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4)
2023(4312)
2022(3819)
2021(3892)
2020(3271)
2019(7566)
2018(7650)
2017(14156)
2016(7772)
2015(8357)
2014(8303)
2013(8018)
2012(7282)
2011(6201)
2010(6536)
2009(6209)
2008(6605)
2007(5694)
2006(5288)
2005(4595)
作者
(18231)
(15125)
(15095)
(14860)
(9675)
(7087)
(7085)
(5771)
(5749)
(5584)
(5103)
(5095)
(4982)
(4894)
(4880)
(4471)
(4422)
(4376)
(4235)
(4213)
(3863)
(3634)
(3545)
(3518)
(3482)
(3451)
(3377)
(3296)
(3041)
(2991)
学科
管理(28505)
(25684)
经济(25528)
(24898)
(21825)
(21173)
企业(21173)
财政(14468)
(11893)
(11689)
方法(10136)
中国(9865)
(9716)
财务(9709)
财务管理(9658)
企业财务(9287)
(8618)
(8553)
业经(7949)
体制(7590)
(7283)
理论(7259)
国家(7037)
数学(6757)
数学方法(6703)
制度(6025)
(6025)
地方(5986)
(5892)
(5723)
机构
大学(97979)
学院(96482)
(40974)
经济(40158)
管理(38315)
研究(33419)
(33064)
理学(32550)
理学院(32235)
管理学(31904)
管理学院(31684)
中国(26448)
财经(20817)
(20340)
(18800)
科学(17176)
(16369)
(15707)
财经大学(15060)
中心(14665)
研究所(13789)
北京(13170)
(12954)
师范(12884)
经济学(12660)
(11835)
(11651)
财政(11580)
(11439)
(11342)
基金
项目(57496)
研究(46709)
科学(46247)
基金(42801)
(35638)
国家(35267)
社会(32426)
科学基金(31087)
社会科(29435)
社会科学(29420)
基金项目(22415)
教育(22097)
(20926)
编号(19647)
成果(18403)
自然(17728)
(17385)
自然科(17358)
自然科学(17354)
自然科学基金(17082)
资助(16634)
(14032)
(13487)
课题(13326)
(13230)
国家社会(13193)
教育部(12892)
项目编号(12747)
重点(12485)
人文(12237)
期刊
(52450)
经济(52450)
研究(38547)
(32365)
中国(26303)
教育(15082)
管理(14920)
财经(11718)
学报(11598)
科学(11180)
(10871)
(10519)
金融(10519)
大学(10149)
(9994)
学学(9182)
经济研究(8956)
(8933)
财政(8933)
会计(7738)
财会(7204)
业经(6925)
技术(6611)
农业(6374)
问题(6301)
(5464)
改革(5234)
(5234)
通讯(4874)
会通(4854)
共检索到165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袁国良  郝华  
长期以来,受理论界"国家财政"的指导和传统体制的实践要求,我国财政一直是一种政府型财政。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方面中央财政的选择能力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公共财政的要求也日渐明显,这些都挑战着传统的政府选择型财政模式。本文从制度供给角度人手,在概括指出我国财政选择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财政改革的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席鹏辉  黄晓虹  
大规模减税降费时期,各界对财政可持续性问题尤为关注。在这种“紧日子”的财政压力环境下,地方政府会表现出怎样的行为倾向,目前的证据还相对匮乏且不系统。本文以2010年教育事权改革为准自然实验,研究了伴随事权改革而形成的财政压力对地方收支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为了实现中央政府提出的“2012年国家性财政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的目标,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规模经历了快速扩张。在应对急剧支出需求所带来的财政压力时,地方政府没有扩大税基或强化征管,而是以牺牲其他支出的增长为代价,且在目标实现后,这类支出未得到弥补或改善。本文的研究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和现阶段减税降费具有重要启示:一方面,在财政支出偏好和基本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应防范民生性公共服务为财政压力买单;另一方面,在关系到各级政府切身利益的财政体制或税费制度改革时,应予以适当的转移支付支持,避免改革对中国公共服务区域不均等程度的加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恒龙  康艺凡  
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后果,财政分权导致政府间财政竞争,并改变了财政均等状况。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尤其是官员委任制以及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使得政府间财政竞争更易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呈现结构性扭曲。因此,制订合理的政绩考核标准,并相应调整财政体制是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当务之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海涛  秦士坤  
财政规则是各国应对财政危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然而现有研究较少探讨地方层面的财政规则执行。基于预算软约束理论,以2014—2020年中国202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结合财政部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领域制定的“10%红线”规则设计断点回归模型,检验PPP规则约束下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发现:第一,由于缺乏法定性与透明度,PPP规则存在“软约束”现象,这一现象与债务规则的“硬约束”形成鲜明对比;第二,PPP规则的执行效果具有异质性,即对于可自由支配度较高的经济类项目更具规制效果,而对支出偏刚性的民生类项目约束力不足;第三,对于存在合规风险的项目,企业倾向于通过组建联合体的形式分散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了加强财政规则法定性与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必要性,建议加快相关财政规则的立法工作,提高财政预决算的信息披露程度,从而增强财政规则执行效果,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洪友  王蓉  余锦亮  
"营改增"改革在完善税收制度、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治理能力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等方面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效。但是,也引起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进而促使地方政府行为改变,直接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本文从财政压力视角出发,运用我国202个城市2008—2015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营改增"改革带来的地方政府行为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变。研究发现,"营改增"改革引起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剧、工业活动增加、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面积扩张、工业用地价格下降以及环境规制强度下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样本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平显著增加了11%以上。为了实现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营改增"改革配套措施,调整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成比例,加强中央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管,以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减轻改革对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承礼  
