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03)
2023(6022)
2022(4922)
2021(4812)
2020(3861)
2019(8916)
2018(8607)
2017(15042)
2016(7917)
2015(9288)
2014(9067)
2013(9070)
2012(8748)
2011(8026)
2010(7935)
2009(7221)
2008(7232)
2007(6450)
2006(5747)
2005(5102)
作者
(21136)
(17593)
(17482)
(16829)
(11258)
(8276)
(8015)
(6808)
(6757)
(6302)
(6246)
(5860)
(5713)
(5619)
(5581)
(5366)
(5235)
(5175)
(4918)
(4689)
(4607)
(4262)
(4169)
(4044)
(4032)
(3880)
(3869)
(3667)
(3572)
(3496)
学科
(36167)
经济(36137)
管理(17933)
中国(15901)
方法(14876)
(14635)
数学(12583)
数学方法(12537)
(11238)
企业(11238)
(9726)
(9504)
贸易(9496)
(9363)
业经(7760)
(6638)
(6614)
地方(6540)
教育(6409)
(6112)
(6092)
银行(6092)
关系(5998)
(5998)
农业(5987)
(5947)
(5823)
金融(5822)
(5735)
环境(5627)
机构
大学(114802)
学院(111636)
(54438)
经济(53591)
研究(45361)
管理(38315)
中国(36219)
理学(31859)
理学院(31422)
管理学(31059)
管理学院(30823)
(26089)
(23856)
科学(23591)
(21793)
研究所(19698)
中心(19692)
经济学(18798)
财经(18695)
北京(17488)
(17430)
经济学院(16865)
(16725)
师范(16638)
(16292)
(15479)
(14344)
财经大学(14079)
师范大学(13765)
科学院(13706)
基金
项目(70765)
研究(56571)
科学(56211)
基金(52119)
(45127)
国家(44716)
社会(38222)
科学基金(37463)
社会科(36184)
社会科学(36180)
基金项目(26264)
教育(26098)
(23730)
编号(22097)
资助(21519)
(21286)
自然(20444)
自然科(19964)
自然科学(19959)
成果(19681)
自然科学基金(19654)
中国(18202)
(17668)
国家社会(17051)
重点(16507)
课题(16294)
(16082)
教育部(15608)
(14709)
大学(14542)
期刊
(61933)
经济(61933)
研究(40032)
中国(28465)
教育(17869)
(16987)
管理(15910)
科学(15217)
学报(15005)
(13861)
大学(12449)
经济研究(11043)
(11017)
金融(11017)
学学(11016)
财经(10261)
农业(10021)
技术(9594)
(9502)
(9150)
世界(9043)
国际(8659)
问题(8422)
图书(8203)
业经(7726)
书馆(6699)
图书馆(6699)
(6636)
(6148)
论坛(6148)
共检索到184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通福  
文化创造是人在一给定的世界里实现价值理念的过程,因而讨论文化建设不能不兼顾生活世界与文化精神两个维度。哲学所塑造的文化精神深刻影响人类文化发展:两千多年前发生在中国、希腊、希伯来、印度等文化区的哲学突破确定了其后各大区的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向,近四百年前的现代哲学的出现又为其后代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秩序的确立奠定了观念基础,在造成空前的现代文化成就的同时也蕴涵着内在的危机。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近两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近代以来的中国处在综合各轴心文明的突出地位,因此,通过对各大文化精神传统的认真清理,通过对当下生活世界的精心培育与合理安排,其所达致的成就应当能为人类走出现代精神的困境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澜  
真正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恰恰是扎根于传统与现实的文化土壤中,能孕育出超越历史与现实的文化。学校文化本身也应体现指向未来和超越的本质。当今学校文化建设十分现实和重要的任务,不是回避或以精神否定财富的方式来形成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是要从财富与精神、幸福人生关系的意义上,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学校要完成适应新时期发展所提出的新文化任务,唯一的出路是参与到社会新文化的构建中,按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的精神,构建超越现实的新学校文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庞毅  
当代中国商业文化建设的主题──建立市场文化庞毅一中国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了长达30年的高度集权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尽管计划经济体制对改善旧中国遗留的不合理生产布局、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对经济建设中物质技术的现代化方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叔子  
着重论述了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及与此相应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思路。首先论述了教育与文化、文化与社会的关系,论述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论述了这一体系的四个基本内容及其关系,特别是论述了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内涵;再次,论述了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论述了同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校园文化的五个“定要”与五个“更要”,即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思路;最后,指出了在校园文化中推进和谐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并论述了应根据学校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而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显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学是国家的文化高地,精神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在实现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大学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大学人需要蕴育科学的办学理念和积极的大学精神来实现这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这是大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东兴  白金  
