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1)
- 2023(15551)
- 2022(13211)
- 2021(12319)
- 2020(10281)
- 2019(23580)
- 2018(23333)
- 2017(43564)
- 2016(23580)
- 2015(26583)
- 2014(26623)
- 2013(26277)
- 2012(24650)
- 2011(22512)
- 2010(22563)
- 2009(20641)
- 2008(20379)
- 2007(18338)
- 2006(15963)
- 2005(14351)
- 学科
- 济(106670)
- 经济(106486)
- 管理(62447)
- 业(61028)
- 企(48691)
- 企业(48691)
- 方法(45068)
- 数学(38354)
- 数学方法(37878)
- 中国(30193)
- 农(29187)
- 地方(27433)
- 学(24264)
- 业经(23728)
- 财(23535)
- 农业(19624)
- 贸(18041)
- 贸易(18029)
- 和(17471)
- 制(17395)
- 易(17369)
- 理论(17211)
- 环境(15867)
- 银(15730)
- 银行(15691)
- 融(15690)
- 金融(15683)
- 地方经济(15258)
- 行(15091)
- 技术(14701)
- 机构
- 学院(340209)
- 大学(340029)
- 济(138843)
- 经济(135919)
- 管理(127651)
- 研究(118146)
- 理学(109408)
- 理学院(108058)
- 管理学(106002)
- 管理学院(105352)
- 中国(88402)
- 科学(74002)
- 京(72446)
- 财(62703)
- 所(60354)
- 农(58475)
- 研究所(54838)
- 中心(54636)
- 江(52246)
- 业大(50285)
- 财经(49679)
- 范(48219)
- 师范(47732)
- 农业(45811)
- 北京(45692)
- 经(44973)
- 经济学(42826)
- 院(42440)
- 州(41678)
- 师范大学(38513)
- 基金
- 项目(226188)
- 科学(177780)
- 研究(165091)
- 基金(162328)
- 家(141387)
- 国家(140161)
- 科学基金(119872)
- 社会(105218)
- 社会科(98850)
- 社会科学(98821)
- 省(90059)
- 基金项目(85615)
- 自然(76957)
- 教育(76846)
- 划(75689)
- 自然科(75125)
- 自然科学(75104)
- 自然科学基金(73744)
- 编号(67805)
- 资助(66023)
- 成果(55302)
- 发(53060)
- 重点(51710)
- 部(49690)
- 课题(47229)
- 创(46865)
- 创新(43825)
- 科研(43677)
- 国家社会(42730)
- 教育部(42292)
- 期刊
- 济(157427)
- 经济(157427)
- 研究(98553)
- 中国(69125)
- 学报(54474)
- 农(53703)
- 科学(49850)
- 财(49004)
- 管理(46478)
- 大学(40897)
- 教育(40613)
- 学学(38220)
- 农业(36701)
- 技术(31120)
- 融(30298)
- 金融(30298)
- 业经(26463)
- 经济研究(24783)
- 财经(24651)
- 经(21231)
- 问题(20645)
- 业(19576)
- 图书(17897)
- 技术经济(16880)
- 统计(16808)
- 版(16666)
- 资源(16020)
- 贸(15698)
- 商业(15691)
- 理论(15410)
共检索到510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靖道
布洛赫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第一代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观点不但影响着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且对二战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布洛赫在他的《希望的原理》中也阐释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独特的见解。他的希望哲学以"尚未存在的本体论"和"具体的乌托邦"为核心,实现了主观的超越性、开放性与客观的现实性、可能性的统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楠楠
布洛赫把乌托邦看成一种存在于人内心之中的主观精神,能够唤醒人内心最本质的追求,引起人对生活困境和社会阴暗的修正与反抗。乌托邦精神是以现实为落脚点,从实际出发而展开的一系列美好憧憬,能够打破现实世界给人带来的沉重枷锁,促使人自由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关键词:
“乌托邦” 现实性 批判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爱东
马克·布洛赫为法国的农村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法国农村史》,填补了当时法国农村史研究的空白,在研究时段、研究领域、研究对象以及比较和倒溯的史学方法、总体的跨学科思想等方面集中体现了年鉴学派第一代大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把法国乡村史研究甚至整个历史学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
马克.布洛赫 农村史 年鉴派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解放
马克思主义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国家的人口理论都是为本国的社会和经济服务的,并且是该国制定社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口理论,对于建立我国的人口理论体系,解决我国的人口发展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口问题 社会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庄振华
在西方学界,布洛赫借助黑格尔辩证法激发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对于重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均极有建树。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点、性质、架构、唯物论“潜力”等方面的阐释推陈出新,有助于澄清误解,展示这种辩证法的当代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与思想眼界的限制,布洛赫对《精神现象学》各“动机”的零散把握与对《逻辑学》的人本主义式还原表明他对黑格尔的理解仍有较大局限,这决定了他的“希望哲学”的思想高度有限。将布洛赫式“希望”依次置于左翼思想传统与20世纪西方哲学的背景之下,我们会发现黑格尔辩证法仍有若干可与之“争辩”之处,值得深入发掘。
关键词:
布洛赫 黑格尔 辩证法 总体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超强
<正>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一书,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的著作,作者是丰子义先生,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以及这一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旭
