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4)
- 2023(7704)
- 2022(6463)
- 2021(6233)
- 2020(5154)
- 2019(11962)
- 2018(11927)
- 2017(23206)
- 2016(12346)
- 2015(13963)
- 2014(13500)
- 2013(13043)
- 2012(11684)
- 2011(10480)
- 2010(11195)
- 2009(10432)
- 2008(10171)
- 2007(9158)
- 2006(8115)
- 2005(7045)
- 学科
- 济(55074)
- 经济(55033)
- 管理(37922)
- 业(36957)
- 企(32463)
- 企业(32463)
- 方法(27173)
- 数学(23633)
- 数学方法(23103)
- 中国(14023)
- 技术(13619)
- 农(12022)
- 理论(11897)
- 学(11610)
- 财(11487)
- 业经(11419)
- 地方(10134)
- 技术管理(9853)
- 制(9340)
- 银(8800)
- 银行(8786)
- 贸(8427)
- 贸易(8420)
- 行(8419)
- 农业(8218)
- 易(8137)
- 融(8127)
- 金融(8126)
- 和(7747)
- 策(7073)
- 机构
- 大学(173806)
- 学院(173756)
- 济(73436)
- 经济(72029)
- 管理(67906)
- 理学(58925)
- 理学院(58303)
- 管理学(56939)
- 管理学院(56602)
- 研究(55842)
- 中国(42272)
- 京(36015)
- 科学(33277)
- 财(33187)
- 所(27428)
- 财经(26360)
- 江(25782)
- 研究所(24838)
- 中心(24828)
- 经(23915)
- 农(23698)
- 经济学(23644)
- 业大(23270)
- 范(22802)
- 师范(22626)
- 北京(22525)
- 经济学院(21133)
- 州(20865)
- 院(20195)
- 财经大学(19667)
- 基金
- 项目(114180)
- 科学(91418)
- 研究(83830)
- 基金(83221)
- 家(72107)
- 国家(71534)
- 科学基金(62309)
- 社会(54479)
- 社会科(51582)
- 社会科学(51567)
- 省(45618)
- 基金项目(42565)
- 教育(40238)
- 自然(39874)
- 自然科(39072)
- 自然科学(39064)
- 自然科学基金(38359)
- 划(37922)
- 资助(34640)
- 编号(33177)
- 成果(27158)
- 创(26672)
- 重点(26059)
- 部(25041)
- 创新(25023)
- 发(24471)
- 课题(23894)
- 国家社会(22528)
- 教育部(22085)
- 大学(21673)
共检索到257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文超 路剑
新卡莱斯基增长模型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初创期和90年代的成熟期之后,如今它已基本取代了新剑桥增长模型成为当代后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的主体。新卡莱斯基增长模型的产生与发展是后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发展进程中的一次转向,这种转向是深刻的:就模型研究的主题来说,从揭示增长对分配的影响转变到揭示分配对增长的影响;就模型关注的重心来看,从利润实现机制研究转变到投资决策机制研究;就模型提供的政策含义而言,从收入再分配问题转变到经济增长体制问题。新卡莱斯基增长模型是后凯恩斯主义旧增长模型的升级版,相比自己的前辈它更具理论穿透力,更具政策导向性。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引申和扩展,它可以为分析我国当前工资水平上升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洪斌 柳欣
鉴于卡莱斯基增长模型存在把经济增长完全归结为技术因素、只注重经济流量分析、适用范围窄等缺陷,本文将资本存量加入其中,使之成为一个可以反映市场经济关系的增长模型。同时,引入有效需求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经济中收入流量对资本存量的变动,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建议,在运用凯恩斯主义政策解决经济问题时,也必须注重对资本存量的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飞虎 黄寒燕
文章基于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结论,依据中国1989~2005年的实际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收入分配以及由此决定的储蓄、投资、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与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所描述的有所吻合。并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结论及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悦 张贤跃
近年来,经济分析工具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文章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构建了与中国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来进行中国宏观经济的内生随机增长的实证研究,从而有效解决了以往随机增长模型研究中存在遗漏变量偏差和外生增长假设的结构性变化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琨 闫伟
本文从设定经济增长基本方程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构建闭合增长模型的不同思路,进而对两种增长理论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都对收入分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且都坚持阶级、制度、非均衡的分析方法;然而,两者在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极限以及增长过程中的市场结构等问题上仍存在明显分歧。与后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在理论基础、研究视阈及内在逻辑一致性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全面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峰 陈宝林 章永辉 季雷