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校园生活方式、大学使命和时代精神为特征,全过程影响着校园中每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表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基于所有文化内涵、大学精神和物质环境等资源要素优化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高校作为文化沉淀和传承、融合和创新的主要社会机构,理应高度重视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以期融入、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并切实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重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加斌  
软科学的时代精神本刊特约记者王加斌软科学以广博的现代科学知识体采为后盾,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成为科技经济相结合的重要纽带。在改革开放这一宏伟而复杂的社会实践中,软科学以其集成多学科的优势,为我国诸多重大决策问题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科学依据,为国民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精神生活的贫乏以及精神产品价值的虚无是我们时代的主要标志。科学主义、技术主义、消费主义以及过度的专业主义导致我们时代的大学四分五裂。由于理念的式微,信仰的破灭,在转型过程中以价值认同为基础的学术共同体被利益分享的松散联合体所取代,人文主义的大学不可避免地滑向学术资本主义,昔日的象牙塔如今陷入被"收购"的险境。为避免转型时代大学转型的失控,有必要调整改革的思路,重塑大学的远景。对于大学转型而言,决定性的存在不是制度,不是建筑,不是金钱,也不是技术,而是远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通观历史,可以说,凡是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无一不体现它所处的时代精神。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现了早期英国资产阶级的人格特征;卢梭的“自然教育”主张,充满了对宗教信仰的反叛和对平等自由的渴望;期宾塞的实科教育思想,几乎彻底改变了当时人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长礼  李奇亮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人文精神的培育为起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还要正视高职办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将职业文化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人格。这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所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林申  寻宝花  常玮  
从"圩"的字面释义入手,展开漫谈联想,发现当代城市建设中存在形象空间、约束空间、极化空间、单能空间与纯物质性空间泛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待于侧重传统空间组合规律与空间层次模仿、城市山水格局保护与利用、朴素诗境氛围营造的象形空间方法兴起;有赖于自发空间形成机制与再造途径的研究、自发空间现代审美化与现代化自发空间形成的政策鼓励、注重空间私权和私有化公共空间的理念引领;依靠各种等级系统下城市功能与其承载空间的内部交织,也需要社会结构的合理扁平化与网络化;要求改变将行为固化到一处空间而无法让一处空间衍生无数行为的做法和关注隐性、非确定性而不仅是显性、确定性行为的方法 ;亟待满足多样化空间诉求的体验性空间、以人类"心中乐地"为目的的城市自我实现空间的出现以及虚拟空间现实化路径的探寻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林申  寻宝花  常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亚娜  
研究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外交 ,必须联系该国的政治传统、价值观念 ,以至于广义上的文化来进行考察。日本文化模式的价值精神赋予了日本特定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 ,他们共同影响着日本的外交 ,其“无常观”、“求新”精神、重视等级与依附强权、对外意识、“皇国史观”等因素是日本迈向“国际化”症结。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洪华  
(一)企业会计文化同内部控制的关系为了提高企业会计文化水平,我国不断地加强经济和会计法规建设,持续改进完善会计制度。从"两则"、"两制"到《企业会计准则》,为统一企业会计核算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进元  
文化是保险业发展的育人之本、立信之本、兴业之本。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具有时代精神的保险监管文化,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保险监管事业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近年来,大连保监局按照保监会的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紧密结合大连实际,对监管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思考、总结和提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