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6)
2023(5295)
2022(4462)
2021(3871)
2020(3351)
2019(7623)
2018(7723)
2017(16432)
2016(8416)
2015(9710)
2014(9919)
2013(10402)
2012(10194)
2011(9486)
2010(9827)
2009(9667)
2008(9213)
2007(8389)
2006(8061)
2005(7620)
作者
(25577)
(21708)
(21154)
(20574)
(13564)
(10006)
(9810)
(8239)
(8009)
(7699)
(7597)
(6986)
(6973)
(6757)
(6718)
(6597)
(6292)
(6198)
(6135)
(5753)
(5684)
(5179)
(5171)
(5043)
(4995)
(4894)
(4608)
(4552)
(4401)
(4149)
学科
(64877)
经济(64834)
管理(22121)
(20569)
方法(20519)
数学(19045)
数学方法(18988)
中国(16105)
地方(15695)
(13061)
(13035)
(12891)
企业(12891)
地方经济(12120)
(10246)
业经(9885)
收入(9460)
(9343)
农业(9223)
(8861)
银行(8854)
(8661)
贸易(8653)
(8589)
(8365)
(8289)
金融(8289)
(8207)
税收(7896)
(7762)
机构
大学(140052)
学院(139615)
(77906)
经济(76653)
研究(51534)
管理(49941)
理学(41786)
理学院(41359)
管理学(40970)
中国(40799)
管理学院(40700)
(36494)
(29044)
财经(28356)
经济学(26942)
(26089)
科学(25891)
(25564)
经济学院(24112)
研究所(22920)
中心(21495)
财经大学(20770)
(20631)
北京(19320)
(17698)
(17395)
(16430)
师范(16341)
(16097)
科学院(15013)
基金
项目(76671)
科学(60266)
研究(58793)
基金(56685)
(47768)
国家(47411)
社会(41121)
科学基金(39800)
社会科(39114)
社会科学(39106)
基金项目(28806)
(27937)
教育(25491)
资助(24286)
编号(22987)
(22969)
自然(21480)
自然科(20891)
自然科学(20885)
自然科学基金(20503)
成果(19739)
(18603)
(18201)
国家社会(18025)
重点(17028)
(16643)
经济(16496)
发展(16164)
教育部(16101)
课题(15978)
期刊
(96042)
经济(96042)
研究(52755)
(26414)
中国(24104)
管理(20405)
经济研究(17710)
(16847)
金融(16847)
(16036)
财经(15620)
学报(15548)
科学(15543)
(13624)
问题(13287)
业经(12920)
大学(12544)
学学(12051)
技术(11887)
(10873)
农业(10565)
技术经济(9608)
国际(9221)
统计(8884)
经济问题(8339)
商业(8056)
教育(7784)
经济管理(7755)
世界(7750)
理论(7669)
共检索到227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杰慧  刘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逐渐深化,城镇居民收入分配领域所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在对收入分配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收入分配机制的制度完善进行探讨,提出了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税收综合调控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小鲁  
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举办的以"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第7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于2014年11月1~2日在海口举行。本刊征得张军扩、王一鸣、吴晓求、宋立、倪红日、曹文炼、刘尚希、王小鲁、汪玉凯、张占斌、郑新立、郭濂、欧阳康、李实、薛澜等专家学者的同意,编发该组演讲论文。文章在"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的背景下,纵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涵盖中国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与增长前景;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城镇化新趋势;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财税改革的目标、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毅夫  刘明兴  
探讨长期内决定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绩效的因素是经济增长分析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本文结合增长理论既有的一些研究经验 ,对中国经济在近 2 0年来的高速增长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解释。我们通过经验分析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省份或地区之间 ,是否存在“增长收敛”的现象及“增长收敛”现象中存在的时域和地域特性 ;同一区域内部 (特别是城乡之间 )出现人均收入水平发散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松林  
文章在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协整框架下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分别代表我国收入分配、经济增长情况的基尼系数、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模型进行检验,分析了我国1991~2010年间的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关系,并对协调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董夏燕  
税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优良的税收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有序的增长。分析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特别是税收的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因素等,这样才能在一个体系内全面的分析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主要从税收制度调节贫富差距方面去研究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闫肃  
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测算了我国1978年~2009年间居民部门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应用卡尔多"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模型"的研究表明,储蓄结构变迁是影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因素,其中企业储蓄的快速增长是导致居民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企业储蓄的高增长是我国步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后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一系列制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调节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措施在于改革当前导致企业储蓄率过快增长的财税与金融等制度性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雪阳  
文章在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协整框架下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分别代表我国收入分配、经济增长情况的基尼系数、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模型进行检验,分析了我国1990~2009年间的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关系,并对协调我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袁芳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引起了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变化,居民收入总量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其中既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也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还有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超常增长的因素,目前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由过去的支持转变为制约。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认真对待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增长与分配协调发展的原则下走向共同富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伍晓榕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1978年至2005年间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异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还存在短期均衡关系;两者关系越来越不协调且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文章最后对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朱江丽  
文章从供给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解释了中国经济过去取得高速增长和未来面临发展约束的原因。文章的实证检验显示:收入不平等在促进物质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抑制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产生"激励效应"和"抑制效应";收入不平等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入不平等阻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呈倒U形关系,虽然适度的不平等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其进一步恶化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中国"要素投入"而非"创新驱动"型供给结构的主要成因,并长期以来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中...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盾  
本文通过发展后凯恩斯学派的Bhaduri-Marglin模型,利用1978—2016年的全国时间序列数据,依次估计了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对居民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出口与进口增长的影响,并对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收入份额演变对我国经济增长与需求结构的影响进行了事后核算,对继续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做了事前预测。通过综合比较不同估计方法、模型设置的结果,本文发展了以往研究的结论:我国经济最迟在2003—2004年经历了"区制转换",由之前的"利润拉动的增长"(profit-led growth)转变为"工资拉动的增长"(wageledgrowth);当前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对居民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超过其对投资和净出口的抑制作用,因而能在提升居民消费率的同时促进经济更快增长。不过这一促进作用会随着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而递减,消费率的外生性提高则正向调节这一促进作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源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导致的内生需求不足进而对外生需求刺激的依赖;实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收入分配调节与内生需求创造的协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飞虎  黄寒燕  
文章基于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结论,依据中国1989~2005年的实际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收入分配以及由此决定的储蓄、投资、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与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所描述的有所吻合。并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结论及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