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0)
2023(8992)
2022(6361)
2021(5420)
2020(3742)
2019(8034)
2018(7646)
2017(14322)
2016(7431)
2015(8269)
2014(8269)
2013(8228)
2012(7703)
2011(7041)
2010(7123)
2009(6490)
2008(6116)
2007(5630)
2006(5006)
2005(4149)
作者
(20682)
(17503)
(17034)
(16349)
(10768)
(8151)
(7825)
(6680)
(6548)
(6221)
(5915)
(5790)
(5286)
(5205)
(5205)
(5120)
(4928)
(4903)
(4791)
(4764)
(4321)
(4037)
(3945)
(3934)
(3914)
(3904)
(3878)
(3660)
(3506)
(3485)
学科
(32778)
经济(32746)
(23993)
(23635)
业经(17566)
管理(16837)
农业(16349)
中国(12440)
(11252)
企业(11252)
产业(10423)
工作(8841)
地方(8703)
信息(8691)
(8470)
总论(8239)
信息产业(8209)
服务(7967)
方法(7449)
农业经济(7340)
(7300)
(7235)
发展(6355)
(6340)
(6007)
银行(6007)
收入(5973)
(5890)
(5485)
贸易(5479)
机构
学院(107382)
大学(103921)
(41380)
管理(40698)
经济(40129)
研究(35425)
理学(34474)
理学院(34087)
管理学(33615)
管理学院(33363)
中国(26881)
(21298)
(20361)
科学(19874)
(19763)
中心(17652)
(17591)
(17247)
师范(17155)
(15831)
业大(14601)
(14501)
财经(14429)
农业(14173)
研究所(14090)
师范大学(13447)
北京(13198)
(13036)
(12957)
经济学(12526)
基金
项目(74160)
研究(62084)
科学(58880)
基金(51672)
(43513)
国家(42967)
社会(42036)
社会科(39315)
社会科学(39305)
科学基金(36928)
(30220)
编号(28287)
基金项目(26622)
教育(26130)
(24240)
成果(24188)
(18552)
课题(18493)
自然(18175)
资助(17863)
国家社会(17845)
自然科(17737)
自然科学(17737)
自然科学基金(17390)
项目编号(16768)
(16282)
(16130)
重点(15991)
发展(15778)
(15740)
期刊
(55358)
经济(55358)
研究(31317)
中国(27670)
(26057)
农业(16538)
教育(15567)
学报(15206)
科学(14065)
图书(13994)
业经(13714)
(13551)
大学(12801)
管理(12444)
学学(11550)
(11396)
金融(11396)
书馆(10934)
图书馆(10934)
农业经济(8325)
技术(8160)
农村(8031)
(8031)
经济研究(7581)
问题(7183)
(6920)
财经(6539)
社会(6482)
(5984)
论坛(5984)
共检索到170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项松林   杨彪  
数字包容是弥合乡村老年人数字鸿沟与共享数字红利的价值选择与价值旨归。数字赋能老年人参与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实质是供给与用户需求适配关系“分解”和“重构”的双向过程,旨在提升老年人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契合性、可及性与均等性。老年人接受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中存在物质接入、技能使用与使用效果上的不平等,并形成主观抗拒与客观难题所带来的接入鸿沟、技术桥接失灵,社会支持缺乏所带来的使用鸿沟,以及文化反哺减弱与信息素养低所带来的知识鸿沟。因此,要以三元交互决定论为模型参照进行个体赋能,激活内生潜能,提升数字接入能力;社会赋能,驱动外部资源,提升数字使用能力;环境赋能,健全支持体系,提升数字获取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曹子薇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包容视角,解释通过数字包容策略化解数字鸿沟,尝试解决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不足的难题。研究发现,当前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困境主要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的“接入鸿沟”、智能设备的“使用鸿沟”以及能力素养的“知识鸿沟”,实则反映了技术与治理、行政与自治、增权与赋能的三大困境。而实现从数字鸿沟向数字包容的转变,制度安排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制度安排层面要关注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居民需求的回应度和治理系统的适应度。在实践取向层面需遵循人本主义、简约主义和整体智治。为弥合乡村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数字包容,未来需要从组织维度助推老年人数字包容治理,从行为维度提升老年人数字参与能力,从技术维度增强老年人数字资源供给,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黄凌云  
数字化与老龄化并行的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老年群体数字包容治理问题日益凸显。以接入沟、使用沟、技术沟、心理沟为表征的数字融入困境,是目前老年群体在获得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时面临的主要障碍。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构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适老化“改造等系列数字包容治理策略,协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数字融入,享受更多由技术发展带来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红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钰鹏   何有世  
在数字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背景下,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亟待关注。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使用沟与知识沟负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接入沟则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数字鸿沟主要通过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3个渠道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且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女性,数字鸿沟对农村男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负向影响效果更大,但在政治参与方面则相反。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振   刘鹏凌   李谷成  
