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9)
2023(13686)
2022(12026)
2021(11411)
2020(9506)
2019(21982)
2018(22457)
2017(42098)
2016(23184)
2015(26306)
2014(26764)
2013(25957)
2012(23854)
2011(21713)
2010(21992)
2009(20211)
2008(19620)
2007(17274)
2006(15576)
2005(13937)
作者
(66317)
(54686)
(54496)
(52191)
(35038)
(26227)
(24975)
(21375)
(20934)
(19911)
(18646)
(18524)
(17722)
(17538)
(17013)
(16847)
(16252)
(16104)
(15711)
(15595)
(13876)
(13584)
(13129)
(12617)
(12351)
(12237)
(12202)
(12143)
(11113)
(10646)
学科
(104592)
经济(104478)
管理(64609)
(56568)
(48697)
企业(48697)
方法(39428)
数学(33351)
数学方法(32983)
中国(25382)
(24214)
地方(24088)
(22977)
(22864)
业经(22189)
(19745)
理论(18244)
(15997)
教育(15946)
农业(15237)
(14895)
地方经济(14585)
(14493)
贸易(14482)
(14323)
银行(14276)
环境(14217)
(14107)
金融(14102)
(13919)
机构
大学(328106)
学院(326262)
(131300)
经济(128223)
管理(123977)
研究(112084)
理学(105716)
理学院(104474)
管理学(102709)
管理学院(102100)
中国(82718)
(70357)
科学(68862)
(61628)
(57054)
研究所(51380)
(50046)
中心(49429)
(48593)
财经(48157)
(46234)
师范(45839)
业大(45451)
北京(45137)
(43467)
(40345)
(40327)
经济学(39691)
农业(37532)
师范大学(36957)
基金
项目(212033)
科学(164688)
研究(159865)
基金(150107)
(129170)
国家(128016)
科学基金(109040)
社会(98331)
社会科(92781)
社会科学(92754)
(83773)
基金项目(79421)
教育(74554)
(69492)
自然(69158)
自然科(67397)
自然科学(67385)
编号(67254)
自然科学基金(66143)
资助(61618)
成果(56774)
重点(47291)
课题(47068)
(46237)
(45497)
(43439)
项目编号(41490)
大学(40716)
创新(40434)
教育部(39989)
期刊
(157869)
经济(157869)
研究(105178)
中国(66751)
学报(50506)
(48065)
管理(47673)
教育(46270)
科学(45711)
(44490)
大学(37966)
学学(35057)
技术(30152)
农业(30108)
(28120)
金融(28120)
经济研究(25010)
财经(24501)
业经(23932)
(21088)
图书(19892)
问题(19675)
理论(16633)
技术经济(16499)
现代(15101)
实践(14980)
(14980)
(14722)
科技(14691)
(14509)
共检索到500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发表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笔者在是年11月一次全国理论讨论会上及随后的一篇短文中尽管也说了:“1.‘计划’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作为社会占有的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相对社会占有制来说,计划是派生的;即有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才使社会性的计划成为可能。”现在看来,这种表述仍有点含糊,仍使“计划”没有摆脱“直接社会化”的烙印。不过笔者也的确又说过:“尽管有本质的区别,当代某些资本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祚庥  
有学者深受教条主义的束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需要有重大发展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深入改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按照劳动价值论,某个国家或社会的总产值大体上和总人口成正比。现代各类经济统计数据强烈支持了劳动价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综合利用市场和计划这两种手段,促进现代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必须将脑力劳动所引起的科技进步和市场进步引入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将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之中来分析。随着劳动和资本的不断增加的合作,完全可以做到劳资双方的互利共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可庸  
人称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一切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爱护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甚至一些具有科学良心的资产阶级学者,无不尊崇这部伟大的科学巨著。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除了一些公开敌视马克思主义的人竭力诋毁、贬低这部光辉著作外,在我们内部又还有一些人,表面上表示非常崇敬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这部伟大的著作,实际上却时而教条式地搬弄马克思的个别词句和论点,歪曲马克思主义的本意;时而又疏于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资本论》中阐明的人类社会生产一般和商品经济一般基本规律、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邦根  
国内教科书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限定为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做法,不仅背离经济学的一般含义,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而且不适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需要。鉴于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创新,需要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也要研究一国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并通过分析一国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来研究一国特定的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卫兴华  聂大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二者的任务不同。前者主要是建设的经济学,后者主要是革命的经济学。这就决定了二者在研究对象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是二者都要研究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全面、透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不成熟,在生产关系研究上存在不少盲点和误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是以既有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为条件,并没有把生产力作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提出,未来社会主义要快速发展生产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旭  
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创立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新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使政治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马克思全部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贯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形成和《资本论》创作过程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有一个形成过程,最终在《资本论》中将研究对象的提法进一步精确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方法,应该也必须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需要在这一方法指导下,根据我国处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积极进行理论创新,探索构建和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积极有效的理论成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卫兴华  聂大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二者的任务不同。前者主要是建设的经济学,后者主要是革命的经济学。这就决定了二者在研究对象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是二者都要研究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全面、透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不成熟,在生产关系研究上存在不少盲点和误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是以既有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为条件,并没有把生产力作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提出,未来社会主义要快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从理论上研究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但不是研究技术层面的生产力,而是研究社会层面的生产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江  杨继国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股份公司和合作工厂是向新的生产方式过渡的两种主要形式,这是从经济角度思考得出的结论。实际上,马克思主义过渡理论内容丰富,从广义政治经济学角度来看,过渡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过渡并非严格按照社会意识形态顺次的,可能出现"跨越式"过渡。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私有制在一定范围内还是会必然存在的。从广义政治经济学角度重新思考过渡理论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阶段定位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任重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经济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自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地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之后,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中国建立以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力文  
<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纵观新时代以来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表现,能够发现很多新的变化,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基于此,由顾海良教授主编的《经典与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年8月版)一书,立足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研究为基础,联系时代变迁和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思想的历史演进,探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的当代意义,全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总体来看,该书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特点。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良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立足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实践,是对这一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理性认识的升华,也是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更为宽广视域的研究和运用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特色的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新性的和批判继承性的"术语的革命",成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学术范式的标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重于吸收和借鉴各种经济学理论的菁华之处,又善于摒弃和批判其糟粕之处,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交流、交融、交锋等多种对待方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有着多方面的新发展,蕴藏着"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创新的难得的历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