3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先后经历了财政包干制、分税制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地方政府与同一阶段不同层级或地域的地方政府,其行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导因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对地方政府的不同激励与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财政依附性在不断增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逐渐让位于合作;地方政府推动市场化改革进入了良性轨道;地方政府职能逐步从经济性向公共性过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明慧  安然  
政府间财政职能划分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基本要件,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基础性环节。当前推进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需要改变思维定式,以财政职能划分为切入点,从应然性和实然性双重维度来分析财政职能划分理论的基本逻辑及其在我国运用的约束性,在此基础上厘清财政职能、事权、公共品供给职责和支出责任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瞄准今后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切实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与实现政府职能转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景明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GDP和货币供应量两者年均增长率。财政支出规模如此长时间急剧扩张,可说举世罕见。揭示这一现象的基本成因事关财政政策选择。综合分析发现:改革开放后,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有三大基本成因:一是人口状况。在财政支出标准既定条件下,财政支出总量与人口总量同步增长。我国人口总量增长和老龄化带来了生存类和安全类公共产品需求的急剧膨胀;二是快速推进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社会建设中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这一背景下,2014-2020年民生保障支出规模快速扩张;三是实施逆周期调控,1998年后我国实施过两轮旨在托底经济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十四五"期间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必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既要加大对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投入,又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风险。需要强调的是:高强度扩张支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特征之一,我们应更多从政府职能转换和国情特征两方面出发,认识财政支出变动规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谢飞  孟祥明  李春毅  王奇  施佳  
政府绿色租用在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发展。通过对其研究和比较发现,推广政府绿色租用模式,对探索转变财政职能,盘活财政资金,推动社会低碳发展等具有现实意义。一、政府绿色租用的概念政府绿色租用是指:(1)对用财政资金支持的、符合一定条件的设备、家具等耐用品,采取以租代购的形式满足工作需要;(2)被租用的产品需符合国家绿色节能要求;(3)在产品报废后,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原  吴斌珍  
该文利用2002年中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这一政策变化来考察财政分权及其带来的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支行为,测算外生所得税分享政策造成的地市级政府的收入损失,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财政压力下地市级政府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增大时,地市级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收入政策工具的调整来勉强维持本级财力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增长;收入支出的结构会发生变化,收入损失越大,地市级政府非所得税税收收入的征税力度及基金收入征税力度提高越多;同时,财政支出上倾向增加基建支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志勇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的省直管县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但不能期望仅此改革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省直管县改革需要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区划的调整。政府转型构成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持续动力。重构政府间财政关系,重建分税制财政体制亦需摆上议事日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巍  何庆光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中央和地方财政需要科学、合理分权,逐步构建最优的财政分配格局,打造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和谐、稳定、持续增长。一、财政分权的有关理论及综述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征税权和支出权向地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宇  陈会广  宋璐怡  陈利根  
论文从城市规模的内涵出发,分析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张效应、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城市产业规模及其结构调整效应3个理论假说,以解释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并通过243个地级市11 a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实证分析,检验并证实了3个理论假说。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土地财政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驱动力:1)中小城市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对土地财政有明显的驱动;2)所有规模级别的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对土地财政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呈现出"U"型特征;3)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第二产业规模对土地财政驱动方向不同,特大城市、中小城市第三产业规模对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韶华  
地方政府能否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与一国国家结构弱相关,而与国民政府①和地方政府之间是否存在财政分权高度正相关。本文从国家结构形式入手,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结构形式下地方分权与自治的特点,比较财政联邦主义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优劣,并结合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变迁历程,研究国家结构与财政权力配置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说明中国的单一制并不构成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障碍,只要存在财政联邦主义,地方政府就有可能行使举债权,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融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利锬  李延均  
本文根据激励相容原理构建了一个政府官员在民生性财政预算过程中理性行为及其效应模型,研究表明政府官员理性选择是把民生性财政预算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上且在财政年度预算既定下,政府官员理性行为将会对民生性财政预算产生"挤出"效应。利用2003、2008和2013年我国25省第9、10和11届人大代表和民生性财政预算面板数据,以政府官员兼任人大代表比重作为政府官员理性行为的代理变量进行的实证检验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在地区异质性检验中也得到相同结果。据此,本文提出建议是,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调整财政预算历年制为跨年制,实行职业代表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