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6)
2023(5657)
2022(4049)
2021(3828)
2020(2791)
2019(6347)
2018(6590)
2017(10633)
2016(7108)
2015(8154)
2014(8441)
2013(7146)
2012(6285)
2011(5767)
2010(5935)
2009(5150)
2008(4957)
2007(4631)
2006(4312)
2005(4272)
作者
(16913)
(13793)
(13789)
(13496)
(8832)
(6510)
(6466)
(5646)
(5318)
(5104)
(4760)
(4667)
(4517)
(4479)
(4459)
(4322)
(4303)
(4150)
(4108)
(3993)
(3795)
(3467)
(3394)
(3361)
(3205)
(3173)
(3159)
(3074)
(2840)
(2822)
学科
教育(18895)
(18857)
经济(18840)
中国(14953)
管理(11652)
(10499)
(7707)
理论(7368)
(7250)
企业(7250)
(7214)
发展(6719)
(6624)
(6597)
教学(6397)
业经(6100)
农业(5208)
地方(4712)
研究(4607)
方法(4225)
技术(3952)
(3812)
产业(3730)
(3692)
(3587)
思想(3376)
信息(3335)
(3272)
改革(3227)
政治(3178)
机构
大学(90973)
学院(85710)
研究(35133)
教育(27830)
(26252)
经济(25415)
管理(23860)
(23536)
师范(23437)
(21567)
科学(20279)
理学(19974)
理学院(19606)
中国(19525)
师范大学(19505)
管理学(19015)
管理学院(18815)
(17210)
研究所(15654)
(15161)
北京(14492)
中心(14243)
技术(13498)
职业(13152)
(12653)
(12557)
(11932)
(11659)
教育学(10685)
业大(10399)
基金
项目(53051)
研究(47569)
科学(43265)
基金(34412)
教育(29952)
(29074)
国家(28659)
社会(27882)
社会科(26027)
社会科学(26022)
科学基金(23678)
编号(22710)
(21937)
成果(21826)
(20584)
课题(19056)
基金项目(16939)
(16469)
规划(14052)
重点(13770)
项目编号(13446)
(13347)
(13025)
(12876)
资助(12491)
自然(12292)
(12221)
自然科(12002)
自然科学(11999)
(11936)
期刊
教育(47389)
研究(38005)
(31719)
经济(31719)
中国(28901)
学报(12271)
(12179)
职业(11518)
技术(11185)
大学(10776)
科学(10705)
(9049)
管理(8563)
农业(8420)
学学(8045)
技术教育(7545)
职业技术(7545)
职业技术教育(7545)
(6385)
论坛(6385)
图书(6278)
(5815)
金融(5815)
(5686)
高等(5631)
业经(5365)
成人(5007)
成人教育(5007)
高等教育(4968)
经济研究(4882)
共检索到144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航  申素平  
提升教育立法品质、实现良法善治是新时代教育立法的核心任务,其最直观的表达即教育法体系化与法典化任务的提出。教育法的体系化建设,不仅要针对具体教育法律问题开展立法研究,还要针对教育立法本身开展立法学研究,也即对教育立法原理、立法制度、立法过程与立法技术的系统化研究。只有构建系统的教育立法理论,才能为法典化奠定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基于此,应转变研究进路,从侧重概念分析、价值分析转向法释义学与社科法学并肩合作,既要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真实的立法议题,又要通过法释义学将这些议题转换为体系化的法律规范,实现教育法规范性与科学性的共同提升。同时,应在立法原则、立法技术与立法评估方面展开重点研究,为教育立法实践提供合理、科学、体系的理论指引与技术支持,改进教育立法质量,推动教育立法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瑶瑶   程雁雷  
我国的教育法治建设需要填补终身教育立法的空白。当前,终身教育立法面临公民个人的学习动力有待加强、终身教育制度体系仍需完善、终身教育权未被充分重视、政策转向与教育资源培植不相匹配等问题。在教育法典化背景下,需要体系化、科学化重构现有的教育法律制度。终身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终身教育法纳入教育法典在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具有现实可行性。在教育法典“总——分”式体例结构框架下,总则部分应当整理和归纳终身教育法治的基本问题,包括终身教育法的立法宗旨、立法思想和立法原则等;分则部分应当具体展开终身教育的行政组织、经费投入、终身教育机构、学习成果认定、设施建设与利用等内容。在具体的立法过程中,应实现主体的权利保障与义务履行的平衡,明确法律法规的促进与规范的双重功能,处理好国家与地方终身教育立法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印富  
立法路径是法典编撰的本源性问题,教育法典的立法路径是教育法典编撰过程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育法典的立法路径主要研究教育法典的立法定位、立法模式、立法主线等重要问题。教育法典的立法定位宜为领域法典,具有法律主体的集合性、法律关系的复杂化、法律责任的领域化、调整范围的扩容性、跨部门的复合性五要素。教育法典的立法模式应为建构型实质编撰,以教育规范与教育结构互动关系,建构新型的教育法典。教育法典的立法主线当为教育领域关系,根据教育领域关系要素齐备说作为教育法典立法体例的设计依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述胜  毕苑  娄岙菲  张小丽  
以“用”为目的、向西方倾斜而自我否定的学术心态、公式化的创作方式和形式化地追逐西方学术新潮以便迅速在中国加以运用等的结合,是中国现代教育学的重要传统,它导致了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上的双重隔绝:既隔绝于中国文化历史传统,也隔绝于西方文化历史传统。要改变这一状态并使教育学保持必要的文化张力,理应把传统教育学术纳入研究视野,从教育学史拓展到教育学术史的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中建  
本文对美国2002年1月8日生效的《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的核心内容及主要项目作了简要介绍,并从《NCLB法》增强联邦政府在教育事务中的作用、显示美国基础教育立法的最新发展及凸现美国教育中的存在问题3个角度,对《NCLB》作了意义评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德成  
《劳动合同法》是否纳入民法典,既应是一个价值选择,也应是一个成本对比。西方民法典对雇佣合同的规定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代表劳动合同法本质的法要素恰恰在民法典之后。我国劳动关系具有许多特殊性,决定了干预的必要性和正常化。劳动法体系已经形成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劳动合同法不宜纳入民法典。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泽峰  
