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32)
- 2023(7979)
- 2022(6403)
- 2021(6024)
- 2020(4963)
- 2019(11213)
- 2018(10324)
- 2017(20110)
- 2016(10652)
- 2015(11849)
- 2014(11429)
- 2013(11068)
- 2012(10045)
- 2011(8733)
- 2010(8930)
- 2009(8779)
- 2008(8169)
- 2007(7508)
- 2006(6990)
- 2005(6653)
- 学科
- 管理(40599)
- 业(35801)
- 济(34632)
- 经济(34606)
- 银(33383)
- 企(33319)
- 企业(33319)
- 银行(33238)
- 行(31607)
- 融(29461)
- 金融(29461)
- 制(20234)
- 中国(18478)
- 财(17559)
- 方法(16295)
- 数学(13481)
- 务(13452)
- 财务(13419)
- 数学方法(13408)
- 财务管理(13392)
- 企业财务(12857)
- 度(12007)
- 制度(12002)
- 业务(11790)
- 中国金融(11770)
- 业经(10961)
- 银行制(10260)
- 体(9671)
- 体制(8605)
- 农(8566)
- 机构
- 大学(132917)
- 学院(132020)
- 济(56647)
- 管理(55587)
- 经济(55149)
- 中国(48526)
- 理学(44764)
- 理学院(44389)
- 管理学(43987)
- 管理学院(43690)
- 研究(39308)
- 财(33825)
- 银(30362)
- 银行(29231)
- 京(27809)
- 行(27233)
- 财经(25392)
- 中心(23972)
- 经(23125)
- 融(22409)
- 金融(21985)
- 江(21374)
- 人民(19931)
- 财经大学(19343)
- 经济学(18851)
- 科学(18763)
- 州(18653)
- 国人(17791)
- 中国人(17723)
- 所(17685)
- 基金
- 项目(81012)
- 科学(64238)
- 研究(63961)
- 基金(59697)
- 家(49708)
- 国家(49250)
- 科学基金(43675)
- 社会(42188)
- 社会科(40291)
- 社会科学(40280)
- 基金项目(30648)
- 省(30116)
- 教育(28678)
- 编号(26521)
- 自然(25167)
- 划(24771)
- 自然科(24606)
- 自然科学(24605)
- 自然科学基金(24180)
- 资助(24136)
- 成果(22453)
- 部(18363)
- 国家社会(18360)
- 重点(18001)
- 项目编号(17920)
- 创(17681)
- 性(17413)
- 课题(17335)
- 制(17280)
- 教育部(16769)
共检索到229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何海锋 杨文尧天
2018年5月21日,银保监会正式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的原则理念、数据治理架构、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价值实现,以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的监督管理等做出了规定。《指引》明确废止了银监会2011年下发的《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而在此之前,《标准》正是规范银行业数据的主要依据。从《标准》到《指引》,体现的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周蓉蓉
金融机构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加强金融机构数据治理对深挖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发展数字金融、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数据治理有助于完善金融业务、加强风险控制、维护数据安全。数字金融呈现技术化、垂直化和生态化特点,亟待提升数据标准和质量、完善数据共享、发展监管科技、深化金融数据供给侧改革,发挥数据治理对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效能,构建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
关键词:
数据治理 数字化转型 数据共享 隐私计算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长秀 林欣欣
随着征信业务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金融服务及监管当局的重视,运用大数据建立社会征信体系显得十分重要。但如何采集数据、采集哪些数据、如何监管等问题亟待解决。分析商业银行征信报告应用现状,指出建立大数据征信体系的意义,将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大数据的应用现状与国内外其他金融机构或行业的大数据应用经验进行对比,提出大数据社会征信体系构建的切入点及监管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长秀 林欣欣
随着征信业务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受到世界各国金融服务及监管当局的重视,运用大数据建立社会征信体系显得十分重要。但如何采集数据、采集哪些数据、如何监管等问题亟待解决。分析商业银行征信报告应用现状,指出建立大数据征信体系的意义,将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大数据的应用现状与国内外其他金融机构或行业的大数据应用经验进行对比,提出大数据社会征信体系构建的切入点及监管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向东 冯泽华
当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正处于攻坚期、窗口期。数字化浪潮下,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深层次嵌入国家公共治理全局,形塑了基于数据、面向数据并经由数据的数据治理逻辑。基于碳达峰面临碳治理主体区隔、碳数据质量不高、碳应用停滞不前等系列挑战,必须革新传统治理逻辑和机制体系,数据治理逻辑在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中的价值因而得以证成。数据治理逻辑革新了“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方式”的传统范式,深度嵌入了碳达峰治理图景中赋能碳数据获取、管理和应用的全流程、全链条,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三维联动、三方驱动的碳达峰治理架构。须处理好政府管理、市场配置和社会自治的协同嵌套关系,合理界定并充分发挥各主体在实现碳达峰中的独特作用,通过建设有为政府推进数字化碳治理方式,通过维护有效市场形塑数字化碳交易模式,通过打造活力社会发展数字化碳普惠机制,以此构筑交织多元、公私有序的碳行动数智体系,赋能实现碳达峰战略目标。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达峰 数据治理 数字化赋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艳明 史建平 张永正
文章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投融资环境的调查数据和中国各省金融运行报告数据,分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结构对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作用机理。文中使用账户、透支和贷款三个指标来衡量金融服务,把银行业金融机构分为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三大类。用金融机构的资产份额和平均规模来衡量金融机构的结构,采用Prob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其他类金融机构的作用没有显现;农村金融机构在给小企业提供贷款方面积极作用最明显;金融机构的平均规模越小越有利于为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为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有利的实证支撑。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郭敏
