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04)
2023(3965)
2022(3347)
2021(3093)
2020(2642)
2019(5559)
2018(5324)
2017(9845)
2016(5723)
2015(6395)
2014(6675)
2013(6625)
2012(6295)
2011(5773)
2010(5758)
2009(5100)
2008(4888)
2007(4254)
2006(3645)
2005(3324)
作者
(17900)
(15027)
(14956)
(14319)
(9579)
(7636)
(6836)
(5942)
(5706)
(5459)
(5178)
(5163)
(4872)
(4828)
(4730)
(4625)
(4576)
(4514)
(4392)
(4113)
(3918)
(3902)
(3689)
(3405)
(3373)
(3335)
(3324)
(3237)
(3126)
(3096)
学科
(26561)
经济(26547)
地方(11737)
管理(11165)
方法(9384)
(9373)
(7606)
企业(7606)
数学(7388)
数学方法(7306)
地方经济(7191)
中国(6964)
(6921)
(6179)
业经(5437)
(4633)
农业(4422)
环境(4213)
理论(3887)
(3782)
文化(3780)
(3675)
金融(3672)
产业(3635)
教育(3377)
(3235)
(3113)
贸易(3112)
资源(3035)
(3032)
机构
学院(81351)
大学(80312)
研究(33221)
(28554)
经济(27822)
管理(25797)
科学(23803)
中国(23566)
理学(22095)
理学院(21585)
管理学(20957)
管理学院(20775)
(18562)
(17730)
研究所(17280)
(16303)
中心(14400)
(14344)
师范(14236)
业大(13409)
农业(13191)
(12274)
(12247)
(12106)
(11669)
师范大学(11553)
(11547)
北京(11240)
科学院(11144)
(10574)
基金
项目(58698)
科学(45811)
基金(41421)
研究(40029)
(38014)
国家(37727)
科学基金(30951)
社会(24719)
(24223)
社会科(23374)
社会科学(23367)
基金项目(22178)
自然(20926)
(20555)
自然科(20390)
自然科学(20385)
自然科学基金(19995)
教育(17828)
资助(16439)
编号(15918)
重点(14580)
(14009)
成果(12978)
计划(12101)
(12037)
课题(11956)
(11467)
科研(11199)
科技(11100)
创新(10787)
期刊
(33801)
经济(33801)
研究(22808)
学报(17386)
中国(17228)
科学(15305)
(14447)
大学(12101)
学学(11383)
农业(10133)
教育(9958)
管理(8903)
(8717)
资源(7289)
(6380)
金融(6380)
(6112)
技术(5600)
(5062)
业经(4951)
经济研究(4898)
图书(4774)
财经(4600)
问题(4544)
业大(4471)
科技(4412)
(4338)
地理(4031)
(4016)
林业(3984)
共检索到123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硕  奚玲玲  
明代云南科举初兴,共有进士256人,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来看,明后期云南进士人数和地域分布范围较前期都有明显增加和扩大,在下设府内部各州县情况也类似。明前期云南进士仅有60余人,集中于滇中的云南、大理、临安等府的部分州县、卫所。明后期进士分布范围由中心向边远地区扩散,但滇南、滇西、滇北的广大地区仍无进士分布。明代云南进士的地域分布在前后期呈现出的这种变化与该地区民族情况、学校及汉族移民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云南各府州县在明前后期进士人数的统计,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明代云南进士地域分布的变化,展现出明代云南汉文化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兴波  聂元飞  兰天  
产业集聚是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已成为世界上普遍的经济现象。工业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文章利用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和N指数对云南工业的区域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云南集聚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云南工业行业地域分布极不平衡,一些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布局较为分散。云南工业集聚经济效应虽有增长趋势,但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云刚  刘本英  宋维希  马玲  蒋会兵  矣兵  唐一春  李友勇  孙雪梅  王平盛  
云南既是茶树起源中心,又是茶树演化变异中心。茶组植物在云南有着广泛的分布。本文总结了茶组植物研究成果,明确了云南茶组植物的分布,云南茶组植物种及变种的数量及名称,为茶树资源分类、利用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飞  王健敏  孙宝刚  陈晓鸣  杨子祥  段兆尧  
广泛收集云南松地理分布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制作云南松物种的分布现状图,并根据ClimateChina预测模型确定云南松分布区间的气候参数,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CI)、干燥度指数(K)、徐文铎湿度指数(HI)、holdridge生物温度(BT)、可能蒸散量(PET)、可能蒸散率(PER)以及单一气候因子如年平均气温(MAT)、1月平均气温(TAV01)、7月平均气温(TAV07)、年降水量(MAP)、>5℃积温(DD5)、>18℃积温(DD18)、极端最高气温(MWMT)、极端最低气温(MCMT)、气温年较差(TD)、年热湿比(AHM)等指标,研究云南松的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庆棠  袁嘉祖  陈志泊  
该文根据气候变化以及马尾松和云南松的生物学特性,利用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模型,应用生态信息系统分别预测了两个树种的地理位移趋势.结果表明:到2050年,马尾松分布区的北界将可能由目前的34°N北移到40°N,海拔上限将可能由目前的800m升高到1130m,总面积可能减少260万hm2.云南松可能北移不显著,但可能有东移趋势,分布区的海拔上限将可能由目前的2800m升高到3077m,总面积可能减少221.77万hm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万诚  郑建萌  马涛  
利用云南省121个气象站日照时数1961-2010年逐月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50年来云南省平均日照时数的区域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差异,结果表明:①日照时间在3月份达到最大,7月份达到最小;②云南大部地区日照时间在2 000h以上,在区域分布上具有西边多、东边相对较少、而南部比北部多的特点。最大中心位于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区,最少中心位于滇东北以北地区;云南日照时数具有局地变化的差异性及不同步性,其变化大致为北部减少,南部增加的趋势,并以哀牢山为界,以东以北为减少,以西以南则呈增加趋势;昆明及其以北地区日照时数减少最多,增加最大的区域位于腾冲、普洱;③云南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宏瑞  叶辉  徐长山  
