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7)
2023(9419)
2022(7888)
2021(7037)
2020(5676)
2019(12908)
2018(12666)
2017(23810)
2016(12978)
2015(14464)
2014(14615)
2013(14361)
2012(13696)
2011(12630)
2010(12983)
2009(12240)
2008(12198)
2007(11092)
2006(10151)
2005(9805)
作者
(38111)
(31944)
(31800)
(30055)
(20390)
(15164)
(14444)
(12287)
(12129)
(11492)
(11030)
(10673)
(10520)
(10350)
(10219)
(9733)
(9503)
(9264)
(9227)
(9161)
(8350)
(7946)
(7643)
(7364)
(7219)
(7208)
(7136)
(7122)
(6480)
(6264)
学科
(57993)
经济(57902)
管理(40664)
(37459)
(29892)
企业(29892)
中国(20082)
地方(18556)
(16994)
(16158)
业经(15541)
方法(15330)
(14871)
数学(12506)
数学方法(12354)
(12316)
银行(12301)
(12196)
金融(12194)
(11973)
农业(11392)
(10986)
(10633)
(10403)
(10384)
贸易(10372)
环境(10357)
地方经济(10308)
(9990)
技术(9477)
机构
学院(188831)
大学(187430)
(80472)
经济(78700)
研究(71376)
管理(67860)
理学(56320)
理学院(55613)
中国(55186)
管理学(54813)
管理学院(54440)
(41312)
科学(40730)
(40730)
(36614)
研究所(32407)
中心(31603)
(31284)
(30643)
财经(30175)
(27096)
北京(26870)
(26479)
师范(26225)
(26105)
(24918)
业大(24810)
经济学(24583)
农业(23417)
(23324)
基金
项目(116745)
科学(92211)
研究(89252)
基金(82783)
(71255)
国家(70588)
科学基金(60170)
社会(57641)
社会科(54652)
社会科学(54644)
(46888)
基金项目(43026)
教育(40339)
(38834)
编号(36096)
自然(35867)
自然科(34966)
自然科学(34959)
自然科学基金(34316)
资助(33115)
(31153)
成果(30858)
(27002)
课题(26914)
重点(26904)
(25710)
发展(25390)
(24938)
(24634)
国家社会(23744)
期刊
(104080)
经济(104080)
研究(64279)
中国(47879)
(31807)
(30787)
管理(29032)
学报(26470)
科学(25979)
教育(24734)
(23388)
金融(23388)
大学(20940)
农业(20633)
学学(19502)
业经(17934)
技术(16656)
经济研究(15960)
财经(15473)
(13325)
问题(13184)
(10555)
(10430)
世界(10157)
现代(9796)
国际(9566)
改革(9121)
(9121)
(9097)
论坛(9097)
共检索到316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静  
日本的商品分发体系被认为是当今西方国家经商法与日本经商法的最大差异之处。在不断加翩的日美摩擦中,美国已将矛头对准日本的“批发制度”,而日本对于美国企图从根本上动摇日本批发被的种种要求,则持针锋相对的态度。由此,日本的批发制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厚双  
面对美日贸易摩擦,日本除了重视对美谈判、调整对外经贸战略以外,还十分重视对美国政界、企业界及公众的公关工作,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防卫性与进攻性的公关工作,日本在处理日美贸易摩擦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经验值得认真研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立南  
一 80年代中期,日本掀起了战后第三次对外直接投资高潮。1986—199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分别为145、195、342、441和480亿美元,节节上升。外国对日投资也受到一些因素刺激,在1986—1990年度,外国对日直接投资分别为9.4、22.1、32.4、28.6、27.8亿美元,有明显增长。但是同日本的对外投资比较,二者之间明显不平衡。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向琴  陈国进  
发达的金融制度可以通过降低金融交易的信息成本促进资本形成、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当金融交易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时,金融管制有其存在的经济合理性,通过放松金融管制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前提是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和提高司法效率降低金融交易的信息摩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河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对20世纪80年代的日美投资摩擦与近年来的中美投资摩擦进行了比较研究。尽管中日文化背景存在很大差异,中日和美国的投资摩擦本身也有更为复杂的状态和成因,但中日面对的投资摩擦国都是美国,其基本过程也大致相同,中日两国均受美元霸权结构性权力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日美与中美投资摩擦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中国借鉴日本处理投资摩擦的经验教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强  
笔者从批发金融市场的角度,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为基本数据,通过两期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相互挤兑而加大金融摩擦的内在机理,阐释金融摩擦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分析显示:来自批发金融市场的金融摩擦影响了宏观经济波动,金融机构的过度关联放大了冲击的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春明  
日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具体涵义即指在双方的贸易关系中,由于日方贸易顺差的扩大和美方贸易逆差的增加而导致的贸易冲突和争执。战后至6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对日本的贸易曾出现巨额的顺差,几乎垄断了日本的对外贸易,比如1946年,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和进口分别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97.4%和74.8%。但是,从60年代中期起,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开始出现逆差,而且是每况愈下,相反,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则急剧增加。1965年,日本方面的顺差仅为4.4亿美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晓凤  谢利娟  
制度差异可以通过影响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使一国的竞争优势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增大两国贸易进行的阻力,影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诱发贸易摩擦。而通过调整各自国家的制度安排、相互承认各自的社会经济规制、建立经济联盟等途径进行制度差异协调,就能达到帕累托效率,从而实现双赢,避免国际贸易摩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蔡洁  
作者从宏观交易成本的角度和微观企业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差异导致贸易摩擦的机制,并且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各国间进行制度差异协调的必要性,得出我国应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制度差异的协调,以减少与贸易伙伴间的摩擦的发生。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宏波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摩擦显著增加。在对贸易摩擦进行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贸易摩擦的成因。造成贸易摩擦的原因复杂,从国家制度的角度来看,政府规模缩小虽然增加了经济自由度,但是不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国家在外部市场中对贸易的限制越大,贸易摩擦越严重,但是国家对自身内部信贷、劳动和生产市场的管理限制则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法治水平越高的国家往往面临的贸易摩擦越少。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摩擦不可避免,想要更好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求得国际贸易的持续繁荣,可以从自身制度层面着手,适当进行政府调控、放宽外贸约束、强化政府管理限制以及加强法制建设,促进形成一个内外平衡的国际贸易发展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焦慧莹  
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是美中巨额的贸易逆差,美方给出的理由是中国现行的体制使中美贸易不公平。事实上,美中贸易逆差有中国渐进化改革开放中市场不完全到位的因素,但更多的源于美国自身的制度缺陷。美国持续巨额的财政赤字和美元国际储备与结算中的超级垄断,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的制度根源。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过来又成为美国巨额国债、持续财政赤字和强势美元赖以维系的基础。美中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国别转移。贸易战损人不利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美国的贸易逆差,只能将美国的贸易逆差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春明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贸易发展迅猛,中美贸易额持续增加,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80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 853.4亿美元,目前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贺平  周英华  
"市场导向的个别领域谈判"、"日美结构性障碍协议"、"日美经济框架对话"是战后日美双方缓解贸易摩擦的三大谈判机制。对三大谈判机制及其各自内部子议题的对比研究发现,贸易谈判中外压强度和谈判有效性之间并不存在对称关系。在这些谈判机制中,美国对日外压与日本国内的内压之间形成了动态的双层博弈。内压的结构与价值诉求、利益指向是分析贸易谈判的重要变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