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8)
2023(6248)
2022(4996)
2021(4587)
2020(3891)
2019(8482)
2018(8526)
2017(15232)
2016(8836)
2015(9991)
2014(10427)
2013(9800)
2012(9268)
2011(8423)
2010(8898)
2009(8292)
2008(8297)
2007(8038)
2006(7186)
2005(6444)
作者
(26384)
(21515)
(21501)
(20669)
(13780)
(10217)
(9840)
(8417)
(8375)
(8123)
(7460)
(7409)
(7118)
(7116)
(6940)
(6718)
(6383)
(6311)
(6300)
(6218)
(5737)
(5484)
(5366)
(5194)
(5078)
(5056)
(4909)
(4818)
(4582)
(4547)
学科
(29285)
经济(29234)
管理(27272)
(18263)
(15156)
企业(15156)
中国(11471)
(11273)
(10178)
(10099)
地方(8797)
方法(8449)
(8086)
业经(7853)
(7588)
银行(7567)
(7502)
(7298)
(6932)
理论(6910)
教育(6781)
(6620)
金融(6613)
数学(6600)
国家(6578)
数学方法(6437)
财政(6361)
农业(6266)
工作(5917)
(5580)
机构
大学(118656)
学院(118541)
研究(42901)
(41237)
管理(40519)
经济(39888)
中国(34880)
理学(32493)
理学院(32091)
管理学(31387)
管理学院(31145)
(26876)
科学(26357)
(25351)
(22750)
(22582)
(22003)
中心(21321)
研究所(19372)
业大(17640)
(17627)
财经(17599)
(17549)
农业(17383)
(17244)
北京(17179)
师范(17010)
(16304)
技术(15803)
(15781)
基金
项目(73344)
研究(56738)
科学(55448)
基金(49200)
(43173)
国家(42744)
科学基金(35098)
社会(33485)
社会科(31417)
社会科学(31412)
(30192)
教育(26909)
(25062)
基金项目(24792)
编号(24583)
成果(22652)
自然(21126)
自然科(20585)
自然科学(20574)
资助(20257)
自然科学基金(20171)
课题(18877)
重点(16693)
(15745)
(15712)
(15532)
项目编号(15067)
(14799)
(14761)
创新(13902)
期刊
(55480)
经济(55480)
研究(39971)
中国(34932)
教育(22912)
(21861)
(21710)
学报(21499)
科学(16903)
管理(16375)
大学(16338)
(15663)
金融(15663)
学学(14720)
农业(13843)
技术(11879)
图书(10840)
财经(9185)
业经(9119)
书馆(8375)
图书馆(8375)
(7896)
经济研究(7857)
职业(7557)
问题(7004)
(6893)
论坛(6893)
(6892)
(6663)
理论(5759)
共检索到207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杜楠  王立锋  李瀚林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期,政府运用统筹规划、信息共享和诚信教育三种赋能方式,提升了社会信用主体活力,完善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也带来信用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性,阻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在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采用政府赋能模式的原因、措施和成效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政府赋能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和局限。最后,结合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探寻法的赋能在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价值,提出法的赋能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消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平衡性,促进政务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长远、有效地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建斌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包括普惠金融在内的五篇大文章,为未来普惠金融发展明确了方向。青海省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农牧民担保抵押物缺乏的经济落后省份,普惠金融需求十分旺盛。近年来,青海省积极将大数据、金融科技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融合,加强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青海省实践,系统梳理了制度安排加快、数字建设利好、发展态势跨体系、信用主体价值加速激活等全国发展趋势,深入分析了当前数字赋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信用评定标准缺乏、信息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强化信息安全、统一信用标准、优化采集评价、丰富应用场景等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秀   候丹丹  
数字政府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已上升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基于2018—2022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构建了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数字政府建设对营商环境优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政府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营商环境优化,且随着营商环境分位数水平的提升,上述积极影响也逐渐增强。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政府建设可以通过产业优化、创新、政企关系改善赋能城市营商环境优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对营商环境优化的促进作用显著存在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在城市群城市中更为显著。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数字政府建设与产业优化、创新等的融合应用,推动亲清政商关系的构建,制定差异化的数字政府建设措施,持续为城市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新动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罗运宝  
电力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管理难度复杂等特点,因此全过程造价精准管控面临一定压力。结合当前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控提升的实际需求,开展电力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数字赋能体系研究,基于数字化技术在电力工程造价不同阶段的应用情况,从数据库构建、造价指标计算、数字赋能应用场景及关键技术等方面构建造价数字赋能体系,借助大数据挖掘分析、智能预测等方法,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推动造价管理工作的深刻转型,构建全新的造价管理模式,进而实现管理效益的跨越式提升,全面促进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永生  
本文从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入手,立足社会再生产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字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逻辑机理、实现路径和效应体现。研究表明,当前数字技术已全面介入到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方方面面,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服务业数字化进入快车道,数字化产业融合加速发展,但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基础设施等配套要素支撑不足、数字赋能行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更好发挥数字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作用需要在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筑牢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底座、深化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加快推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杜希林   王宇   车宝晶  
