828)
- 课题(14671)
- 重点(13866)
- 部(13536)
- 大学(13422)
- 项目编号(12723)
- 创(12515)
- 年(12153)
- 发(12101)
- 教育部(11893)
共检索到155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晨
本文结合西方社会和思想史进程,描述了大学观念的知识论基础的三个发展阶段。即从中世纪时期宗教性真理统一观念之下的普遍知识论,到近代脱胎于普遍知识的与专业知识相对立的自由知识,再到现代独立的高深学问知识论逻辑。并认为现代性影响下的高深学问论存在自致性矛盾,从而成为现代大学困境形成的因素之一。突破困境则需要对这单一的逻辑起点进行改造和扩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军 龚放
答辩时间2012年5月大学课程研究中的知识问题是大学课程开发的本质问题,也是大学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在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进程中,大学逐渐成为各种知识交流的场所,成为大学人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重要驿站,每一个体的价值在大学中都得到认同,于是"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有价值吗?"成为新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高等教育与高深知识是一个"关系共同体",甚至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依凭经验考察、历史总结和理性推理可知,高深知识是走进高等教育的入口,是理解高等教育的一把钥匙,高等教育功能或价值则依凭高深知识而释放:高深知识既是高等教育孕生的必要条件,又是判定高等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也是高等教育、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超循环关系的链条;大学学科是高深知识不断分化与综合的产物;大学课程是专门化、逻辑化和系统化的高深知识。
关键词:
高深知识 高等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军 龚放
答辩时间2012年5月大学课程研究中的知识问题是大学课程开发的本质问题,也是大学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数字化生存方式、知识民主化和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知识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在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进程中,大学逐渐成为大学人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重要驿站,于是"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有价值吗?"成为新的知识论题,也是新的课程论题。在知识与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军
人们对大学的社会认知把"高深学问"看成是大学的天然属性。随着知识的演化与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加快,大学"高深学问"课程体系面临质量危机,寻求基于"高深学问"的"个人知识"建构是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在一般知识论中,个人知识被理解为主体在认识实践中将个人观念、价值取向以及实际需要投射于知识之中,并寻求自身的解放;在意会认知理论中,个人知识只是对科学知识性质的一种表达,强调知识的个人性、意会性和信念性;在社会行动理论中,个人知识是个人所掌握的分散的、在行动中生成于特殊情势下的知识。学生个人知识建构,包括主体解放的旨趣、意会认知的方法和行动学习的过程。旨在建构"大学个人知识"的学习向度,需推动学生成为自我探险者、建构学习共同体、服务学生的行动学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云龙
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的变迁刘云龙一、“社会大工厂”模式和“国家万能”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到1978年,经济体制模式虽然也发生变化,但与1978年以后的改革相比是非实质性的,可假定为一个静态过程。这种“社会大工厂”模式建立后,...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钦文
我们发现,几乎在所有的社会中,知识都可以划分为“普通知识”与“高深知识”,而且两种知识的划分在从古到今的教育思想中均能找到依据。在古希腊,paideia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即被视为普通知识与南深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柏拉图指出,音乐、体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伟 加鹏飞 王傲冰