数字鸿沟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潜在因素。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CRRS),考察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鸿沟可以通过相对抑制社会联结和削弱健康水平间接负向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负向影响在高龄和教育水平较低群体中表现不显著,在低龄和教育水平较高群体中表现显著,在东部和非平原地区群体中表现则更加突出。研究结论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如何增进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嵘均  操远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乡村数字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其核心是乡村数字赋能。乡村数字赋能的政策内涵在于为乡村发展寻找内生动力并提供发展新动能,以期破解"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然而,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数字鸿沟,却是制约乡村数字赋能的内生因素,二者之间的张力具有很强的内生性和客观性。因而,能否消解二者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张力而衍生的内生困境,则是数字乡村战略实践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检验数字乡村战略政策效能的重要标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借鉴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脱域"机制建设的思想,运用"脱域式赋能"的发展观念,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农民主体能力、实现个体赋能;推动技术革新、实现产业赋能和治理赋能。除此之外,在中国基层乡村治理的语境中,要特别重视抓住农村社会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组织和领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嵘均  操远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乡村数字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其核心是乡村数字赋能。乡村数字赋能的政策内涵在于为乡村发展寻找内生动力并提供发展新动能,以期破解"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然而,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数字鸿沟,却是制约乡村数字赋能的内生因素,二者之间的张力具有很强的内生性和客观性。因而,能否消解二者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张力而衍生的内生困境,则是数字乡村战略实践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检验数字乡村战略政策效能的重要标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借鉴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脱域"机制建设的思想,运用"脱域式赋能"的发展观念,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农民主体能力、实现个体赋能;推动技术革新、实现产业赋能和治理赋能。除此之外,在中国基层乡村治理的语境中,要特别重视抓住农村社会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组织和领导。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韵秋  李斯  
[目的/意义]研究子代教育水平、数字反哺途径与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关系,提出弥合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策略和建议,促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研究设计/方法]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筛选子代与父母匹配样本,构建逻辑斯蒂回归与中介效应分析模型,使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克服内生性。[结论/发现]子代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父母获取代际支持资源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跨越数字接入鸿沟,而且子代教育水平对于父母均有数字接入鸿沟的家庭尤为重要。子代教育水平能够通过器物反哺、技能反哺和素养反哺三条路径影响父代的数字接入鸿沟,分别改善老年人“不能接入”“不会接入”和“不想接入”的数字困境,其中技能反哺是最重要的中介机制,素养反哺次之,器物反哺影响最小。据此提出弥合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策略建议。[创新/价值]从代际支持视角审视因子代教育水平差异产生的老年人数字接入不平等问题,为弥合老年群体数字接入鸿沟提供实践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佳   薛凯文   赵建国  
