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96)
- 2023(5068)
- 2022(4166)
- 2021(3939)
- 2020(3088)
- 2019(7253)
- 2018(6997)
- 2017(13462)
- 2016(7106)
- 2015(7736)
- 2014(7732)
- 2013(7375)
- 2012(6734)
- 2011(6081)
- 2010(6126)
- 2009(5543)
- 2008(5566)
- 2007(4764)
- 2006(4095)
- 2005(3798)
- 学科
- 济(29209)
- 经济(29168)
- 管理(21926)
- 业(20595)
- 企(19166)
- 企业(19166)
- 方法(12408)
- 数学(9181)
- 数学方法(9055)
- 财(8170)
- 业经(8018)
- 学(7949)
- 中国(7652)
- 理论(7348)
- 农(7175)
- 制(6398)
- 体(5805)
- 产业(5727)
- 结构(5480)
- 务(5248)
- 财务(5245)
- 财务管理(5238)
- 和(5137)
- 企业财务(5054)
- 贸(4712)
- 贸易(4707)
- 农业(4700)
- 融(4669)
- 金融(4668)
- 地方(4644)
- 机构
- 大学(105111)
- 学院(103396)
- 济(42626)
- 经济(41838)
- 管理(40079)
- 理学(35528)
- 理学院(35127)
- 管理学(34613)
- 管理学院(34401)
- 研究(32924)
- 中国(23293)
- 京(21187)
- 财(20320)
- 科学(19338)
- 范(16823)
- 财经(16775)
- 师范(16671)
- 经(15407)
- 所(15245)
- 中心(14550)
- 经济学(14305)
- 江(14255)
- 研究所(13988)
- 师范大学(13591)
- 北京(13039)
- 农(12910)
- 经济学院(12885)
- 财经大学(12855)
- 业大(12697)
- 院(12013)
- 基金
- 项目(70056)
- 科学(57745)
- 研究(54181)
- 基金(52480)
- 家(44858)
- 国家(44475)
- 科学基金(39246)
- 社会(35913)
- 社会科(34066)
- 社会科学(34059)
- 基金项目(27598)
- 教育(26826)
- 省(26768)
- 自然(24208)
- 自然科(23693)
- 自然科学(23686)
- 自然科学基金(23310)
- 划(23202)
- 编号(21523)
- 资助(20166)
- 成果(18595)
- 部(16783)
- 重点(16475)
- 课题(15403)
- 创(15351)
- 发(15293)
- 教育部(15221)
- 国家社会(15027)
- 人文(14491)
- 创新(14195)
共检索到144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炎轩
部门和团队是群体形成的两种组织方式,两者在结构设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教研组的组织结构现状来看,教研组所形成的是部门。由部门转变为团队,既需要教研组内部围绕"多人一科"和"参与研究"进行组织结构重构,也需要学校整体围绕"多向沟通"和"基层自主决策"进行组织结构再造。
关键词:
教研组 教师团队 组织结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敏 梁耀文
教师个体反思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的主体性。然而,随着教学过程和对象的复杂化,仅靠教师个人的能力和自觉性难以保证反思的实效。教师团队自省可以通过教师反思、反思计划和反思行动三个环节提高教师工作的有效性,形成教师团队成员知识共享和相互促进,引发对专业问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的共赢。教师团队自省是教师个体反思的新层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炎轩
组织文化变革源于组织领导者倡导及身体力行的观念及其行为方式,成于组织成员对所倡导观念及其行为方式的认同和维系。维持惯例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推行个人化的行为方式是传统教研组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前者不利于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生成,后者阻碍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及行为方式的共享。为了推动教研组文化的变革,必须再造专业组织体制,确认名师所倡导的观念及其行为方式的价值;营造利益补偿机制,促进成员间所倡导的观念及其行为方式的转移。
关键词:
教研组文化 组织文化变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韩国梁 黄志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学校创建合作发展型教研组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及活动方式,合作发展型教研组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既加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逐渐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关键词:
合作发展 教研组 教师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聂慧
组建教师团队成为高校科技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组建好教师团队是当前高校团队建设的重要课题。指导高校团队建设较为理想的理论是学习型组织理论。文章在对教师团队的内涵及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教师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理论 高校教师团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惠闵
如何在中小学教研组活动中引入教师反思机制是当前教研组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本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学校教研组活动中教师反思机制的运用包括4个最基本的内容:树立反思的"镜子";使"照镜子"成为一种必须;确立反思的共同标准;注重教师实践行为的改进。
关键词:
教研组 教师 反思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惠闵
学校教研组是最基层的教师专业组织,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学科教研体制与行政管理主导"为线索对我国教研组发展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学校教研组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之下所存在的管理取向、体现专业发展思想以及组织单一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建立多元化专业组织的角度,结合实践个案对学校教研组制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福超 刘正伟
当前教研组体现出明显的事务化和形式化倾向,需要进行深入变革,专业学习共同体相关理念与实践可为其变革提供支持与示范。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研组将促进学生学习作为终极目标,强调所有的成员要拥有共享的愿景、价值观并采取支持性的领导方式。本文指出可以从制度、氛围、活动形式和教师激励等方面入手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型教研组。
关键词:
教研组文化 专业学习共同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艳
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视角,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北京市中学教研组具有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但与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尚有距离。究其原因有:教研组非单纯的专业组织性质,教研组长角色的非专业性,组长缺乏专业领导者的素质,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等。因此,应改革教研组的组织定位,使之成为专业组织;提高教研组长素质,增强其专业领导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状态,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改革不公平的学校生存状态,给普通校教研组更好的生存空间。
关键词:
专业学习共同体 教研组 中学教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勇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反思自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中首次使用"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以来,对于职教师资应"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应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夏惠贤 杨超
美国的同伴互助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为直接目的,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为旨趣,由两个或三个及以上教师自愿参与为原则,以平等的对话方式而展开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在分析美国同伴互助的缘起、内涵和开展同伴互助的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教研组活动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
同伴互助 教研组活动 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平
电大的“中心教研组”是中央电大在教学过程中,在全国电大系统内形成的一种教学研究协作体,是“大教研室”理念的一种物化体现。电大的教学过程是由各级电大共同完成的,所谓“大教研室”,就是把全国电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从教学全过程考虑和实施教学工作。按照“大教研室”理念成立的“中心教研组”,其运行机制与传统高校的“教研室”形式完全不同,主要体现在“开放性”、“竞争性”、“流动性”和“发展性”四个方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珍珍 邵建东 孙凤敏
专业教师团队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表征,专业群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抓手。通过对X校Z专业教师团队的9位教师进行研究发现,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是个体和组织因素内外互动的结果:源自高质量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求,教师认同并形成较高的团队建设自驱力;国家和学校高度重视,尤其是学校层面提供了制度、物质和人才等重要保障;在自我驱动和组织支持下,个体引领团队和团队带动个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得以形成,进而推动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向纵深发展。建议高职院校进一步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完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组织支持机制,提高专业教师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炎轩 胡登良 李云
近30年来,我国基于教师团队组织的教师道德成长经验有:20世纪80年代,着重于师德教育和个人修养,兼及教师榜样示范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着力于管理制度建设,强调教师群体互动的作用;21世纪前10年,着眼于教育教学改进,突出教师团队合作的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