近来银行业金融机构抵贷资产迅速增加,但因缺乏统一规范,抵贷资产在接收、管理、处置变现环节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规范。本文对抵贷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变现环节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把好抵贷资产入口关、加强对抵贷资产的全过程管理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
抵贷资产 风险 价值高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朱磊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银监会的检查分析系统(简称"EAST系统")应用,增强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识别监测能力,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运用数据持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2017年3月3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银监会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朱磊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银监会的检查分析系统(简称"EAST系统")应用,增强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识别监测能力,并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数据治理、运用数据持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2017年3月3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银监会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树佩 孙强 倪军 于维同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是决定非核心企业能否获得融资的关键。基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视角,探索非核心企业的合作能力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行为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对408份调研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并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非核心企业的合作能力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核心企业的合作能力通过供应链网络整合的中介作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产生正向影响;融资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供应链融资。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对理论模型及假设条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理论模型及假设条件均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因此非核心企业提高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能力,通过网络整合实现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并以此为基础改善融资环境,将会更好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许健 王彦博 张杭川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全面落实金融科技战略、推进金融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速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转换发展动能和寻求发展突破的最佳选择。金融科技的核心在于数据化经营,数据治理能力和数据应用能力正逐渐成为金融科技转型竞争的新优势。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客户数据、交易数据、外部数据等海量数据,拥有良好的大
关键词:
数据治理 数据应用 业务部门 数据资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彧通
伴随着数字化进程,数据已成为众多行业的"第一生产力",对于沉淀多年各类数据资料的银行来说,数据是竞争力的又一条前线。然而,不同的银行境遇不同,数据正在各个方面重塑银行业态。正如知名机构Capgemini所言,金融服务机构是建立在数据之上的组织,数据治理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天然的数据组织"要求必然的治理变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认为,组织中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伴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仇博
随着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大数据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产。对内外部的各类大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分析、挖掘的能力,将成为银行未来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由《银行家》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
关键词:
银行业 数据治理 价值挖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四如 肖可砾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银行的功能从最初的支付结算、投融资中介向财富管理、资产转换等方面延伸,功能转型和新金融工具的创设构成了金融机构体系演变的内在逻辑,本文从金融市场供求关系、风险收益分配、信息与信用纽带三条线索梳理金融机构体系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
金融机构 体系 逻辑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蔡丽楠
基于数据流通场景的数据治理和数据权利保护,以个人对个人信息/数据的绝对控制权为理论基础;这种个人绝对赋权模式忽视信息/数据的社会属性和公共属性,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数据的价值。传统信托制度参与数据治理与信托当事人理论和信托财产理论等方面存在抵牾。当前实在法体系下,综合运用法律解释等法律方法能够为数据信托参与数据治理提供制度可能。由传统信托理论出发,对未来数据信托制度的建构必须基于数据收集阶段和数据流通阶段的具体区分,数据流通阶段是数据信托发生的主要场景;可以采取修改法律以及出台司法解释等方式更新传统信托理论,使之更加契合数据时代对数据权利保护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数据信托 数据治理 信义义务 信息受托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