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实现“银发红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严重影响老年人平等享受数字红利的权利,阻碍了城市低龄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再就业。聚焦于“数字鸿沟”,选取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鸿沟”和其他特征变量对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选择的影响,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变化。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会抑制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且数字技术使用程度加深会增加其再就业的概率。在未来更多的城市低龄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且“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将加深。研究结论为填平老年人“数字鸿沟”,释放老龄人口二次红利,实践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凤羽   王永健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核心驱动力,而数字鸿沟则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阻碍。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创新应用,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弥合不仅有助于广大农村居民公平参与数字经济、共享数字普惠成果,而且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文献梳理,概括总结城乡数字鸿沟的内涵。通过历史回顾可以发现,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特性和矛盾焦点存在着从早期数字接入鸿沟到数字使用鸿沟,再到数字效果鸿沟的演变。伴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我国城乡数字接入鸿沟渐趋弥合。然而,城乡地区在数字接入质量、数字应用质量以及数字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因此,面对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化发展意识与数字素养和技能、推动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数字化发展,完善农村地区数字社会服务和数字治理体系,促进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进一步弥合,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黄伟  刘银轲  胡培奇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小农户因自身禀赋劣势面对新一轮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占有和应用程度的“知识分隔”时边缘化程度加深,造成的“数字鸿沟”更日益影响稳定脱贫成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小农户弥合其与“信息富有者”间的“纵向数字鸿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田野调查,提出了面向稳定脱贫的小农户分类模型,利用该模型选取多个案例,结合数字包容理论剖析和挖掘了信息赋能小农户实现数字包容背后的过程机理并探讨如何借助信息技术赋能小农户、培育数字农民、建设数字乡村的途径。研究发现,信息赋能小农户的过程主要分为信息意识萌发、信息技能掌握、信息成效变现三个阶段。信息意识萌发阶段,应着力唤醒小农户信息使用意愿及主动性;信息技能掌握阶段,要开辟多种渠道增加获取信息使用技能的机会;信息成效变现阶段,要通过广泛参与发挥信息效能。三个阶段应采用不同策略进行信息赋能,才能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包容,促进稳定脱贫与共同富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唐志远  毛宇  蔡依婷  
[目的/意义]弥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中的信息鸿沟,既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也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方法对S市D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中的信息鸿沟现状进行研究。[结果/结论]S市D区乡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在“接入沟”“意识沟”“环境沟”与“能力沟”等方面与S市D区城市地区存在明显的信息化差距。须从完善乡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平台、保障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的经济要求、全面提升乡村居民的数字化意识与技能、增强基层公务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治理能力等方面来弥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萍  
在乡村旅游业遭遇供求关系失衡、经营同质化等发展瓶颈的背景之下,数字经济的异军突起,无疑在发展理念鼎新、经营制度变革等层面,为其提供了清晰思路与突围途径。这就要求乡村旅游业的经营者应理性看待当前行业的现状与不足,科学认识、发挥数字经济的多重价值与助益效用,全力推动二者的对接,促成二者的融合,逐步构建起联动式、双赢性、一体化的运营体系,从而有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长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红根  陈晖  
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中国乡村振兴的关键战略方向。本文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等研究方法对数字乡村发展的时间演变、区域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正逐步提升,但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基本呈“东—中—西”递减状态,且粮食生产环节较多得益于数字乡村发展红利;区域总体差异基本呈缩小趋势,四大区域的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差异及贡献率最大,三大粮食功能区区域内差异也逐步降低;数字乡村发展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相关性,东部和中部省份多表现为HH型和LH型集聚,西部较多省份则为LL型集聚。据此,本文就数字乡村发展的推进路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岚  
在全球范围内,服务业成为驱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数字技术是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数字技术为服务业技能人才发展带来数字红利,包括大量的就业机会、数字技能差距缩小、工作方式更加灵活等新机遇,但也使服务业劳动者面临新数字鸿沟,其中,经济收入极化、社会阶层固化、用工模式差异化等是服务业劳动者面临的主要挑战,建议通过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制度、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多元关系主体共治等途径弥合服务业技能人才数字鸿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