人才培养定位是区别不同办学主体差异化办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而知识变革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产生着重要影响。职业本科教育“以何为高”“凭何而高”的问题尚无定论,回答这个问题需从知识论视角出发,以人才的知识需求为起点,厘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智能时代的技术知识呈现边界模糊化、精细化和综合化的特征,构成了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内在逻辑。遵循此逻辑,职业本科应着力培养工程型、复合型、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并按照“规模适中”的原则科学控制培养规格。在此培养定位之下,应变革理念,将“全人”理念贯穿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变革教学模式,以数字化知识推动职业本科学科建设;变革课程知识,以复杂性知识为核心构建职业本科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解放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目的不单单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高等教育观念更新和结构调整等深层次变革。当前,这一转型面临大学内在逻辑的保守与社会观念文化落后的双重阻力,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与制度的保障。然而,目前的制度现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站在国家治国方略转型的高度,对相关政策与制度进行批判性的审视,为制度改革打好思想基础,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
人类历史经历的三次知识转型,不仅反映出知识权力格局的变化,更引发了大学治理模式的变革。前现代社会以理性知识为基础,大学是人们探求真理获得纯粹理性冲动的场所,知识的自由权力属性外在地表现为大学的自治模式;现代社会过于追求科学知识的功利价值,以服务国家和节能增效为宗旨,在大学治理上就更加推崇大学的管制模式;后现代社会以协商知识为表现形式,知识民主权利的凸显造就了大学的共治模式。为提高大学治理绩效,需要以理性知识的追求孕育大学解制型治理的理念,以科学知识的功能凸显大学市场型治理的责任,以协商知识的精神营造大学参与型治理的氛围。
关键词:
知识 权力 大学治理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德余
政府的主流观念是政府决策层绝大部分成员赞成或共享的价值观、效率认知以及相应的思想理论模式,政府的政策理念决定了政策的具体或实际的安排。对于粮食政策而言,政府的主流观念最集中地体现为粮食政策目标的确立,既包括政策目标集合选择空间的界定,也包括对不同政策目标优先序的排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及粮食部门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政府伴随着主流观念的变化,粮食政策目标的组合情况也在变化。粮食政策设计所依赖的经济思想理论基础的变化集中反映在对新古典价格理论观念的变化上。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作宇
本文从知识论的视角对大学理念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相关思想史的粗略梳理,作者提出大学理念源于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观点,并指出,既往大学理念的讨论对日常生活以及它与其他两种生活的关系有所忽视。文章对客观知识、地方知识、知识与兴趣、个人知识等知识理论进行了讨论,并将知识二重性和大学理念联系起来,认为作为缄默知识存在的大学理念也应予以关注。在提出知识创价社会这个新概念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大学理念应关注大学的行动分裂,应将"创价"作为评价知识行动和整合价值的一个标准,在价值立场上坚持"爱智"的第一原理。
关键词:
大学理念 知识论 知识创价社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亚峰
专业群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内涵特色建设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微观层面专业群生成过程的知识论分析是探究专业群建设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基于知识论和技术哲学的视角分析得出,职业教育面向的知识类型是内涵丰富的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教育价值的彰显需要职业教育发挥重要作用。高职专业群的组建需要以职业教育面向的技术知识为载体进行科学编码与组合。结合现有研究和对高职专业群组建实践案例的调研发现,专业群个体的生成须经过技术知识静态加工和技术知识动态编组。在技术知识的静态加工过程中,将实现技术知识从知识—教材—课程的知识形态变迁;在技术知识的动态编组过程中,将实现知识载体从课程—专业—专业群的转化,最终形成不同的专业群体系。职业教育所面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形成了类型多样的专业群体系。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群 生成 知识逻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江红 孙明扬
以一个传统农业型村庄为个案,从治理的视角,讨论土地调整逻辑的变迁。20世纪80—90年代的土地调整主要通过具有村社理性的土地共识和组织基础实现村庄土地的动态流动,是村庄内生性的治理。税费改革后,以个体化、市场化为取向的三农政策的落地使得村庄内部土地利益分化,村庄治理失效,因而形成难以克服的调整困境。由于村庄难以实现土地利益平衡,村民通过事件化的策略行动向基层政府施压,基层政府不得不以事件治理的方式实现土地调整。事件治理型土地调整是基层政府治理资源和治理原则双重缺乏的权宜结果。土地调整的变迁显示了当下农村政策的推行中,如果只注重国家力量,而不充分考虑村庄内生的治理逻辑,将会导致层出不穷的基层治理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永建 冯天丽
本文在阐述知识工人的出现使现代管理基本对象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偏移,而现行知识工人概念又含混不清的基础上,界定了知识工人。进而,就知识工人现行管理逻辑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通过前馈与后馈控制中间作业过程的黑箱管理现象,结合科学管理与软件工程的分析,指出欲提高知识工人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效率,必须坚持通过作业过程控制作业结果的科学管理逻辑。
关键词:
知识工人 新兴技术管理 科学管理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