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3)
2023(10109)
2022(8694)
2021(8122)
2020(7172)
2019(16379)
2018(16202)
2017(31983)
2016(17703)
2015(19721)
2014(19960)
2013(19978)
2012(18838)
2011(17044)
2010(17402)
2009(16275)
2008(16435)
2007(15472)
2006(13496)
2005(11974)
作者
(53325)
(45386)
(44500)
(42815)
(28303)
(21717)
(20368)
(17799)
(16912)
(16091)
(15588)
(15085)
(14249)
(14160)
(14082)
(13895)
(13828)
(13053)
(12893)
(12883)
(11334)
(11059)
(11059)
(10342)
(10243)
(10110)
(10107)
(9963)
(9265)
(9141)
学科
(75658)
经济(75585)
(54528)
(46906)
管理(45160)
方法(33182)
(33008)
企业(33008)
农业(30917)
数学(29736)
数学方法(29461)
(19698)
业经(18928)
中国(18303)
(16768)
(15702)
地方(15518)
(13684)
贸易(13681)
(13365)
(11737)
(11720)
银行(11709)
(11171)
(10918)
金融(10916)
技术(10828)
(10719)
环境(10602)
(10585)
机构
学院(259078)
大学(256875)
(108546)
经济(106244)
管理(99648)
研究(89468)
理学(85828)
理学院(84931)
管理学(83534)
管理学院(83065)
中国(69350)
(67655)
科学(57112)
(54326)
农业(52106)
(48974)
业大(48470)
(47363)
研究所(43069)
中心(42605)
(40010)
财经(38520)
(35103)
北京(33849)
经济学(32784)
农业大学(32440)
(32357)
师范(32024)
(31355)
(31287)
基金
项目(173085)
科学(134907)
基金(125605)
研究(124070)
(111141)
国家(110203)
科学基金(92549)
社会(78270)
社会科(73812)
社会科学(73785)
(68566)
基金项目(67142)
自然(60301)
自然科(58818)
自然科学(58799)
自然科学基金(57741)
(56815)
教育(55115)
资助(51242)
编号(50871)
成果(40760)
重点(38852)
(38828)
(37941)
(36635)
(35158)
课题(34057)
科研(33610)
创新(32978)
(32700)
期刊
(124433)
经济(124433)
研究(71063)
(69046)
中国(50681)
农业(46399)
学报(46179)
科学(41859)
(37750)
大学(35099)
学学(33635)
管理(29755)
(26370)
金融(26370)
业经(26150)
(22855)
教育(20914)
技术(20668)
财经(18697)
问题(18112)
经济研究(17463)
(15959)
(15405)
农村(14618)
(14618)
农业经济(14140)
世界(13588)
技术经济(13490)
资源(13445)
业大(13124)
共检索到383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彧挥  孙娟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偿问题。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构建退耕还林动态模型,从补偿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程可持续性建议,即:①对生态林和经济林实行差别补偿;②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补偿标准;③延长补偿期限,实行分年度对农户进行不同数量的补偿;④对工程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户技能培训。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博  李桦  
基于吴起农户调查面板数据,采用统计描述法和结构方程分别对退耕农户复耕的可能性进行甄别,并分析了农户退耕还林持续性传导路径。结果表明:不同复耕意愿农户非农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农户非农化程度与退耕还林可持性之间显著相关,即农户非农化程度越高,农户复耕可能性越低;且以补助作为激励手段作用依然存在,但影响不如非农化程度对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影响大。因此,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一方面应为农户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消除农户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障碍;另一方面应实行有差别的补助标准,提高大规模退耕且主要从事农地经营农户的退耕还林补助标准。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徐晋涛  陶然  徐志刚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生态工程,其经济效率、预期效果和可持续性是全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3年对西部三省(陕西、甘肃和四川)退耕还林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本有效性和工程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我们发现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瞄准效率和较低的成本有效性(存在较大的成本节约空间)。计量分析发现工程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方面作用甚微,因此其经济可持续性存在很大的疑问。另外,本文还就退耕还林工程的操作程序、政策改善的方向等进行了讨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小军  陈珂  徐晋涛  王均喜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为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作为国家的一项规模浩大的生态工程,其实施后的经济可持续性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利用2005年和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对陕西省退耕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工程实施后对农户的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论证了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杨小军  陈珂  徐晋涛  王均喜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为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作为国家的一项规模浩大的生态工程,其实施后的经济可持续性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利用2005年和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对陕西省退耕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工程实施后对农户的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论证了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洪云  史中美  
本文基于陕西眉县237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对项目期末的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本文首先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地块退耕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地块坡度、土壤质地和离水源的距离,是决定地块是否被退耕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非观测效应的一阶差分模型,定量评价了退耕还林工程的收入效果。结果表明:在陕西眉县,退耕户总收入低于非退耕户总收入,其原因主要在于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增加了农户的畜牧业收入,但由于退耕户的种植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都低于非退耕户,而且农户没能及时足够地获得退耕还林补贴,因此,总收入较低。退耕还林工程并没实现调整农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目标,项目期末,如果没有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传林  何磊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该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财政补贴陆续到期,却未能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退耕还林实施中的行为主体关系有利于该工程成果的巩固和工程的持续推进。文章首先评述退耕还林的相关文献,然后,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农户与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互动关系。文章得出的关键结论有:在贴现因子足够大的条件下任何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收益都小于长期合作所带来的长远收益,农户和政府采取长期合作是理性的选择行为;在中央政府先行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中央政府后行动所带来的收益。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要确保国家政策的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健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志勤  姚顺波  
探讨了退耕还林给陕西省吴起县粮食产量、农村生活、能源、农民经济收入、思想观念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吴起县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粮食安全、能量需求、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惩戒毁林复耕宣传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水发  赵铁珍  
首先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确定了政府、林管部门和农户为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而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剖析了退耕还林工程期满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机理,最后通过博弈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得出结论和相关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文刚  罗剑朝  朱兆婷  
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在全国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一部分农民因此放弃种粮转而种植林木,伴随而来产生了退耕农户的自身经济利益与政府的生态效益目标相互冲突问题,形成农户与政府在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间的一个博弈均衡过程。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效率好坏与激励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为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应多从退耕农户的切身经济利益方面加以考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水发  赵铁珍  
通过剖析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参与程度状况,指出了农户参与层次和参与深度有待提升;进而提出了一套激励农户参与的机制创新体系,包括可持续的农户自我发展机制、参与式的工程运行机制和公平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并重点分析了多元补偿激励机制、林权安全保障机制、退耕生态林国家收购机制等政府配套保障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庞淼  
从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出发,按实施年度的不同特点,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四阶段论,对工程带来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延引性评价。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工程带给社区农户的经济、心理和行为上的影响。认为生态服务补偿、产权界定等政策难点将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形成挑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秀华  
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取得持续性效果,关键取决于农户收入在退耕还林之后的收入是否提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文章利用陕西安康1006份农户生计调查问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参与退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王秋兵  杨小军  
以辽宁省为例,利用2006年对彰武、北票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描述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民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阐述了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依赖性强等问题,对后续产业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加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后续产业政策,完善后续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