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8)
- 2023(10985)
- 2022(9271)
- 2021(8371)
- 2020(7041)
- 2019(15970)
- 2018(15986)
- 2017(29608)
- 2016(16116)
- 2015(17826)
- 2014(17781)
- 2013(17006)
- 2012(15938)
- 2011(14732)
- 2010(15107)
- 2009(14373)
- 2008(13925)
- 2007(12677)
- 2006(11704)
- 2005(11174)
- 学科
- 济(81778)
- 经济(81675)
- 管理(47617)
- 业(39798)
- 企(33227)
- 企业(33227)
- 方法(23592)
- 财(20353)
- 数学(20333)
- 中国(20228)
- 数学方法(20174)
- 地方(19629)
- 制(19470)
- 农(18212)
- 业经(16615)
- 贸(15549)
- 贸易(15543)
- 体(15451)
- 易(15159)
- 学(14882)
- 地方经济(13151)
- 融(12904)
- 金融(12897)
- 银(12548)
- 银行(12531)
- 出(12450)
- 行(12137)
- 农业(11607)
- 体制(11420)
- 环境(11040)
- 机构
- 大学(227293)
- 学院(227125)
- 济(105726)
- 经济(103608)
- 研究(83228)
- 管理(80069)
- 理学(67081)
- 理学院(66334)
- 管理学(65332)
- 管理学院(64892)
- 中国(64145)
- 财(52686)
- 京(47762)
- 科学(45090)
- 所(41437)
- 财经(39725)
- 中心(36945)
- 江(36757)
- 研究所(36689)
- 经(35754)
- 经济学(34868)
- 农(33264)
- 经济学院(30963)
- 北京(30401)
- 院(30049)
- 范(29795)
- 师范(29505)
- 财经大学(28981)
- 业大(28246)
- 州(28170)
- 基金
- 项目(140879)
- 科学(111233)
- 研究(108569)
- 基金(101713)
- 家(87210)
- 国家(86473)
- 科学基金(73726)
- 社会(72065)
- 社会科(68276)
- 社会科学(68264)
- 省(54767)
- 基金项目(52201)
- 教育(50574)
- 划(45074)
- 编号(43497)
- 自然(42682)
- 自然科(41655)
- 自然科学(41642)
- 资助(41247)
- 自然科学基金(40898)
- 成果(37761)
- 部(32286)
- 重点(32214)
- 制(32160)
- 课题(32069)
- 发(31460)
- 国家社会(30673)
- 性(28983)
- 创(28964)
- 教育部(28537)
- 期刊
- 济(130969)
- 经济(130969)
- 研究(78814)
- 中国(54361)
- 财(42744)
- 管理(33650)
- 农(31976)
- 学报(31940)
- 教育(29776)
- 科学(29180)
- 大学(25817)
- 融(25198)
- 金融(25198)
- 学学(24164)
- 经济研究(22211)
- 财经(21660)
- 技术(21003)
- 农业(20686)
- 经(18902)
- 业经(18282)
- 问题(16712)
- 贸(15159)
- 国际(13236)
- 世界(12538)
- 技术经济(11831)
- 统计(10629)
- 改革(10613)
- 革(10613)
- 经济问题(10207)
- 业(10206)
共检索到373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永强 邓小贵
经济是社会的基础。中国的经济经过八年的调整改革,有了一定的起色与效果。但令人担扰的是,八年后的今天,历年改革成果的巩固不但没有很好地制度化、规范化,而更为严重的是,经济上仍然存在或新出现了许多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事实上已处于进退维谷的局面。不少人试图从经济系统本身找到问题的症结,但答案不太理想。本文将从传统的政治体制出发来考察中国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困境,并为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一种基本的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盖宇湛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九个年头。回顾既往,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容置疑的伟大成就。但实践表明,经济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没有政治体制的相应改革,在许多方面已经很难迈步。经济体制改革,其理论依据的核心问题是重新认识商品经济,根本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实质是调整生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昆仑
改革十年来,经济在大起大落中颠跛行进,改革政策变幻不定,许多措施出台不久即告收回,勉强实行的也多呈扭曲、异化状。多少良好的初衷或被现实所粉碎,或被大大打了折扣。改革似乎走到了徘徊踟(?)、举棋不定的十字路口。困惑、疑虑氛围日渐浓重,抱怨乃至责骂之声竟到处可闻……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改革措施,从理论上分析,无可指责,但放诸到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于润吉
根据党的十三大精神,经过多方论证,最近辽阳市卫生局批准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全面实行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方案。这个医院对领导体制、干部制度、经济核算制度、工资制度、奖励制度实行多方位改革,实行院长负责制、干部招聘制、工人合同制、科室核算制、浮动工资制和评分计奖制。其具体内容是: 一、改革领导体制,实行院长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职工代表会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院长由市卫生局任命,任期三年。对医院全权负责,有权决定机构的设置,有权选聘干部和职工,有权决定多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贵涤
