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4)
- 2023(11227)
- 2022(8993)
- 2021(8174)
- 2020(6901)
- 2019(14602)
- 2018(14730)
- 2017(27121)
- 2016(15300)
- 2015(17511)
- 2014(17868)
- 2013(16624)
- 2012(15609)
- 2011(14238)
- 2010(14552)
- 2009(13515)
- 2008(13049)
- 2007(12141)
- 2006(11204)
- 2005(10415)
- 学科
- 济(79607)
- 经济(79530)
- 管理(41669)
- 业(34097)
- 企(26722)
- 企业(26722)
- 方法(23578)
- 中国(21573)
- 地方(20456)
- 数学(19807)
- 数学方法(19561)
- 学(18152)
- 农(18136)
- 业经(17201)
- 制(14510)
- 财(14295)
- 地方经济(13144)
- 体(12937)
- 理论(12742)
- 农业(12288)
- 融(11110)
- 金融(11103)
- 银(11101)
- 银行(11063)
- 行(10665)
- 发(10601)
- 产业(10008)
- 和(9893)
- 环境(9702)
- 贸(9058)
- 机构
- 学院(220960)
- 大学(220780)
- 济(93521)
- 经济(91394)
- 研究(82881)
- 管理(75089)
- 理学(62911)
- 中国(62479)
- 理学院(62103)
- 管理学(60656)
- 管理学院(60265)
- 科学(50919)
- 京(48437)
- 所(43322)
- 财(42477)
- 农(40295)
- 研究所(39114)
- 中心(37324)
- 江(36206)
- 财经(32753)
- 业大(32619)
- 农业(31494)
- 范(31105)
- 师范(30716)
- 北京(30576)
- 经济学(29896)
- 院(29697)
- 经(29555)
- 州(28486)
- 技术(26485)
- 基金
- 项目(140437)
- 科学(108557)
- 研究(103440)
- 基金(98639)
- 家(87177)
- 国家(86407)
- 科学基金(72205)
- 社会(64976)
- 社会科(61345)
- 社会科学(61330)
- 省(55909)
- 基金项目(50602)
- 教育(48213)
- 划(46375)
- 自然(44353)
- 自然科(43367)
- 自然科学(43350)
- 编号(42772)
- 自然科学基金(42502)
- 资助(40312)
- 成果(36259)
- 重点(32482)
- 发(31945)
- 课题(30929)
- 部(29783)
- 创(28251)
- 国家社会(27567)
- 创新(26543)
- 科研(25990)
- 项目编号(25856)
共检索到357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娟娟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数据信息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经济体系的功能聚焦已经由实体市场平台型经济为主导转向数据端支撑型经济为主导,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要求。研究表明,专业数据库是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经济主体制定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建立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基石及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指示器,专业数据库起中枢作用的经济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暴露出我国现有经济体系中存在产业应急生产能力弱、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链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合理仓储制度缺失、社会服务体系应急水平较低、区域间存在"数字鸿沟"等短板,根源是服务于经济体系的专业数据库不健全使疫情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巨大影响和损失。要切实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强化专业数据库建设,弥补专业人才短板,科学建设专业数据库,加大各产业的专业数据库建设力度,灵活衔接各领域的专业数据库,加速数字产业化进程,完善劳动力信息数据库,缩小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以现代化技术规避风险,在常规时期和非常时期均能有序平稳运行,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的重要差别,是宏观经济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宪春 常子豪 唐雅
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三次产业增加值、三大需求、企业利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下降,居民收入改变了以往平稳增长的走势,增速明显回落。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三四月份经济增长呈现出恢复态势。本文运用统计数据,从生产、需求、收入、价格角度分析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此外,本文也对疫情防控下的新机遇进行了探讨,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在疫情防控状态下继续保持中国经济活力、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中国经济 危中有机 审慎乐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明宇
基于2019年8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的日度数据,运用添加辅助回归的货币锚模型,依次测算五种国际货币在东盟五国及韩国货币篮子中的隐含权重,并进行窗口期30天的滚动回归以刻画货币寻锚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东南亚国家锚定人民币的程度整体上已超过美元。疫情暴发前,人民币和美元是东南亚国家的主要货币锚,在中国暴发疫情期间,东南亚国家大多降低了对人民币的锚定程度,相应增加美元和欧元的权重。2021年初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运行的正常化以及疫苗接种的普及,人民币的影响力显著回升,且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中国精准的疫情防控及经济发展韧性提升了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在后疫情时代迎来新的机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华 李锦涛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金融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并为后疫情时代金融治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本文采用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综合考虑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银行业和保险业,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金融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金融业各个金融市场或金融行业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加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并且金融风险会在各个市场和行业之间相互传染,产生风险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为我国后疫情时代金融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策略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艳芬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突发,正从局部向全球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在发酵且不断蔓延,2020年世界经济继续放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不排除个别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自身即受到疫情影响,也会有溢出,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意义重大。尽管疫情终将被控制,一系列措施也会使经济走出低谷,但风险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拯救经济的政策风险后遗症以及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置的挑战都不可低估。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世界经济 风险防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卫辉 赵彦云
