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18)
2023(2568)
2022(2044)
2021(2189)
2020(1619)
2019(4002)
2018(4128)
2017(5957)
2016(4326)
2015(4980)
2014(5166)
2013(4161)
2012(3779)
2011(3583)
2010(3727)
2009(3037)
2008(2865)
2007(2734)
2006(2514)
2005(2451)
作者
(9006)
(7357)
(7283)
(7123)
(4589)
(3534)
(3532)
(3045)
(2809)
(2731)
(2551)
(2513)
(2482)
(2326)
(2322)
(2291)
(2281)
(2264)
(2186)
(2143)
(2131)
(1908)
(1881)
(1712)
(1689)
(1654)
(1639)
(1583)
(1570)
(1545)
学科
教育(18296)
中国(8774)
理论(6520)
教学(5995)
管理(5568)
(5558)
经济(5554)
(4137)
(4123)
(3807)
企业(3807)
(3416)
发展(3184)
(3181)
研究(3157)
思想(3125)
改革(3108)
(3060)
技术(3048)
高等(3005)
政治(2987)
思想政治(2859)
政治教育(2859)
治教(2859)
德育(2838)
计算(2776)
教育改革(2764)
算机(2757)
计算机(2757)
机化(2720)
机构
大学(53627)
学院(47901)
教育(25680)
研究(19233)
(18682)
师范(18648)
师范大学(15688)
(13174)
管理(13020)
理学(11179)
理学院(10924)
科学(10774)
职业(10772)
管理学(10540)
管理学院(10406)
技术(9998)
教育学(9981)
(9715)
北京(9318)
经济(9169)
(8786)
(8746)
研究所(8080)
中心(7702)
教育学院(7356)
职业技术(7356)
中国(6947)
(6910)
(6820)
技术学院(6380)
基金
研究(29253)
项目(29239)
科学(25358)
教育(22952)
基金(18136)
社会(15929)
成果(15203)
编号(15059)
社会科(14712)
社会科学(14710)
(14678)
国家(14420)
课题(13640)
(13050)
(12601)
科学基金(12293)
(12020)
规划(10120)
项目编号(9261)
基金项目(8727)
(8615)
研究成果(8538)
(8401)
教育部(8170)
重点(8076)
(8034)
(7841)
年度(7838)
(7197)
(7040)
期刊
教育(44296)
研究(24638)
中国(20049)
职业(10475)
(9592)
经济(9592)
技术(8576)
技术教育(6835)
职业技术(6835)
职业技术教育(6835)
大学(5078)
学报(5028)
高等(4869)
(4807)
论坛(4807)
成人(4764)
成人教育(4764)
图书(4491)
科学(4428)
高等教育(4326)
管理(4056)
(3933)
职教(3569)
发展(3568)
(3568)
比较(3315)
(3159)
书馆(3137)
图书馆(3137)
情报(2842)
共检索到81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秀琪  
网络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离不开硬件环境、软件资源、技术培训、运行维护等多种优质服务和技术支持。网络教育中的网络本身是为教育服务的工具,教育才是网络教育的本质内容。因此,网络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目标网络教育需要服务,但是网络教育不就是服务。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顾曰国  
远程教育第一线的实践探索者们应当有一个抒发胸臆的园地,“网院院长一席谈”就是为网络教育实践者发表感想、提出观点而专门开辟的一处空间。鲜活实践中的体会、理性思考中的感悟,都是本刊所乐于刊发的。我们期待多种题材、多种风格的文字……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高荣国  
网络媒体的教育应用存在着三个层面:工具层面、整合层面和形态层面。支撑网络教育形态的基础是网络数字化理念:不连续思维、非线性思维和跳跃性思维。网络教育下的知识重新分割、网络学习下的知识学习顺序和网络引导下的知识结构培养是网络教育形态的本质特征。网络教育形态下,传统教育体系“课”的概念、“课程”概念、“教材”的概念以及学习的动态评价与管理等诸多方面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政云  欧阳河  
传统的教育类型"四分法"存在着分类依据混乱、各类型教育分工不明晰、定位不准确等弊端,造成人们认识上的混淆与误解。随着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不断渗透与实践,应有更为准确、明晰的教育类型标准与定位。本文提出以教育内容为分类依据的"二分法",并对其思想指导下的职业教育的定位、特征与实践形式加以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娟  
文章从教育本质的视角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思考,认为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定位不明确、培养方向不清晰、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表述趋同、未能充分与地域经济特点良好结合等问题。文章指出,科学制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首先回归教育的本质,重新思考教育的真义,进一步厘清高职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高职的本质,制定符合社会需求和个体发展的科学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引领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治国  