[目的/意义]探索数智赋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的适切性、困境及实现等问题,有助于明晰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蓝图。[方法/过程]综合运用网络调研法、文献调研法与案例分析法,探讨数智赋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的现实意义,分析总结发展现状,揭示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实现路径。[结果/结论]数智赋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优势与风险,需要从用户、馆员、资源、空间、技术五个路径寻求赋能切入点及方式,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杜金富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工程。它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用活动的参与者为主体,以信用活动者的信用记录为基础,旨在规范信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肖玉霞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中介市场发展滞后、信用法制体系缺失、失信惩戒机制薄弱等问题。今后,要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健全征信立法和征信制度,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立信用评级结果互认机制和信用信息共享制度,积极发展信用中介组织等,以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上海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上海资信公司联合课题组  
信用评级是国家经济金融健康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商业汇票市场发展迅猛,票据交易量在货币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关乎交易标的的我国票据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尚未起步,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本文分析了我国票据信用评级的现状、问题和建立票据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的总体思路、实施路径和具体方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王蕴  
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尚未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现阶段,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信用体系建设实质上面临着"转型+重建"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人缘、地缘信用体系要向社会信用体系转型,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还面临着诚信意识的重建,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一)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个人信用观念淡薄,社会诚信意识弱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慧英   林培光  
从“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背景下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赋能型“1+X+Y”计算机通识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将重构前沿科技冲击下的教学目标,将计算思维、数字思维和创新思维垂直渗透到整个本科教学阶段,横向拓展到所有的专业,赋予深度交叉及创新实践理念,在通用模块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四新”特色模块。同时,构建了多方协作式实践教育机制,确保课程体系达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梦冉  
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平台性、智慧性的全新经济形态,对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智慧转型具有深刻影响。通过将数字经济作为乡村智治转型的新动能、新引擎,用数字技术来重塑乡村治理手段,用数字经济平台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进而在合理配置乡村治理资源、完善公共服务机制、优化决策体系的基础上,破解传统乡村治理困境,推动乡村治理实现智慧升级和深层变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鹏  李宁宇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以高度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为特点的全球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数字经济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作用和机理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微观-中观-宏观三层面为分析框架,从流通功能重塑、流通业变革、效率提升视角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助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理论机制。高效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需要借助新一轮的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发展态势,微观上要强化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流通职能和流通价值意识,中观上要加强流通体系各部分进一步数字化建设以及弥补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宏观上要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基础上,最大化数字经济增长潜能,实现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持续赋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翠娟  柯平  姚伟  
[目的/意义]知识服务进入后知识服务时代,个体价值凸显,原有知识管理不能适应新要求,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研究后知识服务时代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知识管理理论发展。[方法/过程]首先,在分析知识管理从知识服务时代到后知识服务时代不同变化的基础上,引出赋能在后知识服务时代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通过分析数字赋能在后知识服务时代知识管理的局限提出知识赋能,并对知识赋能的概念和要素进行界定。通过比较知识赋能和数字赋能异同,得出后知识服务时代的知识管理应以知识赋能驱动知识创新和应用。最后,对知识赋能4种机制进行详细阐述。[结果/结论]后知识服务时代的知识管理应以知识赋能驱动知识创新和应用,知识赋能具有主体、客体、情境、工具、活动5个要素,知识赋能机制主要有赋能情境建设机制、自激励机制、目标融合机制和价值共创机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明栋  韩英贺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普惠金融支持。以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江苏省宿迁市为主调查样本,对不同农业产业主体生产绩效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对典型样本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认为,提高农村社会信用治理水平,改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增加普惠信贷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