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1)
2023(8817)
2022(6719)
2021(6236)
2020(4792)
2019(10572)
2018(10731)
2017(18313)
2016(11039)
2015(12407)
2014(12160)
2013(10632)
2012(9415)
2011(8436)
2010(8865)
2009(7980)
2008(7936)
2007(7417)
2006(6731)
2005(6349)
作者
(27011)
(22165)
(22136)
(21109)
(14060)
(10481)
(10123)
(8703)
(8419)
(8016)
(7472)
(7462)
(7207)
(7117)
(6941)
(6814)
(6739)
(6589)
(6492)
(6370)
(5867)
(5407)
(5392)
(5330)
(5118)
(4963)
(4927)
(4924)
(4401)
(4362)
学科
(35271)
经济(35245)
管理(30540)
(29063)
(24422)
企业(24422)
教育(19965)
中国(19598)
技术(13637)
(11838)
业经(10822)
理论(10629)
方法(9640)
地方(9385)
技术管理(9164)
(8999)
(8559)
(8341)
发展(8013)
教学(7967)
(7891)
(7861)
农业(7847)
数学(7378)
数学方法(7242)
(6740)
银行(6730)
(6503)
(6158)
金融(6157)
机构
大学(141629)
学院(138620)
研究(50621)
(50604)
经济(49333)
管理(46984)
理学(39751)
理学院(39228)
管理学(38445)
管理学院(38128)
中国(32523)
(31411)
教育(30084)
(29240)
师范(29104)
科学(28364)
(24125)
(24108)
师范大学(23827)
(23650)
研究所(21651)
中心(21588)
北京(20510)
技术(19024)
(18702)
(18623)
财经(18426)
职业(17625)
(17543)
(16675)
基金
项目(87953)
研究(74505)
科学(72214)
基金(60024)
(50562)
国家(49973)
社会(46814)
社会科(44095)
社会科学(44087)
科学基金(43338)
教育(41629)
(37095)
编号(32417)
(32122)
基金项目(30450)
成果(29038)
课题(26473)
自然(23870)
自然科(23392)
自然科学(23388)
自然科学基金(22962)
(22262)
资助(21832)
(21647)
(21429)
重点(21376)
规划(20726)
(20205)
创新(20163)
项目编号(19703)
期刊
(59591)
经济(59591)
研究(54756)
教育(52398)
中国(41644)
管理(20074)
(18402)
技术(17426)
(17293)
学报(17227)
科学(16877)
大学(15050)
职业(13391)
学学(12142)
(12081)
金融(12081)
农业(11708)
业经(10369)
经济研究(9616)
财经(9307)
(9214)
论坛(9214)
技术教育(8743)
职业技术(8743)
职业技术教育(8743)
(8197)
图书(7859)
问题(7622)
(7427)
科技(7394)
共检索到228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华  
新自由主义强调高等教育的工具性,将人力资本视为连接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交汇点或中介,将接受高等教育作为个人享有中产阶级生活的机会,并以市场个人主义为该机会协议“背书”。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经济-技术发展范式的转型使新自由主义机会协议关于高等教育、就业及薪酬的承诺难以兑现。此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进步还使得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的连接面临中断。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需要超越新自由主义允诺的高学历等于高薪酬的机会协议,以高等教育为中心重构新的社会契约,并以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为基础,重新思考大学之于个人成功和人生的意义,推动高等教育再现代化,以实现人类社会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建红  
契约管理是一种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的管理方式。高等教育契约管理能够提高高等院校的自主权,促进高等院校办学绩效的主动性,促进高等院校发展的特色化和个性化。但是,也存在办学绩效难以全面量化,造成契约管理出现异化的现象。同时,由于契约管理增加了高校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校权力,容易出现行政权力增加等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青松  
国际商事仲裁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契约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般说来,契约自由又称合同自由,通常包括订约自由和内容自由。订约自由是指当事人完全地决定是否用合同这种手段来调整某项关系,亦即他可以自主决定订不订合同以及同什么人订立合同;内容自由又称构成自由,是指当事人可以完全自由地同对方约定合同的内容。契约自由反映在国际商事仲裁中,首先表现在当事人可以基于自己的意志决定是否将争议事项提交仲裁;如果提交仲裁,在仲裁协议中可以自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钟志贤  林安琪  王觅  
过程性评价是远程学习评价的重要部分。作为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典型代表,学习契约正越来越受到教学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关注。为了充分理解和有效操作远程学习中学习契约这一评价方法,本文在整合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学习契约的定义与类型,分析了学习契约在远程学习中的特征与优势、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并且提供了四个设计模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蕾  冯佳璐  
城市水务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掀起如火如荼的市场化改革以来,城市供水效率及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然而改革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题与争论,有效的政府规制机制亟待重构,契约型规制应运而生。契约规制作为一种新型规制模式,将政府与水务企业置于合同框架内,符合未来城市水务规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政府应结合不同网络型产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各类合同范本体系,健全契约微观机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推进城市水务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对后发外生型高等教育现代化而言,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如何看待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采取何种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之所以能开创高等教育现代化新赛道和新范例,走出一条高等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根本原因在于实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方法论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确立高等教育现代化观;坚持问题导向,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中守正创新;坚持自立自信,以制度优势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方法论创新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坚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思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张应强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潘懋元张应强现代化问题日益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研究现代化,高等教育学科领域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研究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高等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国际高等教育最高水平、最先进状态为参照的目标体系和追求,是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相对概念,反映未来某阶段或现实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及其综合实力的最强状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不是其内部独立要素的反映,而是高等教育内部及其外部诸多具有共性的特殊关系的体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要素包括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教育的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善治结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信息化、高等教育的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在周远清会长的领导、倡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已连续12年与相关省市联合举办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每届论坛的主题都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而展开理论探讨、学术争鸣;连续12年的论坛,汇聚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吸引了一大批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斯蒂芬妮·马歇尔  
2015年5月,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获胜,他提出改进大学和改革英国高等教育的政策。11月初,英国宣布了新的教育高质量推进计划,一些具体的举措,例如,如何吸引和留住学生,我们不仅要吸引学生报名、报考我们的学校,而且要留住他们,让他们愿意在学校里面完成学业。同时,在全国的调研当中,也会调研学生和老师对自己国家的高等学校有什么看法,他们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什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现代化运动在导致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使人类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对现代化的忧思,向我们提出了为现代化进行价值定向的时代课题。高等教育必须超越以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现实文化,而最根本的则首先必须超越自身的偏狭,建构起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教育哲学观,才能发挥其文化批判和文化创造功能,承担起为现代化进行价值定向的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确立以教育现代化引领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地位,并进而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必须将彰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要靠发展来解决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好发展愿景、发展道路、发展动力三个重点问题。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应着力做好七个关键领域的工作。一是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教学制度;二是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智运  
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相对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而言,是一种"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说它是"后发"的,是说"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在中国出现得较晚;说它是"外生"的,主要是指它不是由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渐进演化而来,而主要是在外部力量刺激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俞冰  刘标  许庆豫  
本文梳理了现代性思想的历史沿革,探讨了现代性思想的历史进步意义及其负面性质,分析了其与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赋予现代化过程的双重性质。文章基于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多重性质,阐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过程,解释了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最后分析了消解高等教育现代化危机的设想:应当吸收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思想和观点,重新确认高等教育价值观念,改革高等教育的相关体制,使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更为顺利,面向人类奉献更加丰富的价值与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