突发全球性重大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疫情相关大数据的开放及精准防控应用不仅长期占据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是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疫情防控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亦成为国家应急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与疫情防控相配套的新生态统计系统的应急建设,作为互联网统计体系实践和现代统计学科应用的实例,也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我国地级以上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开放现状为分析案例,结合互联网技术及特征的数字技术和应用统计理论,建立了包括数据源专业统计、疫情数据开放统计以及市场应用统计在内的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数据互联网统计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学锋 高婉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分析此次疫情对中国物价的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0年中国主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微观价格数据,借鉴Chen等的做法,将武汉"封城"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间点,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产生了负向冲击,但整体冲击幅度不大。武汉市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暴发城市,其整体物价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城市。中国其他城市物价受到的负向冲击没有因新冠疫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也没有因其离武汉市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城市,其整体物价和食品零售价格受疫情负向冲击更大;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其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受到的负向冲击更大;及时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其食品零售价格的恢复速度快于其他城市。本文以物价为切入点,从一个较新的视角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入探究物价变化背后蕴含的深层经济机理,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支撑。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物价 总供给 总需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前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大考,各国正动员一切资源全力抗击疫情。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正常时期似乎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显得十分突出,其中就包括实物现金存在的携带病毒风险。它们从现场回收后要么直接销毁,要么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再加上社交隔离缘故,社会"去现金化"可能将进一步加速。现金数字化的必要性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注意到,最近美国推出2万亿元经济刺激法案时,其初稿曾包含数字美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袁强 张静晓 陈迎
应急物流体系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环节和保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凸显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在十分重要的环节上存在一些短板,如缺乏应急物流统一管理的常设机构,缺乏应急物流重大疫情联动响应机制,缺乏应急物流管理的政策保障,缺乏多方共建的物流信息平台等。总结历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中应急物流管理的经验教训,我国亟需以整体规划、逐步完善,厉行节约、平战结合,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一管理、统筹全局为原则,构建主要由政策保障、运输配送、信息管理、物资管理等政府部门组成,贯穿应急物资采购、应急物资运输、应急物资配送、逆向物流全流程的"政、企、军、民"应急物流体系。当前应着重加大应急物流体系理论与政策研究,完善应急物流体系法律建设,建立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加快推动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充 何益欣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数,并进一步借助新冠肺炎疫情的自然冲击和双重差分法,利用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国内增值税专用发票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对省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数字经济恰好满足人们"非接触"诉求,对国内省际贸易循环畅通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之后,基本结果依旧稳健;第三,平行趋势及动态效应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时刻对省际贸易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新冠疫情被逐渐控制后,这种积极作用相对也会逐渐消失;第四,虽然数字经济有助于畅通被疫情阻断的省际贸易,但过于严重的疫情冲击会极大地抑制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诚颖 闻岳春 常雅丽 耿晓旭
研究目标:测度并分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至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方法:事件回顾研究法、纵横向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和路径分析法。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产出下降、消费减少、投资下降、外贸受限、产业发展遭受较大损失、金融机构风险增加、短期内资本市场波动比较激烈等。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需在疫情后争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研究创新:经过全方位信息分析,本文探究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展对我国经济、产业、金融等各领域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路径。研究价值:既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稳定经济提供政策层面、经济层面和金融层面的对策建议,也为有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政策 经济 金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伟玲 吴志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大量互联网公司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展示疫情动态,为防控疫情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提供重要支持。可见,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缓解疫情的冲击,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而疫情防控也为数字化技术创新突破带来新场景、为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开辟新空间、为数字消费兴起提供新动能。但我国数字化供需不均衡、不匹配,大数据应用水平不高,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有待提速,数字化领域人才欠缺等问题阻碍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因此,应从短期、中期、长期采取措施,为抗击疫情提供强大支持,做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建好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防控 数字经济 大数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郑江淮 付一夫 陶金
新冠肺炎疫情将在未来1至2个季度内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改变中国经济的宏观环境。本文通过对"非典"前后的宏观经济和消费形势复盘,并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造成的潜在影响。在宏观经济层面,既包括疫情的客观影响,如社会零售总需求下降、投资放缓、CPI波动、进出口萎缩等;也包括各方采取应对措施后对大环境的改变,包括企业融资环境(货币政策)、税费环境(财政政策)等。在消费经济层面,整体消费所受冲击较大;细分零售行业受影响的类型可分为平稳增长型、增速下滑型和逆市上扬型;超市、专业连锁和多业态零售表现较好。疫情将加速零售商业模式变革,无人配送、下沉市场、"宅经济"等需求结构的改变将重塑未来商业模式。总体而言,尽管消费领域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大,但疫情之后的"补偿性消费"会一定程度缓解对全年消费增长所造成的冲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韩博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财政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基于当前疫情发展信息,初步评估其对2020年财政收支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2020年财政减收增支在1.2—1.7万亿元之间,做好今年的财政平衡工作"压力山大"。因此本文提出,要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债务"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赤字率和债务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收入侧的潜力,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安排能力,努力谋求2020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力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六稳",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财政减收 赤字率 财政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