消除农采收购资金打“白条”现象的出路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张贵涤正常的钱货交易何以会打“白条”?粮棉油收购建国以来就有,为何过去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而近几年一手交货却不能一手交钱,出现打“白条”现象,且越演越烈?对此,众多农民叫苦不迭,有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杰 蔡增正
渐进式改革进化搏弈模型运用有限理性、交叉换位搏弈、相随策略的重复搏弈、战略选择、战略分布、改革成本等概念,分析了多元利益主体如何依据重复搏弈的利益成本关系,进行赞成或抵制改革的战略选择。改革按照多数选择的原则不断地深入,搏弈参与者有限理性的行为,使渐进式改革具有了相互配合而非相互抵制的内在动力、利益补偿机制和制度变迁的协调机制。政府的智慧在于发动改革、寻求阶段性改革的目标,适时、适当地妥协,用较低的社会成本将多个次优的局部改革串联起来,累积产生阶段性、梯次性的制度变迁结果。有关渐进式改革的进化搏弈模型的理论分析结论表明,在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国成功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洪涛
当前解决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一样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并在沪深股市竞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将上市公司控制权由国家转给股民,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法》,政府依法管理国有股与行使上市公司政治控制权,实现政企、政经合理分开,扩大国民的经济决策参与权,使国有经济决策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推动经济民主进程。以经济民主为先导推动政治民主的发展与民主意识、民主行为的产生。因此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谢洪刚 李新民
作者谢洪刚、李新民同志首先分析了医院政治体制改革的选择与出路。指出了我国医院目前现存的种种弊端;分析了医院发展所需要的目标与改革之路的几项重要选择。接着作者又论述了深化医院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需要完善医院经营管理机制;需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办法;需要拓宽资金来源,多方筹措卫生资源。并用实例证明以上设想可行。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体卫 宗合
1991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已恢复正常增长,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有利条件。1991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整体上看是好的,既坚定不移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又牢牢地把握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一、1991年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全国改革的势头越来越好了。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的《建议》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小川 银温泉
本文针对最近几年来流行的关于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的"三驾马车"及"休克疗法"的论点,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不同的改革道路及其中的争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白胜玲
1993年经济体制改革综述经济研究所白胜玲1993年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道路上迈出关键步伐的一年,是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具体表现在如下若干方面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1993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厚廷
二十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确定把全党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实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回顾我国的改革历程,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启动了改革进程,他们为改革的暂时失利而焦虑,为改革的巨大成果而欣喜。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诗白
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形态转化为人民的实践和现实,无疑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篇章。二战后欧亚、美洲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逐步启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合乎历史规律而产生,但也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总结实践经验中摸索寻找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体制形式。因此,社会主义发展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茅于轼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一个社会要能正常运转,必须满足社会成员多方面的目的,包括生活比较富裕,较长的平均寿命,良好的治安,社会各成员之间生活水平的不过分悬殊等。这些目的之间各有联系,有的彼此相辅相成,有的又彼此抵触。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生活富裕的目的,即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真实购买力都有较快的增长,日子过得宽裕,不那样“紧巴巴”。至于其它的目的则还要靠法治、教育、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