本文运用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对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总需求的长期效应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马克思-凯恩斯-卡莱茨基"(MKK)理论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为工资拉动型,但是包括净出口在内的总需求体制为利润拉动型。(2)劳动收入份额上升对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净出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其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和国企主导的"逆周期"投资和非利润导向型投资。(3)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民间投资占比提升,我国的国内需求体制有向利润拉动型转型的趋势。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需求体制更偏向于利润拉动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涛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指在80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以研究内生技术进步为主要特征的增长理论。到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研究思路。第一种思路以在生产中累积的资本来代表当时的知识水平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这一类模型被称为知识积累模型,可简称AK(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模型。第二种思路是技术进步取决于对人力资本建设的资源投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运峰 尹敬东
在经济周期福利成本研究中,波动对增长的影响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虽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许多国家的人均GDP增长率的均值与标准差之间存在统计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缺乏理论上的说明。文章通过构建随机增长模型发现,随机冲击的增大不仅会使产出增长率的标准差增大,同时也使增长率均值减小。在数量上这就表现为增长率标准差与均值之间出现反向变化关系,从而为实证研究结论提供了一种说明。
关键词:
波动与增长 随机增长模型 技术冲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秦蒙
卡莱茨基主义被普遍视作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有着显著的亲缘性。近年来,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已经成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分析增长与分配问题的标准范式之一。这一增长模型以有效需求原则为理论基石,从总需求角度分析了增长与分配这一宏观经济学经典问题。20世纪50年代"新剑桥学派"为构筑这一增长模型作出了最早尝试;80年代初,以罗桑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建立了标准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这一模型综合了马克思与卡莱茨基的观点;90年代,巴杜里和马格林在批判继承标准卡莱茨基主义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并被广泛接受。本文对比分析了20世纪80—90年代建立的标准卡莱茨基主义模型和后卡莱茨基主义模型,并在强调卡莱茨基主义增长模型重要性的同时,试图指出这一增长模型的局限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肖永
本文首先介绍了效率工资的经典模型——夏皮罗-斯蒂格里兹模型,探讨了效率工资的形成以及非自愿失业出现的原因,及失业的“威胁”作用。另外,本文在符合效率工资模型的基本假定条件下,融合代理理论和强制性储蓄假说,构建了效率工资增长模型,提出了效率工资增长模型的关键等式,且由等式隐含地决定了效率工资的最优增长率。此外,还分别分析了效率工资的最优增长率与贴现率、厂商生产技术和工人偏好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了最优就业路径和调整成本问题等等。
关键词:
效率工资 最优增长率 调整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有绪 陈伟
一、人口数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我们知道,在环境资源受限制的情况下,生物种群的增长通常呈逻辑斯蒂增长。而人类人口的增长与生物种群的增长一样,是有限度的。一个国家或较大地区人口的增长,往往可以看成是独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昕
本文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用其相关变量建立对数模型进行回归检验,得出FDI对GDP增长具有挤出效应。在考察这种效应的中长期表现时,通过脉冲效应分析发现,FDI的挤出效应逐渐减弱,在经济发展中期,FDI转为促进总投资和GDP的增长,并且这种正的挤入效应在长期会得到加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沈小波
在经济增长面临资源禀赋和环境质量约束的条件下,要实现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增长,关键在于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调整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控制人口增长。就政策选择而言,我国应该加大能源开发和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促进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步伐;确立市场机制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并实行基于市场激励的辅助性税费政策,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约束 能源环境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晓文
双向纯增量模型———以新的理论估计中国经济增长田晓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国立发展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其增速超出了包括四小龙在内的所有东亚新兴工业国家(地区)。这与以前形成鲜明对照,当时中国在增长速度上被...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本文把消费者时间分为工作时间、教育时间、闲暇时间,重点扩展了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和教育时间同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了两种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后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时间 (即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对闲暇的偏好还很低,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闲暇活动和正规教育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正规教育 闲暇 外在性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