马克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虽然自然观理论没有在某本著作中进行完整的叙述,但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树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概念的多维内涵、理论地位的认识尤其重要。在当今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社会生产 经济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海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来审视我国70年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包含"融合"—"分离"—"融合"三种形态,表现为三个阶段两度否定。第一阶段的"融合"与当时经济制度与产业水平相适应。第二阶段的"分离"是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制度变革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而做出的历史抉择,所表现出来的产教分离是要寻求新形势下新的"融合"。在新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并逐渐走近中央,新的更高层级的产教"融合"条件已经具备,产教融合由此跨入第三个阶段——新时代的"融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绍影
马克思主义哲学犹如一座灯塔,每当世界出现重大历史事件,每当人类处于转折关头,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向马克思,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研究,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研究中,文化角度的研究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生活样法,虽然马克思主义没有把自己的目光专门聚焦于文化现象,没有构建知识论意义上的文化哲学或者文化理论,但是,它在人类社会历史理论上的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春静 于庆峰
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路径、方向和目标等一系列问题都进行了阐释。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既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深层逻辑;反映了"现实的人"的主体向度;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当代回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琳庆
十六大报告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内在要求。中国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时俱进地创新与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十分迫切的。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治忠
马克思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整体主义哲学视角出发,论证人与自然的同一性,提出人类社会具有自然的属性,因而人类社会的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要求;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人化自然"的哲学论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过度攫取的贪婪性,论证了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性要求;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阐释,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哲学指向。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绿色发展观 哲学基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危旭芳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探索求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一以贯之的素养和品格。郑志国教授的新著《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版),在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上,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探发展之规律。以宏大的视野、深刻的思考、详尽的论述,从三个方面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了创新探索:一是阐明人类需要与社会生产矛盾规律、竞争与合作矛盾规律、实践与认识矛盾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二是深化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规律的认识,分析世界三次生产方式重大变革、国际经济基础与国际上层建筑;三是根据五个规律的共同作用,分析社会形态演进和更替的总动力及其在不同时空的差异,从21世纪全球化视域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遵循和利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明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状态等发生着重大变革,此种社会层面的变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社会化实践与本土化发展,凸显着马克思社会观对我国社会建设与思想体系健全的深远影响。马哲涵盖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等理论基础,涉及人道主义精神、本体论、实践观等诸多内容,已成为研究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析手段,透过对其深入研究,能够大体了解我国社会建设的整体变迁走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进
只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上毫不动摇,才能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自己的灵魂。敢于将理论的"答卷"交由实践检验,发挥理论创新在实践创新中的先导作用。着力强化党委的主体责任,从政治上、组织上确保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与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