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87)
2023(2638)
2022(2096)
2021(2271)
2020(1682)
2019(3930)
2018(3995)
2017(5563)
2016(4350)
2015(5064)
2014(5435)
2013(4437)
2012(4171)
2011(3752)
2010(3995)
2009(3294)
2008(3211)
2007(3035)
2006(2696)
2005(2582)
作者
(8668)
(6974)
(6936)
(6821)
(4451)
(3422)
(3374)
(2894)
(2698)
(2672)
(2417)
(2337)
(2291)
(2287)
(2230)
(2162)
(2137)
(2112)
(2103)
(2030)
(1993)
(1833)
(1817)
(1689)
(1681)
(1629)
(1595)
(1520)
(1508)
(1488)
学科
教育(19436)
中国(9830)
理论(7165)
教学(5797)
(4822)
经济(4814)
研究(3937)
思想(3919)
(3915)
政治(3793)
管理(3717)
文化(3703)
思想政治(3626)
政治教育(3626)
治教(3626)
德育(3590)
(3412)
(3354)
高等(3324)
发展(3273)
改革(3216)
(3151)
学校(2967)
教育改革(2806)
学法(2653)
教学法(2653)
(2565)
企业(2565)
(2324)
学理(2291)
机构
大学(51949)
学院(46854)
教育(26398)
研究(19837)
(19447)
师范(19414)
师范大学(16234)
(13175)
职业(11420)
科学(10795)
教育学(10263)
技术(9892)
管理(9589)
北京(9426)
(9335)
(8894)
研究所(8474)
(8159)
理学(7935)
职业技术(7825)
理学院(7666)
经济(7584)
教育学院(7540)
中心(7477)
中国(7400)
管理学(7307)
管理学院(7168)
(7047)
(6920)
技术学院(6653)
基金
研究(28592)
项目(26365)
教育(22539)
科学(22069)
成果(15924)
编号(15199)
社会(14978)
基金(14381)
课题(14302)
社会科(13774)
社会科学(13773)
(12960)
(12326)
(12010)
(11069)
国家(10749)
规划(10167)
(9183)
项目编号(9083)
研究成果(8758)
年度(8355)
(8323)
科学基金(8310)
(7843)
(7821)
阶段(7796)
(7748)
重点(7631)
(7616)
教育部(7384)
期刊
教育(46481)
研究(26432)
中国(20897)
职业(11073)
(10247)
经济(10247)
技术(8103)
技术教育(7224)
职业技术(7224)
职业技术教育(7224)
大学(5827)
高等(5714)
学报(5450)
(5035)
论坛(5035)
高等教育(5026)
成人(4949)
成人教育(4949)
科学(4564)
(4476)
图书(3994)
发展(3960)
(3960)
职教(3813)
(3624)
比较(3455)
学学(3389)
书馆(3274)
图书馆(3274)
(3167)
共检索到84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仕坤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内在关系是正确看待高等教育本质的一个重要根据。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文化一部分的高等教育一方面是文化的产物,一方面充当了文化形成、保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是文化变革的推动者和完成者。所以,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承担了塑造先进文化和培养文化力量的历史任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本文对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政策脉络进行梳理,认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建设思路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满足了不同时期国家建设的需要。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扎根中国大地,深化内涵发展,进一步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整体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孙禺  
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些国家相继制定和实施了诸如“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计划等等,旨在推动本国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为下一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康敏  
2018年5月17-18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术研讨会"。500余名国内外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就"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创新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高校教学文化与学生学习体验"等议题进行交流讨论,肩负起新时代高等教育研究使命,彰显了新时代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燕  范笑仙  
围绕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就论坛有关论文的主要观点,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提炼和综合介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辛慧敏  曾青云  
中国成人教育学的历史使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焦点问题,这种争议不仅仅是对成人教育学科现存问题的揭示,对学科已获成果的度量,对学科价值的评价,更是对学科品质的期许,学科责任的认定,对学科未来发展的畅想。在此意义上,如何认知成人教育学使命的基础,如何把握成人教育学使命的内外关系,并由此深度思考成人教育学科使命的策略,就成为当下中国成人教育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笑仙  
和谐文化建设为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责任。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决定其在建设和谐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使命。高等教育所承担的文化责任需要高等教育自身的文化自觉与和谐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杰忠  
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今天不能够围绕整个的大学、高等教育应该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来进行发言。我仅就两个案例、两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思考。第一个例子:去年9月,四川女生玲玲考上大学,但她的父亲却不让她读,原因不是家里负担不起,相反其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根本不缺上大学的钱;而是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弘扬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不仅要把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为支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而且应肩负起向世界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弘扬中华文化应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花大力气建设和谐、文化的校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广君  
教学在文化之中,并传承和发展着文化。但是,关于究竟什么是教学文化,它的意义何在,它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它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又是什么,应该如何重构课堂教学文化等问题,学者们却各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本刊编发教学论领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以期引发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言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追寻金融本质,解析历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视角。201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一书,认真梳理了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情况,建党伊始,党领导下的金融工作就成为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立人  
经济学在改革开放中突破和成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也解放了生产力,解放了理论和社会科学。改革开放呼唤着经济学的突破,经济学在改革开放中茁壮成长。“文化大革命”逼使人们在失败后沉痛反思,纵目凝视建国以来前30年的历程,从...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方健壮  
对于广播电视大学而言,把《教育规划纲要》所要求的"办好开放大学"落到实处,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无疑是一项令人振奋、但也颇为艰巨的任务。本刊卷首曾指出,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数十年来,广播电视大学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进程充满曲折,开放大学建设和远程教育发展的诸多基本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推动战略转型,很可能意味着那些较深层次的问题将更趋尖锐;无论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都只能在转型过程中逐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并从大局观和前瞻性出发,进一步凝聚共识,找到破解各种难题的路径。而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视角的梳理,显然是十分必要的。本组笔谈约请部分广播电视大学负责人,围...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乔新生  
2007年12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首次审议了国有资产法草案。作为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的"母法"、国有资产法经过了14年艰难的起草历程。进入2007年,尤其在物权法出台后,有专家呼吁应尽快细化对国有资产保护的立法,在涉及国有资产变动的问题上,应优先适用国有资产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国有资产法,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正在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进行全面的法律总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新生教授认为,应当把国有资产法定位为监管法,理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明确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乔教授就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思考。现刊发于此,供读者参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