信息时代 ,网络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 ,对于网络教育的认识目前还不够清晰和深入 ,在网络教育的理解方面存在着“技术化”、“扩大化”、“缩小化”等错误认识 ,需要通过对网络教育内涵的辨析 ,澄清认识 ,科学把握网络教育的内涵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志毅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背景下,网络学习应运而生。如何把握网络学习的本质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认为,网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是为了理解与运用信息;网络学习不仅是个体学习,更是社会性学习;网络学习不仅是“虚拟学习”,更是“真实学习”。只有正确理解和认识网络学习的本质,网络学习才不会误入歧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鹏  
目前创业教育政策存在"以创业促就业"的政策预期,由于政策预期与实际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双低的政策效果存在分歧,因此从创业教育理念和外部环境视角进行分析,应当回归创业教育本质,在政策层面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塑造和培养,建立协调社会创业教育资源的创业教育体系,开发与建设本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育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完善创业实践教学环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鸿冀  
为了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出台多项政策;同时,教育界学者和信息产业界专家等诸多人士,在理论上对网络教育做了许多探讨,取得不少共识。 “机遇、工具、产业、产品、网上内容、成人教育、质量、趋势”等主题词,勾勒出本文的思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治国  
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 ,网络教育理论日渐清晰 ,其发展也日益完善。由此 ,我们也能更好地区分网络教育与前网络教育 ,并能够科学地处理网络教育与前网络教育之间的平衡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晗睿  
从生态管理的视角分析,当前迅速发展的网络教育存在着一些生态危机。要积极培养网络教育主体生态意识,搭建情感交流平台,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生态化建设,采用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形成干净、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网络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进入激烈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但经济全球化却泯灭不了文化的民族性。多元文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也是世界繁荣的标志。文化的多元化就需要国际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共同繁荣。教育,特别是比较教育肩负着国际理解的重要使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川武  
教育理解就是作为理解主体的师生在与教育文本(理解对象)对话的过程中在感情、认知与行为方面不断筹划并实现自己的生命可能性,它具有工具性与目的性、求真性与向善性、占有性与超越性、智慧性与感情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师生与教育文本对话并达成共识是教育理解的生成机制。教育文本包括文化文本(自然与人文)与人际文本(自我与你我),判断理解文化文本的标准是正确性(自然文本)和共识性(人文文本);判断理解人际文本的标准是实践接纳性。顺利对话应具备一定条件,听者要有倾听品格和对语用力量的敏感性,以及较强的“理话”能力;说者应富有说服力,能把言说的“合知理”与“合情理”统一起来。教育理解坚持有利于师生生命可能性的筹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母国光  
什么是大学教育 ?母国光院士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他对大学教育的领悟。第一 ,现代大学教育的地位、作用与功能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大学正从幕后走向前台 ,成为经济舞台上的主角。第二 ,大学教育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 ,只有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办学 ,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第三 ,大学是为大学生办的 ,应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必要的氛围 ,应给大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第四 ,大学要强化改革意识 ,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第五 ,大学应当是综合性的 ,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搞好学科建设 ,使学科结构适应社会结构。本文系母国光院士今年 4月在原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为在职进修博士学位课程的大学校长班学员所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