云南木蠹象是我国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云南松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云南木蠹象蛹室在被害云南松树木上的分布规律,反映了该虫幼虫和蛹在树木上的危害与分布。研究表明,云南木蠹象蛹室主要分布在云南松树木主干的中上部,其蛹室数量占主干蛹室量的76 99%;同时,云南木蠹象蛹室集中于树木主干,主干上的蛹室数占全树蛹室数的70 26%。云南木蠹象蛹室在轮枝上的分布多集中在中上部轮枝,即第1~3轮轮枝。在这些轮枝上的蛹室数目是所有轮枝蛹室数目的87 69%。从生长年龄而言,蛹室主要分布在1~2年生的主干和侧枝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桑月秋  杨琼芬  刘彦和  卢丽丽  李文娟  周俊  谢开云  隋启君  
通过调研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域分布和周年生产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马铃薯是云南省主要的优势农作物之一,分布在16个州市的128个县市区,总种植面积48.58万hm2,总产量950.8万t。以曲靖市、昆明市和昭通市为主产区,3个主产市的生产面积和产量分别是34.78万hm2和762.1万t,占全省的71.6%和76.4%。全省10大马铃薯主产县生产面积为25.92万hm2,总产量547.6万t,分别占全省的53.4%和57.6%。从周年分布状态来分析,大春马铃薯主要集中在宣威市、会泽县、镇雄县和昭阳区等县(市)种植,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6.1%和66.3%;小春马铃薯主要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贵祥  孟广涛  方向京  郭立群  柴勇  和丽萍  张正海  
云南金沙江流域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从地貌格局及气候系统差异上,可将该区域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异划分为3个区,即西部高山峡谷区、中部中山峡谷和滇中高原区、东部中山山原峡谷区,不同的区域决定不同的植被类型,而典型的植被类型具有指示特定区域的作用。通过分析,把云南金沙江流域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类型进行了阐述。对于该区域的植被恢复,特别是植被类型,是遵照自然规律的原则,保证恢复效果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不同区域森林植被类型及不同区域森林植被垂直差异的论述,阐明了云南金沙江流域不同区域的顶极和亚顶极植物群落,为人工按"近自然化"的原则恢复森林植被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王妍  刘宗滨  郭玉静  张紫霞  李乡旺  杨波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石漠化中心地区,从石漠化的影响因素展开全省石漠化分区的定量分析研究对促进石漠化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运用主导因素法和叠置法,依据地形、气候条件、地带性土壤、植被等综合因素对云南65个石漠化县域进行区划。将云南省65个石漠化县域分为7个区域10个亚区19个小区,7个区域分别为北热带低山河谷盆地石漠化区、南亚热带中低山河谷盆地石漠化区、中亚热带高原山地石漠化区、北亚热带高中山石漠化区、暖温带高中山石漠化区、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原温带石漠化区和金沙江燥热河谷石漠化区。本研究提出的云南省石漠化区域划分新体系,是从粗放的宏观区划向精细区划迈进的创新成果,这一区划成果使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技术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图7表3参2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家文  张跃彬  余凌翔  赵培方  
关键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陈玉德  谷勇  张志均  侯彬  
云南是野生余甘子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本文根据果形和其它经济性状,将它分为6大类群,30多个类型。其中,球类群占调查总数的61.9%,单果重大于6g的结果株数不到10%,在集中分布区大面积单产仅350~410kg/hm2。云南野生余甘子果实中Vc含量和SOD活性比福建所产的余甘子果实高,分别为769mg/100gFw和293units/gFw,单于和纤维素含量亦比福建的高。果实10月即可成熟,而种子要到翌年1~2月方能成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雨芩  徐虹  程晋昕  
研究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是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的基础,也是指导森林防火与补救工作的重要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根据云南省1996—2013年的林火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对云南省林火时空动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冬、春季,特别是12月—翌年5月,3月和4月的森林火灾最为严重,森林火灾以人为火源为主,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民众的防火意识;(2)从行政区划上看,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滇西北的迪庆南部、怒江大部、丽江、大理,滇西南的保山北部、德宏北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斌涛  陶和平  孔博  何兵  
水资源安全是山区资源环境安全和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分析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省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云南省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云南省水资源安全状态以及优、劣势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滇中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在95%保证率下,昆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611m3,水资源压力最大。对云南省各市(州)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表明,云南省水资源安全地域差异突出,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水资源安全形势较好,其中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水资源安全指数超过0.58,属安全等级;云南省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敏  陈晓鸣  孙龙  冯颖  叶寿德  
对云南省15个地区26个县(市、区)的调查表明,喙尾琵琶甲在云南民间广泛利用,是一种具有重大利用价值的民族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在云南省均有分布,其中滇中、滇东高原分布较为集中,适生区年均气温为13~19℃,年均降水量为750~1 100 mm,海拔为1 500~2 100 mm。垂直分布的海拔范围在760~2 450 m之间。喙尾琵琶甲成虫生境多局限于居民房屋、牲畜圈舍,幼虫栖息于疏松土壤,以谷糠、玉米面、面粉等为食,未发现野外分布。根据其适生的温度、降水量和食性推测其潜在分布区,表明西南地区为其分布的核心区域。目前通称的云南琵琶甲应为喙尾琵琶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