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46)
- 2023(6407)
- 2022(5219)
- 2021(5185)
- 2020(4141)
- 2019(9584)
- 2018(9166)
- 2017(17273)
- 2016(9134)
- 2015(10195)
- 2014(9974)
- 2013(10141)
- 2012(9471)
- 2011(8870)
- 2010(8576)
- 2009(7820)
- 2008(7862)
- 2007(6566)
- 2006(5643)
- 2005(5331)
- 学科
- 济(40847)
- 经济(40804)
- 管理(22110)
- 业(21189)
- 方法(19058)
- 数学(17420)
- 数学方法(17313)
- 企(15899)
- 企业(15899)
- 中国(14688)
- 贸(10424)
- 贸易(10416)
- 易(10285)
- 农(9396)
- 财(9271)
- 学(9172)
- 制(7956)
- 银(7358)
- 银行(7351)
- 行(7168)
- 融(7073)
- 金融(7069)
- 业经(6722)
- 环境(6318)
- 和(6279)
- 关系(5983)
- 农业(5979)
- 出(5933)
- 体(5655)
- 发(5453)
- 机构
- 大学(137261)
- 学院(131500)
- 济(64737)
- 经济(63872)
- 研究(53970)
- 管理(46806)
- 中国(41745)
- 理学(40583)
- 理学院(40057)
- 管理学(39521)
- 管理学院(39250)
- 科学(30651)
- 京(29501)
- 财(28196)
- 所(27248)
- 研究所(25129)
- 财经(23206)
- 中心(22919)
- 经济学(22585)
- 农(21692)
- 经(21652)
- 经济学院(20368)
- 北京(19261)
- 院(19162)
- 财经大学(17773)
- 业大(17547)
- 范(17333)
- 农业(17244)
- 师范(17123)
- 江(16862)
- 基金
- 项目(90135)
- 科学(72288)
- 基金(70198)
- 研究(64332)
- 家(62846)
- 国家(62432)
- 科学基金(52367)
- 社会(44772)
- 社会科(42687)
- 社会科学(42679)
- 基金项目(35875)
- 自然(32414)
- 自然科(31740)
- 自然科学(31730)
- 自然科学基金(31239)
- 省(29575)
- 资助(29227)
- 教育(28798)
- 划(27249)
- 部(22400)
- 编号(22388)
- 中国(21223)
- 国家社会(20906)
- 重点(20813)
- 教育部(19395)
- 成果(19332)
- 发(19258)
- 性(18446)
- 创(18427)
- 人文(17694)
共检索到198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袁玲儿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文明陷入“蒙尘”境地。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文明蒙尘”的悲惨命运;经过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华文明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道路,迎来了文明复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促进人类进步的文明复兴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杰 曾华锋
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集中反映,是政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发展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自身建设、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领导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党内政治文化助力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从严治党,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蕴含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组织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引领奋进目标、凝聚一切力量、形成政治认同、塑造先进性形象,为实现党的领导提供了鲜明价值引领。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政治文化 历史性贡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杰 曾华锋
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党的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集中反映,是政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发展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党的自身建设、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党的领导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党内政治文化助力思想建党、制度建党、从严治党,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蕴含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组织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文化支撑;引领奋进目标、凝聚一切力量、形成政治认同、塑造先进性形象,为实现党的领导提供了鲜明价值引领。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政治文化 历史性贡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蓉生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京华
虞夏商周,别称“姚姒子姬”,合称“四代”。四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时代。政治上的创举、社会伦理的开端、学术思想的起源,都发生在这一时期。《中庸》说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汉书》接着说儒家者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可知“四代”是儒家共认的开创阶段。《尚书·虞夏书》记载的“虞廷十六字”,古称“三圣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既然认为有“道心”,就必然承认世界上有统一的客观的规则;既然认为有“人心”,就必然是承认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承认人类的作为与天道相背离的可能性,而应时时加以警惕。这一界定和分疏,既是儒学、理学、心学的渊源,也是中国哲学的开端。虞舜时期是“四代”中最初的时期,虞舜时期影响着上古时期大约1800年的文明历程,直到孔子、孟子出现。
关键词:
中华文明起源 虞舜时期 贡献 地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菲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基本经验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人类发展的历史潮流和世界变化的时代格局,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世界关系的基本遵循和重要理论成果。本文立足新发展阶段,从整体、统筹、动态、差别、价值、规则等不同视角,剖析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结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坚持国内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践行并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坚持不断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的伟大实践,研究在新时代如何利用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基本经验,为世界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寻找中国解决方案,为人类文明进步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实现更好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桑杰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理论与实践 生态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金英 徐悦
践行"两山"理论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经济社会优势的途径和方式,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文化基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完善具有溢出效应和政策叠加的正外部性效应。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体现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改革的勇气,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言是理论上的突破,能激发生态产品制度供给;统筹考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个制度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
关键词:
“两山”理论 制度体系 生态文明 新格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金钱
百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成就充分证明,“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本文立足2020年全面消除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一人类发展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的历史方位,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减贫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减贫创造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减贫夯实体制保证和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推动减贫进入相对贫困治理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的理论贡献可概括为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初心使命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论、坚持以发展促减贫的物质基础论、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的方法遵循论、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论、坚持贫困群众为主体的内生动力论、坚持求真务实真扶贫的历史检验论等“七论”,形成系统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晔 蔡琴
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为了应对目前随工业文明发展而出现的种种不和谐、不可持续现象的挑战,而且要以一种崭新的文明思想和形态实现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升华,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奠定文化和思想基础。仅凭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实现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兴盛有赖于中华文明的复兴。文明的升华和进步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更是其发展的前提。西方的兴盛不仅在于工业化大生产及相应的设备和科技的全球普及,更在于与工业文明相一致的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全球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的兴盛更准确地说是起始于工业革命之前的文艺复兴。建立在生态科学基础上的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华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全球经济整合、生物圈遭到严重威胁的今天,中华...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中华文明 生态复兴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占斌 毕照卿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贫困类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的内在逻辑,并设想了未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建设原则。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与理想的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在四个历史时期进行的百年探索实现了共同富裕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并以实践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极大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百年探索的历史贡献在于: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新高度,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升华,成功引领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期刊] 求索
[作者]
卢浪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理论、历史、实践的逻辑下系统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统持续发展、创新文明理念的延续。从实践逻辑来看,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大力培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振闻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蹂躏使中华文明"蒙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探索过程中,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对待传统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曾遭遇整体性危机的传统中华文明换羽新生。近代以来,中国人从器物、制度、文化等维度向西方学习,均遭遇失败。中华文明新生的过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和旗帜,实现自我革命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握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其他一切文明中的积极成果,坚持文明互鉴,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其他文明的开放与包容,也宣告了西方文明关于"现代化=西化"神话的破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以苏为鉴"再到"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探索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超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包庚 芦敏敏
美好社会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提出并擘画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美好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百年接续奋斗史,就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制度建设为导向,不断探索实现人类美好社会愿景的宏伟史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等制度体系,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制度的成功实践,进一步确证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坚持与发展了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为全球治理与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原创性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菡
叶舒宪先生的新作《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面世了。不过,这部著作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史学著作,而是以神话历史理念来考察中华文明发生期文化原型的史前史。所谓神话历史,借王静安先生的话"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说,即是"以神话思维观物,故物皆著神话之色彩"。雅斯贝斯用"轴心时代"来指公元前第一个千年内四大古文明(中国、印度、希腊、以色列)同时出现哲学突破的思想变革现象。哲学突破之后Logos和Mythos彼此对立,而在此之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