香港证券立法法典化趋势评述陆泽峰1996年4月,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颁布了《证券及期货综合条例草案草拟稿》(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及其《咨询文件》。这一条例草案如按立法程序通过,将基本上取代目前现行的多个单行证券条例,而《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劳凯声  
教育法定位问题论争历经30余年,至今未有定论。这表明论争不应拘泥于以往的思维定势,而须开创新的讨论范式。法律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公、私域的分化统合,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进,公、私法的二元区分,教育治理体系的构建运行,教育法的软法取向,等等,这些因素都在影响法律体系的结构形态,决定教育法的定位。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导致了公域、私域和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部门的产生,对教育的法律调整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公法部门,而具有了跨部门的性质。只有通过体系化才能提升教育法的稳定性与社会遵从度,使之真正成为由多元主体参与,以多种形式呈现的法律调整机制。教育法的体系化既可在传统的单行法立法过程中实现,也可以依托教育法法典化进行,无论采取何种理论立场和实践路径,体系化都是不可逾越的。唯一需要考量的是,如何选择才能更快、更有利于实现教育法的体系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宿辉  曹文衔  曲笑飞  
《民法典》保留了《合同法》的体例,将建设工程合同作为分编典型合同之一。条文变动主要包括新增条款及文字调整两种形式。文章对于变动条文尤其是新增条款进行了说明,并重点将建设工程合同置于法典体系下解读了其与相关条文的关系以及对于建筑市场交易行为之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杭   王子渊  
适度法典化,作为一种新型法典编纂模式,凸显了新兴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化与传统部门法法典化的范式差异,反映了法典化的目标确定与模式选择应立足特定立法领域自身特点的新认识。将其引入教育法法典化研究,对于凝聚学界关于教育法法典化特殊性的共识,推动教育法法典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具有积极意义。教育法法典化的模式选择,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法的行业法定位这一内生性因素,要求教育法法典化在追求价值基础的完备性、调整范围的全面性、规范编纂的整全性方面保持适度,决定了教育法法典编纂应当走适度法典化道路。推动教育法的适度法典化,应当注重法典规制结构的精简性,基本满足教育行业改革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注重法典规范形态的综合性,发挥好授权性、引致性、衔接性规范的积极作用;注重法典价值选择的衡平性,聚焦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良性互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曦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回顾了20世纪70年代瑞典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第三级教育体系建立的情况,并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总结了瑞典大众化政策的典型方面。通过对瑞典第三级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历史、措施、经验与问题的考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提供政策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凤敏  沈亚强  
随着立法环境的不断变迁,美国职业教育立法思想经历了从功利主义倾向到人本主义倾向的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职业教育以强有力的法律为依托,在立法上表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为此,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立法改革的进程中,我国应以美国的历史经验为参照,转变职业教育的立法思想,逐步实现从"重经济、求效率"的功利主义到"重效益、关注人"的人本主义的阶段跨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齐炼   景安磊  
教育法典是教育领域法律规范的高级形态,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编纂教育法典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必要保障和有效路径。编纂教育法典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业已形成的教育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平衡好国家教育权和公民受教育权,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的编纂主线;增强教育法律体系的完备性,保持教育法律关系的统一性,体现教育法律规范的时代性,凸显教育法典编纂的专业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邓静秋  
根据宪法调控是教育法典编纂的首要要求,教育法典的规范基础应当在宪法中进行深刻阐释。坚持以宪法为依据,为法典编纂活动奠定了合宪性基础,是保证教育法典编纂“规范繁衍”的根本要求,为未来教育法典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宪法中的教育规范主要包括确认性规范、纲领性规范、权利义务性规范和组织性规范,共同构成教育法律制定的根本法依据。为贯彻宪法中的教育规范,应将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和国家教育发展权作为教育法典的价值依归,统筹考虑宪法中教育条款的规范表述和体系关联,以教育类型为主、教育阶段为辅的逻辑主线来架构教育法典的分则各编。在宪法的价值和规范统摄下系统整理既有教育法律体系,考量教育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实现对公民受教育权的全面保障。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秦彪  杜明强  
人格权立法实践与人格权立法争论出现不同程度的"耦合",尤其是《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几乎完全继受人格权立法争论正方的观点,这使我国人格权立法实践存在诸多问题。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会严重扰乱民法典的逻辑体系,也会潜在地破坏民法典的稳定性,更会否定人格权的自然属性,还会限制人格权制度的发展。"民法总则"与"侵权责任编"的人格权保护模式符合民法典的编纂规律,"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相结合的立法模式"遵循人格权的演变规律,也与我国的国情相契合,承认人格权的自然性符合"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也与世界人权运动的精神相契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