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5)
2023(9426)
2022(7723)
2021(7258)
2020(5509)
2019(12811)
2018(12500)
2017(21753)
2016(12714)
2015(14545)
2014(14625)
2013(13549)
2012(12871)
2011(11975)
2010(12192)
2009(10744)
2008(10324)
2007(9264)
2006(8455)
2005(7960)
作者
(33436)
(27678)
(27665)
(26376)
(17640)
(13269)
(12717)
(10973)
(10789)
(10061)
(9377)
(9278)
(8947)
(8769)
(8700)
(8596)
(8374)
(8298)
(8135)
(8024)
(7419)
(6938)
(6714)
(6622)
(6520)
(6195)
(6191)
(6141)
(5715)
(5604)
学科
(48319)
经济(48277)
管理(25639)
(25005)
中国(22514)
教育(20437)
(17977)
企业(17977)
地方(17406)
(14724)
(13381)
理论(12425)
业经(12346)
(11694)
方法(11085)
农业(10364)
地方经济(9900)
教学(9736)
发展(9320)
(9193)
(9115)
金融(9115)
技术(9048)
(8904)
银行(8892)
(8764)
(8757)
数学(8611)
数学方法(8459)
(8033)
机构
学院(170231)
大学(169505)
研究(65791)
(62682)
经济(61066)
管理(53995)
理学(44859)
理学院(44164)
中国(43546)
管理学(43289)
管理学院(42935)
(38556)
科学(38247)
(36595)
师范(36375)
教育(34973)
(32670)
师范大学(29518)
研究所(29397)
(29123)
(28702)
中心(28606)
北京(25768)
(25193)
技术(24199)
(23608)
(23333)
财经(22203)
职业(22193)
业大(20654)
基金
项目(104627)
研究(89356)
科学(83406)
基金(68673)
(57940)
国家(57193)
社会(53062)
社会科(49932)
社会科学(49925)
教育(49357)
科学基金(48157)
(44696)
编号(40209)
(38650)
成果(35911)
基金项目(35029)
课题(32393)
(30028)
(27768)
资助(26636)
自然(26528)
自然科(25866)
自然科学(25862)
重点(25607)
自然科学基金(25357)
发展(24935)
规划(24642)
(24427)
(24144)
项目编号(23409)
期刊
(79622)
经济(79622)
研究(65541)
教育(60728)
中国(49600)
(24877)
学报(22128)
(21047)
科学(20883)
管理(20708)
技术(19946)
大学(18119)
农业(17393)
(16476)
金融(16476)
职业(16159)
学学(15032)
业经(14756)
经济研究(12580)
财经(11103)
(10788)
论坛(10788)
技术教育(10719)
职业技术(10719)
职业技术教育(10719)
(10298)
问题(9892)
(9795)
图书(9751)
(8931)
共检索到283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凯洛夫教育学,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学术视野和教育水平,今天看来,它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凯洛夫教育学中诸多观点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背离,提出我们需要立足于教师专业形象的变革重建我国教育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本文就凯洛夫《教育学》产生、演变的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对凯洛夫《教育学》产生、改版及淡出苏联教育学的原因以历史的视角进行了剖析,印证了凯洛夫《教育学》乃是一个特殊历史时代的意识形态的产物,这也决定了它起伏而短暂的命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教育界就已彻底超越凯洛夫教育学。但我国教育学界某些人至今依然沉醉于"凯洛夫教育学情结"而不能自拔。更有甚者,把凯洛夫教育学捧为现代教育学术的精华,似乎离开了它,中国的教育就注定要失败。本文旨在梳理20世纪20-30年代苏维埃教育学界不同教育势力围绕"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原理的博弈,回顾苏联教育史上几个重大的历史事实,借以揭示凯洛夫教育学在苏维埃学校教育的发展中究竟充当了怎样一种角色;同时阐明,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重新捡起"学习凯洛夫教育学"口号不仅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而且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斯大林文化专制主义的产物。在今天看来,它的三大核心概念:教育、教养和教学都已经千疮百孔。正视凯洛夫《教育学》的局限性,肃清它的不良影响,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建设的紧迫任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在教育学中的影响进行批判和进行以"加强学校与生活的联系"为宗旨的教育改革,苏联教育学发展转向人文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洛夫以自己的"方式"开始检讨他的"没有儿童的教育学",他的这一转变标志着一个"特殊时代"的教育理论——凯洛夫教育学的终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本文以当今俄罗斯学者的研究为基点,对凯洛夫《教育学》在前苏联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重新的研究。首先,本文对二十年代的苏俄教育思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此时苏俄的教育思想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与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结合体。到了斯大林时代俄国教育思想发生了转变,其中的原因就是斯大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凯洛夫《教育学》就是斯大林意识形态的产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济  王晓燕  
我国当前有关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争论,可以追溯到近现代世界教育史中"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而与新中国成立后在普通教育中学习凯洛夫《教育学》有密切关联。本文对历史上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以及凯洛夫《教育学》的"教学论"中关于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系统知识基础上发展认知能力,学习系统知识与形成科学世界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等四个问题的关系进行了概括论述。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论述,对于当前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凯  
教育叙事是一个相当模糊混乱的概念。本文通过追踪教育叙事的来龙去脉,历时性地揭示教育叙事概念的变迁以及分析我国教育界对教育叙事认识误区熏认为对于教师而言熏教育叙事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方式。教师进行教育叙事能锻炼观察日常教育生活的能力,帮助洞悉个人实践知识,提高反思探究能力,提升课程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游华金  阳艳美  
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成为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目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状况,从而探寻教育学意义上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系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坤媛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融入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从教素质的发展过程,其过程侧重自主性、持续性、动态性。但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培养模式倾向教育理论的灌输,往往与教育实践相脱节。因此突破教师发展集中在教育学领域的局限,构建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成为现实的需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郑玉飞  
20世纪50年代,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率团访问我国,期间他到各地参观、访问、讲演,与我国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讨教育问题。他的谈话、演讲、撰写的文章涉及当时中苏两国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比如,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怎样认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如何认识儿童教育和课堂教学,怎样看待教师的职业,等等。凯洛夫对这些问题的介绍和阐释,在展示苏联教育发展新进展的同时,也阐述了他本人的教育思想。他的访问与其主编的《教育学》一起,影响了我国教育界,影响了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后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跃文  
新建本科院校建设千头万绪,其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乃重中之重。然而,由于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底子薄,任务重,缺乏完备的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保障机制,严重制约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文章从教师教育一体化视角提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激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精神,做好生涯规划,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完善青年教师职前职后教育制度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东辉  
通过对美国一流教育学院的学位设置与专业设置的深入分析来探讨教育学院的发展历程及其与教育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教育学院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淑维  陈聪诚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发展阶段与数字时代叠加,使得重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新生态势在必行。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是对理智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的超越。以教育生态学视角研究数字时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适切性,能更关注群体性特征、动态性特征和自主性特征。基于此,将数字时代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视为一个生态系统,研究其发展过程中主体因子和环境因子的交互影响并进行模型建构,提出生态化实践策略:强化“整体效应”,以数据交互驱动多元主体共促;推进“生态位”协同,以信息流转构建“专业成长银行”;消除“限制性因子”,以智能应用形成拟真实践场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当前,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与培训者往往将教师专业发展定位于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教学技能与技巧的提高上,这种认识有碍于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构建或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师形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种视角。个人教育哲学的建构,可以使教师在专业水平上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